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酶的传统用途广泛,一般都应用在各种食品加工以及制药、制革、造纸、污水处理、动物饲料等上。近年来,国外一些水产品加工方面的研究人员已开始认识到了酶在水产品加工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酶在水产品加工中的新用途,以期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超高压(high hydrostatics pressure,HHP)处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非热食品加工技术。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系统阐述了超高压处理技术对水产品中的病原菌、腐败微生物、内源酶以及水产品品质特性方面的影响,表明超高压处理在水产品保鲜加工中,对于防止病原菌引起的食源性安全问题和腐败微生物、酶促反应引起的品质劣变问题,以及保持和改善产品品质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不同程度延长产品的保藏期、改善感官品质。但研究也表明,超高压处理也可能使水产品产生色变、蛋白质变性、熟化等不良后果,影响水产品品质。因此,如何针对特定水产品原料特性、菌相特征、化学组成与结构特点,优化超高压处理的工艺条件(处理压力、保压时间、加压方式等),是充分发挥超高压处理优势,避免处理过程中品质不良变化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该技术在水产品保鲜加工中应用的主要研究热点和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目前水产品加工中利用酶作为加工手段的应用情况及水产废弃物中酶的开发利用前景,展示了酶工程与传统水产加工技术相结合的良好前景与经济潜力。  相似文献   

4.
一、水产品加工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我国水产品加工标准化工作是随着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在渔船标准化工作之后逐步开展起来的。1980年成立了海水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挂靠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1982年又由其兼谈水水产品标推化技术归口单位,1983年两个技术归口单位合并为水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承担起水产品加工标准化方面的任务。1989年经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成立全国水产标推化技术委员会水产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同时也是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一个分技委,1997年进行换届后,分技委现有委…  相似文献   

5.
祖国各地     
我国研制成新型水产品保鲜剂———鱿色鲜  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又一个保鲜技术难题得到攻克。一种可抑制鱿鱼等头足类软体海水产品表面酶反应而引起的红变 ,并能阻止水产品体液的流失 ,适当增重 ,进而达到保鲜目的的新一代水产品保鲜剂———鱿色鲜 ,3月底在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之一的南通市优普保鲜技术有限公司研制成功 ,填补了国内空白。鱿鱼是国际海洋水产品中产量最高的鱼类之一 ,在我国沿海水产品加工原料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但长期以来加工保鲜过程中的失水、红变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成为困扰水产加工业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鱼类制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鱼产品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但是,由于环境恶化和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不断衰退,因而利用一些低值水产品进行生产高附加值的水产品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发酵技术在水产品加工业中的应用,利用一些鱼废料或低值鱼类,开发一些符合人们口味和营养需求的水产品,是现在水产品加工企业所要探索的。本文对发酵技术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作综合介绍,力求有助于改进国内现在的加工方法,加快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脱腥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所有水产品(包括水解产物)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土腥味、腥臭味等不良气味。随着我国水产品产量的逐渐增加,水产品深度加工利用成为迫切需要,而作为水产品加工利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脱腥处理,必然成为水产品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1脱腥技术1.1微生物转化法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小分子的腥味物质参与合成代谢转变成无腥味的大分子物质,或者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分子结构的修饰,转化成为无腥味的成分,从而达到脱腥的目的。以紫菜为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脱腥,可以制成口感良好且无腥味的饮料;对海带脱腥时,采用海带质量的0.2%酵母,在30~40…  相似文献   

8.
结合数据资料,从供给侧视角分析了我国水产品加工业人力资源结构、原料供给、加工资本及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我国水产品加工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水产品加工设备机械化程度不高;水产加工技术含量低;水产品加工质量存在安全隐患,低质量加工产品供大于求;加工企业规范管理程度较低,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分别从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和渔民等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薛长湖  李兆杰 《水产学报》2023,47(11):119817-119817
水产品加工流通是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保障水产品常年优质安全供应、助推国家“食物安全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水产品加工流通科技持续进步,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冷冻冷藏水产品、鱼糜制品、休闲食品、干制品、罐藏食品、海藻食品、水产饲料、生物制品加工等全世界最完善的水产加工体系和以批发市场为主体、电商等新型物流模式快速发展的水产品流通体系。本文分析了水产品在提供优质蛋白质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必需营养素、平衡居民膳食结构、降低陆生动物性食物生产压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系统总结了我国水产品加工流通产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了“构建以消费引导加工、加工引领养殖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保障食物安全”、“构建水产品梯次加工利用技术体系,保障水产品安全优质供应”、“构建水产品功效成分的精准加工技术体系,助推建康中国战略实施”等保障我国水产品加工与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明了冻干技术的概念和冻干食品的特点、发展前景,比较了冻干技术与水产品传统加工方法的优缺点,指明了我国水产品加工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国外简讯     
水产品加工中废液的再利用日本中央水产研究所生物机能部采用低成本的膜处理和酶处理抽提技术,从水产品加工的废液中抽提出有效成份。日本九州地区每年生产鲣鱼节碎肉的废液约3万吨,对废液的有效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用逆相系统连续树脂分离装置,一方面可得到以组氨酸、鹅肌肽、牛磺酸为主的氨基酸;另一万面得到的是胶原物质。据测算,2万吨鲣鱼煮汁中可以获得200吨明胶质、600吨(干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水产资源大国,近年来的水产加工业发展较快,产生了大量水产品加工副产物。其中许多副产物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可通过酶解得到不同功能性活性肽,进而实现高值化的利用。提高对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利用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对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水产品加工副产物制备抗氧化肽的来源、抗氧化肽分离纯化方法、抗氧化检测评价方法以及抗氧化肽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水域广阔,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品总产量迅速增长以及生产结构的日趋合理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2011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是5600多万吨,十二五末我国水产品总需求量将达6618.41万吨。水产品加工业是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在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与世界水平相比差距还十分明显。我国十二五规划对水产品加工业提出的要求是要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发展精深加工水产品,加快开发包括冷冻或冷藏分割、冷冻调理、  相似文献   

14.
淡水产业对湖北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依托资源和科技优势,湖北省淡水水产品加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水产加工已成为促进水产产业化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面临着水产品加工能力和加工技术严重不足,加工产业经济效益偏低以及缺乏大的加工和养殖产业基地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湖北淡水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壮大。文章将湖北省淡水水产品加工业同全国其它省份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湖北淡水水产品加工所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对湖北淡水水产品加工业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剖析、总结,最后就进一步壮大和发展湖北省淡水水产品加工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水产资源低碳高效利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是水产品生产大国,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但加工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污染较大。提高这些水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加工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全民消费水平、实现高效低碳的水产加工业均具有重要意义。对虾加工产生大量的虾头、虾壳废弃物,采用自溶技术高效回收蛋白质等内含物,低碱体系高效回收虾头壳中的甲壳素,污染低,产品附加值高,可实现对虾的低碳高效利用。对虾加工低碳高效利用技术已在多家企业实现产业化,经济效益显著,对其它水产品的低碳加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论文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水产品低碳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李汴生  黄雅婷  阮征 《水产学报》2021,45(7):1259-1276
本文综述了传统生食水产品加工方法的生物性危害、和7种非热杀菌技术对水产品的杀菌作用和对其品质的影响,为非热杀菌技术在即生食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其中超高压杀菌技术、辐照杀菌技术、高密度CO2杀菌技术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但其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因水产品种类、工艺参数等条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高压杀菌技术和高密度CO2杀菌技术在高处理强度下会使鱼类、虾类等出现肉质透明度降低、硬度增加的现象,辐照杀菌技术在高处理强度下则会使水产品产生异味。而稳定态二氧化氯、臭氧杀菌技术、酸性电解水和生物保鲜剂具有良好的减菌、抑菌效果,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较小,可用于延长水产品货架期,维持品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关税税率制度逐步落实,全球经济进入后WTO过渡期,技术贸易壁垒也成为当前我国水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技术标准、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原产地规则成为技术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避免的现象。在检讨我国水产品的加工标准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在逐步抬头。因此,有效地调整水产品出口方向,积极实施预警通报制度和规范水产品自身的加工标准可以成为我国水产品出口企业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低值淡水鱼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中淡水鱼占 42 % ,产值占 34%。目前 ,发达国家的水产品加工率在 80 %以上 ,而我国的水产品加工率不足 30 % ,其中淡水鱼加工率不到 1 0 % ,部分原因是淡水鱼固有的土腥味给加工带来了难度。由于淡水鱼产品上市期比较集中 ,肉质细嫩 ,营养丰富 ,水分含量高 ,鱼体内组织酶活跃 ,易腐败。受贮藏加工条件的限制而造成的淡水鱼类腐败率在 30 %以上 ,我国淡水鱼加工技术的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淡水渔业的发展。本文就低值淡水鱼的加工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 ,提出了可能采用的途径 ,旨在为我国从事淡水鱼加工生产及综合利用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外先进加工工艺的引进,我国水产品加工技术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技术含量与经济附加值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已发展成为包括冷藏、冰鲜、腌制、熏制、罐藏等形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产加工体系。一、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现状1.水产品加工业增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一个全国性水产品加工行业的联合技术开发研究机构——上海水产品加工技术开发中心,经国家科委批准,于9月20日在上海正式成立。这个中心是以生产条件较好的生产单位——上海鱼品厂为依托,吸收全国科技力量较强的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参加组成的一个联合体。其宗旨是:组织水产品加工技术力量,面向全国,面向社会,推动科研、生产、应用的紧密结合,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推动全国水产品加工行业的技术进步。中心的研究方向以应用为主,研究任务以开发为主,研究重点以水产食品为主。它将通过横向联合,研究开发水产品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面向全行业开展分析检测、信息交流、技术咨询、工程设计、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工作;组织国际技术交流和科技合作、人员进修等活动。中心将与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进行专项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