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强筋小麦徐麦99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产量结构、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施氮水平下,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继续增加时,增产效果减缓,当施氮量过高时,则抗性下降,贪青倒伏而减产。产量与施氮量之间呈抛物线关系。而籽粒的硬度、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含量等品种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容重和出粉率在较低施氮水平下表现较高,随着施氮量继续增加时,容重和出粉率呈下降趋势。合理的施氮量应是在保证籽粒品质达到优质专用标准的基础上,取得较高的产量。试验表明,667m2施17.5-21.875kg纯氮量范围内,即可使籽粒品质达到专用标准,又能取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施氮量对裸燕麦"内农大莜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不同施氮水平对裸燕麦“内农大莜1号”产量和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施氮量可显著提高裸燕麦籽粒产量,施氮量与产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粗脂肪含量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二次曲线变化;籽粒产量与各品质性状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秸草产量与蛋白质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与粗脂肪含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对于裸燕麦“内农大莜1号”,产量和品质均较佳时的适宜施氮量为50kg/hm2。  相似文献   

3.
氮肥施用量对双低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开展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双低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油菜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施纯氮360kg/hm~2处理籽粒产量最高,为2885kg/hm~2,以施纯氮270kghm~2处理较高产、经济;(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籽粒含油率、油酸、棕榈酸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亚油酸、亚麻酸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芥酸和硫甙含量变化没有规律;(3)增加施氮量油菜的株高、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明显增加,而千粒重呈下降的趋势;(4)油菜苗期、蕾薹期绿叶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根颈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水氮胁迫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来自各个地区试验的水氮胁迫对小麦影响的相关论文(共71篇,有效数据65组),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施氮次数、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施氮能有效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当施氮量达到250 kg/hm2时,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增长率为研究峰值,而施氮量继续增长时,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增长率与产量增长率均呈下降趋势.与施氮量所造成的影响类似,施氮次数对于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增长率的作用也是先增后降.灌浆期追氮对小麦产量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增长率达0.358%,氮肥后移对灌浆期籽粒增重作用明显,能保持灌浆后劲、延长灌浆过程.拔节期追氮处理有利于小麦在抽穗期和灌浆期较高叶面积指数的维持,利于小麦获得较高产量.[结论]施氮对我国小麦品质和产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氮肥后移和分次施肥对小麦干物质积累有益,增产改善品质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弱筋小麦扬辐麦2号产量和品质调节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弱筋小麦扬辐麦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施氮量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湿面筋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增施氮肥,籽粒产量、蛋白质和面筋含量提高,淀粉及其组分含量下降;施氮量超过适宜值后,籽粒产量下降,籽粒蛋白质及醇溶蛋白、谷蛋白和面筋含量继续上升,且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弱筋小麦标准;过量施氮,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下降,施氮量以172 kg·hm~(-2)左右最为适宜。试验结果初步将弱筋小麦扬辐麦2号的施氮量划分为4个区域,即施氮高效区、产量品质协调施氮区、奢侈施氮区和过量施氮区。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休闲期不同覆盖条件下施氮量对旱地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从而通过改革耕作技术,达到提高旱地小麦品质的目的。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在地膜覆盖和纸覆盖条件下显著增加;籽粒GMP含量的峰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结果还表明,3个不同施氮水平,在灌浆后期籽粒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以地膜覆盖最高;籽粒蛋白质产量均表现为地膜覆盖>纸覆盖>不覆盖>尼龙网覆盖,且处理之间差异显著。施氮量可较大地调控籽粒游离氨基酸、花后25~37 d籽粒GMP含量、籽粒灌浆后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对不同覆盖材料的响应。总之,休闲期采用地膜覆盖,施氮量为150 kg.hm-2可获得较高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  相似文献   

7.
以优质强筋小麦皖麦38为材料,研究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施用量、基追比例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 ̄300kg/hm2范围内,施用量、拔节期追氮比例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及适期追肥可显著地提高产量,并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与产量同步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较低土壤肥力的最高产量的临界施氮量为238.6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35.1%,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为宜;较高土壤肥力施氮量临界值为274.2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47.2%,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或结合挑旗肥为宜。氮肥对较低肥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高于较高肥力,但较低肥力土壤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调性差,主要品质指标难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技术关键是以优质品种为前提,在较高地力基础上合理运用氮肥。  相似文献   

8.
氮素水平和种植密度对油菜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湘杂油763氮素吸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施氮处理的产量都在2 369 kg/hm2以上,且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产量增加幅度都在3.89倍以上,最高产量(密度为7.5万株/hm2)达到2 696.15 kg/hm2;施氮能够显著提高油菜氮素积累量,而氮素含量提高的幅度却不明显;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氮素含量和积累量都呈减少的趋势;籽粒中氮素含量相对较高,盛花期次之,收获期最低,而氮素积累量在盛花期最大;氮肥利用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对茄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茄子产量、硝酸盐含量和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450kg/hm2时产量最高,继续增加施氮量,产量反而下降.施氮量150-450kg/hm2,茄子硝酸盐含量随施氮量提高逐渐下降,施氮量增加到600kg/hm2时,硝酸盐含量明显增加,施氮量与硝酸盐含量之间符合二次曲线关系.Vc含量随施氮量提高而升高,Vc含量与施氮量的回归统计分析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施氮量在≤450kg/hm2,茄子的产量和品质均佳.  相似文献   

10.
以济麦22为试材,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设置4个试验处理:N0(不施氮),施氮量210 kg/hm2(N210)、270 kg/hm2(N270)、330 kg/hm2(N330),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70 kg/hm2内,随施氮量的增加,籽粒产量呈增加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施氮量,籽粒产量无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和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效率均降低;氮肥利用效率则先升高后降低,以施氮量270 kg/hm2最高。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以施氮量27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结果表明,拔节前小麦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多,以N3处理最高;开花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N2处理显著高于N0、N1、N3处理。小麦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增后降,N2处理最高。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以N3处理最高;蛋白质产量呈相同的趋势,但N3和N2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N1和N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以168 kg/hm2的N2处理为最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砂薄地玉米施钾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砂薄地玉米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以施钾量225kg/hm2为最佳,此时钾肥产投比最高,达5.2,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和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施钾能够提高砂薄地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但与施钾的产量效应变化趋势不同,在施钾225kg/hm2时蛋白质含量最高,继续提高施钾量则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欲保持玉米生长周期结束后土壤钾素肥力平衡,施钾量应达到150kg/hm2。玉米籽粒产量与生育期内玉米体内钾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拔节期、喇叭口期、抽雄期和成熟期的植株钾含量与产量之间相关系数分别达0.87、0.95、0.94、0.99。  相似文献   

13.
氮肥运筹方式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孔令聪  汪芝寿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3):214-216,224
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对优质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明显地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在淮北地区拔节期施用氮肥时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效果很好。籽粒蛋白质含量随追氮时期的后延而呈增加趋势,抽穗期追肥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均较高。为实现高产优质统一,优质小麦施氮量在225~300kg/ha,氮肥的基追比例为基肥2/3、追肥1/3,追期宜掌握在拔节~抽穗期之间。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7个强筋小麦品种,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品种之间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施氮量0~30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增加,但施氮三水平间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的增加,蛋白质含量和产量逐渐增加,但相邻水平间增加幅度逐渐减少;强筋小麦的主要加工品质性状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改善,三个施氮水平下降落数值、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面包体积等主要加工品质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吸水率受施氮量的影响最小。不同品种间主要加工品质性状有较大的差异。强筋小麦各主要加工品质性状受品种遗传因素的影响大于施氮处理,生产上首先应选择适于本地种植的强筋专用品种,然后采用相配套的栽培措施,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济麦20是目前适于当地种植的强筋小麦首选品种,在中高土壤肥力条件下,协调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各项主要加工品质性状的适宜施氮量不宜超过225 kg/hm2。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油菜机收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宁油20号为试验材料,设置施纯氮量240 kg/hm~2、300 kg/hm~2、360 kg/hm~2,以及种植密度1 hm~23.00×10~5株、3.75×10~5株、4.50×10~5株、5.25×10~5株、6.00×10~5株不同处理。结果表明,高施氮量能获得最高的籽粒产量与产油量,但籽粒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产油量,产油量在不同施氮量间差异不显著。改变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经济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均可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密度间差异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超过施氮量的差异,施氮量差异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超过密度间差异。随施氮量增加含油量和硫苷含量下降。籽粒脂肪酸组成比较稳定,但芥酸含量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加;油酸含量随施氮量增大而降低。株高随施氮量增加升高不明显,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低氮量高密度种植能获得较高分枝点高度;分枝数随施氮量减少而减少,随密度增大而减少。因此,若以减少施肥、节本增效为前提,选择施纯氮240 kg/hm~2,并且在1 hm~23.00×10~5~6.00×10~5株范围内提高密度,有利于获得高产油量和机收性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果表明,拔节前小麦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多,以N3处理最高;开花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N2处理显著高于N0、N1、N3处理。小麦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增后降,N2处理最高。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以N3处理最高;蛋白质产量呈相同的趋势,但N3和N2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N1和N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以168kg/hm^2的N2处理为最优。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对油菜新品种“苏油8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油菜品种苏油8号产量与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的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较大;籽粒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在该试验条件下,为获得较高产量和保证双低品质,苏油8号的适宜氮肥用量为325~352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氮量对饲用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对饲用玉米子粒和秸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纯氮0-450 kg/hm^2的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玉米子粒和秸秆产量增加。当施氮量为375 kg/hm^2时秸秆产量最高,当施氮量为450 kg/hm^2时子粒产量最高。施氮量超过450 kg/hm^2时,经济效益下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秸秆粗蛋白含量逐渐上升,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下降,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改善秸秆品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油菜(Brassica napus L.)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为稻茬直播油菜精确定量施用氮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扬油6号为材料,测定不同施氮处理(0、45、90、135、180、225、270、315和360 kg/hm2)初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干重和氮素含量。[结果]油菜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满足二次曲线关系。当施氮量低于11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对氮素的吸收量和利用率都呈增加的趋势;当施氮量在110~315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吸收量仍呈增加的趋势,但氮素利用率已呈下降的趋势;当氮施用量超过315 kg/hm2时,随施氮量的增加二者均呈下降趋势。籽粒产量与施氮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78 kg/hm2。施氮量为278 kg/hm2时的氮素吸收量和利用率分别为209.90 kg/hm2和20.01 g(籽粒)/g(N),与最大氮素吸收量211.78 kg/hm2和最高氮素利用率20.88 g(籽粒)/g(N)相比,获得最高产量时的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利用率分别下降0.89%和4.17%。[结论]油菜达到最大氮素吸收量和最大氮素利用率的施氮量分别为315和110 kg/hm2。施氮量为278 kg/hm2能较好地协调油菜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关系并取得最高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0.
在浙江省平阳青紫塥粘田上研究了氮肥对雪里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施磷钾的基础上,追施氮肥有显著增产作用。但施氮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增产效率会有下降。施氮水平对雪里蕻的品质影响很大,硝酸盐含量随施氮水平而线性上升,Vc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规律性下降,可溶性糖、粗纤维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提高,但随氮肥的进一步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粗蛋白含量在0-450 kg·hm^-2施氮量范围内逐渐增高,氮肥用量对其总酸含量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