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业界动态     
<正>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将投入生产使用农业部积极推进科技攻关,组织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开展H7N9禽流感疫苗研究。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采用反向遗传技术,构建出安全高效的H7N9灭活疫苗生产种毒,经严格评价,新的疫苗毒株对禽类和哺乳动物均无致病力。为避免单苗重复注射、减少家禽应激次数和防疫经费开支,实现一次免疫同时防控H5和H7两种亚型禽  相似文献   

2.
《科学种养》2014,(12):64-64
近日,从农业部获悉,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成功研制出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7亚型,H7N9/PR8株),并通过了新兽药评价,作为应急技术储备。 为进一步做好H7N9流感疫情应对工作,及时发现、剔除家禽H7N9流感病毒,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农业部制定并实施《全国家禽H7N9流感剔除计划》。在实施剔除计划的同时,农业部积极组织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研制H7N9禽流感疫苗,以备急需。  相似文献   

3.
产蛋异常蛋鸭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表现产蛋异常的蛋鸭中分离到1 株病毒, 经血凝抑制试验(HI)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鉴定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GenBank中,BLAST分析扩增的该病毒3个基因片段表明,该株病毒与96年我国山东鸡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Shandong/6/96(H9N2))各相应的基因片段同源性最高,均为99%,所扩增的3个片段均为禽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相应基因片段。对H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病毒与参考毒株(A/CK/BJ/94)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安徽分离株CK/AH/1/10基因组的分子特征,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CK/AH/1/10分离株8个片段的基因,克隆测序后进行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CK/AH/1/10 HA蛋白的裂解位点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参照Guan等[4]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分类标准,可将CK/AH/1/10株归属于欧亚系G9-like亚分支。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离鉴定河南漯河、郑州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及交叉免疫攻毒保护试验。于2011年用SPF鸡胚从河南漯河、郑州疑似感染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病料中分离出2株病毒,通过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方法进行鉴定,确定为AIV H9亚型;用河南省动物性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于2001年分离的2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别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SPF鸡,然后再用上述4株病毒对免疫鸡群进行交叉攻毒,进行交叉免疫保护试验,测定其交叉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出2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用2001年分离毒株所制备出的灭活疫苗免疫鸡后,试验鸡体内抗H9亚型禽流感HI抗体效价均明显上升,平均HI效价均大于11log2,不同毒株所诱导产生的HI抗体效价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时期及地点分离的H9亚型禽流感流行毒株间均产生了较好的交叉保护,且同一地区的保护率更高,2001年的分离株对目前的流行毒株仍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GenBank公布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M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扩增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M基因,并与GenBank中AIV M基因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和氨基酸编码分析,绘制了M基因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这6株病毒的M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5.9-99.4%。M1蛋白的同源性在97.6-99.6%。M2蛋白的同源性在95.1-100%。进化分析这6株病毒都属于A/Quail/Hong- Kong/G1/97 (G1)-like 分支。这6株病毒的M2蛋白的第31位氨基酸存在S→N(AGT→AAT)的变异,都具有金刚烷胺的抗性。以106 EID50 的剂量,将H9N2 病毒鼻腔感染BALB/c 小鼠,结果表明H9N2 亚型流感病毒可以对哺乳动物小鼠可使得体重下降,也可致死。.本研究结果对于揭示H9N2 亚型禽流感流行规律和病毒的致病机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禽流感依然是威胁水禽健康的重要疫病。一、病原本病的病原是禽流感病毒,有许多不同亚型,在我国水禽中感染和流行最早、比较普遍的禽流感病毒亚型包括高致病性亚型H5N1、H7N9和低致病性亚型H9N2。目前,禽流感病毒存在多亚型(H5、H6、H9等亚型)共存的局面,一旦发生病毒变异重组,防控难度即会加大。二、流行特点所有水禽对禽流感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患病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水禽、野鸟及其他禽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禽的所有组织器官、分泌物、排泄物、体液等均可带毒,污染空气、饲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预测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B细胞和Th细胞相关抗原表位,并对所获表位的抗原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根据禽流感流行趋势,从GeneBank下载H7N7禽流感病毒HA氨基酸序列,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所下载序列进行预测与分析,获得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B细胞和Th细胞相关抗原表位。通过H7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血清,初步验证所选表位抗原性。结果 获得了5个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候选B细胞和Th细胞表位,经过间接ELISA方法分析,其中HA165~178,HA180~193,HA241~255表序列相对保守,与流行的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HA相应区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具有与H7型禽流感病毒阳性血清抗体结合能力,预示了其成为功能表位的可能。结论 所筛选的表位具有成为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HAB细胞和Th细胞相关抗原表位的可能,为H7N7亚型禽流感表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区H10亚型禽流感监测及其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洞庭湖区H10 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分布及遗传进化情况,为该地区H10 亚型禽流感的防控及该亚型病毒在禽流感病毒进化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一些参考。在环洞庭湖地区活禽批发市场和水禽场上采集家禽和环境拭子,对其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测序,应用Mega 5 软件包对病毒基因进行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的绘制与分析。结果显示:在活禽批发市场上总共分离到11 株H10 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的H10 亚型禽流感阳性样品全来源于鸭拭子;在1 个鸭场分离到2 株H10 亚型禽流感病毒;其中2株分离毒株序列分析显示其HA蛋白的裂解位点为PELMQGR/GLF,属于低致病性病毒,与以往在其他国家(蒙古、瑞典、荷兰、泰国、日本等)野鸟中分离的H10亚型病毒处于同一分支。  相似文献   

10.
为克隆和分析禽流感病毒(H9亚型)HN31株的NS基因的分子特征,通过RT-PCR方法扩增其NS基因,PCR产物与载体pMD19-T Vector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蓝白斑筛选,调取阳性菌落,摇菌过夜,提取质粒进行PCR鉴定和酶切鉴定,送阳性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显示RT-PCR产物大小为919 bp,HN31株的NS基因长度为890 bp;其与H6、H9亚型的A型流感病毒的亲缘关系比H5、H7、H3、H1亚型流感病毒更近。  相似文献   

11.
10株不同年代H9N2 AIV 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10株涵盖不同分离年代和不同毒力的H9N2亚型AIV的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10株AIV的NA基因的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进化稳定。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其NA基因都属欧亚大陆禽分支,H9N2流感病毒的分布与地域有相关性。其NA蛋白氨基酸序列潜在的糖基化位点以及氨基酸红细胞吸附位点出现的变化尚不能解释这些毒株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别。但这些研究结果从理论上丰富了H9N2亚型禽流感的分子流行病学,也为进一步研究该类毒株的进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一步研究H5N1型禽流感主要抗原HA基因,探究H5N1 HA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及其蛋白结构,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H5N1型禽流感HA基因的序列利用Primer 5.0设计引物扩增HA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鉴定,对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pMD-H5N1-HA进行测序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禽流感病毒HA基因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保守区分析,磷酸化位点和序列重复区分析及HA蛋白二级、三级结构的预测。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HA基因长1661 bp,共编码326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HA基因在种间具有较高保守性,HA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地方性禽流感H5N1病毒株HA基因的序列同源性最高可达99.7%,且为高致病性毒株;HA蛋白的二级、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HA蛋白多为α螺旋和β转角结构,无规则卷曲,是亲水性蛋白。该结果为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病毒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制备抗H5亚型AIV血凝素单克隆抗体;依据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用纯化的H5N1亚型AIV和重组噬菌体T4-H5HA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用ELISA方法筛选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获得6株抗H5亚型AIVHA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H5-01(1E6)、H5-02(2C2)、H5-03(2A8)、H5-04(2G6)、H5-05(2E9)和H5-06(3F6)。各株单抗亚型测定的结果为:H5-01、H5-02为IgG1,H5-03、H5-04为IgG2a,H5-05、H5-06为IgG2b,轻链的亚型均为kappa链;经特异性和与同型病毒的反应谱检测,6株均是抗H5亚型AIVH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分析H5N1亚型AIV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建立监测该亚型AIV的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的左旋咪唑对鸡流感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将20只17龄雏鸡,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5只。分别皮下注射H9N2灭活疫苗0.5ml/羽,同时给试验组A(0.6mg)、B(0.3mg)、C(0.15mg)剂量的左旋咪唑,D组不加。免疫后0d、7d、14d、21d和28d,翅下静脉采血检测抗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结果表明,给药组的抗体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给药剂量的组别的抗体水平也存在差别,高、中剂量A、B组抗体水平基本一致,却明显低于低剂量组D。这表明左旋咪唑影响H9N2流感病毒疫苗抗体滴度,低剂量(0.15mg)添加左旋咪唑,可提高疫苗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NP)基因的进化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GenBank上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核衣壳蛋白(N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NP基因,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分子进化树。将克隆的NP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对诱导表达的NP重组蛋白进行纯化、Western-Blot鉴定及免疫原性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NP基因与GenBank上发表的另外2个河南AI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诱导表达的NP重组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分子量约为70 kDa,并且能够与H5亚型AI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6.
《科学种养》2014,(3):4-4
<正>当前正值动物疫病高发季节,防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为科学研判冬春季节禽流感防控形势,进一步做好防控工作,农业部召开禽流感防控形势分析会,全面分析当前H7N9等亚型禽流感防控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防控工作。与会专家对2013年以来的H7N9监测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2013年,全国共采样监测家禽或环境样品163.02  相似文献   

17.
犬瘟热病毒Lederle株H,N全基因序列分析及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方法自犬瘟热病毒Lederle株基因组RNA中扩增出H基因(1 911 bp)和N基因(1 707 bp)片段,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与Onderstepoort株、CDV3株等疫苗毒株的同源性在95%以上,而与野外分离株的同源性介于90%~95%;以获得的H,N全基因片段为模板,分别扩增H基因近3′端996 bp的基因片段以及N基因中间高度保守区562 bp的基因片段,经克隆测序后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进行表达,结果显示H片段和N片段分别表达大小约为57 kD和37 kD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表达蛋白均可与CDV抗血清发生阳性反应,提示原核表达产物具有与CDV抗血清结合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18.
业界动态     
《科学种养》2013,(6):63
农业部将进一步加强H7N9禽流感监测工作目前,为进一步加强H7N9禽流感病毒监测工作,全国共检测样品218897份,其中,血清学样品150837份,病原学样品68060份。在68060份病原学样品中发现46份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阳性率为0.07%。其中44份来自上海、安徽、浙江、江苏和河南5省(市)的14个活禽经营市  相似文献   

19.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的表达及纯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参考GenBank上发表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神经氨酸酶(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NA基因,再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用E.coli BL21(DE3)原核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Western-blot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学活性,蛋白的分子量约为61 kDa,位于包涵体中.包涵体经变性、复性处理,表达蛋白能与H5亚型AI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抗原性.ELISA检测结果表明,用此纯化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检测H5N1亚型AIV神经氨酸酶抗体具有良好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H1N1亚型猪流感遗传演化与变异的特性,2010年2月从河南省某发病猪场采集疑似猪流感的病猪鼻拭子,通过鸡胚尿囊腔传代接种法分离病毒,利用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及RT-PCR方法对病毒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的NA基因进行了序列扩增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一株H1N1病毒,命名为A/swine/Henan/405/2010(H1N1)(SW/HN/405/10);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分离毒株NA基因与GeneBank中登录的类禽型H1N1流感病毒代表株有较高的同源性(92.1%~99.4%),与A /swine/ Hong Kong/ NS62 /2005的同源性最高;NA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没有核苷酸插入或缺失,其酶活性中心,二硫键及糖基化位点高度保守,但抗原位点有变异;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分离株的NA基因与类禽型H1N1猪流感病毒进化关系最近且处于同一分支上。由此推测该分离株NA基因可能来源于类禽型H1N1猪源谱系,遗传特征相对稳定,但同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异,说明该分离株还在不断地变异和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