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瑞香及其母本黄旦乌龙茶香气组分分析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揭示乌龙茶新品种瑞香的香气特征,采用GC/MS法对瑞香及其母本黄旦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瑞香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β-紫罗酮 (Z)茉莉酮、香叶醇、茉莉内酯;黄旦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是橙花叔醇、香叶醇、α-法呢烯、(Z)-3-已烯基苯甲酸酯、茉莉内酯、β-紫罗酮 (Z)茉莉酮。瑞香及其母本黄旦主要香气成分基本相同,仅含量排序有所不同,这与茶叶感官审评结果基本一致。瑞香与其母本黄旦的橙花叔醇含量均很高,分别达65.9%和26.8%。瑞香萜烯指数值高于黄旦。由于品种间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构成了各自品种的香型特征。  相似文献   

2.
不同湿度做青环境对乌龙茶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用GC/MS法分析了黄旦品种乌龙茶的香气组分,并对不同湿度做青环境条件下生产的乌龙茶香气组分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黄是于乌龙茶主要香气成分为橙花叔醇、α-法呢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苯乙醛、吲 、顺-莉内酯、β-紫罗酮+顺-苯莉酮、乙酸苄酯等;在相同温度,不同湿度 青环境生产的黄旦乌龙茶香气主要特征成分含量和精油总量各不相同,且香气品质以做青环境相对湿度75%为好,香气高且持久,说明做青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3.
春兰及其母本铁观音乌龙茶香气组分分析简报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为揭示乌龙茶新品种--春兰的香气组分,采用GC/MS法对春兰及其母本铁观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兰乌龙茶的主要敢成分是橙花叔醇、香叶醇、吲哚、β-紫罗酮+(Z)莉酮、α-法呢烯、芳樟醇、茉莉内酯、(Z)-3-己烯酸乙烯、苯甲醛;铁观音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β-紫罗酮+(Z)茉莉时叶醇、(Z)-3-己烯酸乙烯、苤莉内醌 、芳樟醇。春主其母本铁观音主要香气成分相同,  相似文献   

4.
岭头单丛茶香精油含量由鲜叶的12.40,经加工逐渐增加到成茶的64.87。香气化合物组成则在做青结束时种类最多,而以成茶最少。鲜叶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丁基甲酚、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香叶醇等香气组分为主。晒青叶橙花叔醇大量增加,(顺)-茉莉酮、α-法呢烯、吲哚、香叶醇等香气组分亦增加,芳樟醇及其氧化物、α-萜品醇等香气组分减少。做青过程中香气组分呈不规则变化。杀青叶芳樟醇及其氧化物、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大量增加,香叶醇、(顺)-茉莉酮、α-法呢烯、橙花叔醇等香气组分亦增加,吲哚、丁基甲酚等减少。成茶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橙花叔醇、香叶醇、(顺)-茉莉酮、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己醛、吲哚、(反)-2-己烯醛、(顺)-3-己烯基己酸酯等香气组分为特征香气。  相似文献   

5.
采取直接加热和沸水浸泡2种方式萃取茶树嫩芽中的芳香物质,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茶树嫩芽香气成分,在直接加热方式中检测出23种占比78.351%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出峰时间在21 min之前,在浸泡加热方式中检测出30种占比93.326%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出峰时间在21 min之前,表明浸泡加热萃取法能更好的释放出分子量低、沸点低的挥发性物质,浸泡加热萃取法更适用于茶树嫩芽香气物质的萃取。香叶醇、芳樟醇、苯乙醇、橙花醇、己醇、橙花叔醇、反式-2-己烯醇、香叶醛、橙花醛、4-戊烯醛和水杨酸甲酯是茶树嫩芽中主要的挥发性芳香物质,这些芳香物质共同决定着茶树嫩芽的香气特征,使茶树嫩芽呈现一定的清香。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高香优质的乌龙茶品种梅占,同批采摘的鲜叶为材料,研究不同环境做青过程香气形成及其变化,分析香气组分在做青过程的形成与消长规律,表现出呈递增趋势、递减趋势、先增后减变化及仅在毛茶中检出等4种情况。这一系列复杂的动态变化,反应了乌龙茶做青过程香气形成与消长的特点。同时说明做青过程环境的差异还直接影响着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其比率。分析人工做青环境与自然环境中做青的毛茶样,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均为橙花叔醇,证实了橙花叔醇是福建乌龙茶的主要特征香气组分。试验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做青环境中对应阶段青叶间的香型相似率大,都在0.95以上,表明乌龙茶具有明显的品种香。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本试验人工环境做青所得到的毛茶样比自然环境中做青所得到的毛茶样内质较优异。  相似文献   

7.
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品质及其香气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武夷肉桂鲜叶为原料,研究了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品质及其香气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授青可以促进香精油总量大幅度增加,在轻做青基础上,适当增加摇青次数可以促进香精油的积累,橙花叔醇、芳樟醇、α-法尼烯、(Z)-已酸-3-已烯酯+苯乙 醛等香气组分相应增加。笔者认为,在闽南加工工艺条件下,橙花叔醇是乌龙茶最主要的香气组分,与肉桂茶的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乌龙茶品种肉桂、黄棪为试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探讨茶园常用的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对秋茶鲜叶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喷施茶树后,鲜叶香气总量下降,数量减少;肉桂品种鲜叶香气总量下降30.67%,黄棪品种鲜叶香气总量下降52.92%,乌龙茶特征性香气物质α-法尼烯、橙花叔醇在肉桂品种鲜叶中的含量分别下降24.62%、26.28%,在黄棪品种鲜叶中的含量分别下降54.12%、100%;鲜叶粗纤维含量下降。相同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处理,鲜叶叶片厚度越薄受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9.
金萱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萱是我国台湾适制乌龙茶的优良品种之一.采用SDE法提取金萱条形乌龙茶香精油,然后用GC/MS法分析香精油的香气组成,结果共确定出61种香气成分;对主要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萱乌龙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为橙花叔醇、(顺)-己酸-3-己烯酯、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芳樟醇氧化物(Ⅲ)、己醛和吲哚.  相似文献   

10.
不同等级信阳毛尖茶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不同等级信阳毛尖茶香气成分的差异,采用SDE法提取4个等级的信阳毛尖的香气物质,应用气谱-质谱联用分析信阳毛尖香气成分。试验结果表明,在鉴定出的香气化合物中含量比较多的依次为:十六酸、十四酸、十二酸、芳樟醇、香叶醇、亚油酸、亚麻酸甲酯、橙花叔醇、叶绿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信阳毛尖茶叶等级越高,香气物质中香叶醇、橙花叔醇、顺-茉莉酮和β-紫罗酮的含量也越高。  相似文献   

11.
福建茶树良种的粗茶多糖提取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筛选高降血糖活性茶多糖的提取原料,对铁观音、黄旦等不同品种的鲜叶固样及其制成的不同茶类的毛茶样的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丹桂品种是高降血糖活性茶多糖提取的最佳原料。再以丹桂、春兰、悦茗香、黄观音等福建茶树良种的鲜叶或乌龙茶毛茶样为材料,多糖提取率和淀粉酶活性影响为评估指标,按照3因素(浸提温度、时间、料液比)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粗多糖的水提取,结果表明:粗茶多糖水提取的最佳工艺为80℃水浴、浸提1 h、料液比1∶15。  相似文献   

12.
为控制不同品种成品茶的农药残留,研究目前部分乌龙茶中超标的4种化学农药在新梢加工过程中的降解。以凤圆春、大叶乌龙、白芽奇兰、毛蟹和黄旦5个乌龙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将4种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优乐得)喷施于茶树,7d后采摘鲜叶,一部分直接烘干固样,另一部分加工成干茶,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分别分析检测农药残留量。联苯菊酯的降解率在10.72%~53.47%,甲氰菊酯的降解率在9.09%~99.45%,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在21.59%~92.23%,优乐得的降解率在16.67%~100%。施用联苯菊酯,较易生产出符合出口标准的乌龙茶;不同乌龙茶品种不同农药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广东点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广东点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参加试验的9个乌龙茶品种中金牡丹、紫牡丹、春兰及瑞香4个品种综合表现最好,除紫牡丹产量稍低于黄棪对照种外,其余品种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瑞香、黄玫瑰、玉翠达极显著水平,紫玫瑰达显著水平;绿茶品种产量均高于福鼎大白对照种,其中茗科3号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早玫瑰达显著水平,绿茶品质与对照种相当。参试品种在广东区试点发芽期多数表现为早芽种,抗寒、抗旱性强,抗小绿叶蝉能力较强,适宜在广东乌龙茶及绿茶区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龙茶节水灌溉的需水规律及其水分利用效率。[方法]以2年生铁观音茶树为试验材料,研究微喷灌节水灌溉方式下乌龙茶的需水规律、灌溉水量、有效降雨量以及节水灌溉定额。[结果]5月、7~10月是乌龙茶的需水量高峰期,占全年需水量的59.15%。1983~2009年乌龙茶节水灌溉定额为551.4 mm,降雨有效利用率33%;其中大雨、中雨和小雨的有效利用率分别为17%、50%和77%。随着降雨量的增加,乌龙茶需水量下降,降雨有效利用量增加,而降雨有效利用率下降。[结论]乌龙茶的最佳灌溉量是40~50 cm土层的土壤湿度达到75%时的田间持水量。乌龙茶生长需水关键期7~10月,适宜的灌水定额21.0 mm,灌水次数10~15次,灌水周期8~12 d。  相似文献   

15.
遮荫对夏暑乌龙茶主要内含化学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黄旦、铁观音和本山茶园覆盖遮荫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可以显著提高夏、暑乌龙茶的品质,明显降低酚/氨比值,优化儿茶素组分和香气组分。遮荫度为30%、45%和60%3种处理的夏、暑乌龙茶品质得分均极显著高于不遮荫对照处理,而遮荫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遮荫后夏茶乌龙茶鲜叶的茶多酚总量、儿茶素和EGC的含量分别下降了2.59%~12.40%、2.14%~13.63%、11.17%~29.47%,暑茶乌龙茶鲜叶茶多酚总量、儿茶素和EGC含量分别下降了8.68%~11.05%、3.09%~10.61%、12.76%~24.23%;儿茶素品质指数分别提高了54.13~84.87和167~682;夏茶氨基酸含量提高了13.52%~60.00%,其中茶氨酸、苏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总量增加了7.57%~19.12%;夏、暑乌龙茶的香气种类和香精油总量分别增加了25~40种和21.20%~38.85%,香气组分明显得以优化。  相似文献   

16.
以黄旦作为对照种,对从广东省引种的白毛2号、鸿雁1号、鸿雁7号、鸿雁9号、鸿雁12号等6个乌龙茶新品种的生育期、芽梢性状、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方面进行了6年的引种观察,并利用CID-301PS光合测定系统对这些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枝香单枞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高于对照种,抗旱...  相似文献   

17.
乌龙茶"岩韵"与"音韵"的感官体验及化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乌龙茶特殊“岩韵”与“音韵”的感官特征与物质特性,对8个代表性的闽北与闽南乌龙茶进行感官审评,并对与味感相关的主要内含成分进行常规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表明,闽北武夷岩茶茶多酚、儿茶素养总量、咖啡碱及酚/氨值较高,其岩韵韵浓而凝重;闽南铁观音茶游离氨基酸含量、酯型儿茶素占儿茶素总量之比较高,其音韵韵厚而幽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乌龙茶鲜叶适宜的萎凋条件和萎凋程度。[方法]对萎凋过程中关系乌龙茶品质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鲜叶萎凋6 h,酶活性达到最高水平,随后逐渐下降,且肉桂品种酶活性高于黄旦品种。不同品种酶活性间虽有差异,但趋势基本一致。在温度较低(20℃)、相对湿度较高(90%~95%)的人工条件下萎凋,酶活性高于在室温自然条件下(温度25℃和相对湿度50%~60%)。[结论]要达到传统工艺上的摊放要求,宜以低温(20℃)、高湿(相对湿度90%)环境下萎凋为好。  相似文献   

19.
以绿茶银毫、半发酵茶铁观音、全发酵茶普洱为研究对象,将其以1∶150的茶水比用沸水分别冲泡10、15、20、25和30 min,通过测定还原力、DPPH·和·OH的清除能力、螯合金属离子的能力测定,研究3种茶叶水提物(茶汤)进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冲泡时间为20 min时,茶汤的抗氧化性能较好。同等条件下,绿茶银毫的茶汤比其他两种的抗氧化能力强。4种化学模型所测得的数据表明,3种茶叶水提物的抗氧化效果为:不发酵茶(银毫)半发酵茶(铁观音)发酵茶(普洱)。  相似文献   

20.
对高香乌龙茶新品种鸿雁12号的选育过程、多年品比和区试试验结果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结果表明:鸿雁12号属灌木型,中叶早芽,无性系新品种,其生长势强,产量高,品比试验3年平均产量比对照福建水仙增产41.3%,在4个省份区试点产量表现均较好,分别比对照种黄棪增产2.22%、10.29%、29.64%和32.76%。适制高香乌龙茶和花香绿茶,品质优异。高香乌龙茶外形绿润,花香高浓持久,滋味浓滑爽口,汤色黄绿明亮,感官审评比福建水仙高8.1分,比黄棪高2.55~4.2分;花香绿茶滋味浓爽,香气高长,汤色叶底绿明亮,香气品质优于福鼎大白茶。该品种抗寒旱和抗虫能力强,易扦插,种植成活率高,适宜广东、湖南、广西、福建等省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