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犬瘟热(Canine Distempter)是一种急性、烈性、致死性、传染性极强的病毒病。在幼犬中本病的死亡率较任何其他传染病为高。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养宠物犬的数量越来越多,本病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病的病原体是犬瘟热病毒,该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分子,由15690个核苷酸组成,共编码六种结构蛋白,其中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F)在CDV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应用基因克隆技术成功地克隆出采自本学院附属宠物医院一病例中犬瘟热病毒cUNA的F蛋白编码区5′端部分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为今后宠物犬的犬瘟热病快速诊断及分子病理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犬瘟热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主要编码核蛋白、磷蛋白、基质膜蛋白、融合蛋白、附着或血凝蛋白和大蛋白等6种蛋白.研究针对从临床分离得到的1株犬瘟热病毒TJ株进行了N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子比对,为广泛探讨犬瘟热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和素材.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犬瘟热病毒强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在Vero-SLAM细胞上传代培养后的突变情况,本试验利用犬瘟热病毒强毒分离株HeBei株第12代细胞毒,通过RT-PCR方法分段扩增犬瘟热病毒全基因,对扩增出的各个片段进行克隆和鉴定,并应用SeqMan程序将所测得的序列进行拼接成Hebei株全长cDNA序列。结果表明,全基因与原始序列相比有24处碱基突变,总突变率为0.15%,其中3处为非编号码区的突变,其余21处在编码区,碱基突变率最高的蛋白基因为F(0.36%),最低为N(无突变)。氨基酸突变率分别为N蛋白0.00%;P蛋白0.39%;M蛋白0.30%;F蛋白0.60%;H蛋白0.50%;L蛋白0.18%。表明犬瘟热病毒强毒株经Vero-SLAM细胞传代培养后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F蛋白基因上。  相似文献   

4.
犬瘟热(CD)是由犬瘟热病毒(C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流行范围广,发病率、致死率高,临床症状多样。CDV感染宿主广泛,所有日龄的犬都有可能感染。CDV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有囊膜包裹的单股负链线性RNA病毒。CDV基因组编码6种蛋白:核衣壳(N)蛋白、磷(P)蛋白、基质膜(M)蛋白、融合(F)蛋白、血凝素(H)蛋白和大(L)蛋白。N、P和L蛋白与病毒复制有关;M蛋白与病毒的装配和出芽有关;F、H蛋白在病毒的侵染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宠物业、毛皮经济养殖业的迅速发展,CD在我国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论文对CDV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5.
根据GenBank中犬瘟热病毒Onderstepoort株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犬瘟热病毒贵州分离株(CDV-GZ1)RNA为模板,应用RT-PCR对病毒H蛋白编码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测序结果表明,CDV-GZ1 H基因ORF由1 824 bp组成,可编码607个氨基酸;与已发表23株其它CDV H基因核苷...  相似文献   

6.
犬瘟热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犬瘟热病毒基因组长约16kb,包括6个非重叠基因区,按3'-5'端顺序依次为前导序列、N-P-M-F-H-L以及引导序列,分别编码核衣壳蛋白、磷蛋白、基质膜蛋白、融合蛋白、附着或血凝蛋白和大蛋白6种结构蛋白.文章对犬瘟热病毒基因组和结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综述,并对犬瘟热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做了概述,同时论述了犬瘟热病毒与人Paget畸形骨炎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找一种在早期快速准确检测宠物犬犬瘟热病毒(CDV)的方法,从临床上疑似CDV感染犬抗凝血中分离出血淋巴细胞,从中提取总RNA,引用曾在警犬上成功检测到CDV的引物序列,反复摸索RT-PCR反应条件,经凝胶电泳观察到在理论设计处(287 bp)出现了光亮条带,说明已成功地从宠物犬中检测出CDV。表明该引物序列和改良的RT-PCR反应条件适合于检测宠物犬CDV感染。  相似文献   

8.
为制备鹅细小病毒(GPV)弱毒株并研究其传代致弱前后的基因变化情况,本研究将GPV YG株在鹅胚成纤维细胞(GEF)和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中交替传代培养至72代次,并且对F0、F24、F48和F72代次病毒进行PCR全基因组扩增和测序。序列比对结果显示,F72代与F0代相比,5'和3'非编码区存在163个核苷酸差异,多数集中于反向终端重复序列(ITR)中,5'和3'两端均有6段碱基插入;编码区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F0代次病毒相比,F72代次病毒共有23个氨基酸位点突变,18个位于VP蛋白,5个位于非结构蛋白。病毒致病性试验表明,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其毒力呈减弱趋势,并且F72代次病毒进一步致弱。本研究对GPV致弱后基因变化情况的分析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为GPV毒力致弱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犬瘟热病毒水貂分离株F1基因的克隆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制备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疾病诊断用抗原。提取犬瘟热病毒基因组,RT-PCR扩增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F1基因序列,克隆并测序。将F1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多克隆位点,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产物,并用Ni柱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结果显示表达的F1重组蛋白能与犬瘟热标准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可以作为犬瘟热疾病的诊断用抗原。  相似文献   

10.
犬瘟热(CD)是由犬瘟热病毒(CD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传染病,对我国的各种犬及貂、狐等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危害最大。犬瘟热病毒(CDV)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CDV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大小约15Kb,由7个基因构成,编码顺序为3核蛋白(N)-磷酸化蛋白(P)—基质蛋白(F)—血凝素(H)—大蛋白(L)——5’,此外还有一个C蛋白基因。犬瘟热作为犬的重要传染病,可表现为多种复杂症状,由于其典型的双相热型在近期的临床病例中并不常见,致使临床确诊较为困难。因此,实验室诊断CDV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对于控制犬瘟热的有效方法是疫苗接种,而大规模使用的疫苗是弱活毒疫苗。弱毒疫苗对犬瘟热的预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犬瘟热的发生,但是近年来CDV疫苗免疫存在失败现象。本文就近年来犬瘟热的诊断和防制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犬瘟热病毒A株N蛋白基因编码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犬瘟热病毒 ( CDV) A株 N蛋白基因编码区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CDV A株 N蛋白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Onderstepoor株。 A75/ 1 7株及 2 544/ han95株的同源性分别为 97.5%、94%及 93 % ,编码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 98%、97%和 96%。  相似文献   

12.
一株基因Ⅶb亚型新城疫病毒F和HN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从某鹅病料样品中分离鉴定的一株新城疫病毒(NDV) (Goose/Foshan/2010)F和HN基因的序列特征,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扩增该病毒的F和HN基因的ORF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经序列比对、进化分析表明,Goose/Foshan/2010株属于基因Ⅶb亚型病毒株,F蛋白裂解位点序列为112RRQKRF117,-HN蛋白由57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强毒株分子特征.对F和HN蛋白分析表明,其HN蛋白存在E347D和K495E两个点突变;此外,HN蛋白缺失了538位~540位的糖基化位点.该分离株为我国首次报道的鹅源基因Ⅶb亚型NDV分离株,与秘鲁及马来西亚早期基因Ⅶb亚型分离株进化关系密切,表明我国目前新城疫的流行情况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3.
正1病因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引起的犬科等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几年,随着哈密市宠物犬养殖数量的增多,犬瘟热发病率也在升高。本病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应及时对症治疗。本文主要通过工作中所遇到的典型病例,从发病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就该病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犬瘟热病毒感染机制及其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综述介绍了犬瘟热病毒的6种结构蛋白N、P、L、F、H和M蛋白在病毒入侵宿主和宿主细胞内繁殖的功能;简要描述了犬瘟热病毒入侵动物机体感染传播的机制,其中细胞受体SLAM和PVRL4解释病毒的趋向性;介绍了临床诊断、试验动物法、血清学方法和核酸诊断等鉴别诊断犬瘟热的方法及其优缺点.通过系统了解犬瘟热病毒的感染途径及其诊断方法,有助于发现控制犬瘟热病毒传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安徽分离株(CDV-AH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部分CDV基因组全长序列设计了8对特异性引物,RT-PCR方法分段扩增出CDV-AH株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DNAStar软件和MEGA软件对CDV-AH株与其他CDV毒株的基因序列进行了比对和分析,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CDV-AH株全长15 690 bp,编码6种结构蛋白(N、P、M、F、H和L),与CDV-PS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8.8%,而与CDV-1以及Onderstepoort等疫苗株的序列同源性较低,为92.1%。CDV-AH株在保守区域出现15处氨基酸突变,这些突变对其所编码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基于H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DV-AH株与其他CDV野毒株共同形成一个拓扑群,属于亚洲Ⅰ型。  相似文献   

16.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犬瘟热病毒Onderstepoort株融合蛋白基因(F)序列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扩增犬瘟热病毒贵州分离株(CDV-GZ1)的F基因,并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DV-GZ1株F基因的ORF全长1989 bp,氨基酸序列中具有5个潜在N-糖基化位点,氨基酸同源性与美国00-2601株和国内HL株较高,分别为91.6%和91.1%,表明该分离株与00-2601株和HL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近年来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在中国毛皮动物主要养殖区的流行情况及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于2012-2014年从山东、河北、辽宁收集疑似犬瘟热的水貂、狐狸和貉病料,经犬瘟热抗原检测试纸条检测和RT-PCR检测为阳性后,克隆测序了15株CDV F蛋白信号区(Fsp)基因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5株CDV野毒株Fsp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均为93.6%~100.0%,与疫苗株相似性为80.7%~81.7%.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5株野毒株均属于中国当前流行的Asia-1基因型.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Fsp蛋白在氨基酸3-14、16-37、47-67位等处存在高变异.通过对当前流行CDV野毒株Fsp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Fsp基因区具有较高的变异率,可作为CDV基因分型的依据,同时本试验结果为毛皮动物犬瘟热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当前犬瘟热的流行毒株,试验选取来自辽宁省大连市疑似犬瘟热发病死亡水貂的肺脏、脾脏、肾脏等组织,将研磨匀浆后的上清液接种于稳定表达犬瘟热SLAM受体的非洲猕猴肾细胞系-Vero/DogSLAM(VDS),通过病料的处理、VDS细胞的复苏与培养、病毒的分离与培养、病毒TCID_(50)的测定、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感染细胞中的病毒核酸,用序列比对的方法与已发表的犬瘟热病毒H蛋白(CDV-H)和SLAM受体结合区(RB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用CDV-H蛋白间接免疫荧光(IFA)的方法检测荧光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在Vero/DogSLAM(VDS)细胞上接种病毒培养24 h后,80%~90%的VDS细胞出现合胞体病变(CPE),分离到的病毒TCID_(50)达到1×10~(5. 23)/(100μL),同时检测的CDV-H和SLAM受体结合区(RBS)序列比对分析一致,同源性为98%以上,在细胞质中可观察到抗CDV-H蛋白的特异性绿色荧光,RT-PCR成功扩增出H基因部分片段。说明本试验成功分离并鉴定出1株犬瘟热毒株,将其命名为LNDL(17) M4株。  相似文献   

19.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犬瘟热病毒Onderstepoort株N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扩增犬瘟热病毒贵州分离株(CDV-GZ1)的N基因,并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DV-GZ1株N基因的ORF全长1572 bp,其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国外Shuskiy株和01-2689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8.9%和97.1%,与部分国内分离株同源性在95%以上,说明N蛋白是保守性较强的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20.
猪圆环病毒2型重组Cap蛋白在昆虫杆状病毒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猪圆环病毒2型(PCV2)基因组包含2个开放阅读框架(ORFs),其中ORF1编码病毒复制相关蛋白(Rep),ORF2编码病毒衣壳蛋白(Cap).为了在昆虫细胞表达Cap蛋白,本研究采用PCR扩增PCV2-ORF2编码基因,将PCR产物插入到昆虫杆状病毒转移载体上,经酶切反应及DNA序列分析得到验证.重组质粒与昆虫杆状病毒线性基因组混合,转染到昆虫细胞(Sf-21)进行基因重组,经3次病毒蚀斑克隆,获得高效表达Cap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毒价可达1.28×108pfu/mL.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表明,重组Cap融合蛋白分子量为32.8 ku,占总蛋白含量的17.2%.免疫印迹试验分析表明,重组Cap蛋白与PCV2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反应,证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反应.本研究为进一步进行该病毒分子诊断、亚单位疫苗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