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花龙葵叶挥发油成分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蒸气冷凝法提取少花龙葵叶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离、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151个峰,共确认了其中138种化合物,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100%.少花龙葵叶挥发油的化合物种类丰富,包括包括醇、醛、烷、酯、烯、酮及醚类等成分.少花龙葵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0.5%)为(E)-2-己烯醇(45.25%),(Z)-3-己烯醇(41.0%),7-甲氧基-2,2-二甲基-二氢-1-苯并吡喃(1.49%),十四醛(0.97%),己醛(0.97%),壬醛(0.88%),环戊醇(0.61%)及4-丁基-2-(1-甲基-2-硝基乙基)环己酮(0.57%)等,这8种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相对含量的91.74%;其中含量较高的(E)-2-己烯醇与(Z)-3-己烯醇2种物质是生产食品香料和化妆品香精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2.
台湾杉叶挥发油的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质联用法对台湾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出16个峰,鉴定出14种化合物.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含量较高的物质有:蘑菇醇(22.457%),二氢苯并呋喃(11.511%), 4-乙烯基-苯酚(9.482%),乙酸松油酯(7.595%),反式-2-己烯酸(6.939%),α-杜松醇(6.424%),tau-杜松醇(6.172%).抑菌试验及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台湾杉挥发油抑细菌、抗肿瘤作用都不明显,但具有较好的抗红酵母活性.  相似文献   

3.
毛杨梅叶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杨梅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杨梅叶中分离出51个色谱峰,鉴定出40种化合物,占挥发物组成的97.33%,其中主要成分为橙花叔醇(13.46%)、α-蒎烯(13.46%)、α-芹子烯(12.28%)、β-石竹烯(11.66%)、β-芹子烯(9.71%)、α-石竹烯(8.94%)、α-杜松醇(5.32%)、芳樟醇(4.06%).  相似文献   

4.
猪屎豆叶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蒸气蒸馏法、两相溶剂萃取法从新鲜猪屎豆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出111个峰,鉴定出111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柏木脑(33.68%)、棕榈酸(8.72%)、斯巴醇(5.67%)、蓝桉醇(4.03%)和植物醇(3.86%).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首次对毛麝香新鲜叶挥发油成分进行测试分析,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出36个峰,确认了36种化合物,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100%,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柠檬烯(24.40%)、桉树醇(19.82%)、葑酮(19.36%)、红没药烯(8.24%)、α-蒎烯(6.98%)、γ-松油烯(6.87%).  相似文献   

6.
水茄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两相溶剂萃取法从新鲜水茄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出42个峰,鉴定出35个化学成分。水茄叶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植物醇(31.92%),3-甲氧基-1,2-丙二醇(28.36%),十六碳醛(12.03%),(E,E,E)-3,7,11,15-四甲基-1,3,6,10,14-聚五烯十六烷(2.98%),2-甲基己烷(2.04%),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1.95%)等。  相似文献   

7.
华南地区入侵杂草藿香蓟叶挥发油的成分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水蒸气冷凝法提取华南地区入侵杂草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叶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离、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藿香蓟新鲜叶片提取8h的挥发油得率为0.545%。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102个峰,共鉴定出102种化合物,其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100%。藿香蓟叶挥发油的化合物种类丰富,包括烯、醇、萘、烷、酯及醛类等,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石竹烯(23.40%)、早熟素Ⅰ(17.66%)、(Z)-乙酸-3-己烯-1-醇酯(12.14%)、早熟素Ⅱ(9.51%)、1-乙烯基-1-甲基-2-(1-甲基乙烯基)-4-(1-乙缩醛甲基)环己烷(4.53%)、倍半水芹烯(4.24%)、(z)-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86%)、莰烯(3.10%)、反式-2-己烯醛(2.11%)、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1.93%)、1-己醇(1.32%)、3,7,7-三甲基双环-[4.1.0]-二庚烯(1.01%)等,这些成分占总挥发油质量的87.91%,其中含量最高的石竹烯是一类双环倍半萜类化合物,是被允许使用的食品香料。  相似文献   

8.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鲜珠兰叶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抑制酪氨酸酶法、抑菌圈法对挥发油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珠兰叶挥发油中共检测出化合物55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2.60%;其中以烯类化合物相对百分比最高(60.46%),其次是醇类化合物(14.52%),其主要成分为1,5,5-三甲基-6-亚甲基-环己烯(14.58%)、二环大根香叶烯(11.12%)、(4E,6Z)-2,6-二甲基-2,4,6-辛三烯(4.40%)、桉油烯醇(3.81%)、α-异黄樟烯(3.47%)、d-杜松烯(3.20%)等.珠兰叶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均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的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14.112、3.766 g·L-1,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22.900 g·L-1,抗氧化活性及酪氨酸酶抑制作用与珠兰叶挥发油呈浓度效应.珠兰叶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及抑菌特性.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研究紫芝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从紫芝超细粉中提取分离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其化学成分.从挥发油萃取物(1.47%,w/w)中检出46个峰(组分),鉴定了其中26个化合物(匹配度>83%),总相对含量占79.2%,主要成分有十六(烷)酸(18.88%)、(E)-十八碳-9-烯酸甲脂(...  相似文献   

10.
以复序橐吾花为试验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挥发油进行提取,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从复序橐吾花挥发油中分离得到49个色谱峰,共鉴定出3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80%,主要化学成分为4-蒈烯(26.534%)、D-柠檬烯(13.325%)、1-甲苯基-乙酮(7.231%)、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6.379%)、β-水芹烯(5.700%)。  相似文献   

11.
朱小勇  林世炜  卢汝梅  李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76-13377
[目的]研究紫玉盘(Uvaria microcarpa Champ.ex Benth)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玉盘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紫玉盘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8个色谱峰,鉴定出37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9.70%,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棕榈酸、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已醇酯、双环吉玛烯和苯甲酸。[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玉盘叶挥发油的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分析锦灯笼根茎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组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锦灯笼根茎中挥发油,运用GC-MS法测定和分析其化学成分.通过计算机检索、人工图谱解析,按各色谱峰的质谱裂片图与文献核对,确定锦灯笼根茎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94%.锦灯笼根茎主要成分为n-十六酸、十六酸甲酯、十六酸乙酯、(Z)9-十八碳烯酰胺、6,9-十八碳二烯酸甲酯、8,9-二脱氢-9-甲酰异长叶烯、马铃薯螺二烯酮、)11-十六碳烯酸、5-十二烷基-2-呋喃酮、香橙烯-2-氧化物.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本研究为锦灯笼根茎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陕西韩城大红袍花椒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分离得到80个组分,鉴定出5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83%。韩城大红袍花椒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柠檬烯(25.58%)、(R)-4-甲基-1-异丙基-3-环己烯-1-醇(13.38%)、β-月桂烯(6.92%)、γ-松油烯(4.76%)、β-水芹烯(3.81%)、芳樟醇(3.35%)、à,à,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3.28%)、(E)-罗勒烯(3.04%)等。  相似文献   

14.
GC-MS法分析沙田柚幼果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开发利用沙田柚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沙田柚幼果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结果表明,从沙田柚幼果挥发油中鉴定出43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量的99.5%,其中主要成分为柠檬烯(46.83%)、β-环氧石竹烯(20.17%)、反式α,α,5-三甲基-5-乙烯基-2-四氢呋喃甲醇(4.26%)、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3.06%)、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2.99%)、反式-1-甲基-4-异丙烯基-2-环己烯-1-醇(2.60%)、1,5,5,8-四甲基-12-氧杂二环[9.1.0]十二碳-3,7-二烯(2.28%)等。[结论]沙田柚幼果挥发油将具有很大的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萃取法提取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 GC-MS)对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19和14种化合物,采用溶剂萃取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20和11种化合物.用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组成不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都为B-香叶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39.67%和42.80%),而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都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18.05%和28.64%).[结论]不同的提取方法所得金钱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不同,且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挥发油的成分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苎叶蒟叶中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出41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2.87%;苎叶蒟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以醇类化合物和烯类化合物为主,醇类化合物有11种,占总峰面积的58.25%,其中以橙花叔醇2和叶醇的含量为最高,分别为41.98%和10.04%;烯类化合物有23种,占总峰面积的26.01%,其中,以石竹烯和β-蒎烯的含量为最高,分别为9.44%和2.31%。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曼陀罗叶中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离出21个色谱峰,鉴定出18个化合物。已鉴定的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1.26%。结果显示:曼陀罗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以烷烃类化合物为主,其中以二十一烷、二十三烷和二十四烷的含量为最高,分别为12.20%、11.15%和11.59%。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黄瑞香干燥叶片挥发油进行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黄瑞香干燥叶片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和鉴定,确认了68种化合物,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99.51%.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化学成分主要为3-己烯-1-醇、顺式-α,α,5-三甲基-5-四氢呋喃-2甲醇、天然壬醛、十六烷、二噻吩乙酸,3-三癸酯、柏木脑、2-乙氧基丁烷、β-紫罗酮、1-乙氧基丙烷、苯乙醛、6,10-二甲基-5,9-十一双烯-2-酮、十五烷、(2R,3R)-(-)2,3-丁二醇、杜松烯、六氢合金欢丙酮、(E)-呋喃基芳樟醇氧化物,以上16种化合物占其挥发油总量的66.78%.  相似文献   

19.
外来入侵植物假臭草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汤丽昌  王宁  杨先会  邓世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805-5806,5809
[目的]分析和鉴定假臭草地上部分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鲜假臭草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成分,通过NIST化合物谱库检索,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得到所提取各组分在该化学成分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分离出27个峰,确认了其中的2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58%。新鲜假臭草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大牻牛儿烯D,含量23.63%;石竹烯,含量14.95%;α-杜松醇,含量8.00%;6-亚甲基-1,5,5-三甲基-环己烯,含量6.79%;(+)-表-双环倍半水芹烯,含量6.02%。[结论]新鲜假臭草挥发油成分主要是萜类,还含有少量的羧酸和芳香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金华  马驰骁  姜萌  李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78+10088
[目的]分析5~8月份的迎春花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考察主要成分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为迎春叶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然后用归一化法测定其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4个月份的迎春花叶中所共有的挥发油成分为青叶醇、芳樟醇、2-己烯-1-醇、α-松油醇、橙花叔醇、橙花醇和大马士酮等,但在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上有很大差别。[结论]迎春花叶的最佳采摘期为6~7月份;青叶醇、芳樟醇、2-己烯-1-醇、α-松油醇、橙花叔醇、橙花醇和大马士酮等共有成分可作为该植物的指纹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