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品种的起源和进化是研究生物遗传多样性的一个重要领域,对物种的分类鉴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遗传育种都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家鹅的起源和进化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比较鹅核DNA和线粒体DNA及其所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的同源性和分子标记(RFLP,RAPD和SSR)在鹅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阐述了中国家鹅的起源和进化,显示了中国的地方鹅种除伊犁鹅外都起源于鸿雁(Anser cygnoides),而伊犁鹅和欧洲鹅种起源于灰雁(Anser anser)。此外,还给出了一些物种起源和进化研究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昆虫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组成的独特免疫防御系统,以避免或减轻外界病原微生物侵入、物理损伤及逆境胁迫对机体造成的伤害。在此过程中,昆虫通过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分泌出大量的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蛋白质,包括抗菌肽、溶菌酶和凝集素等,这些特殊的蛋白质不仅在昆虫的生存活动和免疫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在农业、医药和食品等领域显现出巨大的研究与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对不同种类昆虫活性蛋白的化学结构、生理活性功能、抗菌机制和相关应用的研究进展,以及昆虫活性蛋白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黄强  曾志将 《蜜蜂杂志》2007,27(10):5-7
Hamilton把人工授精技术运用于昆虫之后,昆虫的遗传特性和社会结构就成为了生物进化研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如果能确定特定蜂群内工蜂之间的血缘关系,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的产生机制,以及社会性昆虫的进化特点.主要介绍国内外有关蜜蜂父系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家蚕线粒体DNA分子系统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运强  鲁成 《蚕学通讯》2000,20(4):16-20
线粒体DNA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进化特点,是系统进化研究的一种良好的分子标记。本介绍了动物线粒体DNA的结构特征、进化特点及其在分子系统学业上的应用,并提出通过家蚕及其近缘种的线粒体DNA进化分析,将为家蚕的起源、种系演化以及特定遗传结构的形成原因的研究提供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5.
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为双翅目、寄蝇科、追寄蝇属昆虫,寄生家蚕后引起多化性蚕蛆病。研究家蚕追寄蝇的系统进化关系,有助于探讨其寄生机制。采用PCR技术扩增了家蚕追寄蝇的线粒体DNA(mtDNA)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mtDNA片段大小约1.5 kb,包括完整细胞色素b基因(cyto b)及其侧翼tRNA-Leu基因序列,序列结构与其它21个昆虫物种的同源片段序列结构基本一致,说明线粒体DNA基因排列和基因结构的保守性;家蚕追寄蝇mtDNA的Cyto b蛋白和tRNA-Leu基因的二级结构符合功能大分子的空间结构特征,维持一定的保守进化;双翅目昆虫不同蝇类mtDNA中的cyto b基因、tRNA-Leu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可保证构建蝇类系统发生树的准确性。基于包括家蚕追寄蝇在内的12个双翅目昆虫、5个鳞翅目昆虫、4个鞘翅目昆虫、1个直翅目昆虫的mtDNA cyto b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的进化分析表明:双翅目中蝇类的进化次序依次为狂蝇科、果蝇科、寄蝇科、蝇科、丽蝇科,寄蝇科与蝇科和果蝇科之间的进化距离较近;鳞翅目处于种系发生树分叉的起点,起源最早,双翅目处于种系发生树分叉的最末端,起源最晚。  相似文献   

6.
研究双峰驼的起源与进化有助于了解双峰驼起源和品种形成过程,对于双峰驼群体遗传多样性保护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测序方法、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在双峰驼起源与进化研究方面得到了新的进展。本文从双峰驼线粒体遗传标记、Y-染色体遗传标记、核基因组遗传标记和二代测序技术应用方面综述了骆驼起源与进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彦群  鲁成 《蚕业科学》2018,44(3):353-358
家蚕(Bombyx mori)的驯化是农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中国的养蚕业已有近7 000年的历史。关于家蚕的起源与进化不仅是蚕丝文化和蚕业发展历史溯源研究的焦点,也一直是蚕学界关注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的核心是家蚕的直接野生祖先来源和起源地(驯化事件的发生地)。家蚕的野生祖先是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为学界早期的共识。近20多年又从染色体水平和DNA序列水平进一步证实了家蚕的野生祖先是中国野桑蚕,而不是日本野桑蚕,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的观点在学界也达成了共识。但是,家蚕的起源地仍存在单起源中心(在中国北方的某个地区驯化而来)和多起源中心(在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印度和越南等不同地区独立驯化而来)的争论,澄源正本尚缺乏遗传学证据。本文综述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家蚕起源与进化的重要进展,根据动物起源与进化研究的最新方法,提出了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扫描和大样本策略的家蚕起源与进化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8.
房守敏 《蚕学通讯》2010,30(2):17-25
线粒体DNA具有母性遗传与进化速率快等特点,已作为理想的分子标记广泛应用于昆虫的分类学、群体遗传学、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等研究。本文介绍了鳞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对线粒体DNA应用于鳞翅目昆虫系统发生和分子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线粒体基因或区段在鳞翅目昆虫不同分类阶元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DNA是动物体内除了核DNA之外的唯一遗传物质,它具有结构简单、进化速度快、母系遗传和基因重组率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本文在介绍线粒体DNA的特点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线粒体DNA在牛的起源进化、亲缘关系、杂交育种和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Hox基因是重要的转录因子,是昆虫躯体模式发育中的主调控基因,并对附肢的发育有重要的作用.不同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进化出不同的躯体模式和附肢,这与Hox基因的进化存在内在的关联.家蚕(Bombyx mori)是鳞翅目的模式昆虫,其躯体模式及附肢的决定机制研究对其他鳞翅目昆虫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对家蚕Hox基因结构、功能和靶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对麝科动物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不仅可加深人们对麝科起源及物种形成的认识,而且对麝科动物群体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分子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麝科起源与进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文章就近年来国内外对麝科动物的起源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进行回顾,揭示麝科动物的演化史,利用分子遗传标记、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先进技术,研究麝科动物的遗传多样性以及麝香分泌相关机制或功能基因,并对未来麝科动物起源进化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在昆虫病毒中,杆状病毒(Baculovirus)是以众多的病毒粒子同时封存在一个折光性强、具有蛋白质性质、直径在0.5~10μm的多角体内为特征的。由于杆状病毒曾经直接威胁了养蚕业的发展,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受到了人们的注意和研究。自1970年Goodwin用杆状病毒感染了昆虫细胞系,建立了第1个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离体系统之后,人们对昆虫杆状病毒的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昆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较快,3种杆状病毒(AcMNPV、OpMNPV、BmNPV)全基因组序列已公布,为从分子进化的角度研究昆虫病毒进化的关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牦牛起源分化过程中,mt DNA作为良好的遗传标记用来构建系统发育树。线粒体是活细胞产能所必需的,其正常功能对维持牦牛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因此mt DNA还可用于牦牛高原环境适应性和高原医学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牦牛mt DNA对于探讨牦牛的起源进化、分化分类、高原适应性、遗传育种、资源保护及利用都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近年来mt DNA在牦牛起源进化、高原适应性、高原医学和遗传育种四个方面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了牦牛线粒体基因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忠和 《中国蜂业》2004,49(8):718-720
近年来,热河生物群各门类的研究十分活跃.特别是在鸟类与飞行的起源、早白垩世鸟类、恐龙、哺乳类、昆虫和被子植物的进化研究等方面,已有若干重要成果问世,并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及公众的广泛关注.热河生物群的研究揭示了早白垩世许多重要生物门类进化辐射的型式和过程,包括被子植物和鸟类演化历史上的第一次显著的辐射,早期哺乳动物的分化,以及白垩纪恐龙类群的早期辐射等。由于相同的环境背景,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的辐射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如出现了大量树栖生活或者植食性的种类,表明它们的辐射和当时繁茂的植被环境紧密相关.习性和食性的分化还成为热河生物群翼龙、恐龙、鸟类和哺乳类进化辐射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徐琪  谢芳  李碧春 《猪业科学》2003,20(2):13-15
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常用的 4种禽类染色体的制备方法 ,同时阐述了染色体制备技术在禽类起源进化、亲缘关系鉴定、杂交不育以及种质评定等诸多方面的应用 ,并展望了染色体研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DNA与山羊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粒体DNA由于其母系遗传、高拷贝、高进化速率以及缺乏重组等特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山羊的起源进化研究.本文就山羊的多母系起源、弱的地理结构、群体扩张及分化时间等方面的mtDNA研究概况作了说明,并对线粒体DNA数据分析方法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详细阐述了分子标记在山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重点论述了分子在山羊的起源和进化、群体亲缘关系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重要经济性状标记、基因图谱的构建和QTL定位、标记辅助选择(MAS)、系谱鉴定与亲子鉴定,以及杂种优势预测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采集3个鹤类饲养单位81份丹顶鹤样品、37种245份周边环境的其他鸟类样品,3个单位4种昆虫3948只进行圈养丹顶鹤血变原虫的流行调查研究。采用瑞-姬氏涂片染色镜检以及套式PCR检测血孢子虫cytb基因、测序分析比对等方法调查各地丹顶鹤血变原虫的流行情况。丹顶鹤样品中共检出血变原虫进化支2种,检出率为19.75%,其他鸟类样品的检出率为0.41%,吸血昆虫样品的检出率为1.05%;扎龙、向海的丹顶鹤和环境吸血昆虫、北京的鹈鹕感染同一个血变原虫进化支,并且该进化支是各类动物中检出率最高的血变原虫进化支。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研究员等联合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单位组建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半滑舌鳎性染色体起源和性别决定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近日,国际生物学领域顶级期刊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DOI10.1038/ng.2890)。脊椎动物性染色体的起源和进化一直是生物学界的研究热点,半滑舌鳎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ZZ型,雌性具有巨大的异形性染色体(W染  相似文献   

20.
掌握地方鸡种遗传资源起源与驯化、开展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研究、解析各资源优势特色遗传性状,是进行地方鸡种有效保护和新品种培育的关键。文章通过查阅NCBI、Highwire等数据库,搜集了2020年全球地方鸡种遗传资源研究相关文章100余篇,从鸡的起源与进化、遗传多样性研究、优势特色性状研究与分子标记筛选等对该领域相关研究热点和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