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比较分析闽台农业主要经济指标的基础上,认为闽台农业在生产条件与生产水平上的差异互补性使闽台农业产业链整合成为可能,并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了影响闽台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因素,进而提出构建海峡农业经济区的战略目标,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为纽带,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建设为平台,闽台政策机制创新为保障,推进闽台农业产业链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深化闽台农业合作,促进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文阐述了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闽台农业合作与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现状与合作模式;根据闽台农业资源比较优势与闽台区域农业比较优势,以未来的思维,从互补的视角提出了,要以"大农业"观念,延伸闽台农业合作的产业链,要从"多功能农业"的视角,拓展闽台农业合作空间,要加强闽台农民合作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注重人力资本的引进,要创新农地使用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促进福建农业资本深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等,进一步挖掘闽台农业合作潜力,创新闽台农业合作空间的途径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闽台渔业产业链分工和整合及竞争力提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台商在闽渔业投资形成了闽台渔业产业链的垂直分工与纵向合作.当前闽台渔业产业链呈现分工形态多样性、空间布局碎片化和集群化、关联企业间合作稳定性差以及运行风险大等特征.提升闽台渔业产业链竞争力,关键在于促进闽台渔业产业链整合,包括保护渔业资源、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渔业价值链、加强产销联盟和完善产业链风险防范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产业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体系,整合升级产业链,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产业链整合模式为直接交易整合模式、批发交易整合模式、合作组织整合模式和"公司+农户"整合模式等,每种模式皆有利弊。总体来说,我国农产品产业链的整合模式比较落后,科技不够发达,农户地位比较低。因此发展科技,提升品质,提高农户地位就成为了当前整合产业链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推进闽台精致农业深度对接是新时期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主线。福建省应当以精准的设施农业、精深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精品的创意休闲农业为重点,承接台湾精致农业产业转移。遵循自然地理的区位优势,围绕三条产业合作带、四大主导产业和十大优势农产品,优化闽台精致农业合作的区域布局。加快引入大型台资龙头企业,延伸拓展闽台精致农业产业链,加强技术研发、金融保险和物流服务等产业链环节,培育台资嵌入式精致农业集群优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指出,资源禀赋的差异性是闽台农业合作的经济基础,27年来基于资源互补的合作模式实现了闽台农业双赢。通过对闽台农业发展现状的考察,指出高科技现代农业是发展闽台农业的共同路径选择。提出努力构建全方位高层次融合的战略合作模式,通过合作战略的转变来促进闽台农业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进而充分适应闽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7.
闽台农业合作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加强闽台农业合作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加强闽台农业合作,也是以整合的区域优势面对全球化市场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闽台农业通过资源要素的流动与整合,化互竞为优势互补而提高竞争力,促进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深化闽台农业合作,政策创新是关键,农地使用政策的创新显得尤其迫切。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业链升级的京津冀农业协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区域协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推进京津冀农业一体化进程、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立足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区域协作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和发展升级,梳理了京津冀三地农业发展定位和农业产业链运营现状,指出了京津冀农业产业链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中环节延伸对接缺乏统筹、跨区域产业链环节优化不足和缺乏主体整合。以京津冀农业产业链升级为目标,基于产业链环节对接与区内外空间联通,提出了京津冀农业区域协作的3种模式,包括产后拉动主导型模式、产前推动主导型模式、产中提升主导型模式,并分别以京承农业合作、中国农业大学涿州农业科技园和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农业等典型案例对上述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闽台休闲农业合作发展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了闽台休闲农业合作发展现状及合作优势,分析了阻碍闽台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对策:借鉴台湾休闲农业的成功经验,制定政策法规,加强政策扶持,合理规划、整合资源,通过交流培养休闲农业人才,重视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下,以农业技术进步为切入点,在对福建与台湾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产出率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寻闽台农业技术进步类型的转变,对比闽台农业技术进步的阶段性差异,提出了推进福建农业发展的技术路径选择:(1)从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两方面共同推动福建农业实质性的技术进步;(2)强化技术成果与农业产业链的融合,实现技术应用领域的纵向延伸;(3)依靠综合性技术进步模式,横向上拓展福建农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促进闽台农业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ECFA实施催化区域经济整合,促使两岸农业深入合作,其中闽台农业合作加速明显。福建现代农业转型和台湾农业经济纾困,将后ECFA时代闽台农业经济一体化的构想提上了战略高度。闽台农业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规划根源于闽台农业间存在的要素互补性、产业梯度性、共同市场溢出效应,以及制度对共同利益的诉求,因此战略规划具体集中体现于资源配置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产品市场一体化及政策制度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对台产业合作是闽台交流合作的核心,30多年来福建在对台制造业合作上形成了三大产业链,旅游业合作独具一格,金融产业合作先行先试,农业合作始终走在两岸前列。产业合作的领域和空间不断拓宽,合作载体不断丰富,并在合作机制上努力探索。未来应根据两岸关系发展趋势,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重点合作领域,通过构建良好合作环境、建立产业联盟、加快海西区域资源整合以及鼓励企业入岛投资等策略性措施,推动福建对台产业合作的全面深化。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福建省闽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发展概况,从自然资源、经济环境、农业产业基础等方面对福州、漳州、泉州、三明4个主要闽台农业合作试验区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优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台商投资对福建农业发展的促进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翊  肖钠 《农学学报》2011,1(5):55-58
闽台农业合作长达30多年,台商投资在弥补福建农业投入不足、促进福建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数量分析以及结合实例的方法,从资本积累、技术溢出、产业优化、外贸导向以及就业扩大等方面,剖析台商投资对福建农业发展的促进效应。可以看到,在农业投入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引进台资是福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福建省农业新兴产业现状,总结了当前福建省发挥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注重产学研结合、打造农业品牌、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等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分析了农业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提升福建省农业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评价闽台农业技术合作的社会效应,发现闽台农业技术合作改善了福建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经营管理,促进了闽台科研人员的交流,但对福建农民就业和创业、闽台银行企业交流和闽台金融业交流、福建农业区域聚集度的影响有待提高,提出福建应加强闽台农业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以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以闽台农业技术合作项目推动两地银行企业交流和金融合作,创造良好的农业技术引进环境以提高聚集度,增设闽台农业技术合作基金等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台商农业投资对福建农业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江芳  林翊 《农学学报》2011,1(10):69-74
为了研究台资对福建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利用1991-2009年福建农业总产值、福建农业实际利用台资等面板数据,用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福建农业利用台资效率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台商农业投资与福建农业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短期内台商农业投资的变化会引起福建省农业生产总值的同方向变化,如果台商农业投资变化1%,那么将引起福建农业生产总值变化0.674183%,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332285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均衡状态,这说明二者存在动态均衡机制。因此台商农业投资对福建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福建农业经济的增长不会影响台商农业投资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