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我国农业产业链中,还存在农业产业链条较短、产业链断裂现象,农业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不建全,农业产业链市场主体的力量不对等,农业产业链受两个次品市场的影响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全力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全力保障农业产业链条完整,全力提高农业产业链组织化程度,全力健全农业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全力协调农业产业链市场主体关系,全力消除农业产业链次品市场影响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工业化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和加强农业产业链管理促推农业产业发展等3个方面。下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理论研究的重点可能是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农业产业发展;将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和农业产业链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以指导农业产业发展;跳出农业,在农业与工业、...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链的构建与整合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农产品价值链。立足于中国农业及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对中国农业产业链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发现,中国农业产业链存在产业链断裂、组织化程度偏弱、利益协调机制不健、社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寻找农业产业链新支点,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升级农业产业链;完善农业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重构农业产业链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产业链的企业链、供需链、空间链和价值链4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农业、工业、服务业组成的大产业链视角,构建了中国农业产业的成长机制模型,并从产业链的4个维度视角分析了中国农业产业的成长机制和成长路径。  相似文献   

5.
闽台农业产业链整合有助于提高福建农业产业竞争力。针对闽台农业自然经济条件、农业产业链和主要农产品产业链发展状况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分析了现有闽台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闽台农业产业链整合的模式创新,提出闽台农业产业链整合的新型模式是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模式。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经营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农业生产经营一线调查数据,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业产业链各市场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聚焦农业供给端产业化经营模式、产业组织、产业链构成、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形式等热点问题,以重庆市现代柑橘产业为例,深入分析了柑橘产业化实践中的不同产业经营模式以及柑橘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与现状,通过对不同的经营模式及产业链利益机制、分配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探讨,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业信息化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鸿钰  朱立学  王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23-424,485
从我国农业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标准化的新型农业产业链模型,提出了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业产业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营模式,并通过示例对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融合不仅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湖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重要农产品供给基地,近年来,湖南省的农业产业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湖南农业产业种类增多、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农业产业融合模式不断创新,但仍然面临着来自区域发展不协调、农业产业链的中小企业仍然较为薄弱、农业产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三方面的挑战,对此,可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培训三方面着力,促进湖南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业产业链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链管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条现实途径,农业产业链管理研究对农业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产业链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产业链的内涵和本质、与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区别以及农业产业链研究的思路和目标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强农业发展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笔者在提出农业产业集群概念的基础上,针对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延伸产业链,构筑农业产业集群分工协作体系、构建多样化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优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环境等促进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环节拓展,推进县乡农业特色产业、农产品品牌建设,实现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产业融合,本研究指出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存在农业经营主体较为弱势、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乏力、地方政策支持产业融合发展力度不足的问题,提出构建以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经营主体、相关技术支撑、产业政策、产业发展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中的产业体系构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绪荣  邓宛竹  柳岩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423-4428
在分析现有农业规划方法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示范区规划中产业体系构建的原则、方法和思路.并认为构建产业体系首先要选择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设计主导产业链条,然后构建农产品生产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和经营组织管理体系等.该研究对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该方法被运用到河北省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产业融合的多功能绩效评价与障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产业融合的实质就是拓展农业多功能,从多功能视角来研究农村产业融合的绩效与障碍因子,可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从过程与结果2个维度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的多功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以湖北省4个典型案例村为代表,分别表征4种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模式Ⅰ,农户独立经营模式;模式Ⅱ,农业企业/合作社规模化经营模式;模式Ⅲ-A,“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中介组织联动型经营模式;模式Ⅲ-B,“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对其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其农村产业融合的多功能绩效与障碍因子。结果显示:不同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的多功能绩效存在差异,相较于模式Ⅱ,农户协作经营模式(含模式Ⅲ-A和模式Ⅲ-B)的多功能绩效水平较高,其中模式Ⅲ-B的多功能绩效水平更高。不同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的多功能绩效障碍因子不同。模式Ⅰ和模式Ⅱ目前主要以农村休闲观光旅游为主导产业,影响其多功能绩效的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加工业生产、生态系统服务方面;模式Ⅲ-A和模式Ⅲ-B目前主要以农业、加工业为主导产业,影响其多功能绩效的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旅游服务等非农生产活动方面。结果表明:为了提高不同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的多功能绩效,应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注重多功能协调,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产业。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与推进山区县绿色农业产业链发展,是推动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根据绿色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内涵和特征,以山西省垣曲县为例,具体构建其核桃、果酱、蜂、辣椒、红薯系列产品绿色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框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提升生产技能专业水平、规范企业运营管理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扩大经营组织规模、创新经营模式的发展策略,对推进山区县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平谷大桃是平谷区特色标志性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地域产业市场发展潜力。运用pest-swot矩阵模型分析疫情后平谷区桃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影响桃产业产业链增加和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突破平谷区大桃产业振兴在新形势下出现产业集群“短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推进平谷大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大桃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三点对策建议:第一,引进人才梯次队伍,打造数字化桃农队伍;第二,协同共建拉长产业链,拓宽新业态新模式;第三,打造实施“三品一标”,提升美誉度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业推广服务供给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与利益机制问题,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链中的技术链建设的关键是构建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除政府和公益性机构以外,农业产业链中任何其他主体所提供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都必须以实现相应的成本补偿与获取报酬为前提,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构建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s and advantages of mile city"s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rom five aspects: natural resource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trength of plateau characteristic green agricultur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types of 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mutual promotion, increasing support capacity of gree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ode. The path to develop green agriculture in mile city is proposed from four aspects: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ance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ing green organic agriculture, cultivating and expanding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moting deep integr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of green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陕西省农业产业链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陕西省在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创新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农业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陕西省农业产业链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存在龙头企业规模小、农业产业链连接不紧密、产业链条短、资金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树立现代农业发展新理念、强化产业链利益连接机制;优化农业产业链发展环境、鼓励现代经济要素进入农业产业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拓展农业产业链内涵及意义、农村信息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信息化对拓展农业产业链的作用,其作用体现在增强产业链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链的运作效率,提高产业链上的农民收入和农民素质。在拓展农业产业链视野下,提出了农村信息化的建设的思考:一是促进政府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二是加强信息化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三是整合农村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质量;四是搭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五是提高个体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六是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七是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和信息意识。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链的构建不仅能促进农业的增值,而且能促进国民经济中众多领域的发展。该文阐述了大连农业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大连市农业产业链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大连市农业产业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