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鸡胚胎及其部分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苏禽 96鸡胚胎从孵化 3 d开始至 1 8d止 ,对胚胎及其部分组织器官进行测量 ,并对各测量值进行生长分析。结果表明 :胚胎和部分组织器官的重量和长度逐日增长 ,呈先快后慢的生长发育特点。相对生长分析表明 :生长最强烈的时期正是胚胎组织器官处于分化的时期 ,其新陈代谢最旺盛。在孵化 7~ 9d,相对生长速度除体重和肺脏之外 ,其余器官均呈现强烈的生长 ,而体重和肺脏则分别在孵化 3~ 5和 1 3 d出现强烈的生长。绝对生长分析表明 :各个组织器官随分化而加快生长 ,一旦器官分化方向决定 ,则开始加快生长。体重、心脏重、肝脏重、前肢重、后肢重、胫长、喙长等性状在孵化 1 0~ 1 1 d,绝对生长速度开始加快 ,1 6d时达到生长高峰期。体长和头长的绝对生长速度出现快慢交替的波浪式生长规律。累积生长分析表明 :同一时期各器官生长速度不一致 ,可能与其功能需要有关。体重、肝脏重、肺脏重、卵巢重、睾丸长、头重、喙长等性状的累积生长逐日平缓生长 ,起伏不大 ,而体长、心脏重、头长、前肢重、后肢重、前肢长、后肢长、第 3趾长、胫长、眼泡直径等性状的累积生长 ,从孵化 5~ 6d开始加快速度生长 ,持续到 1 6d达到高峰期 ,以后开始缓慢增长  相似文献   

2.
对仙湖肉鸭胚胎及其头与四肢部分性状的重量和长度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有着各自不同的生长发育规律,并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生长强度表现为前期强后期弱的趋势。胚重的生长速度随着胚龄的增加而增加。头重、前肢和后肢重以及胚长、前肢、后肢、胫和第三趾长的生长速度表现为正态分布的变化趋势。头长、眼泡直径和喙长在分化出现后,立即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在第8~12胚龄之后生长速度减缓。在第8~26胚龄期间,头为早熟部位,前肢和后肢为晚熟部位,前肢的重量生长先于后肢。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中华鳖胚胎的发育及稚鳖雌雄分化的性状特征,通过监测胚胎重随着孵化时间、质量和稚鳖外形形态的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分析了胚胎性状与质量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在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稚鳖的背甲长、宽和头长等部位生长数据进行了测量统计,结果表明,背甲长、宽和头长与胚胎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从外观观察稚鳖性别差异明显,根据外观性状参数进行验证分析,正确率达89.5%。  相似文献   

4.
对仙湖肉鸭胚胎及其部分组织器官的重量和长度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胚重、胚长以及不同组织器官有不同的生长发育规律,并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生长强度都表现为前期强后期弱的趋势。胚重及心脏、肝脏、胃的重量增长速度随着胚龄的增加而提高,生长势重点在第10~14胚龄之后。肺脏的绝对生长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在第16胚龄和第26胚龄分别达到第一次(36.15 mg/d)和第二次生长高峰(43.89 mg/d)。右侧性腺在第18~22胚龄开始退化。胚长在14胚龄生长速度达到高峰(7.42 mm/d),后缓慢下降,呈现出一种正态分布的变化趋势。在第8~26胚龄期间,肝脏、肺脏和胃的局部生长速度大于整体,而心脏和性腺的局部生长速度小于整体。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麻旺鸭早期体重和体尺累积生长、绝对生长、相对生长进行测定和分析表明,公鸭初生重比母鸭重0.2g,4周龄、16周龄比母鸭轻11.27g、1.25g,17周龄比母鸭重42.66g,公鸭绝对生长最快时间比母鸭早,相对生长最快的时间比母鸭晚。初生公鸭体斜长、龙骨长、骨盆宽比母鸭长(宽),4周龄比母短(窄),16周龄、17周龄比母鸭长(窄)。初生公母鸭胸宽相同,4周龄比母窄,16周龄、17周龄比母鸭宽,公母体轴骨在生长过中呈现交叉增长现象。  相似文献   

6.
选取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种猪场湘白Ⅰ系猪核心群1985~1989年度5个世代的数据资料,采用各性状表型值和育种值最小二乘均数对世代数的回归作为评估表型趋势和遗传趋势的方法,分析对生长速度的选择效果,以及对繁殖性状的相关选择反应。结果表明,正向选择湘白Ⅰ系猪断奶时及以后生长速度,其断奶前生长速度亦略有提高,对繁殖性状则基本没有影响.断奶体重和断奶前日增重的表型趋势分别为1.6kg 和27.65g/d,相应遗传趋势分别为0.59kg 和6.91g/d;产仔数、活仔数、初生窝重及断奶窝重的表型趋势分别为0.062头,0.101头,-0.144kg,7.034kg;相应遗传趋势为0.014头,0.016头,-0.02kg,0.492kg。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哺乳期仔猪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猪的育种和仔猪培育提供科学依据,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实验农场种猪场1998-2002年生产的1871头长白种猪和140头大约克种猪的初生重、20日龄体重、60日龄体重(断奶重)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利用累积生长、绝对生长、相对生长、生长系数等度量生长发育速度和强度的指标对长白猪和大约克猪两个品种的仔猪及同一品种内不同性别的仔猪在哺乳期的生长发育速度和强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用长白仔猪、大约克仔猪的测定结果对其初生重、生长系数、绝对生长采用单因子二水平组内重复数不等资料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长白仔猪的平均初生重比大约克猪低1.6%,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仔猪在出生后20日龄、60日龄两个阶段长白猪的生长发育速度(绝对生长)、生长强度(相对生长)均高于大约克猪,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显著(P<0.05);而同一品种内,公猪的平均初生重大于母猪,20日龄时公猪的生长发育速度高于母猪,而至60日龄(即断奶时)时母猪的生长发育速度超过公猪,在20日龄、60日龄时公猪的生长发育强度均小于母猪。  相似文献   

8.
研究选取100只0日龄瓢鸡饲养至16周龄,对其种质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瓢鸡具有独特的外形外貌特征,16周龄公鸡体重为2 300.64 g,母鸡体重为1 815.75 g;公鸡的胸宽和龙骨长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鸡的体斜长、胫长和胸深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母鸡屠宰率分别为90.24%和91.41%,全净膛率分别为69.52%和69.22%,母鸡除胸肌率显著高于公鸡(P0.05),其他各项屠宰性能指标均低于公鸡;公鸡的心脏、肺脏和肠重均极显著地高于母鸡(P0.01),母鸡具有较高的肝脏、肾脏和肌胃器官指数;瓢鸡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之间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瓢鸡的选育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10头0~12月龄半散养雄性林麝的体重和体尺进行测定,分析了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林麝体重累积生长曲线上升由急剧到平缓。0~4月龄和10~12月龄绝对生长速度呈现明显的上升状态,绝对增重在1月龄达到最大,此后逐渐减慢;0~3月龄生长强度最大,3~6月龄呈直线下降趋势,8月龄开始变得平缓:各项体尺指标在6月龄前增长明显,6~12月龄增长趋缓,6~12月龄肩高变化不大。该研究揭示了半散养林麝的生长发育规律,为进一步进行林麝选育和半散养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热应激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对新广黄公鸡和怀乡公鸡进行热应激处理,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UQCRB基因在新广黄公鸡和怀乡公鸡心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对黄羽肉鸡体重、心脏相对重和心脏UQCRB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新广黄公鸡和怀乡公鸡21、28 d体重以及28 d心脏绝对重显著高于怀乡公鸡(P<0.05),2种公鸡心脏相对重差异不显著。28 d试验组新广黄公鸡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新广黄公鸡21 d心脏UQCR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怀乡公鸡(P<0.05)。热应激显著降低了新广黄公鸡28 d心脏UQCR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结论]心脏UQCRB基因表达与黄羽肉鸡生长速度相关,在肉鸡其他组织器官的表达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鸡IGF1R基因多态性与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型受体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有重要调控作用,以东北农业大学肉鸡高、低脂双向选择品系第十世代肉仔鸡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对鸡IGF1R基因外显子4的C→G(919C→G)和外显子13的T→C(2761T→C)两个突变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919C→G对股骨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5周龄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龙骨长、胫骨长和胫骨重有一定影响(P<0.1)。2761T→C突变位点对跖骨围、胫爪比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胫爪重、股骨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7周龄体重有一定影响(P<0.1)。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919C→G、2761T→C两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系间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初步推断IGF1R基因可能是控制鸡5周龄体重、骨骼生长发育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12.
鸡胚PGCs迁移与性腺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采用连续切片法进行鸡胚胎显微观察,研究鸡原始生殖细胞(PGCs)迁移特性及其与性腺发生、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孵化53-56h时鸡胚PGCs到达未来性腺形成区域(体腔上皮),且在PGCs到达之前,这一区域已开始增厚;孵化53-56h时,体腔上皮的脏壁层发现有PGCs,说明生殖嵴的发生亦在此期。(2)PGCs最终迁移至增厚的体腔上皮,部分体腔上皮的增厚区域趋向中肾,说明中肾和生殖的发生均有体腔上皮增厚活动的参与。(3)孵化前5d,PGCs仍保持典型特性;卵化7d后,PGCs细胞质中的糖原完全消失。(4)PGCs刚进入未来生殖腺形成区域时呈无序排列,孵化6d时大多数从中紧侧向外移动,排列于未来性腺的上皮层,此时性腺已具有雌雄分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MyoD基因与鹌鹑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朝鲜鹌鹑为研究对象,应用HRM技术检测群体中MyoD基因的多态性,测定其生长性状,并进行关联分析;qPCR检测3种基因型胚胎肌肉组织中MyoD基因的表达量。[结果]MyoD基因在群体中存在AA、Aa和aa 3种基因型,AA和Aa基因型个体的胸围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胚胎发育的7~15 d均能检测到MyoD基因表达,MyoD基因的表达量从11 d开始升高,15 d达到峰值。AA和Aa基因型MyoD基因表达量提高速度高于aa基因型。[结论]MyoD基因A等位基因为朝鲜鹌鹑胚胎生长发育的优势基因,可用于生长发育快的个体基因型育种选择。  相似文献   

14.
宗地花猪1世代的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宗地花猪1世代在初配前不同性别生长发育的规律性以及性成熟对宗地花猪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宗地花猪公猪9头、母猪10头,在原生态的饲养条件下进行饲养。从双月开始,以月为阶段,对宗地花猪不同性别的生长发育进行测定,并观察、记录公、母猪性行为的外部表现。[结果]公猪初情期为(94.5±5.2)d,母猪初情为(104.0±4.8)d;在3月龄以前公猪和母猪的累积生长、绝对生长及体尺指标差异较小,3月以后上述指标母猪高于公猪,到6月龄母猪显著高于公猪(P〈0.05)。[结论]宗地花猪1世代属性早熟地方品猪;6月龄母猪的生长发育比公猪强烈,物质积累旺盛,体格较大;性成熟对公猪体重的影响明显高于母猪。  相似文献   

15.
湖北白鹅选育报告——组织器官生长发育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6周龄的湖北白鹅进行屠宰测定,观测了免疫器官、消化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湖北白鹅父系、母系鹅的活重、屠体重、全净膛重分别在2~4周龄、4—8周龄表现出明显生长优势,16周龄的屠宰率为86-23%。94.43%。全净膛率为70.22%~77-33%;鹅的免疫器官在8周龄开始退化;食道、肝脏的增长优势出现在4.8周龄,肌腺胃、小肠、盲肠、直肠的增长优势出现在2~4周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鹅的活重与屠体重、全净膛重、肌腺胃重、小肠长、肝脏重以及屠体重与全净膛重、肌腺胃重、肝脏重有着极显著的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6.
再生稻茎生腋芽的生育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再生稻高产途径,观察了各节位茎生腋芽的分化、生长、穗粒发育性状和茎生器官形态.结果表明:茎生腋芽在母茎抽穗前按由下而上的节位顺序开始幼穗第一苞分化,在母茎抽穗后按由上而下的节位顺序进入一、二次枝梗分化;在顶端优势控制下,茎生腋芽至母茎黄熟前3 d才开始萌发,萌发成穗率随节位下移而降低,且生长先天不足,每穗粒数仅为母茎的三分之一.争取再生季高产的关键,是在头季收割保留上位优势芽的基础上,大力提高下部茎生腋芽的萌发率,形成比头季多70%~100%的穗数,以多穗补小穗的不足.倒3叶枕比倒2芽着生节部高8~16 cm,其高程可作为简捷诊断母茎适宜留桩高度的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7.
1.广丰白翎鹅广丰白翎鹅主产于江西省广丰县,属中型肉用鹅种,体型中等大小,紧凑匀称。全身羽毛洁白、纯净、有光泽,绒质好。皮肤淡黄,喙、胫、蹼橘黄色,虹彩灰蓝色。无咽袋,偶有腹褶。胸部丰满,头大颈长,喙宽而扁平,头部前额有一橘黄色肉瘤,公鹅肉瘤圆而大,母鹅肉瘤不明显。母鹅后躯腹部较大。成年鹅体重:公鹅4200克,母鹅3700克。屠宰率:半净膛,公82.6%,母80.1%;全净膛,公77.0%,母69.0%。宰杀时可以收集到羽绒200克,其中绒毛25克。开产日龄180 ̄210天。年产蛋40 ̄60个,蛋重139克,蛋壳呈乳白色。广丰白翎鹅主食青饲料,耐粗饲,生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8.
鹌鹁的繁殖力强,生长速度陕,鹑卵经孵化16-17天即出壳。初出壳的雏鹑约重8g,经4~5天体重可增加1倍。40日龄的鹑体重为其初生重的20~25倍,到45天左右发育成熟,母鹁开始产蛋。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母鹑1年可产蛋280~300枚,国外最高记录达480枚,有5%的母鹑1天可以产2枚蛋。鹌鹑繁殖周期短,1年可繁殖3、4代,繁殖率高达1000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糜子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反应极其敏感,造成了糜子育成品种生长适应区域狭窄、不能跨区域应用的问题。研究探讨不同光照长度对糜子植株形态建成及幼穗发育的影响,为明确糜子对光周期的反应机理,培育广适应性糜子新品种提供研究依据。【方法】以河北省糜子地方品种二紫杆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出苗后每天补充光照至18 h;设光照0(对照)、10、15、20和25 d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18 h光照结束后转移到每天12 h光照人工气候室;田间调查抽穗期,成熟后室内调查株高、茎粗、穗长、穗干重和穗粒干重等农艺性状;利用体视显微镜室内观察糜子幼穗的发育进程并照相记录,统计分析不同光照条件的变化对糜子农艺性状和经济产量的影响及对糜子幼穗分化进程的影响。【结果】每天18 h长日照条件下生长25 d的处理植株平均株高115.6 cm,单穗粒重0.647 g,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9.0%和472.6%;茎、叶和穗的干物质积累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16.7%、142.9%和412.0%,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延长光照20 d处理与25 d处理相比较,各器官干物质重差异不显著。在18 h长日照条件下,糜子茎尖生长点一直处于未伸长期,持续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滞后;在12 h短日光照条件下5 d后糜子开始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幼穗开始分化,分化过程可分为生长点未伸长期、生长点伸长期、穗枝梗原基分化期、小穗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和花粉粒形成期等共7个时期。所有5个增加每天光照时间和长日照天数的不同处理,幼穗分化持续时间均为15 d左右,没有受到前期延长光照时间的影响。【结论】短日照条件下,出苗后增加每天光照时间和增加长日照天数能延长糜子的营养生长期,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可以极显著的提高糜子的生物和经济产量;短日照条件能够诱导和促进糜子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变,而长日照条件则抑制糜子生殖生长的开始;糜子的幼穗分化可以划分为7个不同的时期,生殖生长开始后不受前期延长光照时间的影响,持续时间在15 d左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糜子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反应极其敏感,造成了糜子育成品种生长适应区域狭窄、不能跨区域应用的问题。研究探讨不同光照长度对糜子植株形态建成及幼穗发育的影响,为明确糜子对光周期的反应机理,培育广适应性糜子新品种提供研究依据。【方法】以河北省糜子地方品种二紫杆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出苗后每天补充光照至18 h;设光照0(对照)、10、15、20和25 d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18 h光照结束后转移到每天12 h光照人工气候室;田间调查抽穗期,成熟后室内调查株高、茎粗、穗长、穗干重和穗粒干重等农艺性状;利用体视显微镜室内观察糜子幼穗的发育进程并照相记录,统计分析不同光照条件的变化对糜子农艺性状和经济产量的影响及对糜子幼穗分化进程的影响。【结果】每天18 h长日照条件下生长25 d的处理植株平均株高115.6 cm,单穗粒重0.647 g,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9.0%和472.6%;茎、叶和穗的干物质积累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16.7%、142.9%和412.0%,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延长光照20 d处理与25 d处理相比较,各器官干物质重差异不显著。在18 h长日照条件下,糜子茎尖生长点一直处于未伸长期,持续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滞后;在12 h短日光照条件下5 d后糜子开始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幼穗开始分化,分化过程可分为生长点未伸长期、生长点伸长期、穗枝梗原基分化期、小穗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和花粉粒形成期等共7个时期。所有5个增加每天光照时间和长日照天数的不同处理,幼穗分化持续时间均为15 d左右,没有受到前期延长光照时间的影响。【结论】短日照条件下,出苗后增加每天光照时间和增加长日照天数能延长糜子的营养生长期,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可以极显著的提高糜子的生物和经济产量;短日照条件能够诱导和促进糜子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变,而长日照条件则抑制糜子生殖生长的开始;糜子的幼穗分化可以划分为7个不同的时期,生殖生长开始后不受前期延长光照时间的影响,持续时间在15 d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