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用蜜蜂为素材进行遗传学、进化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已越来越多 ,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在此我们简述一些近年来在蜜蜂分子生物学领域开展的研究。一、分子杂交技术分子杂交是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技术之一 ,主要包括Southern印迹法、Northern印迹法以及Western印迹法 ,它们的杂交受体分别是DNA片段、RNA片段和蛋白质。DNA的分子杂交是双链DNA的变性和带有互补序列的同源单链间的配对过程。通过分子杂交技术可以克隆一些新基因并研究同源基因之间遗传进化上的差异。较典型的事例是 :蜜蜂胞…  相似文献   

2.
动物疫病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芯片(Gene Chip)又称DNA芯片或DNA微阵列(DNAmicroarray),是将大量的DNA片段按预先设计的排列方式固化在载体表面,并以此作为探针,在一定的条件下,与样品中待检测的靶基因片段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实现对靶基因的存在、含量及变异等信息的快速检测。它是分子生物学和微细加工技术(micro fabrication technology)相结合的产物。自从1996年美国Affymetrix公司成功地制作出世界上首批用于药物筛选和实验室试验用的生物芯片,并制作出芯片系统,此后世界各国在芯片研究方面快速前进,不断有新的突破。它是生物芯片(Biochip)中发展最成…  相似文献   

3.
拷贝数变异作为遗传变异的一种新来源在表型多样性和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兴趣。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是指大小从kb到Mb范围内亚微观DNA片段的变异。CNV在人类正常个体和许多模式动物中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和杂交的方法确定了CNV的区域。进一步研究发现拷贝数变异与疾病的致病机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概念、检测方法和研究进展方面对CNV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与阐述,分析了目前CNV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它在疾病和其他方面的前景做出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地高辛标记及检测试剂盒(DigoxigeninduTP),以OMT片段为探针,对转基因猪的耳样或尾样进行三次dot杂交和Southern印迹杂交。共检测四批样品,数量分别为122,45,71,66,三次dot杂交结果阳性数分别为17,10,4,4,可疑阳性数分别为8,5,3,2。多次重复实验表明该方法快速、简便、安全、经济,灵敏度和重复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中国王岗株tk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6.
多杀性巴氏杆菌检测、鉴定和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杀性巴氏杆菌(Pm)可以引起多种畜禽疾病,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系统的了解Pm检测、鉴定和分型技术的发展,论文主要对Pm的分类地位、鉴定和分型的传统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诸如种特异性PCR、荚膜分型PCR、产毒素Pm的PCR鉴定、16 S rRNA基因测序法、DNA杂交、大分子图谱、限制性酶切分析和核糖体分型、随机扩增DNA片段多态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及其他各种基因分型技术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DNA条形码与生物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NA条形码是一段特殊的、可用于物种鉴定的DNA序列.是近几年来国际上生物分类学研究的热点.该技术在动物分类学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所采用的DNA序列是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号基因(CO Ⅰ)的部分序列.在植物分类学研究中,DNA条形码的进展相对缓慢.目前尚处于对所提议的叶绿体DNA片段rpoB、rpoCl、matk、rbcL等进行比较和评价阶段.阐述了DNA条形码在生物分类学研究方面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因芯片技术在猪病毒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因芯片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功能的新技术,具有高通量、高度平行性、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它是通过点样法或原位合成法把大量基因探针或基因片段按特定的排列方式固定在硅片上形成致密有序的DNA分子点阵,按碱基配对的特性与样品DNA杂交,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解读和分析,以获取大量信息。在对动物传染病病原体的研究中,基因芯片技术已应用于病原体检测、基因分型、表达谱的分析等。论文就其定义、作用机理、分类、在动物病毒性传染病方面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猪圆环病毒检测与分型寡核苷酸芯片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寡聚核苷酸基因杂交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检测猪圆环病毒(PCV)基因型的方法.在PCV保守序列复制酶基因内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在此物之间设计了2种基因型特异的核苷酸探针(22~30 mer).通过PCR扩增Cy5标记的DNA片段与固定在玻片表面的探针杂交进行PCV基因分型.该技术结合了PCR方法的高度敏感性和DNA-DNA杂交技术的选择特异性.利用该方法对58倒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鉴定.结果显示,该技术能准确鉴别PCV病毒基因型.且其灵敏度是凝胶电泳的5倍.试验结果表明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PCV临床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是比较相关细胞或组织在特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特殊表型基因的研究方法,应用于特定情况下的基因差异表达谱及寻找特异表达基因等研究中。根据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方法的原理,主要分4类,分别为限制性酶切片段差异显示技术、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基于数据库的基因表达连续分析技术和DNA微阵列技术。文章综述了这4类主要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方法的原理、基本方法、应用特点及在营养代谢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阐述了微卫星DNA的结构及其多态性分析原理和微卫星标记DNA技术的实践方法.并简要介绍了近年采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技术在遗传多样性、遗传图谱构建和QTL定位、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杂交优势预测以及疾病与疾病诊断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因芯片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genechip)又称DNA芯片,是指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杂交信号的强弱判断靶分子的数量。用该技术可将大量的探针同时固定于支持物上,所以一次可对大量核酸分子进行检测分析,从而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技术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检测目的分子数量少、效率低等不足。它能在同一时间内分析大量的基因,使人们准确高效地破译遗传密码。这将是继大规模集成电路后又一次意义深远的科技革命。1基因芯片的特点1.1并行性高度的并行性不仅大大提高实验的进程,并且有利于DNA芯片技术所展示图谱的快速…  相似文献   

13.
正PCR技术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简称,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点DNA片段的分子生物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定制。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度增加,提高检测精度。近年来PCR被广泛应用于重大疫病的科研以诊断中,但在基层防疫和疫病诊断中还需推广和普及。本文对PCR技术的优点及其在猪病诊断和防治的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猪细小病毒VP2基因为目的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不对称PCR扩增Cy3标记的DNA片段与固定于芯片上的探针进行杂交,对杂交芯片进行扫描分析,根据荧光信号的强度来确定是否存在猪细小病毒。结果表明,采用浓度为5μmol/L的探针与PCR产物于47℃杂交1 h即可得到清晰的荧光信号,检测灵敏度可达34.5 ng/μL,同时用制备的基因芯片对临床20份疑似猪细小病毒病感染的病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PCR检测结果符合率达100%,表明基因芯片检侧技术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好的检侧方法。该方法的建立可以快速有效地对猪细小病毒做出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PCR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体外特异性扩增DNA片段的新技术,在分子生物学检测与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扼要介绍了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该技术在动物疫病诊断和免疫预防等应用方面的新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从2型犬腺病毒的MDCK细胞培养物中提取线状双链病毒基因组DNA,利用限制性内切酶Pst Ⅰ、Bgl Ⅰ和Hind Ⅲ分别进行酶切,在1%琼脂糖凝胶上电泳,随后Southern印迹到尼龙膜上,利用Digoxin标记的2型犬腺病毒E_3区PCR产物与膜上DNA杂交,结果发现,E_3区探针分别与病毒DNA的PstIB片段、BglIAl片段和Hind ⅢA2、B2片段呈现阳性杂交反应。该结果为E_3区的克隆及犬腺病毒载体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PCR法检测犬细小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体外扩增特定DNA片断的技术,能快速、特异地在体外扩增特定的DNA片断,使之在短时间(数小时)内特异地扩增数百万倍.目前,在临床上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DNA的检测.本文就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小病毒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印度中央家禽研究所研究人员将鸡精子细胞和3种外源DNA,完整的线性pVIVO2-GFP/LacZ载体(9620bp)、LacZ基因(5317bp)和GFP基因(2152bp)共孵育,使外源DNA转染精子细胞。PCR试验、DotBlot和Southern杂交试验显示,鸡精子细胞成功内化外源DNA。脂质体和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整合技术被用于  相似文献   

19.
基因芯片技术是分子标记技术方法之一,其将大量的基因片段有序地、高密度地排列在固相载体上,称之为基因芯片。基因芯片技术是融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微电子学为一体的新技术,是90年代中期以来最重大科技进展之一,已经广泛用于许多物种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及产业化前景。由于用该技术可以将极其大量的探针同时固定于支持物上.所以一次可以对大量的生物分子进行检测分析.从而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自动化程度低.低通量等不足。而且,通过设计不同的探针阵列、使用特定的分析方法可使该技术具有多种不同的应用价值.如基因表达谱测定、突变检测。多态性分析、基因组文库作图及杂交测序(SBH)等,为”后基因组计划”时期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将会使新基因的发现.基因诊断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在16S rRNA分析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具有重复性好,快速高效检测突变DNA片段的优点。PCR-DGGE技术对于动物肠道菌群引导转化、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和肠道菌群结构的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PCR-DGGE技术的基本分析方法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