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选用产后健康乳牛18例和产后气虚血瘀证乳牛9例,于产后1、2、4、7、10、15和30d采血分离血浆,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血浆NO含量在产后2、4和7d气虚血瘀证组高于产后健康组,两组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产后10d气虚血瘀证组亦高于产后健康组,两组呈显著差异 (P<0.05);其余时间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乳牛产后气虚血瘀证NO自由基含量增加,可能是产后气虚血瘀证发病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
从血液流变性变化角度研究补气活血方——归芪益母散防治产后气虚血瘀证的作用。试验分为 3组 :产后健康组 18例 ,气虚血瘀证组 9例 ,气虚血瘀证用药组 8例。用药组按 0 .8g/ kg体质量投喂归芪益母散 ,给药方法为产后 1、2、3、5、7d每日 1剂 ,共计 5剂。于产后 1、2、4、7、10 d按设计指标采血、化验分析。结果显示 :喂服归芪益母散可显著降低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 1、2 d全血低切比粘度 (P<0 .0 5 ) ;显著降低 4、7、10 d血浆比粘度 (P<0 .0 1或 P<0 .0 5 ) ,归芪益母散有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补气活血可显著改善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3.
从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自由基变化角度研究衣滞康散防治产后奶牛胎衣不下作用.试验分为3组:产后健康组20例,胎衣不下组20例,胎衣不下用药组20例.用药组按1g/kg体重投喂衣滞康散,给药方法为产后1、2、3d每日1剂,共计3剂.于产后1、2、4、7、10d按设计指标采血、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喂服衣滞康散可显著改善产后气虚血瘀证.显著升高1、2、4、7d血液SOD含量(p<0.01或p<0.05);显著降低2、4、7d血液MDA含量(P<0.01或P<0.05);显著降低1、2、4、7、10d血液一氧化氮含量(P<0.01或P<0.05),农滞康散可显著改善产后胎衣不下奶牛的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自由基失衡状况.  相似文献   

4.
从血液流变性、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自由基变化角度研究补气活血法防治产后气虚血瘀征的作用。试验分为3组:产后健康组18例,气虚血瘀征组9例,气虚血瘀征用药组8例。用药组按0 8g/kg体重投喂归芪益母散,给药方法为产后1、2、3、5、7d每日1剂,共计5剂。于产后1、2、4、7、10d按设计指标采血、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喂服归芪益母散可显著降低产后气虚血瘀征奶牛1、2d全血低切比黏度(P<0 05),显著降低4、7、10d血浆比黏度(P<0 01或P<0 05);显著降低1、2、7d血液MDA含量(P<0 01或P<0 05);显著降低1、2、4、7、10d血液一氧化氮含量(P<0 01或P<0 05)。补气活血可显著改善产后气虚血瘀征奶牛的血液流变性、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自由基失衡状况。  相似文献   

5.
中药产复康对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产复康的活血化瘀作用,将58头产后奶牛分为气虚血瘀证组和临床健康组,并进一步将这两组奶牛分别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气虚血瘀证治疗组和临床健康组的奶牛,分别以0.5g/kg体重、0.4g/kg体重口服产复康,连续5d。结果表明与产前相比,奶牛产后全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而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而当奶牛产后出现气虚血瘀症状后,全血液粘度、血浆粘度更加显著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进一步降低;服用产复康后,气虚血瘀证奶牛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已接近非血瘀证奶牛水平,而血瘀证对照组奶牛的上述指标仍高于健康奶牛。这一结果说明,产复康可以纠正气虚血瘀证奶牛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促进奶牛产后恢复机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检测产后健康和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动态变化,以期从NO的角度对“证”客观实在性和/或“证”本质的研究提究提供一定的可能线索。选用产后健康奶牛和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各9头,于产后1、2、4、7、10、15、30d采血,分离血浆,硝酸还原酶法测NO含量。NO含量产后2、4、7d气虚血瘀证组高于产后健康组,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产后10d气虚血  相似文献   

7.
雏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80只14日龄蛋公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每只鸡接种8.0&#215;104个E.tenella孢子化卵囊,分别于感染后0、3、6、9、12d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血清尿酸(UA)、钾(K)、肌酐(Cre)、一氧化氮(NO)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均有升高趋势,其中血清UA含量于3、6、9d显著升高(P&lt;0.01或P&lt;0.05);血清Cre、K含量和LDH活性在3、6d达显著水平(P&lt;0.05或P&lt;0.01);血清iNOS在6、9d显著升高(P&lt;0.01或P&lt;0.05);血清NO含量及ALP活性仅在6d升高明显(P&lt;0.05或P&lt;0.01)。血清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白蛋白(ALB)、铁(Fe)、磷(P)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较对照组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血清Tg、TP及Fe含量在6、9d显著降低(P&lt;0.05或P&lt;0.01);血清P在3、9d差异显著(P&lt;0.05或P&lt;0.01);血清ALB含量和GSH-Px活性只在6d存在显著差异(P&lt;0.05);血清SOD活...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铅、镉单独或联合慢性暴露引起SD大鼠的氧化损伤和肾脏组织结构变化,以及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其的保护作用,用不同剂量的铅、镉连续灌服大鼠4周后,测定肾脏和血浆SOD、GSH-Px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主要终产物MDA含量,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肾脏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铅、镉单独染毒肾脏和血浆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lt;0.05);铅、镉联合染毒血浆和肾脏SOD、GSH-Px的活性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lt;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lt;0.05);添加NAC组与铅、镉联合染毒组相比GSH-Px活性显著升高(P&lt;0.05),MDA含量显著下降(P&lt;0.05)。组织切片观察显示,铅、镉单独或联合染毒均导致肾小管管腔内蛋白渗出,管腔变窄甚至闭合,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浑浊等病变。由此可见,机体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是铅、镉引起机体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可能也是铅、镉引起肾脏组织病变的原因之一。NAC能有效缓解铅、镉引起的氧化损伤,但对肾脏组织病变无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与健康产后奶牛某些生化和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的比较,证明气虚血瘀证奶牛血清SOD酶活性、血糖含量、血浆总蛋白及球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健康产后组(P<0.01或P<0.05),这为奶牛产后气虚血瘀证的诊断和中药防治气虚血瘀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2窝(每窝8头)21日龄健康仔猪16头,随机分成吮乳组和断奶组,每组8头(每窝各4头)。断奶组仔猪21日龄断奶后转栏,吮乳组仔猪留原栏继续哺乳。在断奶时(21日龄)和断奶后1、3d(22、24日龄),仰卧前腔静脉采血,进行血清皮质醇、生长激素、胰岛素、T3、T4、FT3、FT4水平及全血PHA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白细胞吞噬率检测。结果表明,与断奶前相比,断奶组仔猪断奶后1、3d血清皮质醇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断奶后3d血清T3、FT3、生长激素、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断奶后PHA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白细胞吞噬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21日龄测定值相比,吮乳组仔猪在22、24日龄时的上述血清激素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无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11.
对9例产后健康奶牛和9例产后胎衣不下奶牛产后0、4、8、12、16h血浆中一氧化氮(NO)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浆中NO、MDA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GSH-Px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血浆中NO、GSH-Px、MDA的变化参与了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奶牛胎衣不下与血浆NO、GSH-Px、MDA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用产后健康奶牛 9例和产后胎衣不下奶牛 9例 ,于产后 0 h、4h、8h、1 2 h、1 6h采血分离血浆 ,测定一氧化氮 ( NO)、丙二醛 ( 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 GSH-Px)活性 ,探讨血浆 NO、GSH-Px、MDA变化与胎衣不下的关系。结果表明 ,试验组血浆 NO、MDA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GSH-Px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 P<0 .0 1 ) ,表明血浆 NO、GSH-Px、MDA的变化参与了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小承气汤和利血平复制大鼠脾虚证模型,通过检测血清和心、肝、脾、肾等组织中抗氧化酶SOD和GSHP-Px的活性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终产物MDA含量,研究脾虚证与自由基代谢的相关性及四君子汤对其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复制脾虚证模型与对照组比较均表现为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四君子汤反证治疗组与脾虚证组比较表现为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接近。表明大鼠虚证动物模型与体内自由基代谢紊乱,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存在一定关系,健脾益气方药四君子汤能够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拮抗自由基对生物膜的过氧化损伤,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GnRH) agonist on expressions of GnRH receptor (GnRHR),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 (FSHR) and 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 (LHR) proteins in the ovaries and follicular development in the ewes. Forty‐two pre‐pubertal ewes were assigned to experimental groups 1 to 5 (EG‐I to EG‐V) and control group (CG). Ewes in EG‐I, EG‐II and EG‐III were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with 200, 300 or 400 μg alarelin antigens twice (on days 0 and 14), respectively. Ewes in EG‐IV and EG‐V were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with 200 μg and 300 μg alarelin antigen four times (on days 0, 7, 14 and 21). Ewes in CG were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with a solvent twice (on days 0 and 14).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GnRH antibody in the EGs increased and were higher than (P < 0.05) that of CG from day 14 to day 60. GnRH antibody concentrations in EG‐IV and EG‐V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EG‐I, EG‐II and EG‐III from days 35 to 45. Expressions of GnRHR protein in EG‐IV and EG‐V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CG (P < 0. 01). Expressions of FSHR and LHR proteins in EGs increased. Levels of FSHR and LHR proteins in EG‐IV and EG‐V (P < 0.05) were higher than CG. Ovarian weights in EGs increased. Values of follicle vertical diameter, follicle transverse diameter, follicle wall thickness, follicle externatheca thickness and follicle internatheca thickness in EG‐III and EG‐V were greater than other groups. Primordial follicles and primary follicles developed quickly in alarelin‐immunized animals. Secondary follicles and mature follicles became more abundant. Mitochondria, mitochondrial cristaes and cortical granules increased. Serum FSH concentrations of EGs remained higher than that in CG from days 28 to 70 (P < 0.05). Alarelin immunization stimulated GnRH antibody production, suppressed expression of GnRHR protein, enhanced expressions of FSHR and LHR proteins in ovaries, promoted FSH secretion and thereby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ovaries and follicles in ewes.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放牧与舍饲育肥对绒山羊胃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从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中选择体重与年龄相似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母羊6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EG组)和对照组(CG组)。试验组进行舍饲育肥,饲喂全混合日粮,对照组进行放牧育肥。预试期l5 d,正试期60 d。在育肥试验结束时,分别从CG组和EG组中随机选取6只母羊进行屠宰取样,测定胃肠道的组织形态结构。结果表明:与CG组相比,EG组母羊瘤胃乳头长度和乳头宽度显著提高(P<0.05),但瘤胃、网胃、瓣胃及皱胃的胃壁厚度和肌肉层厚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EG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长度及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CG组(P<0.05),但对于隐窝深度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与放牧育肥相比,舍饲育肥可以改善绒山羊母羊的胃肠道组织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6.
伪狂犬病猪脑组织MDA和SOD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感染伪狂犬病毒(PRV)猪脑组织的MDA含量和SOD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猪感梁PRV反脑组织MDA含量普遍升高,顶叶,额叶,小脑,扣带回和海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额叶升高(P<0.05),而扣带回,海马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自由基介入了PRV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铅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以及血清、肝脏和肾脏中与抗氧化性能相关指标的影响。选用 40周龄生产性能相近的海兰褐蛋鸡 576羽,随机分为 4组:对照组、试验 1组(T1组)、试验 2组(T2组)、试验 3组(T3组),每组 4个重复,每个重复 36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T1、T2、T3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 15、30、60mg/kg铅的试验饲粮。试验期 8周。结果表明:1)各组间产蛋率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1~8周 T3组平均蛋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8周 T1、T2、T3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3.72%(P<0.05)、1.93%(P>0.05)、3.63%(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均有降低趋势,除 T3组蛋白高度(P<0.05)外均差异不显著(P>0.05);T3组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最低,第 4周和第 8周时 T3组蛋壳强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 21.89%、16.84%(P<0.05);蛋壳厚度的变化趋势与蛋壳强度一致,均随着铅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呈现一定的剂量 -效应关系。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肝脏和肾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均在一定程度上升高,T3组血清和肝脏中 MDA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各试验组肾脏中 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肝脏和肾脏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呈现降低趋势。综上所述,饲料中铅污染可以导致蛋品质降低,诱导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蛋鸡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猪宰后肌肉SOD与MDA的变化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莱芜猪(24头)、鲁莱黑猪(24头)和大约克夏猪(12头)共60头去势公猪为试验对象,研究宰后肌肉SOD活性与MDA含量的变化及其对肉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猪宰后肌肉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肌肉SOD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则逐渐上升;不同品种猪间的SOD活性和MDA含量,除MDA5 d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并且SOD活性始终是莱芜猪鲁莱黑猪大约克夏猪,MDA含量则是莱芜猪鲁莱黑猪大约克夏猪。②在肉质特性方面,不同品种猪间的肉色、滴水损失、系水率、烹饪损失、肌内脂肪(IMF)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与大约克夏猪相比,莱芜猪和鲁莱黑猪肌肉具有鲜红的肉色、良好的持水性能、较丰富的IMF含量和较低的PUFA含量。③猪宰后肌肉SOD、MDA与持水性能、肉色、嫩度等重要肉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证明SOD活性越高和MDA含量越低的肌肉,其系水力越高、肉色越鲜艳,并且肉质越细嫩。研究结果提示:猪宰后肌肉SOD通过消除或降低氧自由基而抑制脂质氧化,参与调控了肉质特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了 3个生产阶段的蛋用鹌鹑。 35日龄开产期蛋用鹌鹑日粮中添加 3mg/kg大豆黄酮 ,鹌鹑的产蛋率和血液中T3 水平均发生显著性提高 (P <0 0 5 )。 7月龄蛋用鹌鹑日粮中添加 3mg/kg大豆黄酮 ,可显著提高鹌鹑的产蛋率 (P <0 0 5 )和血液中T3 水平 (P <0 0 5 ) ;而日粮中添加 6mg/kg大豆黄酮则使鹌鹑的产蛋率显著下降 (P <0 0 5 )。 12月龄蛋用鹌鹑日粮中添加 6mg/kg大豆黄酮 ,鹌鹑的产蛋率提高 10 3% (P <0 0 1) ;血液中T3 、T4和IGF 1水平分别提高 34 8% (P <0 0 1)、2 7 6 % (P <0 0 5 )和 30 8% (P <0 0 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日粮中添加一定剂量大豆黄酮能显著增加开产期、高峰期和后期蛋用鹌鹑的产蛋率 ,并影响其内分泌机能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通过2个子试验来研究饲料或养殖水体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2个子试验所用凡纳滨对虾的初始均重均为1.06 g左右。在试验1中,5组对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D1组,作为空白对照组)、0.3(D2组)、3.0(D3组)、3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D4组)和80.0 mg/kg益生菌A(为市售复合益生菌制剂;D5组,作为阳性对照组)的5种试验饲料;在试验2中,4组对虾全部投喂试验1中D1组饲料,并在试验开始前向1 m×1 m×1 m水泥池(有效水深0.7 m)的水体中分别投入0(d1组,即D1组)、0.4(d2组)、4.0 mg地衣芽孢杆菌(d3组)和40.0 mg益生菌B(为市售复合益生菌净水剂;d4组,作为阳性对照组),此后每隔7 d再分别补充0、0.2、2.0 mg地衣芽孢杆菌和20.0 mg益生菌B。每组均设6个水泥池,每个水泥池放养80尾对虾。试验1和试验2饲养时间均为8周。试验1结果表明:D1~D4组对虾的终末均重显著高于D5组(P0.05),但D1~D4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D2组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D5组(P0.05)但与D1、D3和D4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D2、D3、D4组对虾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D1组(P0.05),但与D5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D4组对虾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D2和D5组较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虾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D4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虾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随着饲料中地衣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以D4组对虾肝胰腺MDA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D1、D2、D3组(P0.05),但与D5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2结果表明:养殖水体中补充地衣芽孢杆菌对对虾的终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d3组对虾肝胰腺碱性磷酸酶(AKP)、SOD活性和T-AOC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2组对虾肝胰腺溶菌酶(LZM)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1组对虾肝胰腺MDA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无论是添加在饲料中还是泼洒在养殖水体中都能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力;综合考虑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地衣芽孢杆菌在饲料或养殖水体中的添加效果优于益生菌A或益生菌B;综合试验1和试验2的结果,地衣芽孢杆菌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添加量应控制在0.3~3.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