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主要是以尾叶香茶菜为原料,研究通过水蒸气蒸馏法(SD法)提取挥发油的方法,再对此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仪进行成分鉴定,并检测其抗炎作用。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加热温度60℃1 h,蒸馏6 h,得油率0.267%。通过气质联用鉴定出70个峰中的 35个化合物, 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52.76%。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对挥发油抗炎作用进行研究,针对小鼠耳朵涂抹二甲苯导致的肿胀,挥发油给药组剂量为0.030 mL·kg-1时,抑制率是34.88%,剂量为0.070 mL·kg-1时, 抑制率分别为42.29%,挥发油为这两种剂量时,抑制效果最好,因此,香茶菜挥发油存在很好的消炎效果。  相似文献   

2.
明日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晓燕  田辉  苏小建  朱秋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83-11784
[目的]分析明日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明日叶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明日叶挥发油中分离出120个成分,鉴定出其中28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50.36%。[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明日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曼陀罗叶中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离出21个色谱峰,鉴定出18个化合物。已鉴定的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1.26%。结果显示:曼陀罗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以烷烃类化合物为主,其中以二十一烷、二十三烷和二十四烷的含量为最高,分别为12.20%、11.15%和11.59%。  相似文献   

4.
赵文彬  谭勇  朱芸  相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00-10502
[目的]对大果阿魏的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寻找新疆阿魏和阜康阿魏的药用替代品。[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从大果阿魏叶挥发油中分离出84个成分,鉴定出其中的78种化合物;树脂胶挥发油分离出77个成分,鉴定出63种化合物。[结论]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阿魏挥发油,方法简便、准确,该研究结果对寻找新疆阿魏和阜康阿魏的代用品及为扩大阿魏药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世巍  黄述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75-17076,17112
[目的]对桃儿七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GC-MS质谱分析。[方法]采用超声-索氏抽提组合法提取桃儿七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标准谱库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合质谱数据库NIST2008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总离子流色谱图的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初步确认出其中48种化合物的可能结构,有32个化合物与质谱数据库匹配度较高,占桃儿七挥发油成分的66.66%。其中胺类5种,占挥发油含量的1.16%;酸类6种,占挥发油含量的6.04%;醇类5种,占挥发油含量的6.55%;酯类9种,占挥发油含量的38.82%;酮类4种占挥发油含量的10.09%。[结论]分析桃儿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助于发现桃儿七挥发油的特征性成分,为针对性地提取分离挥发油中的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丽春  李平亚  卢丹 《特产研究》2010,32(3):56-57,6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蜜柚果皮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柚皮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气相色谱共分离出20余种成分,其质谱经Xcalibur工作站检索与NIST标准质谱图库对照,鉴定了其中8种成分,主要为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苎叶蒟叶中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出41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2.87%;苎叶蒟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以醇类化合物和烯类化合物为主,醇类化合物有11种,占总峰面积的58.25%,其中以橙花叔醇2和叶醇的含量为最高,分别为41.98%和10.04%;烯类化合物有23种,占总峰面积的26.01%,其中,以石竹烯和β-蒎烯的含量为最高,分别为9.44%和2.31%。  相似文献   

8.
研究尾叶香茶菜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方法、提取工艺及其抗菌和抗氧化能力。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法)和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CO2法)提取尾叶香茶菜挥发油,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体外抑菌试验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试验研究其抗菌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SD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是浸泡时间8h,料液比1∶6,蒸馏时间7h,平均得油率为0.186%;SFE-CO2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是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80min,平均得油率为0.440%;2种方法所提挥发油均具有一定的抑菌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且SFE-CO2法所提挥发油的抗菌和抗氧化能力均高于SD法所提挥发油,同种方法所提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弱:SFE-CO2法提取挥发油SD法提取挥发油Vc。优化的2种提取方法稳定性好,其中SFE-CO2法周期短、工艺流程简单、得油率高、抗菌和抗氧化性能好,适宜在工业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贵州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万镜  张素英  杨远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431-11432,11440
[目的]分析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6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662%。其主要成分是以萜类为主,其中以左旋薰衣草醇(17.781%)和吉马烯D(11.963%)含量最多。[结论]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成分种类较丰富的是广东白苞蒿,其共有成分中仅有β-金合欢烯、橙花菽醇、匙叶桉油烯醇、石竹烯氧化物和姜烯,且石竹烯氧化物和匙叶桉油烯醇在2个不同地区白苞蒿样品中含量差异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0.
同时蒸馏萃取法与GC-MS法对板栗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板栗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共从板栗叶中分离出47个色谱峰,鉴定出38个化合物,占挥发物组成的92.92%.中药板栗叶挥发油化学成分主要由醇、烯、酯和醛酮类化合物组成,主要成分为3-己烯-1-醇(33.98%),3-己烯乙酸酯(14.66%),壬醛(5.63%),香叶醇(4.80%),橙花叔醇(5.08%).  相似文献   

11.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光叶蚊子草的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光叶蚊子草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化学成分.共鉴定了23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8.53%以上.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日本晚樱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日本晚樱叶挥发油中的挥发油,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日本晚樱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04%,以醛、酯、醇类为主,含量最高的成分为苯甲醛(57.00%)。[结论]日本晚樱叶挥发油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12批海南高良姜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对其中20个特征化合物进行了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海南省不同地区的高良姜品质相似。与相同生长年份和相同采收期的徐闻产高良姜进行比较,海南不同产地高良姜在挥发油得率及挥发油主要成分上与其无显著差异,而且两地的高良姜GC-MS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56。因此,海南产高良姜可替代徐闻产高良姜用于食品和香料。  相似文献   

14.
清香木姜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清香木姜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连续蒸馏萃取挥发油提取仪提取清香木姜子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数据系统分析法进行分析,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1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桉油(27.20%),其次是松油烯-4醇-(21.27%)、N甲-基山鸡椒痉挛碱(6.32%)、十七烷酸(4.33%)、叶绿醇(3.53%)、乙醚基亚油酸(3.45%)、2,6二-甲基-2,6辛-二烯(2.96%)等。[结论]清香木姜子在药用选材中必须考虑药材的种类以及产地,才可以充分保证其药用功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樟芝挥发油的提取及其GC-MS分析与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蒸汽蒸馏法(SD)提取清香木叶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用生长速率法检测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樟芝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8种化合物。樟芝挥发油中的活性物质对棉花枯萎病菌、沙门氏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6.
徐多多  郑炜  高阳  高其品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058-4059,4062
[目的]分析荔枝核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采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鉴定出5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0.54%。[结论]荔枝核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酯、烯、萘等成分。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糖胶树花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测定糖胶树花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糖胶树花挥发油得率为0.018%,通过GC-MS分析,从中鉴定出2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53%,其主要成分为2-莰烯(23.30%),芳樟醇(23.09%),(-)-4-萜品醇(10.54%)。糖胶树花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次为黄瓜角斑病菌,对其他供试细菌未表现出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资源植物玉叶金花叶中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玉叶金花叶中的挥发油,采用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组成。以VC作为对照,以总还原力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研究玉叶金花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玉叶金花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9个有效成分,占其总量的68.19%,其中包括极具研究和应用价值的N-甲基吡咯(37.37%)和叶绿醇(7.34%)。且在试验浓度范围内,玉叶金花挥发油的总还原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玉叶金花挥发油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东北羊角芹籽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东北羊角芹籽中的挥发油,然后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水蒸汽蒸馏法获得的精油成分进行比较。[结果]用从超临界萃取法萃取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8种成分,主要成分为芹菜脑(59.5%)、十一烷(18.99%)和柠檬烯(5.23%)。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芹莱籽,共鉴定出14种成分,主要成分为芹菜脑(21.63%)、十一烷(41.14%)和柠檬烯(13.04%)阻水芹烯(6.82%)。虽然2种方法得到的东北羊角芹籽主要成分的组成不相同,但两者所含芹菜脑都较多,表明东北羊角芹籽挥发油的代表化合物为芹菜脑。[结论]该研究为东北羊角芹籽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