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两组[巴利拉(粳稻测验种)//轮回422/籼稻标记基因系)F_1的育性及其与紫稃尖、糯性和褐果皮性状之间连锁关系。结果表明,轮回422的广亲和性主要受单个基因控制,其遗传特点符合单位点等位基因互作不育模型,能有效地克服粳型雌配子的败育。该位点位于水稻第1连锁群(6号染色体)上色素源基因(C)和糯性基因(wx)之间,与C和wx分别相距4.8±3.29和23.7±5.56个遗传单位;与业已发现的广亲和基因S_s~n等位。文中还就广亲和基因定位试验中亲本材料的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Aus373是典型的秋稻广亲和品种。以Aus373/轮回422F2群体为基础,应用分群分析法(BSA)建立可育池和半不育池。通过对两池的RFLP分析,发现与育性共分离的两个染色体区段。进一步通过对分离群体RFLP分析,证实了轮回422广亲和基因为S5^n,与分子标记RG213、G200连锁,并发现Aus373广亲和基因位于第七染色体上,与分子标记RZ488、RG511连锁,该基因暂被命名为Sa(t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6个广亲和品种(WCVs)与4个测验种和7个籼稻温敏核雄性不育系(TGMS)杂交F1、WCVs间杂交F1及F2的小穗育性.结果表明;6个WCVs与测验种IR36、南京11号、秋光、巴利拉杂交F1的小穗育性都在70%以上,表现亲和;而对7个TGMS的亲和性表现明显差异,不同组合F1的小穗育性为43.1%-88.6%.6个WCVs杂交的15个F1中,有14个F1的小穗育性在75%以上,表现正常,但其F2都分离出不同数量的少数半不育株.组合Varylava1312/轮回422F1的小穗育性为55.2%,F2群体中可育株与半不育株明显分离,表明这两个WCVs具有非等位的广亲和性基因.  相似文献   

4.
利用Aus373/IR36//Balila和Aus373/IR36//秋光2个三交F1群体对秋稻品种Aus373的广亲和性进行了遗传分析,发现这两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小穗育性有着明显的分离,呈单峰连续分布。小穗育性的高低与稃尖色之间存在连锁关系。用Aus373/IR36//Balila群体构建第6染色体的RFLP框架图,并对亲和性基因进行了定位。在第6染色体上发现有2个来自Aus373区段对小穗育性有直接贡献,其联合效应可以解释总变异的38.4%。其中位于G200和C基因之间的可能就是Sn5,位于G122和G329之间的可能是另一个亲和性基因。  相似文献   

5.
水稻品种广亲和基因等位关系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双列杂交研究了8个广亲和水稻品种广亲和基因的等位关系。研究表明:品种Calotoc、Cpslo-17、Ketan Nangka、02428和轮回422之间相互杂交F#-1代的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均达到正常育性水平。F#-2代分离不明显,推测这些品种间广亲和基因相互等位,品种02428轮回422的广亲和性受S#-5位点的广亲和基因S#+n#-5控制。 广亲和品种Ketan Nangka与Aus373或Dular杂交,F#-1花粉均出现部分不育现象。轮回422与Aus373杂交,F#-1花粉和小穗育性均显著低于正常水平;与Dular杂交的F#-1花粉育性接近正常水平,但小穗育性显著偏低。以上组合F#-2代群体均出现明显的育性分离,可育株与部分不育株的分离符合7∶2的分离比,说明品种Aus373和Dular的广亲和性在遗传上受与S#-5位点不等位基因的控制,表现配子体不育的遗传特点。在品种Aus373和Dular分别与Calotoc、Cpslo-17、02428之间的杂种F#-1育性正常,F#-2代有少数半不育株出现。推测在这些组合中,杂种育性的表达除了受主基因控制以外,还有微效基因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3个广亲和品种与籼粳稻的亲和力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个广亲和品种02428、CPSLO_(17)和轮回422与籼、粳稻杂种亲和力和颖尖色的遗传研究表明,其杂交后代育性的遗传变异趋势相似.具有一个广亲和品种的组合,F_1花粉育性与结实率均在70%以上,F_2平均结实率为65.1%,呈连续的单峰分布,但60~80%的分离占绝大多数,F_3结实率提高较快;两个广亲和品种的杂交后代(轮回422×02428),育性明显提高,F_2结实率低于60%的单株很少,F_3群体育性已基本正常。不含广亲和品种的籼粳F_1为半不育,F_2呈正态分布.说明利用广亲和基因可有效地提高籼粳杂种的育性,广亲和力以主效基因控制外,微效多基因也有一定作用。颖尖色在F_2出现3:1或9:7分离,即受一对显性基因或两对互补基因控制,且与高结实率连锁.在某些杂交组合中,杂种早世代颖尖色可作为选择广亲和基因的标记性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62个籼籼、粳粳、野栽、广亲和性品种与籼(粳)组合F1的小穗育性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某一特定组合的F1育性(平均结实率)较为稳定,不同组合间的F1育性表现十分复杂。籼籼、粳粳、广亲和品种与籼(粳)杂交组合F1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63.3%、58.5 %和57. 85%,而野栽组合、籼粳组合 F1育性分别为 29. 05 %和 34. 79 %。试验中还发现 IR36/Dular、广陆矮四号/南京 11、秋光/勐宋 1号(云 7)等杂交组合表现出异常杂交亲和性。广亲和性基因对F1的杂交亲和性有明显促进作用。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作者提出了基于F1育性的K值、L值双向分布图,并对K值、L值指导下的稻种资源归类,搜集寻找及其利用等进行了分析。本文还对不同稻种遗传分化对杂交亲和性的影响,F1育性在不同稻种分类及其相关研究中的作用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双列杂交研究了8个广亲和水稻品种广亲和基因的等位关系。研究表明:水稻品种Calotoc、Cpslo-17、Ketan Nangka、02428和轮回422之间相互杂交F_1代的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均达到正常育性水平。F_2分离不明显,推测这些品种间广亲和基因相互等位,品种02428和轮回422的广亲和性受S_5位点的广亲和基因S_5~n控制。广亲和品种Ketan Nangka与Aus 373或Dular杂交,F_1花粉均出现部分不育现象。轮回422与Aus 373杂交,F_1花粉和小穗育性均显著低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比较并研究了籼型花培系TG11和粳型花培系H921的广亲和性遗传.来自明恢63/CPSLO17杂种F1的花培系TG11和02428/T984//T1950三交F1的花培系H921均具有广亲和性,其广亲和基因分别来自CPSLO17和02428.等位性测验表明,02428、CPSLO17、H921和TG11的广亲和性均由Sn5基因控制,并且与色原基因C+连锁.T984的广亲和性也可能由Sn5控制,但与之连锁的色原基因呈隐性,即C-.方差分析表明,粳型花培系H921的亲和性与其广亲和亲本02428相同,而籼型花培系TG11的亲和性显著低于其广亲和亲本CPSLO17,表明遗传背景对广亲和性的表达会有较大影响.本文对广亲和测验种的确定,微效基因对广亲和性的影响,以及广亲和性产生的可能原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氮肥与播期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氮肥与播期对安农8455冬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该品种的播期弹性大,需N肥量高。自10月23日至11月7日四个播期的产量6.32~6.64t/hm2,差异不显著;而N肥从225提高到262.5和300kg/hm2.产量则显著增加,分别为6.12、6.44和6.67t/hm2。12个播期×N肥组合处理的面粉蛋白质总量、盐溶性蛋白、醇溶性蛋白、碱溶性蛋白和剩余蛋白,分别为13.69±0,62%、2.09±0.05%、5.99±0.35%、4.74±0.39%和0.86±0.7%,面筋含量34.6±1.0%(湿)和12.5±0.7%(干);粉质图显示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衰减度分别为10.2±0.8(min)、16.2±2.8(min)和50.4±11.2(Bu);抗拉伸阻力、延伸性和曲线面积分别为712.5±83.4(Bu)、168.8±14.1(mm)和157.7±20.6(cm2)  相似文献   

11.
几个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别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采用保持系(p1)×恢复系(p2)杂交组合的六个群体及P1、P2、F1、F2、B1(F1×p1)和B2(F1×p2),分别与不育系测交的方法,对三个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遗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其结果表明:(1)恢复系为古223时,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D汕A、G汕A和W汕A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2)恢复系为IR24时,以花粉可育率为指标,D汕A和W汕A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三对主效基因的控制,其中一对独立,两对连锁,交换值为25%;而G汕A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仍受控于两对独立主效基因。以田间结实率为指标,该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雄性水牛瘤胃内睾酮的检测及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雄性水牛瘤胃液中的睾酮。结果表明,瘤胃上清液及瘤胃细菌菌体中均有睾酮存在,放射免疫分析表明,瘤胃上清液睾酮样免疫活性物质的平均浓度为63.9±26.5fmol/mL,且春季含量高于夏季(66.1±31.0vs23.2±16.5fmol/mL);瘤胃细菌菌体内睾酮样免疫平等互利为263.5±129.0fmol/mg。春夏两季之间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298.2±15  相似文献   

13.
以水稻“东乡野生稻”、“02428”、“8504”、“CPSL017”为材料,分别与籼型测验种南京11、IR36、测49;粳型标准测验种巴利拉、秋光、丰锦测交,杂种一代的小穗育性在77.1%~97.9%之间,其平均值“东野”为86.0%,“02428”为90.9%,“8504”为82.5%,“CPSL017”为91.7%。以CPSL017”为对照,研究了这四个品种的广亲和性遗传,结果表明;它们的广亲和性都是由一简单基因,即广亲和基因控制的,它仿的广亲和基因与色素原基因C~+连锁,位于第Ⅰ连锁群上,遗传规律符合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也受微效基用的修饰作用。这四份广亲和性种质资源均为偏粳品种。  相似文献   

14.
甘蔗有性世代单叶净光合速率的遗传变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甘蔗F1代10个家系单叶净光合速率(Pn)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Pn的表型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属于数量性状遗传,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广义遗传力(h2B)较低,为21.58%~30.68%,因此在低世代对Pn的选择应适当降低选择强度并根据与Pn密切相关的性状进行筛选.不同家系遗传标准差和遗传变异系数有所差异,家系选15×崖90/31、粤农85/177×崖90/31和CP72/1210×崖90/31的Pn平均值较高且遗传变异系数较大,从这些家系中选择高光效基因型的效果好,可获得较高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5.
二甲苯胺噻唑对绵羊血液及脑脊液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用HPLC法研究了二甲苯胺噻唑(静松灵)对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绵羊肌注2.5ng/kg静松灵后,脑脊液及血液中NE含量呈持续性减少,3小时降到最低.血液中0时NE浓度3.699±0.381ng/mL,3小时NE含量0.559±0.117ng/mL(±SE,n=5,P<0.01),下降了83.8%;脑脊液中NE浓度0时31.32±4.88ng/mL,3时6.26±2.00ng/mL(±SE,n=4,P<0.01),下降了80%。血液与脑脊液中NE浓度变化呈正相关r=0.931.这两种体液中NE含量变化揭示了静松灵对中枢交感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静松灵的镇静、镇痛、中枢抑制作用与递质NE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比较并研究了籼型花培系TG11和粳型花培系H921的广亲和性遗传。来自明恢63/CPSLO17杂种F1的花培系TG11和02428/T984/T1950三交F1的花培系H921均具有广亲和性,其广亲和基因分别来自CPSLO17和02428。等位性测验表明,02428、CPSLO7、H921和TG11的广亲和性均由S5^n基因控制,并且与色原基因C^+连锁。T984的广亲和性也可能由S5^n控制,但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磺胺嘧啶在5头健康成年绵羊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液样本,并用重氮──偶合比色法分析了游离磺胺嘧啶血液中的浓度.药代动力学的结果显示,4只绵羊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适合放开式二室模型,1只绵羊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开放式三室模型。研究选用MCPKP自动化药动学程序进行药代动力学结果计算,药动学能数:分布半衰期为0.66±0.32(n),消除半衰期为5.55±1.62(h),中央室消除速率常数(Kel)为0.3368±0.10(h-1),总表现分布容积(VB)为7.46±1.98(L/kg),总清除率(L/B)为0.4950±0.27(L/kg/h),曲线下面积(AUC)为0.46±0.18(mg/L·h)。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冬小麦品种品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研究对当前山东省推广的34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了综合品质分析,其主要性状的平均值为:容重762±23.3克/升,出粉率67.2±3.1%,籽粒蛋白质含量(干基)14.5±0.8%.面粉白度75.6±3.5%,面粉湿面筋含量34.0±3.6%,沉淀值33.5±10.9毫升,面团形成时间3.0±2.0分,稳定时间5.2±3.9分,评价值51±11。品质较好的品种(系)有:884187、临汾5064、PH82—2—2、齐8401、鲁麦13和鲁麦19。山东省小麦品种品质改良仍应采取以提高蛋白质和面筋的质量为主要目标,营养品质、磨粉品质和食品制作品质协调提高的策略,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把优质与高产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用C组和CI和CⅢ亚组不育胞质的5个不育系和2个恢复系为材料,以17个涉及第9染色体和不同染色体臂的糯粒易位系为工具,测定了恢复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试验结果表明,恢复系A619和广10-2携带1对恢复主基因,位于第7染色体长臂外端,与易位系T7-9a的断点连锁,它能恢复CI和CⅢ亚组织胞质不育的花粉育性。  相似文献   

20.
昼夜节律是有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表现,本文依据昼夜节律的特点,选用明期(09:00)和暗期(21:00)的两个时辰对大白鼠的血象进行测定。结果发现:红细胞两个时辰变化不显著;白细胞由09:00时的16.2±2.6×10~9/L降至21:00时的7.5±2.8×10~9/L(P<0.01);血小板由494±110×10~9/L降至243±82×10~9/L(P<0.01);血红蛋白却由70.7±26g/L上升至75.1±12.3g/L(P<0.05)。说明大白鼠的血象具有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