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以往大量研究偏重于商业加工时的盲肠和肠道沙门氏菌,对鸡胴体的污染效应。作者近日评价了某加工厂,在生长末周(6~7周)商用肉鸡嗉囊和育肠的实验,接种肠炎沙门氏菌存在及7同龄肉鸡嗉素和盲肠的沙门氏菌存在。当肉鸡在6周龄用1×10~6Cfu的S.enteritidis经口接种时,嗉囊和盲肠污染的发生率与攻击后2天者  相似文献   

2.
刘玲  种克  郭姣洁 《中国饲料》2019,(14):85-88
文章旨在研究谷氨酰胺对肉鸡生长性能和盲肠沙门氏菌水平的影响。试验1选择1日龄AA肉仔鸡23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6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处理1组饲喂基础日粮(在3日龄感染3.6×10^6cfu沙门氏菌),处理2组饲喂基础日粮+10g/kg谷氨酰胺(在3日龄感染3.6×10^6cfu沙门氏菌)。试验2选择1日龄AA肉仔鸡31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6只鸡,对照组和处理1组同试验1,处理3组同试验1的处理2组,但肉鸡感染7.5×10^6cfu沙门氏菌试验2处理2组饲喂基础日粮+10g/kg谷氨酰胺(不感染沙门氏菌)。两个试验均开展14d。试验1:日粮添加谷氨酰胺对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2:处理2组较其他组显著提高了1~7d肉鸡的体重和日增重(P<0.05)。肉鸡感染沙门氏菌4或10d后,日粮添加谷氨酰胺对盲肠沙门氏菌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日粮添加1%谷氨酰胺可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但并没有降低盲肠沙门氏菌水平,这说明日粮中添加1%谷氨酰胺不足以达到降低盲肠沙门氏菌的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3.
鸡体内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繁殖和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初步研究了cya和crp双基因突变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在鸡体内的繁殖和免疫反应。1、4或7日龄肉鸡分别经口感染10^8或10^9CFU减毒S.typhimurium X4550,接种后3—4周鸡体内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达到最高峰。4日龄口服10^9CFu组免疫效果最佳,但1日龄高剂量组表现增重降低及免疫抑制。28日龄每鸡口服攻击10^10CFU强毒S.typhimurium 50333,各免疫组保护率为100%。同时免疫鸡还能全部或部分阻止沙门氏菌在肝脏和脾脏的繁殖。接种后病毒S.typhimurium在泄殖腔的检出时间为4周左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首先探讨了饲料中添加2.5%甘露寡糖或棕榈粕对肉鸡盲肠菌群的影响。其次研究了饲料中添加鸡盲肠内容物和甘露寡糖或棕榈粕对鸡盲肠主要菌群的影响及其对肠道沙门氏菌定植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添加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了双歧杆菌数量(P 0.05),有降低拟杆菌和肠球菌数量的趋势(P=0.07)。与无盲肠内容物的对照组相比,添加盲肠内容物组的雏鸡厌氧菌数量升高,而包括大肠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在内的需氧菌数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在采食添加甘露寡糖或棕榈粕饲料的雏鸡中肠炎沙门氏菌定植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与第2周相比,棕榈粕组肉鸡在4周时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增加(P 0.05),而肠炎沙门氏菌减少(P 0.05)。结论 :在含盲肠内容物的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或棕榈粕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是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增加,而肠杆菌减少,它们还降低了雏鸡对肠炎沙门氏菌定植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为检测重组减毒沙门氏菌ΔcrpC79-13(pcDNA3-HN)在雏鸡体内主要组织器官定植情况,本研究将12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减毒沙门氏菌ΔcrpC79-13、重组减毒沙门氏菌ΔcrpC79-13(pcDNA3-HN)和PBS免疫,在免疫后4、24、48、72、96、120、144及168 h,分别检测减毒沙门氏菌ΔcrpC79-13和重组减毒沙门氏菌ΔcrpC79-13(pcDNA3-HN)在雏鸡心脏、肝脏、脾脏、盲肠和血液的定植情况。结果显示,在免疫后24 h减毒沙门氏菌ΔcrpC79-13在血液中数量达到了一个峰值,24~48 h血液细菌数量下降,48~96 h血液中细菌数上升并在96 h达到另一个峰值,96~168 h血液中细菌数量下降,在心脏、肝脏、脾脏、盲肠这几个脏器中,细菌的数量分别在4~72 h呈上升趋势并在72 h达到峰值,72~96 h脏器细菌数量下降,96~120 h菌数上升并在120 h达到峰值,随后细菌数量下降;免疫重组减毒沙门氏菌ΔcrpC79-13(pcDNA3-HN)组在雏鸡各脏器细菌总数变化及定植情况与ΔcrpC79-13相似。结果表明,重组菌株ΔcrpC79-13(pcDNA3-HN)与亲本菌株ΔcrpC79-13均可在雏鸡心脏、肝脏、脾脏、盲肠等器官定植,且在各脏器中菌株定植变化趋势一致但数量下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酸杆菌对感染肠炎沙门氏菌蛋鸡血浆生化、免疫水平及沙门氏菌定植的影响。将400只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A组和C组饲喂基础饲粮,B组和D组在基础饲粮添加2×10~8 CFU/g植物乳酸杆菌。饲喂1周后,C组和D组连续2 d口服1×10~10CFU/m L肠炎沙门氏菌菌液,A组和B组口服等量无菌PBS溶液,饲养3周。结果表明:添加植物乳酸杆菌可显著提升总蛋白、球蛋白水平(P0.05),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P0.05);添加植物乳酸杆菌可显著增加IgM、IgG(P0.05);蛋鸡感染沙门氏菌的第14天和第21天及试验全程,添加植物乳酸杆菌显著减少盲肠食糜中肠炎沙门氏菌拷贝数(P0.05)。综上可知,日粮中添加植物乳酸杆菌可改善感染肠炎沙门氏菌蛋鸡的血浆生化指标,缓解炎症损伤,降低盲肠沙门氏菌定植数量,保障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为检测重组减毒沙门氏菌ΔcrpC79-13(pcDNA3-HN)在雏鸡体内主要组织器官定植情况,本研究将12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减毒沙门氏菌ΔcrpC79-13、重组减毒沙门氏菌ΔcrpC79-13(pcDNA3-HN)和PBS免疫,在免疫后4、24、48、72、96、120、144及168h,分别检测减毒沙门氏菌ΔcrpC79-13和重组减毒沙门氏菌ΔcrpC79-13(pcDNA3-HN)在雏鸡心脏、肝脏、脾脏、盲肠和血液的定植情况。结果显示,在免疫后24h减毒沙门氏菌ΔcrpC79-13在血液中数量达到了一个峰值,24~48h血液细菌数量下降,48~96h血液中细菌数上升并在96h达到另一个峰值,96~168h血液中细菌数量下降,在心脏、肝脏、脾脏、盲肠这几个脏器中,细菌的数量分别在4~72h呈上升趋势并在72h达到峰值,72~96h脏器细菌数量下降,96~120h菌数上升并在120h达到峰值,随后细菌数量下降;免疫重组减毒沙门氏菌ΔcrpC79-13(pcDNA3-HN)组在雏鸡各脏器细菌总数变化及定植情况与ΔcrpC79-13相似。结果表明,重组菌株ΔcrpC79-13(pcDNA3-HN)与亲本菌株ΔcrpC79-13均可在雏鸡心脏、肝脏、脾脏、盲肠等器官定植,且在各脏器中菌株定植变化趋势一致但数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1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 细菌、真菌广泛寄居于健康动物的体内和体表,动物出生时肠道内是无菌的,经2~4h后有大量细菌进入井繁殖,称为细菌的定植(colonizaition),细菌种类和数量随动物年龄、食物、宿主对细菌、细菌与细菌之间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存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并维持动态平衡,形成正常菌群。消化道的不同部位,不仅细菌数量不同:胃内的菌落数低于10^3/g(内容物);小肠约在10^4~10^7个/ml(内容物);大肠约为10^11~10^12个/g;而且种类也不同;最主要的是类杆菌和双歧杆菌,分别占30%和25%,其次为芽抱杆菌和球菌。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陕西青脚麻肉鸡肠道定殖菌的生活状态及分布,试验采用梯度稀释和组织培养方法对青脚麻肉鸡肠道定殖菌进行培养并计数。结果表明,芽孢菌在青脚麻肉鸡小肠中后段达到最大值,菌体总数达6.5×105 CFU/mL;酵母菌在盲肠中的菌体总数仅为6.8×104 CFU/mL;乳酸菌在十二指肠后段的菌体总数仅为8.6×104 CFU/mL。综上所述,陕西青脚麻肉鸡肠道中定殖有芽孢菌的分布,酵母菌和乳酸菌定殖甚少。  相似文献   

10.
EnMIC2重组减毒沙门氏菌的构建及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成功构建了表达鸡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广东株(GD)微线蛋白-2基因(EnMIC2)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在IPTG诱导下获得了EnMIC2的高效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的8.6%,分子量大小约为35ku,与抗E.necatrix的高免血清进行Western Blotting,结果为阳性。将重组减毒沙门氏菌以10^8和10^9 CFU/鸡免疫4日龄岭南黄肉鸡,免疫后2周血清中可检测到特异性IgG,3周时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同时可在肠道检测到特异性IgA的分泌。免疫接种后3周,试验鸡分别经口攻击感染500个E.necatrix(GD)孢子化卵囊,结果显示免疫组与非免疫组有相似的排卵囊曲线;但10^8和10^9CFU免疫组的卵囊总产量分别能降低26.62%和48.92%。  相似文献   

11.
为了检测能够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的重组沙门菌在雏鸡体内主要组织和器官的感染情况,分别用亲本菌株和重组沙门菌免疫雏鸡,免疫后24~216 h每隔24 h对雏鸡的盲肠、血液、肝脏、脾脏、法氏囊中的细菌数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雏鸡接种重组减毒沙门菌后,其在血液中的数量不断升高并在96 h达到峰值,在脾脏中的数量不断升高并在120 h左右达到峰值,在肝脏、法氏囊中的数量不断升高并在168 h达到峰值,在盲肠中,细菌数量在不断升高并在72 h达到峰值;达到峰值后细菌数量逐渐下降。亲本菌株和重组菌株在相应组织器官中的数量变化趋势一致,但是亲本菌株的数量始终高于重组菌株。结果表明:重组菌株能在雏鸡体内生长定植,能为诱导雏鸡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奠定重要基础,有望作为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口服疫苗。  相似文献   

12.
巨大芽孢杆菌1259对产蛋鸡不同肠段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巨大芽孢杆菌1259(BM1259)对产蛋鸡不同肠段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用45周龄的健康新扬州蛋鸡128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在基础饲粮添加2×106 CFU/g巨大芽孢杆菌1259。预试期1周,正试期3周,在正试期的第1、2、3周末采集小肠及其盲肠内容物和新鲜粪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样品中微生物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小肠内容物中,第2、3周试验组沙门氏菌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1、2周双歧杆菌含量显著提高(P0.05),第2、3周巨大芽孢杆菌含量显著提高(P0.05);2)盲肠内容物中,试验组巨大芽孢杆菌含量显著提高(P0.05);3)粪便中,试验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2、3周巨大芽孢杆菌含量显著提高(P0.05);4)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小肠内容物和粪便中沙门氏菌含量显著降低(P0.05);小肠、盲肠内容物和粪便中巨大芽孢杆菌含量显著提高(P0.05);5)分析同时表明,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有益菌数量逐渐增加,有害菌数量逐渐减少。综上,巨大芽孢杆菌1259能有效抑制蛋鸡肠道中的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产生,促进乳酸菌等产酸菌的繁殖。  相似文献   

13.
设计3个试验来评定植物乳酸菌+木聚糖酶对降低感染沙门氏菌肉鸡(1~30日龄和42日龄)生产性能下降的效果。肉仔鸡在3日龄时感染沙门氏菌10^3-10^5cfu/只。设4种日粮:小麦基础日粮(C+);添加0.1g/kg木聚糖酶(E);添加10。cfu/g植物乳酸菌(P);添加0.1g/kg木聚糖酶+10^6cfu/g植物乳酸菌(PE)。饲喂蛙础13粮的未感染肉仔鸡作为负对照组(C)。每个处理9笼鸡,每笼6~8只。每周记录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FCR)。试验1,根据原位杂交的荧光量计算盲畅的细菌数。通过微生物培养计算试验鸡的沙¨氏菌数(试验2和3)。试验3中测定35~39日龄肉鸡养分消化率和表观代谢能。感染沙门氏菌显著降低肉鸡的13增重(23.6%降列32.8%),然而饲料转化率从1.0%提高到19.7%。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使用竞争排斥类益生菌制剂(CE)对初生雏鸡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一随机将180只刚出壳雏鸡分为两组,试验组在0d每只口服接种益生菌106CFU,而对照组则口服无菌生理盐水。通过选择性培养和DGGE带型分析,研究不同日龄雏鸡盲肠内容物中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和对照组的细菌总数差异不显著,试验组的大肠杆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乳酸杆菌数高于对照组;肠球菌数低于对照组,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CR-DGGE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电泳条带明显多于对照组,而且两组肠道菌群按不同处理明显地聚类成两大分支,说明初雏接种益生菌可以影响后期的盲肠菌群结构。试验二的分组和0d处理同试验一,两组随后在1d均口服接种鼠伤寒沙门氏菌。通过检测沙门氏菌和耐药性大肠杆菌定植数量来比较益生菌对雏鸡的保护率。结果表明:在12d,对照组盲肠内沙门氏菌阳性率为46.15%,而试验组则未检出。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盲肠内耐30ppm卡那霉素和5ppm氨苄青霉素的大肠杆菌数量下降显著。以上结果显示,竞争排斥类益生菌制剂不仅可在雏鸡肠道内成功定植,而且可以显著降低肠道沙门氏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混合菌株发酵肉鸡全价配合饲料的条件优化及其饲喂效果。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枯草芽孢杆菌菌株CB-11和植物乳酸杆菌菌株FJ-38在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全价料pH值、小肽和干物质回收率(DMR)3个指标加权评分影响,对固体发酵全价料进行优化。为进一步验证发酵饲料的饲养效果,进行为期42 d的肉鸡饲养试验。结果表明:①混合菌发酵全价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9%、发酵温度39℃、料水比1:1、发酵时间72 h。②10%和15%发酵料添加量显著提高了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养分消化率和盲肠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降低了料肉比和盲肠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P0.05)。由此可见,发酵肉鸡全价料在条件优化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得到提高,饲粮添加10%和15%的发酵全价料能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改善肠道微生态。  相似文献   

16.
选用240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肉仔鸡(AA)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公母各半,试验期为42d,研究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及盲肠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0~3周龄时,非淀粉多糖酶使肉鸡的日增重提高了8.7%(P<0.05),使肉鸡的料肉比降低了6.37%(P<0.05)。在4~6周龄和全期时,非淀粉多糖酶和抗生素有提高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料肉比的趋势,但是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②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能使粗蛋白、粗纤维、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4.99%、10.55%、4.56%、和6.79%,差异显著(P<0.05)。③在3周龄时,非淀粉多糖酶使盲肠中乳酸杆菌的数量提高了12.16%(P>0.05),在6周龄时,非淀粉多糖酶使盲肠中大肠杆菌降低了8.84%(P>0.05),乳酸杆菌数量增加了13.49%(P>0.05),此时,抗生素在降低大肠杆菌数量和增加乳酸菌数量的作用效果上要优于非淀粉多糖酶(P<0.05)。以上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能提高日粮养分消化率(粗蛋白、粗纤维、钙和磷),降低肉鸡盲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使盲肠乳酸杆菌增殖,改善了肠道的微生物菌群。非淀粉多糖酶在肉仔鸡0~3周龄的使用效果优于4~6周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在全过程不使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条件下,用粘膜发酵饲料添加剂(MSC)给肉鸡喷雾、饮水,能明显促进肉鸡的生长发育机能,因而极显著地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细菌学检验表明,在采集孵化场蛋壳以及当日令雏鸡运输粪纸样品50份次的沙门氏菌培养检验,全部阴性。说明幼雏在1日龄及其以前的孵化、种蛋都尚未受到沙门氏菌的侵袭定植。但是在3~4周以及屠宰时采集粪样,盲肠的细菌学检验200份次,不仅检出有沙门氏菌,还有大肠杆菌。而使用MSC的处理组则远低于未经使用MSC的对照组。说明MSC的定植,极有效的排斥了以沙门氏菌为主要病源微生物的再侵袭定植。  相似文献   

18.
以慢速型(wod168)、中速型(wod178)和快速型(wod188和AA)肉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1~7周龄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长度和重量,探究不同生长速度的白羽肉鸡肠道性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3种不同长速肉鸡的肠道性状在1~7周龄均有随周龄增加而增加趋势,wod188肉鸡2周龄时的十二指肠长度、回肠长度、空肠重量、3周龄时的盲肠长度、5周龄时的十二指肠重量,wod178肉鸡5周龄时空肠长度、2周龄时的回肠重量和AA肉鸡2周龄时盲肠重量的生长强度最大,对应的相对生长系数分别为88.60%、33.68%、58.64%、34.76%、53.81%、28.48%、75.00%和81.01%。4个品种大部分肠道性状测定值在7周龄时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1~5周龄(P<0.05)。1~7周龄时,wod188肉鸡和AA肉鸡大部分肠道性状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wod168肉鸡和wod178肉鸡(P<0.05)。综上,肉鸡十二指肠及回肠的长度和重量、空肠和盲肠的重量均在2周龄时生长强度最大,蛋鸡血缘占比越高,生长速度越慢,肠道性状的长度和重量越小。  相似文献   

19.
报刊集锦     
《中国禽业导刊》2001,18(3):40-40
盲肠细菌对肉仔鸡生 产性能及沙门氏菌传 染病抗性的影响 本实验研究了盲肠细菌处理 1日龄雏鸡后,对雏鸡生产性能及沙门氏菌传染病抗性的影响。   试验 1将鸡群随机地分为 12组,每组 30只小鸡。然后对这十二组鸡分别采用三种处理:盲肠细菌处理。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各种处理设置 4个重复。结果表明:实验组雏鸡在 1日龄接种健康仔鸡盲肠细菌,而在 3日龄用沙门氏菌攻毒,它们体增重、盲肠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没有接种盲肠细菌的雏鸡。另外,实验组雏鸡的盲肠粘膜上有更多的细菌,但其中的厌氧菌和大肠杆菌却显著少于阴性对照…  相似文献   

20.
选择1日龄岭南黄肉雏鸡1000羽,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公母各半)。各处理组肉鸡日粮分别添加活性酵母菌0×107(对照)、0.5×107、1×107、2×107、4×107CFU/g。结果显示,肉鸡日粮中添加活性酵母1×107CFU/g或2×107CFU/g可显著提高肉鸡肠道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的活性(P<0.05)。活性酵母显示出提高肉鸡平均日增重、降低耗料增重比的作用,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盲肠内容物微生物检测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活性酵母有改善肉鸡肠道微生态环境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