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研究以藜麦为主料,糯米、小米、燕麦米、芸豆、红小豆、花生、葡萄干、白砂糖为辅料,确定最优的藜麦杂粮粥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藜麦杂粮粥的品质和复水性主要受原料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和高压蒸煮时间的影响。藜麦在50℃浸泡70 min,在高压锅中蒸制40 min,此工艺获得的藜麦杂粮粥感官品质和复水性最佳。  相似文献   

2.
鲭鱼、鳀鱼、沙丁鱼鱼肉在40,50,60,70,80℃分别加热30 min后,用低场核磁共振检测鱼肉中水分分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3种鱼肉持水性高低顺序为沙丁鱼鱼肉>鲭鱼鱼肉>鳀鱼鱼肉;鱼肉蒸煮损失随着加热温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大,当加热温度为80℃时,鱼肉蒸煮损失率沙丁鱼为6.32%,鲭鱼为7.62%,鳀鱼为8.01%;鱼肉在加热过程中不易流动的水损失的多少决定着鱼肉保水性的高低。加热时温度升高,自由水含量减少,鱼肉中不易流动的结合水与鱼肉蛋白的缔合程度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3.
干湿热结合法去除大豆豆腥味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豆腥味是制约大豆制品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的主要障碍.研究利用干湿热结合法对大豆进行脱腥处理.该法能彻底去除豆腥味且保持较高的蛋白质得率,能够提高大豆制品的品质.干湿热结合法去除大豆豆腥味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干式加热温度为180℃,加热时间为30s;浸泡溶液KOH浓度为0.50%,浸泡温度为60℃,浸泡时间为90min.  相似文献   

4.
以蚱蝉(Cryptotympana pustulata)若虫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蚱蝉若虫蛋白质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提蛋白法的蛋白质得率最高,其次为盐提蛋白法,Tris-HCl提蛋白法得率最低。碱提蛋白法的主要工艺指标为:碱液质量分数0.5%、温度60℃、时间60min、固液体积比为1∶5时蛋白质得率有最大值;盐提蛋白法的主要工艺指标为:盐液质量分数1.5%、温度40℃、时间120min、固液体积比为1∶10时蛋白质得率有最大值;Tris-HCl提蛋白法的主要工艺指标为:Tris-HCl液pH值8.1、抽提温度20℃、抽提时间30min、固液体积比1∶10时蛋白质得率有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以废弃的鸡蛋壳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制备醋酸钙,通过单因素和L27(39)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制备工艺为投料量10.051g、反应时间1.5h、反应温度30℃、超声波功率100W、超声处理时间2min、氢氧化钙加入量3.5g、除镁温度80℃、除镁时间10min、固液比1:14时,醋酸钙的得率可达97.93%,纯度为98.7%.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芡实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提取芡实中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其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芡实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1.5%,果胶酶1.0%,酶解温度35℃,复合酶处理80 min;酶解后进行超声处理,料液比1∶10,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1.5h.在此条件下的多糖提取率为12.38%.[结论]该提取工艺简单可行,对工业化生产芡实多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刺嫩芽为原料,通过护色工艺及保鲜剂配制的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刺嫩芽最佳护色工艺参数为漂烫时间1.5min、漂烫温度90℃、抗坏血酸添加量0.2%、柠檬酸添加量0.5%。刺嫩芽保鲜剂最佳配方为海藻酸钠添加量0.06%、过氧化钙添加量0.02%、氯化钙添加量0.06%和亚硫酸钠添加量0.09%。  相似文献   

8.
棉籽油浸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棉仁为原料,采用溶剂法提取棉籽油,以正己烷为浸提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棉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得出了棉籽油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料液比为1:4.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为180min.并对毛油中的游离棉酚含量进行了分析,游离棉酚均小于0.02%.  相似文献   

9.
以橘汁、甘薯为材料进行复合薯脯加工工艺研究。以橘汁含量单因素试验产品风味,确定糖液中最佳橘汁含量为100%,考虑到成本因素,橘汁含量实际确定为50%。其他工艺参数:浸泡糖液浓度45%,浸泡时间8~12 h;护色液比例为柠檬酸0.15%、亚硫酸钠0.08%、氯化钙0.3%;烫漂温度95℃以上,2~3 m in;烘制温度65~75℃,10~12 h。经过工艺改造可以使薯脯产品风味得到改善,营养得到补充和加强,品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花椒芽菜保脆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乳酸钙浓度、浸泡时间、液料比、浸泡温度为影响因子,以剪切力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花椒芽菜的保脆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花椒芽菜保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酸钙浓度0.2%、浸泡时间32min、液料比10∶1、浸泡温度22℃,在此条件下,测得的剪切力达到28.51N.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采集于植株上新鲜的和3℃下低温保存0.5a、1a的狼毒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芽情况,以及鲜种在较适宜温度30℃下不同处理(即98%H2SO4浸种5min、10min、15min、20min,30﹪H2O2浸种30min、60min、90min、120min,低温层积处理,破裂种皮,120min磁场干扰16.1ht、42.1ht、61.1ht)条件下的发芽率。结果表明:狼毒种子种皮致密坚硬发芽率低,鲜种和低温保存的种子,均在30℃下发芽率最高。鲜种在30℃下,98%H2SO4和30﹪H2O2浸种对狼毒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明显,低温层积和破裂种皮发芽率显著提高,分别可以达到80%和60%且发芽时间相比对照略提前。磁场干扰,发芽时间均比对照提前,其中61.1ht影响明显,可比对照提前8d,但对发芽率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纳豆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波  樊星 《北京农业》2011,(36):98-99
研究在纳豆生产中,黄豆浸泡时间、蒸煮时间、菌种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纳豆的口感和品质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黑豆纳豆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18h,接种量8%,发酵时间18h,发酵温度42℃,再置于4℃冰箱后熟24h,即得到品质较高的纳豆产品。  相似文献   

13.
山葡萄皮花色素苷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葡萄为原料,对山葡萄花色素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山葡萄花色素苷提取的最佳条件:体积分数80%的乙醇溶液,按1:12的料液比,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14.
以毛竹竹丝为试材,在温度140、160、180、200℃条件下处理2 h,之后分别在常压和真空条件下用酚醛树脂浸渍15、30、60 min,探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及两种浸渍方法、浸渍时间对竹丝质量增加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温度处理试材,真空浸渍得到的质量增加率都比常压浸渍的大,而且随着浸渍时间的增加,差异越来越明显。对于同一种浸渍方式,当热处理温度为160℃,浸渍时间为60 min时,质量增加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庄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230+9256
[目的]研究浸种温度及时间对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unge)种子发芽的影响,确定适合其发芽的温度和用水浸种的时间。[方法]采用普通培养皿发芽法。浸泡温度试验中小根蒜种子在8、14、22、26℃下用蒸馏水浸泡40 min;浸泡时间试验中小根蒜种子分别于22℃下用蒸馏水浸泡10、20、30、40、50、60 min,不浸泡种子为对照(CK)。[结果]影响小根蒜种子发芽的因素主要是温度。14℃有利于小根蒜种子发芽,低于或高于14℃均不利于其种发芽。浸种20 min以上都能提高小根蒜种子的发芽率,而浸种40 min的小根蒜种子发芽率是最高的。[结论]在14℃下用蒸馏水浸种40 min后小根蒜种子发芽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6.
紫甘薯淀粉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提高淀粉和红色素的提取率及淀粉品质,采用柠檬酸代替水作为浸泡剂.结果表明,新鲜紫甘薯淀粉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浆料pH=5,浸泡1.5h,浸泡温度30℃.提取紫薯干淀粉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8,浸泡3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膏桐种子最适宜的发芽温度。[方法]分别采用室温清水浸种18h,60℃清水浸种10min,20%双氧水浸种3min和无任何处理的膏桐种子,放置于15.0、17.5、20.0、22.5、25.0、27.5、30.0℃的恒温下进行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对膏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在15.0℃条件下膏桐种子不能萌发;温度在17.5~30.0℃时,膏桐种子均可萌发,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提高,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温度在25.0~30.0℃时,膏桐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都不显著。[结论]不同处理的膏桐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不同,20%双氧水浸种3min处理的膏桐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为25.0℃,其他方法处理的膏桐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为30.0℃。  相似文献   

18.
以龙牡宁神汤组方为原料,选取影响中药提取率的五个因素,即料液比、浸泡时间、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选取三个因素三个水平,以中药浸膏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其君臣药水提工艺,为工业化生产,开发新剂型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实际提取率与理论值恰合良好,确定的最佳提取条件:浸泡时间为45min,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50 min,提取温度为100℃,反复提取2次,首次提取率为8.15%,操作简单易行,为中药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浓硫酸处理对截叶铁扫帚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去除截叶铁扫帚种子的硬实的方法,提高其发芽率。[方法]选出截叶铁扫帚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并采用98%的浓硫酸浸种不同时间(0.5、1、5、10、30、40、50、60、70、80、90、100、120、140 min),研究浓硫酸处理对截叶铁扫帚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在最适温度30℃条件下,浓硫酸浸种60 min种子的发芽率最高,达95%,发芽势为83%;浓硫酸浸种100 min发芽势最高,达87%,发芽率为88%。[结论]采用浓硫酸处理可以去除种子硬实现象,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20.
麻花秦艽种子吸水和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温度(4、20℃)下麻花秦艽种子吸水规律和不同浓度赤霉素、硫酸、双氧水和高锰酸钾处理的种子在光照、黑暗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变化.结果显示:供试种子在4℃和20℃时吸水规律均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分为急剧吸水期、稳定吸水期和饱和吸水期3个阶段.在20℃的最大吸水速率是4℃的1.99倍,为23.90g/h.高浓度的硫酸(4、8mol/L)和双氧水(3%、5%)可抑制供试种子的萌发,而其他浓度处理均可打破供试种子的休眠.种子发芽质量最佳条件为1.5%高锰酸钾处理10min,光照培养.在此条件下,麻花秦艽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6.90%、521.43%、266.71%、709.66%(P<0.01).不同处理下供试种子萌发对光的响应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