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推进湖南省小反刍兽疫(PPR)消灭工作,通过数据收集、抽样监测、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近年来全省PPR疫情情况,山羊养殖、调运、监测情况以及养殖户对PPR的知晓率等,并从传入评估、暴露评估、后果评估3个方面,对全省强制免疫退出后的PPR发生风险进行评估。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省调入活羊90%以上用于屠宰,主要调入地区PPR免疫抗体水平较高;湖南省养殖场户对PPR的知晓率较高,发生疫情后及时报告率达92.5%,退出强制免疫后自主免疫意愿率为62.3%。专项监测结果显示:全省PPR个体免疫合格率为66.36%,群体合格率为61.35%;病原个体阳性率为0.01%,群体阳性率为0.07%。风险评估认为,湖南省在退出PPR强制免疫后,PPR传入风险和暴露风险等级分别为中和低,后果评估等级为很低。因此,湖南省退出强制免疫后,发生PPR的风险很低,后果不严重,已具备全省实施PPR强制免疫退出政策的基础和条件。建议退出后,继续通过强化产业升级、监测排查、流通监管、宣传培训、应急管理等措施,尽快实现全省消灭PPR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一只3岁7个月的雄性英短银渐层猫,发现其食欲不振、日渐消瘦、反复呕吐,经临床检查、血常规检查、SAA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后初步诊断为毛球症,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查,确诊为猫白血病,采取针对性治疗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查结果转阴,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3.
仔猪出生是生命进程中的重大转折时期,所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胎儿在母体内靠母体血液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供给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摄取营养,排出废物。出生后即刻转变为自行呼吸、采食、排泄。在母体子宫内温度恒定(特殊情况例外)、环境稳定,出生后转变为直接与复杂的外界环境接触。在子宫内处于安全环境,并受母体保护,出生后处于有害菌的袭击,因抵抗力低,易患病死亡,尤其出生后7日内为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和冻死等等。  相似文献   

4.
用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gB—F)制备的疫苗免疫4周龄SPF鸡,免疫后的7、14、21、30、60、90、120、150、180d分别采血,分离血清,检测抗FPV和gB的抗体。结果表明重组疫苗免疫后14d,免疫鸡血清抗体已经全部阳转,免疫后的21d血清抗FPV的抗体出现峰值;此后便开始回落,到免疫后的6个月抗体水平已经接近阴性对照的水平。抗gB的抗体在免疫后的第二周达到阳性,之后的六个月都为阳性。在免疫后的每个月将免疫鸡取20只再分成两组。分别用新城疫强毒与传染性喉气管炎强毒的攻击。在免疫后的第一个月对新城疫的保护率为8/10,第2个月对新城疫的保护为7/10,第3个月为2/10,因此对新城疫的免疫保护期为2个月。在免疫后的5个月内可以使免疫鸡对传染性喉气管炎强毒攻击的保护率达到8/10以上,免疫后的6个月对ILT为8/13.因此rF—PV-gB—F对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免疫保护期为5个月。  相似文献   

5.
本病病原为胎儿弯曲杆菌,传染源是患病母牛和带菌的公牛以及康复后的母牛,成年母牛易感性较高,未成年牛稍有抵抗力,本病为呈地方性流行。病菌主要存在于母牛生殖道、胎盘或流产胎儿组织中。母牛感染后1星期即可在阴道、子宫颈黏膜或粘液中分离到病菌,感染后3星期到3个月菌数最多。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青海草地早熟禾生长和根系特征对刈割强度的响应,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取长势均匀的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划分为12个小区,设置4种处理,分别为对照(CK,不进行任何处理)、轻度刈割(LC,留茬10 cm)、中度刈割(MC,留茬5 cm)、重度刈割(HC,留茬2 cm),每种处理3次重复,于2019年6月底和7月底各刈割1次,并分别于刈割30 d后测定各处理青海草地早熟禾的株高、生长速度、分蘖数、地上总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系特征(表面积、体积、直径)和地下芽数量。结果表明:6月底和7月底刈割后各处理株高的大小顺序均为CK>LC>MC>HC。6月底刈割后,各处理生长速度的大小顺序为CK>LC>MC>HC;7月底刈割后,各处理生长速度的大小顺序为LC>CK>MC>HC。6月底刈割后,各处理分蘖数大小顺序为LC>CK>MC>HC;7月底刈割后,各处理分蘖数大小顺序为CK>LC>MC>HC。6月底和7月底刈割后,各处理地上总生物量的大小顺序均为LC>CK>MC>HC。6月底和7月...  相似文献   

7.
牛卵泡卵母细胞冷冻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把牛卵泡卵母细胞进行平衡、冷冻和玻璃化冷冻解冻后,对其微细结构损伤和成熟培养后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冷冻解冻后经台盼蓝染色判断为存活的卵母细胞,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结构损伤,包括微绒毛几乎消失,有的部位质膜模糊甚至破裂;线粒体膨胀,电子密度下降,帽及峪消失;囊泡变形融合;高尔基复合体及微管消失;内质网囊池扩大;细胞基质出现空白区。台盼蓝染色判为死亡的卵母细胞,表现为细胞基质、细胞膜及细胞器崩解。体外培养后的冷冻卵母细胞微细结构呈现某些恢复及成熟迹象,但不能与正常情况相提并论。冷冻解冻后卵丘细胞除内质网囊池膨大外,结构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8.
鸡精原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孵化18~20d的鸡胚睾丸,分离精原干细胞(SSCs),培养传代3次后,用特异性化学物质定向诱导分化,以研究鸡培养传代后SSCs保持多向分化的潜能。①用特异的化学物质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钠、维生素C诱导鸡S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用Von Kossa's法、改良的钙钴法及免疫组化法进行成骨细胞鉴定;②用维甲酸(RA)、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诱导S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甲苯胺蓝特异染色和组织化学鉴定。③用地塞米松、胰岛素、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诱导S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特异性的油红O染色和脂肪细胞标志基因PPAR7检测。结果显示,SSCs被诱导15~21d后分化为成骨细胞,诱导形成率为80%;Von Kossa's染色细胞间布满黑色颗粒,具有矿化基质沉积;改良钙钴法碱性磷酸酶染色胞浆呈深棕色或深黑色,免疫组化染色细胞呈阳性。SSCs被诱导3~7d后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率为85%。SSCs被诱导7~21d后,分化成脂肪细胞,分化率为85%。诱导的脂肪细胞经特异性的油红O染色为阳性,并高表达脂肪细胞标志基因PPARγ。结论: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SSCs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3种成体细胞,证明其培养传代后仍具有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观察兔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皮肤、心、肝、脾、肺、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为兔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的早期救治提供依据。新西兰兔20只,制作烧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浸泡组(n=10)和对照组(不经海水浸泡组,n=10)。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兔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皮肤、心、肝、脾、肺、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并用HPIAS-1000病理分析系统对肝细胞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兔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皮肤、心、肝、脾、肺、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比对照组严重,肝细胞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免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重要器官的病理变化有其自身特点,比其单纯烧伤后的病理变化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0.
头孢噻吩钠(噻孢霉素钠,头孢菌素Ⅰ,先锋霉素Ⅰ)。该药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吸湿性,易溶于水。粉末久置后颜色变黄,但不影响效力,也不增加毒性,然而溶液变黄色后即不可使用。应遮光、密封,放置于阴凉干燥处。主要抗革兰氏阳性菌,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较好疗效,钩端螺旋体对此药也敏感,但对绿脓杆菌、产气杆菌、结核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及原虫无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牛乳腺炎,预防术后败血症等。内服不被吸收,肌注后吸收良好,如给家禽肌注10毫克/千克体重后,经半小时血药浓度即可达峰值(18微克/毫升),其半存留期为16~54分钟。此药有局部刺激性,肌注后疼痛显著,毒性小。粉针剂肌内注射用量为马、牛、羊、猪、犬10~20毫克/千克体重,1天3~4次;家禽10毫克/千克体重,1天4次。  相似文献   

11.
自1993年以来应用此法,共收治病羊256例,治愈254例,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9.2%。1 症状病初在唇部皮肤和口腔黏膜上发生许多单个血斑,继而变成水疱,脓疱破溃后形成疣状棕色痂皮,痂皮变硬,易破裂,撕脱后表面出血。羔羊病后,因唇舌肿胀、疼痛不愿吃奶和采食。由于病毒侵害舌、颚、齿、龈、口腔发生病变。口内的脓疱破溃后经久不愈,  相似文献   

12.
2011年2月期间莱西某蛋鸡场饲养的一批2500只的蛋鸡群自10日龄起发生了一种以先瘫痪、后死亡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后经分析诊断为突然低温引起的痛风病。提高育雏温度并饮用肾肿解毒药和多维素后,病鸡群症状开始慢慢好转,1周后基本痊愈,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用5-6周龄雌性昆明小鼠的成熟卵母细胞,在不同前处理液(10%EG或10%EG+10%DMSO)中平衡5min,然后在冷冻溶液(EFS30、EFS40、EDFS30或EDFS40)中平衡30s后进行OPS法和SSV法玻璃化冷冻保存。试验结果表明:(1)小鼠成熟卵母细胞的OPS法冷冻保存,用EFS冷冻的卵母细胞解冻后形态正常率为75.8%,激活后卵裂率为47.8%;在EDFS30中冷冻保存,解冻后形态正常率为87.2%,卵裂率为62.0%;在EDFS40中冷冻保存,解冻后形态正常率为86.6%,卵裂率为57.4%,与对照组(99.0%和80.5%)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2)小鼠成熟卵母细胞的SSV法冷冻保存,用EFS冷冻的卵母细胞解冻后形态正常率为82.7%,卵裂率为47.1%;在EDFS30中冷冻保存,解冻后形态正常率为91.5%,卵裂率为57.5%;在EDFS40中冷冻保存,解冻后形态正常率最高为85.1%,卵裂率为55.9%,与对照组(99.0%和80.5%)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3)OPS法和SSV法冷冻小鼠成熟卵母细胞解冻后形态正常率为86.5%和91.6%,卵裂率为53.8%和55.6%.与对照绢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刘颖 《养殖技术顾问》2014,(11):177-177
1细小病毒病 本病是由细小病毒感染犊牛后,引起明显的腹泻和体温升高的疾病。该病可以水平传播,也可以垂直传播。未喝初乳的犊牛感染细小病毒后,主要表现腹泻,粪便初为水样,后变为粘性,感染后两天,体温升至41℃。病犊精神沉郁,但仍吮乳,康复后有强而持久的免疫力。妊娠母牛感染后,可出现流产、死胎和犊牛先天异常。  相似文献   

15.
青草搐搦是反刍动物在幼嫩的青草地放牧后不久,突然发生的高度致死性疾病,以动物血镁浓度下降,常伴有血钙浓度下降为特点。临床上反刍动物以强直性和阵发性肌肉痉挛、惊厥、呼吸困难和急性死亡为特征。大群放牧牛中,本病的发病率可能只有0.5%~2.0%,但死亡率则可超过70%。冬季舍饲后的泌乳母牛转入青草茂盛的牧场放牧后发病较快,而营养差的肉用牛发病较慢。  相似文献   

16.
1.4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最早在日本发现,国际上称为日本脑炎,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人和马受感染后可发生严重的脑炎,公猪受感染后睾丸肿大,母猪感染后流产和死产。人感染该病的大多数为儿童,绝大多数病人在8月、其次为9月、再次为7月发病。该病发病突然,最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头痛、意识障碍、呕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干扰素刺激基因在禽呼肠孤病毒(ARV)感染DF1细胞后的表达情况,试验将ARV病毒感染DF1细胞,观察细胞病变,收集感染后0、6、12、24、36、48、72、96 h的细胞样品,抽提反转录成c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干扰素IFN-α和IFN-β及9种禽源常见干扰素刺激基因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在转录水平表达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ARV感染DF1细胞后,DF1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感染后12 h病毒开始快速增殖,在36~96 h维持在较高的水平;IFN-α和IFN-β在转录水平的表达量在感染后均表现为显著下调(P<0.05;P<0.01);IFI6、OAS、IFIT5、ISG12在转录水平表达量变化规律相似,均呈现显著上调表达(P<0.05;P<0.01),在感染后96 h达到峰值;其中IFIT5的上调幅度最大,感染后96 h的表达量是0 h的19.62倍(P<0.01);而Mx、IFITM3、PKR、Viperin、ZAP的表达量变化规律相似,均表现为显著下调表达(P<0.05;P<0.01),其中Mx、IFITM3、Viperin的下调幅度较大,PKR和ZAP下调幅度很小。说明在ARV感染DF1细胞后,干扰素及多种干扰素刺激基因在转录水平呈现规律性变化,与病毒在DF1细胞中复制存在一定的联系。结果表明,ARV感染后可以诱导多种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这些干扰素刺激基因在抵御ARV病毒的入侵,抑制ARV的复制、释放及病毒的清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今后深入研究ARV的致病机理和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厚才 《畜牧与兽医》1996,28(6):245-246
选择新西兰母兔10只,于交配前后及妊娠不同时期采血,测定LH、雌二醇(E2)、孕酮(P)浓度。结果显示:LH水平在交配前4小时为18.02±3.05ng/ml,交配后4小时达43.14±8.75ng/ml,交配后8小时达高峰水平165.12±26.43ng/ml,是交配前9倍,其后逐渐降至交配前水平。E2浓度在交配前5天时为42.5±10.1pg/ml,交配前4小时为68.7±12.1pg/ml,交配后4小时为113.1±13.7pg/ml,交配后8小时为118.5±15.4pg/ml,其后渐降。孕酮浓度在受孕后逐步升高,交配前4小时至交配后2天,孕酮水平在1.0ng/ml左右,交配后第2天时,P水平为1.12±0.53ng/ml,而在交配后第3~8天时,P水平达3.82±0.72~10.10±2.34ng/ml,是交配前后的3~10倍,交配后第21天,P水平为18.94±3.98ng/ml,交配后29天为4.02±1.05ng/ml。因此,家兔通过交配刺激排卵,也伴有LH峰值。交配3天后,P水平大幅度提高,表明家兔妊娠也需要高水平孕酮,同时也为通过测定P水平进行家兔早期妊娠诊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最近,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王武教授为灾区养殖户紧急制作了《地震灾后水产养殖恢复生产技术明白纸》,为灾后水产重建开出了“良方”。  相似文献   

20.
对分离、培养的毛圆线虫三期幼虫,用0.08%次氯酸钠37℃脱鞘30分钟,幼虫脱鞘率可达95%以上。采用慢速致冷法冷冻后三期幼虫的存活率平均为63.3%,最高可达67%。当加入6%兔血清作为冷冻保护剂时,三期幼虫的存活性不受损害。用正常三期幼虫感染试验羊后第17天即可查到虫卵,剖杀后回收率为1.9%。冷冻保藏后的三期幼虫感染后虫卵出现较晚,成虫回收率为0.64%。尽管冷冻保存后的三期幼虫能感染试验动物,但其在体内的发育受阻,排卵推迟,并且每克粪便中虫卵含量低于正常三期幼虫感染后的粪便虫卵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