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枇杷正反交杂种后代果实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黄金块与解放钟正反交后代的果实为材料,研究分析杂种单株的果实性状遗传表现。结果表明:果重、果形指数、种子数有趋小的遗传倾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增加的遗传倾向;正交后代的果实可食率有增加的遗传倾向,而反交则相反。果重、果形指数的表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大,果肉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种子数的表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小。果色果肉的遗传以橙红与橙黄为主,黄白为非显性基因控制。杂种后代存在超亲子代,表现一定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欧李果实品质的遗传规律并为欧李育种提供参考,研究选用欧李品系DS-1与99-02亲本及其正反交后代群体为试验材料,测定双亲及后代群体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并对其后代遗传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正反交后代平均值均高于亲中值,遗传传递力均高于100%,遗传稳定,表现为杂种优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遗传传递力低于100%,表现为衰退变异。单果质量、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大于20%,后代出现广泛分离,其他性状均低于20%。果形指数、可滴定酸含量受父本影响较大,其他指标均不受正、反交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苹果梨’与‘八月红’及其210株F1杂交后代为材料,对其果实大小、果形指数、果心大小、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可滴定酸质量分数等6个性状的遗传倾向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大小、果形指数、果心大小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4个性状在后代中的遗传符合正态或偏正态分布,另2个性状呈主基因+多基因模型的多峰分布。各性状在后代中的变异系数分布在9.13%~58.41%之间,其中最小和最大的分别为果形指数和可滴定酸质量分数;遗传传递力分布在54.91%~126.81%之间,其中最弱和最强的分别为果实大小和果肉硬度。果实大小、果形指数和果心大小呈趋中变异趋势;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呈高亲遗传趋势;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呈超高亲遗传趋势。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果实大小与果心大小及果肉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且果肉硬度对果实大小直接作用最大;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与果形指数和可滴定酸质量分数间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果形指数直接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4.
以‘金太阳’与‘串枝红’及其正反交后代为材料,研究了杏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果实发育期呈趋中变异,平均遗传传递力为94.88%,当以短果实发育期的亲本做母本时更易将短果实发育期的性状遗传给后代;果实单果质量呈普遍变小的趋势,平均遗传传递力为84.13%;正反交后代果实的可食率也呈现趋小的遗传倾向;正、反交后代果实的果形指数变大的遗传趋势明显,超高亲率分别为49.12%和48.15%;果实硬度呈趋中变异,平均遗传传递力为106.82%;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明显的趋中变异,平均遗传传递力为104.67%;果实核形指数呈趋中的遗传倾向;果核厚度呈趋小的遗传倾向,平均遗传传递力为95.67%。  相似文献   

5.
以‘金太阳’与‘串枝红’及其正反交后代为材料,研究了杏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果实发育期呈趋中变异,平均遗传传递力为94.88%,当以短果实发育期的亲本做母本时更易将短果实发育期的性状遗传给后代;果实单果质量呈普遍变小的趋势,平均遗传传递力为84.13%;正反交后代果实的可食率也呈现趋小的遗传倾向;正、反交后代果实的果形指数变大的遗传趋势明显,超高亲率分别为49.12%和48.15%;果实硬度呈趋中变异,平均遗传传递力为106.82%;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明显的趋中变异,平均遗传传递力为104.67%;果实核形指数呈趋中的遗传倾向;果核厚度呈趋小的遗传倾向,平均遗传传递力为95.67%。  相似文献   

6.
以26个野生荔10号荔枝自然杂交子代半同胞单株为材料,分析其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和估测其遗传参数,以期弄清野生荔枝的遗传规律和在酿酒品种培育中的可行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果实的表型性状(果实形状、果肩形状、果皮颜色、龟裂片形状、裂片峰形状)变异范围广,均分离出3~5个不同类型;除果皮颜色外,其余性状亲本性状遗传更加顽固;呈母本性状占比数依次为果肩形状(55.56%)>果实形状(44.44%)>龟裂片形状(40.74%)>裂片峰形状(29.63%)>果皮颜色(14.81%)。品质性状家系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28.44%)>果皮厚度(17.48%)>果肉厚度(15.44%)>可食率(12.2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8%)>果形指数(5.59%);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0.9992)>可食率(0.998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0.9753)>果形指数(0.9733)>果肉厚度(0.9663)>果皮厚度(0.9585);遗传增益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87.74%)>果肉厚度(48.32%)>果皮厚度(30.16%)>可食率(17.9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37%)>果形指数(-4.77%)。单果重在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增益3项指标值均最高,表现出突出的遗传变异、遗传力和遗传增益效果,表明该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且后代的选择余地较大。筛选出9个特异单株:8个单株入选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5%)特异单株,1个单株入选高可食率(≥80%)特异单株,改良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龙眼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立冬本和青壳宝圆杂交后代为试材,对杂种后代果实13个性状进行测定并分析它们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龙眼杂种后代果实大小、果肉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子大小和可食率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果肉质地属于质量性状遗传;龙眼杂种后代果实大小有趋小回归和退化的遗传倾向,低亲遗传极其明显;在亲本(立冬本、青壳宝圆)同为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种子和甜味时,杂种后代遗传有明显的趋小变异,但也有出现高亲的遗传表现;龙眼果肉不流汁对流汁、离核易对离核难、果皮颜色青褐色对黄褐色、果肉乳白色对黄白色在杂种后代中有较大的遗传优势,而种脐大小在杂种后代中表现趋中变异。  相似文献   

8.
以泰国主栽9个榴莲品种为试材,对单果重、果肉重、果形指数、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VC含量等果实性状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金枕果实最大,果肉多,种子较小,可食率高,但果皮厚,有机酸含量较高。猫山王果实大,果肉较多,果皮较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竹脚果实较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VC含量最高,营养品质较高。9个榴莲品种风味各异,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相似文献   

9.
华南露地栽培草莓果实主要性状遗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靓  张林 《福建农业学报》2013,28(6):533-537
以草莓3个杂交组合F1代实生苗及亲本为材料,研究草莓平均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的纵径和横径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草莓平均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的纵径和横径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呈连续性变异。3个组合杂交后代果实纵径、横径、平均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平均值分别为0.68、0.56、0.64和0.86,表明草莓杂交后代这4个性状的差异主要是由遗传效应引起的。与亲代相比,草莓杂交后代果实平均果重和果实横径有减小的趋势,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纵径有增加的趋势;草莓杂交后代平均果重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均极显著正相关;佐贺清香×甜查理组合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实纵径显著正相关,丰香×甜查理组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3个杂交组合草莓果实纵径与横径均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番茄自交系的配合力和遗传力,本研究以33个番茄自交系为材料,按照NC 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成116个组合,分析单花序果数、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柄大小、果梗洼大小、木栓化大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肉厚共11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果梗洼大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单花序果数、单果质量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可稳定遗传给后代;果肉厚、木栓化大小、硬度、果柄大小、果形指数主要受基因的非加性效应控制,应该通过优势育种来利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遗传力较高,可稳定遗传给后代。单花序果数、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柄大小、果梗洼大小、木栓化大小、硬度、果肉厚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而狭义遗传力偏低,适于杂交优势利用;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遗传力均较小,选择效果较差。60126、60229、60270、60529、60974和61227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较高;60229×60478、60480×60429、60974×60478、60977×60497、60270×61011、60645×60478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较高。试验结果为宁夏番茄育种亲本的选择和优势杂交组合的配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大红袍’和‘金华大白桃’、‘杭蜜2号’杂交组合为试材,分析了F1代主要性状遗传倾向。结果证实果实成熟期属于数量性状的遗传,后代出现较广泛的分离,50%的杂交后代果实成熟期在亲本之间或接近亲本。受非加性基因的影响,果实大小低于双亲,仅有3.8%的后代呈超双亲现象;后代中约有1/3果肉颜色为红色;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呈现变低的倾向,后代中约25.1%远低于亲本;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与果实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霞光油桃×NF油蟠桃组合F1代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桃品种霞光和油蟠桃品系NF杂交组合为试材,分析了F1代果实主要性状遗传倾向.进一步证实了果形遗传符合1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蟠桃对圆桃为完全显性;果实成熟期属数量性状,后代出现较广泛的分离,45.9%的单株成熟期早于双亲.由于在有性过程中非加性效应的解体,果实大小低于双亲,但仍有9.4%的油蟠桃单株超过油蟠桃亲本.杂种后代果实风味呈现偏甜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值低于双亲,超过双亲的油蟠桃单株仅占4.1%.果重与果形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实成熟期、风味呈极显著正相关,pH值与风味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玉露香’与‘新世纪’及94株杂交后代F1为材料,研究了8个果实重要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平均单果重小于亲中值,遗传传递力为79.47%;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大于亲中值,呈增大趋势,遗传传递力分别为110.48%、101.15%、110.2%;平均果形指数大于亲中值,与‘玉露香’果形指数相接近;后代果皮颜色表现为4种,黄色、绿色、黄绿色与绿黄色,以黄色和绿色为主;杂交后代小果心的比率最大,占总数的56.4%;梨果点的遗传比较复杂,杂交后代出现比较明显的性状分离,果点明显的比率较大,占总数的44.7%。  相似文献   

14.
以苹果品种晚白海棠为母本、栽培品种华月为父本构建的杂交群体为试材,通过对杂交种实生苗的果实、叶片等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倾向进行分析,鉴定苹果若干性状的遗传规律,以期为杂交育种亲本的选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晚白海棠×华月苹果杂交种实生苗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杂交种实生苗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性状均呈正态分布,单果质量、果梗粗、果实横径、果实纵径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杂交群体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为41.20%,杂交群体的单果质量更倾向于小果型母本晚白海棠,低于低值亲本后代占比超过84%,表现出性状退化的趋势。杂交种实生苗果实果形主要以双亲果形为主,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只有6.74%,有向圆形果变异的趋势。果形指数、色差指数、可溶性固形物等重要性状的遗传传递力均达到90%以上。可溶性固形物低于低值亲本比率为44.09%,可滴定酸低于低值亲本比率达65.59%,但在杂交种实生苗中也出现了一些性状表型优于高值亲本的株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GGE双标图对浙江6个杨梅品种(品系)果实的10个性状以图谱形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东魁品种与果重、纵径和横径3个性状指标在同一个扇形区,其果实最大,荸荠种品种则在相反的扇形区,果实最小,晚荠蜜梅品种次之。东魁与这2个品种果实大小性状差异最大。黑晶品种与果核、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位于同一扇形区域,其果核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同理,萧山F1的可食率最高。杨梅果实各性状之中,果重、纵径和横径在品种间变异最大,其次是核长和可食率,变异最小的是果型指数。杨梅果重与纵径、横径有正相关性,核长、核宽与可溶性固形物有正相关性,可食率与核长、核宽和可溶性固形物有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对石硖龙眼果实成熟期间内外表观性状、重量、大小、可食率、营养品质、果形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果实的内外表观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重量、大小和可食率呈逐渐增加趋势;营养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全糖、Vc含量随成熟期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但后期稍有下降,而还原糖呈持续缓慢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在果实成熟期间变化不大;果形指数与核果比逐渐下降,皮果比与皮核比的变化以果实进入完全成熟期为转折点,先下降后上升;内果皮褐变在果实完熟以后明显增加.研究表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厚度、比熟度、皮果比的变化规律与果实成熟后"退糖"特性较为一致,以比熟度结合花后天数和果实外观变化特征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石硖龙眼果实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7.
周坤杰  陈慧  王化坤  唐威  顾桃桃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703-9704,9707
[目的]针对苏州地区主栽的9个白沙枇杷[Eriobotry japonica(Thunb.)Lindl]品种果实性状进行调查研究,为今后更科学地开展枇杷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个白沙枇杷品种分别为冬瓜种、苏白1号、照种、白玉、宁海白、冠玉、东山3号、西山1粒核、丰玉,对其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皮色泽、果肉颜色、果核粒数、果梗粗细、可食率、果皮重、果核重12个果实性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单果重在24.3~45.7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2% ~ 15.5%,果核粒数2.2 ~4.8个,可食率在76.3% ~ 67.5%.其中,丰玉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子粒数等表现优异,但果核重、可食率却不理想,而白玉、宁海白、苏白1号、西山1粒核果核重、可食率均表现优异.[结论]在今后的选育工作中,有必要将丰玉、白玉、宁海白、苏白1号、西山1粒核进行杂交育种,以提高可食率.  相似文献   

18.
柑桔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倾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柑桔杂交组合F1代768个株系的果实主要性状进行了3~5年的测定和统计分析,研究和探讨了柑桔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果实大小、果形、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糖、酸和Vc含量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呈连续性变异。F1代果实大小主要为趋小变异,果形主要呈趋中变异,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具有很强的超高亲优势,糖含量主要为超高亲或趋中变异,酸含量主要为趋酸变异。Vc含量遗传分布则较为分散,但其超高亲和超低亲后代频率均较高。由于酸含量的增高,F1代果实固/酸比值呈趋低变异。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地区种植的美早、红灯、早大果和萨米脱4个品种以及来源于山东种植的美早果实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果实的横纵径、果重、核重、果肉重、横纵比、可食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等参数.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的红灯与美早果实品质较好;重庆地区种植的美早外观品质优于山东地区,而在内在品质上尤其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明显低于山东地区.因此,重庆地区甜樱桃品种引进和选育应侧重果实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20.
越橘正反交后代部分性状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越橘品种"蓝丰""都克"及其正反交后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叶片和果实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越橘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叶形指数和叶面积呈变小的趋势,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7.92%和13.86%,平均遗传传递力分别为92.57%和61.15%;叶面积正交偏大遗传,遗传传递力为103.41%,超高亲率为30.77%;反交未出现超高亲植株。杂交后代果形指数有变大趋势,平均遗传传递力为103.68%,平均超高亲率为27.65%;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正反交遗传倾向不同,正交偏大遗传,反交偏小遗传。杂交后代叶片和果实性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