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两种杀青方式对名茶品质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GC/MS、薄层扫描分析法测定名茶两种杀青方式茶叶香气和叶绿素变化。结果表明,锅炒杀青较蒸汽杀青有利于茶叶香气提高,但蒸汽杀青叶绿素保留量较多、色泽绿。锅炒杀青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高于蒸汽杀青,而多酚类则相反。提出春季名茶采用锅炒杀青,夏秋季名茶应用蒸汽杀青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金山螺毫的工艺流程及作业指标进行筛选,并对最佳工艺进行批量生产的品质稳定性作了考察,结果表明,采制技术可归纳为精选芽叶,适度摊放,高温杀青,清风保绿,轻揉保毫,初烘去水,锅炒整形,搓团提毫和足干增香等9道工序,本文还提出了金山螺毫茶采制操作要点及作业技术指标,为金山螺毫茶开发生产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3.
丰利 《特产研究》2004,26(4):14-17
对软枣猕猴桃果实采用不同漂烫时间、温度、不同护绿剂处理,以果胶酶酶解制汁,比较各处理果汁保绿效果。结果表明:300mg/kg醋酸铜和250mg/kg的醋酸锌与醋酸铜混合液做为护色剂对果汁有较好的保绿效果;采用马口铁罐包装,可防止光氧化失绿,可长时间保持软枣猕猴桃果汁的天然绿色。  相似文献   

4.
分析碾茶加工中氨基酸及儿茶素组分含量的变化情况,探究主要呈味物质的变化规律,为碾茶加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黔茶1号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制成碾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碾茶加工中氨基酸及儿茶素组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碾茶加工阶段分别检测出18种氨基酸组分,6种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在加工过程中呈波动趋势,总量逐步下降,杀青阶段变化最为显著;呈味氨基酸含量整体下降,鲜、甜、苦味氨基酸在杀青阶段降幅分别为51%、54%、61%,说明呈味氨基酸对工艺的温度敏感性存在差异;儿茶素组分含量在加工中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表儿茶素含量下降最显著;呈苦涩味的儿茶素在摊青及杀青阶段显著下降,尤以杀青阶段降幅较大。以黔茶1号为原料加工碾茶,摊青可有效降低碾茶的苦涩味,杀青会大幅降低氨基酸含量及儿茶素含量,进一步降低苦涩而显鲜爽,干燥阶段是固定已形成的良好品质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5.
提高眉茶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眉茶品质存在外形上的“松、扁、碎”和内质上的“烟焦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作者改进的八角滚筒杀青机杀青,能有效地避免“烟焦味”的产生;采用烘-妙-滚干燥工艺,可明显地减轻荷地“松、扁、碎”的程度,从而可以提高长炒青品质一个等至二个等;经精制计算,采用烘-炒-滚干燥工艺的产值高于滚-炒-滚干燥工艺4.24%-27.10%,效应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茶,源自中国的神奇饮品,不仅清香独特,更兼绿、红、黄、白、黑、青六色。绿色——西湖龙井满眼春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它采取茶树新叶,经杀青、揉拧、干燥等工艺制成,茶叶及茶汤都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主调。西湖龙井是绿茶中的精品,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以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枪”者为极品。以清明前采制的“明前茶”和谷雨前采制的“雨前茶”为上品。  相似文献   

7.
茶叶中的氨基酸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及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四川省两家茶厂的红、绿茶在不同加工工序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萎凋和杀青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明显增加;在发酵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所减少,在揉捻工序,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变化;在成品茶中,氨基酸含量又有所减少,但仍高于鲜叶中的含量,正是由于氨基酸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这一变化,对最终形成红、绿茶芳香、清醇、鲜爽的风味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杀青方式对秋季绿名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秋季不同品种茶鲜叶进行绿茶杀青工艺试验,从杀青叶叶象、成品茶感官品质和内含物3个方面分析了杀青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认为:微波、汽热杀青能很好地保持绿茶色泽和提高茶叶鲜味品质,更适于秋季绿名茶的杀青工艺,锅炒杀青虽然熟粟香更明显,但对于叶质较厚的中、大叶种,不容易杀透、杀匀,而且苦涩味较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6CS30型杀青机内在制叶叶温、含水率、叶面界面水蒸汽分压,酶活性等参数的测试,分析了杀青过程及机具的热力学特性和它们对成品茶品质的影响,证实了在杀青阶段高温和恒率失水过程的是取得高品质茶叶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熊涤凡  王建平 《新农村》2000,(12):18-18
1.严格按标准采摘茶叶名优绿茶的原料,必须严格按标准进行采摘。如做高档扁形茶,须统一采摘芽头或一芽一初展叶;做高档针形茶,应统一采摘一芽二叶;做高档卷曲形茶,可采摘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在采摘时,应分批多次采摘,以提高鲜叶产量,防止浪费。采摘后的鲜叶及时送厂,及时摊开,并及时加工杀青。 2.科学杀青,保证色绿茶叶色绿包括干茶和叶底色绿,茶汤色绿。要保  相似文献   

11.
探析红色、黄色、绿色3种不同色系榉树叶色形成的化学机制,为选育、培育榉树优良株系提供理论依据。以秋季转色期叶色表现为红色、黄色、绿色的榉树叶片为材料,分析其叶片的颜色参数及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含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叶色与色素组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秋季叶片转色期,红色系榉树的色相a~*值最高,在10月25日达到最大值,呈现出最佳观赏效果;绿色系榉树a~*值较低,且变化趋势相对平缓;在转色后期,黄色系榉树的b~~*值显著大于红色和绿色系榉树,但其在秋季变色期存在返绿现象。明度L~*值、彩度C~*值与色相b~*值的变化趋势几乎完全一致。不同色系榉树都含有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但不同色系榉树3种色素的含量不同。红色系榉树花青素含量百分比最高,为22.1%~44.6%;绿色系榉树的总叶绿素含量最高,为73.0%~80.5%;黄色系榉树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24.7%~35.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榉树叶片中,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与榉树的叶片呈色密切相关。其中花青素含量与a~*值呈正相关,与L~*、b~*、C~*呈负相关,说明花青素含量的增加,使叶片红色度增加,同时明度、黄色度和彩度降低;叶绿素含量与L~*、a~*、b~*、C~*均呈负相关,说明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使叶片的明度、红色度、黄色度以及彩度均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未被引入方程,说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片颜色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分析显示,花青素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可以使叶片变红;而花青素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将维持绿色;若花青素与叶绿素同时降低,则将使叶片变黄。叶片内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的含量及百分比是榉树呈现红色、黄色、绿色3种不同色系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结果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株形紧凑,叶片较小且厚,叶色浓绿,群体透光性好;叶片海绵组织的细胞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探索彩叶植物的叶色表达与色素的关系。[方法]对6种植物叶片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比色卡’进行比色,并分别测定了6种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比较了6种植物叶片叶色类型、色素种类、含量以及分布状况。[结果]叶绿素含量的排序为:加杨(绿叶)﹥中红杨(紫绿叶)﹥全红杨(红叶);青枫(绿叶)﹥紫叶枫(紫红叶)﹥红枫(红叶),而花青素含量的排序正好相反,叶绿素含量与花青素含量呈负相关。植物叶色是由多种色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叶绿素越多叶片越绿,花青素越多叶片越红。彩叶植物叶绿素含量占80%左右,类胡萝卜素占17%左右,花青素占3%左右,彩叶植物与绿叶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有差异,但不至于影响其正常的生命活动。[结论]以期为彩叶植物的生产与园林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紫苏叶分级对人力依存度较高且手工分拣无严格的尺寸标准,并易出现误分拣等问题,开发了由计算机、彩色摄像机(WV-CP450)、影像处理卡(DT3153)、A/D卡(PC1-9111)、传送带等组成的紫苏叶自动分拣系统.利用聚类分析理论确定了紫苏叶大(>120 cm2)、中(90~120 cm2)、小(<90 cm2)3级分级标准.系统的分拣准确率为90.2%,分拣能力为1200张/h.  相似文献   

15.
特色品种绿茶成分与茶汤色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鼎大白、翠玉、金萱3个绿茶品种做对比,研究了绿茶品种青心1号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与绿茶茶汤色泽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心1号绿茶汤色绿艳持久,且极耐冲泡,该品种茶树鲜叶和干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各品种干茶黄酮类和茶多酚含量差异较大;各品种干茶中的叶绿素类和黄酮类含量之和与茶汤持绿性呈正相关.因此,茶叶中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对绿茶汤色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鲜叶和干茶中叶绿素和黄酮类含量越高,茶汤越翠绿、持久,黄酮类含量越高则越偏黄亮,茶多酚含量越高,茶汤色泽越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佴辉  唐佩佩  王昌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826-2828,2837
[目的]为了了解一品红苞片发育过程中PAL活性的变化与色泽差异的关系,探索一品色泽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方法]以‘天鹅绒’(红色)和‘柠檬雪’(黄色)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苞片发育期不同生长部位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等色素的含量及其对应部位的PAL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一品红上中下3个部位叶片从苞片到转色叶再到绿叶的叶绿素a和b含量依次增加。总体上,‘天鹅绒’中叶绿素含量比‘柠檬雪’片高;2个品种从苞片到绿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呈递增趋势;而2个品种从苞片到绿叶花青素含量都依次减少;同时,‘天鹅绒’各部位的花青素含量都明显高于‘柠檬雪’。相应的,2个品种的PAL活性在各部位的差异与花青素的差异基本一致。[结论]一品红不同品种间形成色泽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各种色素含量和成分比例差异有关。花青素的生物合成与PAL活性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以王族海棠(Malus‘Royalty’)和光辉海棠(Malus‘Guanghui’)秋季(8~10月)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观察其叶色变化,并对其叶绿素、花色素苷、可溶性糖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测定,以期揭示两种海棠叶片色泽、内色素变化与其内源物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王族海棠叶片虽生育期呈现紫红色,但秋季却出现"返绿"现象;光辉海棠则随着温度升高,叶片由绿色转变为红色,温度降低,红色退去,叶片呈现绿色。上述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两种海棠叶色表现均与叶片内色素的比例密切相关。王族海棠叶片内当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比值降至14时,其叶色由紫红色转变为绿色,其叶色变化主要是由花色素苷降解而叶绿素的积累引起的;光辉海棠成熟叶片的叶色变化则是由花色素苷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共同决定的,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比值升至3、类胡萝卜素大量积累时,其叶色由绿色转变为橙红色。可溶性糖为花色素苷的合成提供原料和能源,PAL活性和叶片内色素的合成有必然联系,但不是惟一决定色素合成的调控酶。  相似文献   

18.
史正军  谢良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70-6971
对马尼拉草坪叶片绿色指数及叶绿素、养分含量进行分析,了解草坪绿色指数对叶片生理指标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马尼拉草坪叶片叶绿素、全氮、全磷含量对草坪绿色指数均有显著制约作用,草坪绿色指教可作为草坪色彩管理的快速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008年初广西受到长期低温和冻雨影响时,不同繁殖方式的果蔗的产量性状与抗冻性表现展开调查。结果表明,组培苗果蔗冻害率、冻害指数均为0,心叶绿叶率仍达到91.8%,即未受冻害影响;同期蔗稍苗果蔗冻害全面发生,后期冻害率达100%,冻害指数99.8,心叶绿叶率仍0.6%,两者的抗冻性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以花叶矢竹Pseudosasa japonica f.akebonosuji 10种不同颜色和不同发育阶段的叶片转录组数据为基础,调查了花叶矢竹中转座子的种类、数量以及选择性表达特性。结果表明:花叶矢竹转录组中转座子类型丰富、数量繁多,其中RNA转座子明显多于DNA转座子,转座子LTR/Copia类型数量最多。绿叶的5个发育阶段中,转座子主要在第5发育阶段高表达,表明这些转座子可能参与了花叶矢竹叶片成熟过程。而在白叶5个发育阶段中,转座子主要在第1发育阶段高表达;对绿叶和白叶5个相对应的发育阶段分析表明,白叶中高表达的转座子多于绿叶,表明这些转座子可能参与了花叶矢竹叶色变异过程,也可能是逆境胁迫导致转座子转座激活。图3表3参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