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是巴氏杀菌热处理强度的重要指标,过度热处理会明显破坏牛乳本身的营养,也会导致不良物质的产生。测定经不同工艺处理后的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研究贮藏温度、贮藏时间对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低温陶瓷膜过滤处理的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损失率明显小于经75 ℃、15 s巴氏杀菌处理的牛乳;过多的工艺流程也会导致乳过氧化物酶活性损失,同时过高的贮藏温度会导致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失活更快,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降低,原料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更快。  相似文献   

2.
选取我国东南某乳品企业特优级(A+)生乳,采用不同巴氏杀菌温度74℃、75℃、76℃、77℃、78℃、79℃和80℃(15 s保持时间),检测杀菌乳中的热敏感物质糠氨酸、碱性磷酸酶、乳过氧化物酶和乳中生物活性物质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ɑ-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的含量.试验结果显示,优质乳在74℃和75℃杀菌条件下活性物...  相似文献   

3.
周颖  黄锐 《中国乳业》2018,(3):63-66
采用利乐多功能巴氏杀菌机对生乳进行温度72 ℃、73 ℃、74 ℃、75 ℃、80 ℃的巴氏杀菌,研究了杀菌后样品的菌落总数、糠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乳铁蛋白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研究表明:72 ℃、73 ℃杀菌后,菌落总数无显著差异,而74 ℃、75 ℃、80 ℃有显著性下降;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糠氨酸含量有显著性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杀菌温度的升高而显著性下降,在80 ℃时仅为126 U/L; 72 ℃、73 ℃、74 ℃和75 ℃杀菌后,乳铁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变化,而在80 ℃时有显著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比较传统高温热杀菌、蒸汽浸入式杀菌、膜过滤结合巴氏杀菌对延长货架期牛乳品质的影响,测定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微生物指标、货架期、活性物质乳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损失率及糠氨酸含量的影响,并优化蒸汽浸入式杀菌、膜过滤结合巴氏杀菌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与传统高温杀菌工艺比较,蒸汽浸入式杀菌(147 ℃、0.09 s)产品货架期更长,品质更稳定,杀菌后糠氨酸含量较低且保留少量的活性物质;膜过滤结合72 ℃、15 s杀菌能更好地保留活性物质乳铁蛋白和IgG,但是该工艺对贮藏温度要求较高,全程贮藏温度需低于6 ℃,才能够确保产品在货架期内的品质稳定。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酸化乳对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3日龄左右、体重(40±5) kg的健康荷斯坦犊牛20头,随机分为2组,即酸化乳组和巴氏杀菌乳组,每组10头。酸化乳组饲喂酸化乳,巴氏杀菌乳组饲喂巴氏杀菌乳,2组均自由采食颗粒料,试验期共180 d,在试验第60天时断奶。每天记录犊牛的采食量,于犊牛生长期的第7、30、60、90、180天分别测量体尺、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同时采血用于测定血清免疫指标。结果表明:1)酸化乳组乳尿素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巴氏杀菌乳组(P<0.01),乳大肠杆菌、总菌数量显著低于巴氏杀菌乳组(P<0.05),乳糖率、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第31~50天时,酸化乳组犊牛液体饲料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巴氏杀菌乳组(P <0.01);第61~90天时,酸化乳组犊牛固体饲料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巴氏杀菌乳组(P <0.01)。3)第60~180天时,酸化乳组犊牛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巴氏杀菌乳组(P <0.05)。第60天时,酸化乳组犊牛体直长、体高和管围均显著高于巴氏杀菌乳组(P<0.05);第90天时,犊牛体直长、体斜长、体高和管围均显著高于巴氏杀菌乳组(P<0.05);第180天时,酸化乳组犊牛体直长、体斜长和体高均极显著高于巴氏杀菌乳组(P<0.01)。4)第60天时,酸化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高于巴氏杀菌乳组(P<0.05);第90天时,酸化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极显著高于巴氏杀菌乳组(P<0.01);第90和180天时,酸化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巴氏杀菌乳组(P<0.05)。第30天时,巴氏杀菌乳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酸化乳组(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高于酸化乳组(P<0.05);第60天时,巴氏杀菌乳组血清IL-1β含量极显著高于酸化乳组(P<0.01),血清IL-6含量显著高于酸化乳组(P<0.05);第90天时,巴氏杀菌乳组血清IL-1β含量显著高于酸化乳组(P <0. 05)。综上所述,利用甲酸酸化牛乳对牛乳成分影响不大,可抑制牛乳中有害细菌生长,改善适口性,提高犊牛采食量,改善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牛乳作为营养价值丰富的天然动物蛋白来源,除富含钙、蛋白质等营养素,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及乳过氧化物酶等。[方法]研究6种不同温度时间组合的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牛乳中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活性物质含量随热处理强度提升而降低;耐热性最差的是乳过氧化物酶,在80℃/15 s热处理条件下全部失活;耐热性最强的是α-乳白蛋白,即使在137℃/4 s最高强度热处理条件下,仍具有25%的保留率;且85℃/15 s热处理强度下,α-乳白蛋白保留率不低于90%,而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G保留率不足5%,乳过氧化物酶几乎完全失活;5种活性物质对温度的敏感性顺序:乳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G>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结论]对不同温度时间组合热处理乳的几种活性物质指标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活性物质保留有明显影响。为企业选择适宜的热处理工艺、生产活性成分不同的系列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牛乳中蛋白组分及含量的影响.生鲜乳经75℃/15 s、125°C/4 s、135℃/4 s和145℃/4 s热处理后,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和质谱鉴定的方法分析了生鲜乳以及不同热处理后的乳蛋白的变化.结果发现,与生鲜乳蛋白图谱相比,牛乳经75℃/15 s巴氏杀菌的乳蛋白点的染色密度无明显变化,经135℃/4 s和145℃/4 s热处理后有4个蛋白点的染色密度明显下降,这些蛋白点质谱鉴定为α-乳白蛋白、β-酪蛋白变异体、κ-酪蛋白和免疫球蛋白γ,ELISA方法检测乳中IgG含量的变化验证了双向电泳结合质谱的结果.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巴氏杀菌对牛乳中的蛋白组分及含量无明显影响,高温灭菌(135°C/4 s和145°C/4 s)可造成乳中蛋白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建立巴氏杀菌乳中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的高相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水稀释、调节pH值至4.6沉淀酪蛋白,过滤后采用Xbridge Protein BEH C4柱分析,经体积分数0.1%三氟乙酸-水溶液、体积分数0.09%三氟乙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α-乳白蛋白在10~5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87;当牛乳中α-乳白蛋白加标量为200~1 032 mg/L,加标回收率为97.9%~104.0%、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00%~1.09%;β-乳球蛋白在20~9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6;当牛乳中β-乳球蛋白加标量为600~4 727 mg/L,加标回收率为96.1%~103.0%、RSD为0.00%~2.23%。该方法分离效果好、重复性好,适用于巴氏杀菌乳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9.
乳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乳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及应用内蒙古农牧学院食品工程系(呼和浩特010018)张和平(一)乳过氧化物酶体系及抗菌作用Hansen于1924年发现鲜牛乳的抗菌活性与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关系。1943年,Theorell及Akoon从乳中将过氧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巴氏杀菌乳贮藏温度及时间对保质期的影响。[方法]以75 ℃,15~20 s热处理的新鲜巴氏杀菌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6 ℃、10 ℃、15 ℃恒温条件下贮藏,样品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酸度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巴氏杀菌乳在6 ℃条件下贮藏,产品质量可控且有保障,7 天内不会发生变质;巴氏杀菌乳在10 ℃条件下贮藏,产品质量在6 天内有保障,不易出现变质;巴氏杀菌乳在15 ℃条件下贮藏,产品质量在3~4 天内有保障,在第4~5天开始出现变质。  相似文献   

11.
以牛乳为材料,研究模拟胃肠道消化过程中活性物质对牛乳中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抑制胰脂酶活性及胆固醇胶束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牛乳蛋白质体外消化率与活性物质添加量成反比,随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添加量增加,蛋白质体外消化率从90.94%降至68.37%,随β-葡聚糖添加量的增加,蛋白质消化率从90.94%降至86.00%;当体系中加入乳蛋白时,随着乳蛋白添加量的增大,EGC对胰脂酶活性的抑制率有不同程度下降,β-葡聚糖及功能性成分混合液(β-葡聚糖2.5 g/L、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3.0 g/L、EGC 2.0 g/L)对胆固醇胶束溶解度的抑制率下降。活性物质对牛乳降脂作用的影响为功能成分混合液>β-葡聚糖。  相似文献   

12.
母乳是婴幼儿的最佳食物来源,而乳清蛋白是营养和活性物质的基础,其中生物活性肽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为研究母乳乳清蛋白抗氧化活性肽,采用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4种酶制备抗氧化活性多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对乳清蛋白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最适于母乳乳清蛋白抗氧化肽的制备,此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H 7.21、反应温度50.03℃、酶与底物比(E/S)4 486.68 U/g、酶解时间5h;影响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因素大小为:酶与底物比>温度>pH值.利用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过滤色谱G-25、G-15分析得出组分峰Ⅰ抗氧化活性最强,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了60.31%.  相似文献   

13.
周玲  徐广新 《中国乳业》2021,(9):102-105
牛奶中含有大量的碱性磷酸酶(ALP),由于其热稳定性略高于乳中的大部分致病微生物,比如结核杆菌、李斯特菌等,因此,乳品企业将其作为巴氏杀菌热处理评估的活性指标。但其不但易受到牛奶成分,尤其乳脂肪的影响,而且牛奶中微生物内源性ALP和贮存过程中ALP复活均会影响最终结果的判定。本文对影响ALP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就检验过程中人员培训、设备选定、检验比对、数据库建立等方面提出相关控制措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女性职业压力增加,母乳喂养率逐渐降低,婴幼儿配方食品市场不断扩大,而婴儿配方奶粉(简称“婴配粉”)冲泡不方便等问题给孕产妇及家人带来了很多困扰。随着巴氏杀菌技术的成熟,婴儿配方液态奶产品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开发。使用巴氏杀菌工艺的婴儿配方液态奶可最大限度地保留生物活性成分(如乳铁蛋白和维生素等),具有营养全面、使用方便等特点。本文综述了婴儿配方液态奶中的营养物质种类和益处,并将其与市售婴配粉进行对比,分析其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While human illness from milkborne pathogens may be linked to contamination of the product after pasteurization or improper pasteurization, such diseases a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consumption of raw milk or its by-products. Molecular biology tools we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contamination by Listeria monocytogenes, Salmonella spp., some pathogenic strains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Campylobacter jejuni in 548 raw milk samples from 125 dairy farms established in two regions from southern Brazil. Moreover, 15 variable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association with raw milk contamination levels, and the risk factors were determined by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almonella spp. were more frequently detected, followed by pathogenic E. coli. There was difference in contamination index between the regions, in which risk factors such as temporary cattle confinement, low milk production, low milking machine cleaning frequency, and milk storage area without tile walls were identified. The risk factors were specific to each region studied. Nevertheless, the data can be used to improve milk quality of dairy farms/herds with similar management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6.
低温贮藏是防止巴氏杀菌奶变质的方法之一。然而,在许多地区无法达到对易腐败的食品进行低温运输及储藏。在这些地区,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延长巴氏杀菌奶的货架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采用高温杀菌及加入乳酸链球菌素能达到此目的。通过实验得知,添加乳酸链球菌素可以延长牛奶的货架期,而且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加,牛奶的货架期也增加,在不同杀菌时间及温度下实验的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素对经90℃杀菌15秒的奶样的保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牛奶体外抗菌活性体系--乳过氧化物酶体系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综述了牛奶体外抗菌活性体系——乳过氧化物酶体系的组成、抑菌机制及其在牛奶保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