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恒定营养液(EC为1.5 mS/cm)为对照,研究营养液浓度变化管理对限根栽培的2个樱桃番茄品种(‘小粉果’‘红樱桃’)生长、果重、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整个果实发育成熟期提高营养液浓度(EC为1.5、2.4 mS/cm)或添加NaC(lEC为1.5 mS/cm,添加NaCl后EC为2.4 mS/cm),均降低单株果重,而仅在果实膨大期提高营养液浓度(EC为1.5、2.4、1.5 mS/cm)对番茄的单株果重无影响;3个变化浓度管理都显著提高2个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膨大期提高浓度与添加NaCl的效果相同;果实膨大期提高营养液浓度可显著提高2个番茄品种果实中的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番茄红素含量。综合番茄的生长和品质,果实膨大期将营养液浓度从EC1.5 mS/cm提高到2.4 mS/cm处理效果最佳,在保证单株果重不受影响的同时还可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
调节营养液电导率对卡罗番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卡罗番茄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营养液电导率的调节对卡罗番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提高营养液浓度或添加NaCl提高营养液电导率的方法栽培番茄,可以提高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Vc以及可滴定总酸的含量,其中对番茄红素的提高影响最为显著,同时番茄产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营养液电导率相同的条件下,采用营养液添加NaCl的方法对番茄品质的影响大于提高营养液浓度的处理。变化浓度的营养液比维持恒定浓度的营养液更有利于番茄果实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向营养液中分别添加NaCl和KCl,在2种EC值(4.0、8.0 mS/cm)和3种处理时间(10、20、30 d)下,对比研究2种盐胁迫对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比KCl处理更能提高番茄果实的VC含量,其中EC值为4.0 mS/cm的NaCl处理30 d与EC值为8.0 mS/cm的NaCl处理10 d的2种处理的果实中VC含量最高;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在处理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EC值为4.0 mS/cm情况下,NaCl处理和KCl处理的提升率差异不明显,当EC值增大至8.0 mS/cm后,KCl处理比NaCl处理的提升率更大;盐胁迫降低了果实的糖酸比,在相同处理下,除EC值为4.0 mS/cm、时间为30 d的处理外,KCl处理的下降率大于NaCl处理;盐胁迫使得番茄的单株产量减少,NaCl处理和KCl处理下降幅度最小都发生在EC值为4.0 mS/cm、处理时间为10 d时,分别为33.8%和5.5%;另外,相同处理条件下,NaCl处理的单株产量下降率明显大于KCl处理。为了改善番茄果实品质,建议采用EC值为4.0 mS/cm的NaCl或KCl营养液对番茄在开花后进行盐胁迫处理10 d。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最佳的微生物菌剂,满足有机栽培番茄对养分的需求,为促进番茄优质高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巴宝莉番茄为试材,采用有机基质盆栽浇灌有机营养液的方式,设置施用7种微生物菌剂和不施微生物菌剂(对照,CK)共8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有机基质养分含量、酶活性和蕃茄光合特性等指标,探究微生物菌剂对设施全有机番茄果实元素含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添加微生物菌剂后有机基质中碱解氮含量和番茄生育中后期速效钾含量增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后番茄果实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有机基质中脲酶、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16.4%~67.7%和10.2%~61.7%,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增加8.0%~19.9%,叶绿素含量也显著增加,其中以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光合性能最优;番茄的产量增幅为7.3%~26.2%,胶冻样芽孢杆菌和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增产效果达到20%以上;番茄果实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以及维生素C含量显著增加。【结论】微生物菌剂通过促进有机基质的养分释放及提高相关酶系活性,进而促进番茄植株的养分利用与生长能力,提高叶片的光合性能,最终表现为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其中胶冻样芽孢杆菌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于番茄的丰产增质效果最优,可应用于番茄的高产优质栽培。  相似文献   

5.
通过番茄基质栽培试验,研究营养液浓度和灌溉下限对番茄光合、品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营养液浓度条件下,随灌溉下限的上升,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气孔导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株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叶片胞间CO_2浓度、果实番茄红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硝酸盐含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相同灌溉下限条件下,随营养液浓度的增加,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果实硝酸盐含量、单株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多呈增加趋势,叶片胞间CO_2浓度基本呈减小趋势,果实番茄红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多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KNO_3、NH_4H_2PO_4、Ca(NO_3)_2·4H_2O、Mg SO_4·7H_2O使用浓度分别为318、127、401、288 mg/L、灌溉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为最佳营养液浓度和灌溉下限组合,此时番茄单株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198 kg、26.32 kg/m~3。  相似文献   

6.
以大果番茄新星101、金宝莱和樱桃番茄凯蒂、夏日阳光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土壤栽培相比,营养液栽培和基质栽培均可提高4种番茄的产量,以营养液栽培的增产效果显著,每株产量分别达到2.07、1.38、0.72、0.74 kg,较土壤栽培分别提高107.46%、58.62%、73.04%、120.05%。同时,营养液和基质栽培较土壤栽培还可增加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以营养液栽培的效果最好,增加幅度达10.95%~64.18%;提高果实硬度,以基质栽培的效果最好;降低果实硝酸盐含量,以营养液栽培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对设施基质栽培番茄进行不同有机肥及用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设施基质栽培下基质拌入有机肥可提高番茄叶片叶绿素测量值和氮含量、果实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同时显著增加了单果重、单株结果数及产量。其中以基质拌入羊粪18 kg·m~(-3)表现最佳,叶片SPAD值和氮含量、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单株结果数及产量最高。拌入牛粪的则以10 kg·m~(-3)产量较高,但2个处理间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有机基质加有机营养液的全有机营养模式下番茄最优的水肥施用量组合,为设施番茄有机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番茄为试材,有机营养液滴灌量分别设0,3.48,12,20.52和24L/株5个水平,水分滴灌量依据蒸腾蒸发量(ET)分别设1.2ET,1.26ET,1.40ET,1.54ET,1.60ET 5个水平,采用二因子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设9个处理,进行番茄袋培试验,测定番茄果实7项单一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糖酸比、番茄红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主观层次分析法、客观熵权法对各单一指标进行赋权,再利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然后用近似理想解法构建番茄果实综合品质评价指标,建立评价综合品质的数学模型,并分析其对有机肥水耦合的响应关系。【结果】采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确定的单一品质指标权重次序为:番茄红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有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所建模型达到显著水平,随有机营养液和水分滴灌量的增加,番茄果实综合品质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综合品质的影响为正效应,任一单因素对综合品质的影响均为负效应,其中有机营养液滴灌量对综合品质的影响效应大于水分。当有机营养液滴灌量为10.30L/株、水分滴灌量为1.35ET时,番茄果实综合品质评价值最高,为0.98。【结论】有机肥水耦合能显著提升番茄果实综合品质,合理控制有机营养液和水分滴灌量可以有效改善番茄果实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9.
有机-无机复合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复合肥料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等NPK无机养分对照比较,施用复合肥料B可以提高根系活力和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增产17.13%。同时提高果实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果实有机酸含量,增加糖/酸比。施用复合肥料A2可以提高根系活力和叶片NR活性,增产16.3 3%,提高果实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但有机酸含量增加,糖/酸比略有下降。施用复合肥料A1可以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糖/酸比,但有机酸含量增加,且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产量的增幅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红蓝光和外源钙对番茄果实生长及品质形成的影响,为高品质番茄果实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樱粉1号’番茄品种为试材,采用1/2倍的霍格兰营养液,以椰糠为基质进行盆栽试验,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是叶面喷施蒸馏水+自然光(CK)、叶面喷施10 g/L CaCl2溶液+自然光(Ca)、叶面喷施蒸馏水+补充红蓝光(LED)、叶面喷施10 g/L CaCl2溶液+补充红蓝光(Ca+LED),其中在番茄初花初果期叶面喷施蒸馏水或者10 g/L CaCl2,在果实转色期进行补充红蓝光或者自然光处理,取各处理第1穗和第2穗完全转色的番茄果实,测定不同处理番茄果实生长特性、氮代谢、糖代谢、品质以及不同组分钙含量,分析各个指标的相关性,并且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番茄果实综合评价。【结果】与CK相比,Ca处理番茄果实的单果质量、糖酸比、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升高了38.45%,37.83%,40.80%和23.08%;LED处理番茄果实的糖酸比、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升高了25.76%,11.30%,58.60%和22.84%,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11.58%;Ca+LED处理糖酸比、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3.80%,30.49%和61.60%,番茄果实硬度、纵径和果型指数均有升高趋势,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9.28%。Ca、LED和Ca+LED处理均能促进果实可溶性钙含量的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番茄果实的硝态氮与总酚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可溶性蛋白与类黄酮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呈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与类黄酮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钙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处理番茄果实综合评价排名为Ca+LED>LED>Ca>CK。【结论】叶面喷施CaCl2和补充红蓝光均能促进番茄果实生长和品质的改善,并以两者共同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无土栽培方式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用量和配比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素的用量和比例可以显著提高黄瓜产量、单株果实数和单果重,适量增氮可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但进一步加大用量和比例则使之降低,增氮显著降低Vc含量,增加果实的硝酸盐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增磷对黄瓜产量、单株果实数和单果重亦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果实可溶性蛋白没有明显影响,大量增磷可以降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增磷可明显降低Vc含量,但显著提高果实硝酸盐含量;同时增加氮磷提高黄瓜产量,但果实硝酸盐含量较对照增加95%。增钾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对单株果实数和单果重影响不大,可以增加黄瓜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Vc和可溶性糖含量,但相对于增氮、增磷,增钾使Vc下降的幅度较小,显著降低果实硝酸盐含量,且用量和比例越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市场对“小时候番茄味道”的需求,以5种中大果型番茄为研究对象,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以及硝酸盐含量等品质指标,对其果实品质及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收后第1天原味1号可溶性固形物和硝酸盐含量最高;原味2号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仅次于原味1号;京彩六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最低;汉姆九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5种番茄经过贮藏,汉姆九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一直最低,原味2号番茄维生素C含量一直最高。原味1号硝酸盐含量在贮藏第2天显著升高,且在前7天含量一直最高。对品质指标综合分析认为,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硝酸盐含量受品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沼液·沼渣在辣椒无土栽培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沼液、沼渣在无土栽培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沼液、沼渣分别作为营养液和营养基质,对辣椒进行基质栽培。[结果]沼液、沼渣栽培能明显提高果实中V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并且能提高蔬菜产量,但是对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的提高并不明显。[结论]沼液栽培以处理T4效果最佳,沼渣栽培以处理R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不同有机营养液水培番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2种不同电导率有机营养液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有机营养液水培可以改善果实品质提供依据,试验以番茄为试材,番茄茎秆有氧堆制腐熟和厌氧堆制腐熟后的有机物料经浸提后所获得的2种浸提液作为有机营养液,即有氧有机浸提液(T1,T2,T3)和厌氧有机浸提液(Y1,Y2,Y3),分别稀释至电导率(EC值)为1mS·cm~(-1)(T1,Y1)、2mS·cm~(-1)(T2,Y2)、4mS·cm~(-1)(T3,Y3)水培番茄,以日本山崎营养液作为对照(CK)。结果表明,有机营养液生物量指标与产量指标显著低于CK;有氧有机营养液叶绿素质量分数随EC值增加而增加,T1(1mS·cm~(-1))、T2(2mS·cm~(-1))、T3(4mS·cm~(-1))叶绿素质量分数显著低于CK;厌氧有机营养液叶绿素质量分数随EC值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Y1(1mS·cm~(-1))、Y2(2mS·cm~(-1))、Y3(4mS·cm~(-1))叶绿素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CK;有氧有机营养液光合能力随EC值增加而增加,T1、T2、T3光合能力显著低于CK,厌氧有机营养液光合能力随EC值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Y2显著高于CK;厌氧有机营养液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维生素C及可溶性蛋白均随EC值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Y2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维生素C及可溶性蛋白均显著高于CK,有机营养液各处理硝酸盐显著低于CK。利用番茄茎秆堆肥得到的厌氧有机营养液能提高番茄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光合能力,改善番茄品质,其中最佳的处理为厌氧有机营养液Y2(2mS·cm~(-1))处理。  相似文献   

15.
硝态氮对不同基因型小白菜光合速率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表明,随营养液中硝态氮浓度的升高,7种基因型小白菜硝酸盐含量明显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蛋白质、氨基酸、净光合速率(Pn)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硝态氮含量过低或过高都可能不利于维生素C的累积。各基因型硝酸盐含量在高硝态氮环境中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在筛选硝酸盐累积较少的基因型时,应在硝态氮含量较低的养分条件下进行。长江青梗的氨基酸含量在4个不同处理中均低于其他6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浓缩型全养分蔬菜瓜果冲施肥对大棚油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浓缩型全养分蔬菜瓜果冲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大棚油菜的株高,叶绿素、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及其产量,在浓度为1∶1 000处理下,油菜的株高、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最高;浓度为1∶4 000处理下,油菜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设施大樱桃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以“红灯”为试材,对设施大樱桃发育中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及果实硬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生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增加趋势;维生素c含量呈“升-降”的动态变化,授粉后35d,维生素C含量达到最高值;果实硬度则呈逐渐下降趋势,授粉后42d左右果实硬度下降至最低点。为了保证果实品质,建议在生产上可将授粉后的35-42d作为判断果实成熟度的拳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不同灌溉方式下设施土壤硝态氮的积累特征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灌溉方式下设施土壤及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连年采用沟灌、滴灌和渗灌灌溉方式的设施土壤硝态氮、全盐含量、pH及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水分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灌溉方式土壤硝态氮、全盐含量均呈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0~20 cm土层范围内,滴灌处理硝态氮含量和全盐含量明显低于沟灌和渗灌处理;不同灌溉方式土壤的pH值均随着土层加深而升高,在0~30 cm土层范围,土壤pH值滴灌高于沟灌,沟灌高于渗灌。沟灌和渗灌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滴灌,沟灌和渗灌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差异不显著;渗灌和滴灌水分生产效率明显高于沟灌。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盐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之,设施土壤硝态氮积累与土壤全盐含量、pH值、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关系密切;与沟灌和渗灌相比,滴灌更有利于抑制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