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92~1993年对麦套春棉麦棉共生期水分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两年试验结果表明,4种套种方式共生期田间持水量变化动态均表现为:棉行间>棉株间>麦棉行间>麦行间;在试验范围内麦棉间距≥030m时,无论麦收前有无自然降雨,棉行间、棉株间持水量与纯作棉田(CK)差异不显著,而麦棉行间、麦行间持水量显著低于CK;3—2式和4—2式用水较为经济;套种田与CK持水量等同点分布区集中在距小麦边行030~040m处,各套种方式麦棉间距以030m为宜。  相似文献   

2.
叶用银杏不同施肥处理效应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对叶用银杏进行不同施肥方式和不同肥料种类、用量和比例的研究。结果表明: 用30 g· L- 1 绿丰威2 号或尿素+ 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施肥, 单株叶质量增加2228 % ~3778 % 和2033 % ~2444 % 。播种苗基肥用量750 t·h m - 2 的单株叶质量比基肥用量为375 t·h m - 2 的增加9207 % 。采用施尿素277 g·m - 2 、过磷酸钙384g·m - 2 和氯化钾111 g·m - 2 的配方施肥, 单株叶质量增加1202 % 。为叶用银杏栽培提供了适宜的施肥技术。表3 参3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380株衰弱梅树为研究对象,同时引进55个梅花品种进行试验研究.从1991年底至1995年初,重新规划定植梅花706株,占地0.37hm2,同时建立了品种圃,按梅花生物学特性进行科学管理.通过治理病虫、修剪、改土、加强肥水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使衰弱株恢复树势.在试验期内,连续进行生长势测定.所测衰弱株300株的平均值为:树高达到2.31m,增高1.02m;冠径达到1.96m,增大119m;干径达到2.1cm,增大1.1cm.品种株50株平均值:树高达到229m,增高0.64m;冠径达到1.73m,增大0.77m;干径达到2.8cm,增大0.9cm.这些数字表明树势普遍得到恢复,梅株基本无病虫,90%开花.还从55个品种中筛选出22个适应本地环境条件生长的优良品种,以备推广.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380株衰弱梅树为研究对象,同时引进55个梅花品种进行试验研究.从1991年底至1995年初,重新规划定植梅花706株,占地0.37hm2,同时建立了品种圃,按梅花生物学特性进行科学管理.通过治理病虫、修剪、改土、加强肥水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使衰弱株恢复树势.在试验期内,连续进行生长势测定.所测衰弱株300株的平均值为:树高达到2.31m,增高1.02m;冠径达到1.96m,增大119m;干径达到2.1cm,增大1.1cm.品种株50株平均值:树高达到229m,增高0.64m;冠径达到1.73m,增大0.77m;干径达到2.8cm,增大0.9cm.这些数字表明树势普遍得到恢复,梅株基本无病虫,90%开花.还从55个品种中筛选出22个适应本地环境条件生长的优良品种,以备推广.  相似文献   

5.
吡虫啉在烟草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1997年在江苏省灌云县烟草中进行了吡虫啉的残留试验。烟草中残留的微量吡虫啉经过溶剂提取, 柱层析纯化, 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色谱柱为 Spherisorb C18 (10 μm ) 250 m m ×46 m m ( I D); 甲醇、乙腈、水的混合液为流动相 (1m L/m in); 紫外检测波长为245 nm 。样品的添加回收率为8734% ~9275% ; 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 g/kg。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在烟草中的消解半衰期为3~4 d 左右, 喷药一个月后, 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1 m g/kg。  相似文献   

6.
辣椒疫霉病空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研究在辣椒疫霉病发生严重的乌鲁木齐市安宁渠区进行,共查18块田。通过聚集度指标C,I,K,CA,Iδ,m,m/x等项计算,并用频次法进行测定,结果绝大多数田块属于聚集分布。根据Taylor的S2x幂回归方程和徐汝梅改进Iwao的mx二次回归方程计算,结果分别为S2=20277x13234和m=-04995+40934x-07713x2,进一步说明辣椒疫霉病病株属于聚集分布。当发病株率达2654%时,平均拥挤度m达最高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与缢蛏投饵混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4 个50 m × 50 m ×18 m 的陆基围隔中分别放入缢蛏 (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0 ,250 , 375 和500 只( 0 , 10 ,15 和20 只/ m 2) , 壳长为 540 cm ±035 c m , 再放入等量 (6 尾/ m 2) 的中国对虾 ( Penaeus chinensis) , 体长为285 cm ±016 c m 。投饵饲养3 个月结果表明, 缢蛏放养密度为20 只/ m 2 时, 对虾的成活率 (740 % ) 和产量 (4136 kg/h m 2) 最高, 分别比单养对虾的成活率(650 % ) 和产量 (3054 kg/h m 2) 高138 % 和354 % , 氮的绝对利用率提高了53 % 。缢蛏密度为10 只/ m 2 时, 其成活率和产量最高, 为904 % 和316 kg/h m 2 ; 密度为20 只/ m 2 时, 降至 782 % 和92 kg/h m 2。本系统中对虾的生产潜力为124 g/ ( m 2·d) , 缢蛏的极限配养量为1500 kg/h m 2 左右。  相似文献   

8.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设施农业生产中的温室生态健康问题,提出了依托现代物联网传感、信息处理、传输、发布等技术对温室生态系统数据进行采集,应用温室生态模型技术对主要病虫害进行动态模拟、生态系统综合症诊断,实现早期预警并明确温室生态系统不同作物及品种的种植时空规划,确定温室生态健康系统的综合管理配套措施。并通过信息分发终端科学指导温室生产作物种类(品种)、茬口安排、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温室生态系统健康综合管理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北方的冬春季节,温度低、光照不足是温室育苗和蔬菜生产的限制因素。为了改善温室光照条件,增加光照强度,利用反光原理,在温室后部张挂聚脂镀铝膜反光幕,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张挂反光幕技术简介如下。   一、反光幕应用效果   1温室内张挂反光幕可明显增加温室内的光照强度,尤以冬季增光率更高。   2可提高气温和地温,一般可提高 2℃左右。   3育苗时间缩短,秧苗素质提高,同品种、同苗龄的幼苗株高、茎粗、叶片数均有增加,雌花节位降低。   4改善了温室内小气候,植株的抗病能力增强,减少农药使用和…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后屋面内侧温度变化规律及温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日光温室后屋面内侧温度、温室气温、温室地温进行测试和分析,利用传热学理论,以温室热平衡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温室后屋面内侧温度变化的动态模型,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非线形回归,求出该模型的参数。该模型可较准确的反映温室后屋面内侧的温度变化特性,是预测后屋面温度变化,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基础。为进一步研究日光温室保温特性,实现智能温室前馈控制提供了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内各表面太阳辐射照度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温室内各表面太阳辐照度计算模型,并对沈阳地区跨度为12 m的日光温室进行模拟,分析了温室建筑参数改变对温室内各表面太阳辐射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最冷月(2003 12至2004 02)温室内后坡单位面积太阳辐射照度分别为土壤表面及后墙面的1.45和1.49倍;温室地面太阳辐射照度模拟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差值不超过5%。改变温室跨度和高度分别对地面及北墙面太阳辐射照度有较大影响,且呈线性关系;改变温室后坡仰角对温室内各表面太阳辐射照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北方存在的大量日光温室在结构形式、生产规模、使用效能方面与用户要求日益不相称,经过对现有日光温室结构分析,提出一种适合在从哈尔滨到漠河地区设计施工的HMG-2型寒地日光温室结构,通过建立HMG-2型寒地日光温室结构模型和受力模型,以软件形式核算优化温室相应结构参数。大量工程实践证明,经参数优化的HMG-2型寒地日光温室结构在屋面采光及骨架强度方面均满足要求。该日光温室结构具有实用性、经济性和创新性,对寒地日光温室施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适合在高寒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王春彦 《农学学报》2013,3(6):75-78
采用集总参数法,将具有热水调温性能的被动式太阳能温室系统视为平板集热器,采用与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类似的试验方法,分析温室的热量平衡、热损失、平均传热系数,测试了实验温室的平均传热系数,占地45.09 m2的玻璃温室,地面为钢筋混凝土屋面,无土壤和作物影响,平均传热系数为5.3 W/(m2?℃),对温室热性能分析和热水增温设计有一定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后屋面水平投影长度对日光温室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后屋面水平投影长度对节能型日光温室性能的影响,以北方高纬度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哈尔滨日光温室合理的前屋面角。在确保日光温室采光性能的基础上,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温室结构进行了三维分析,讨论了后屋面水平投影长度对日光温室结构安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北方高纬度地区常用的脊跨比为1:2的日光温室,当后屋面水平投影长与脊高之比为24%~25%时,日光温室结构比较合理。前屋面角大于哈尔滨最小前屋面角29.2°,有利于日光温室的采光和积雪的滑落,钢结构承栽能力比较好,是适合课题组即将建设的北方高纬度地区的日光温室结构。  相似文献   

16.
南方日光温室的结构、环境特点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日光温室是一种冬季保温效果优良的设施类型,其长度50 m,跨度8 m,南面肩高1.7 m,北面顶高3.85 m。东、西、北三面由支柱、聚氨基泡沫板、多功能薄膜为主要材料构成可以拆卸的保温墙,南面由钢管弯曲而成的屋架、支柱及覆盖在屋架上的多功能薄膜、保温被和卷帘机组成。为了加强通风降温性能,在南、北屋面和北保温墙上都设计安装了通风窗。南方日光温室光照强度、温度的日变化呈现出早晨和傍晚较低、中午高的趋势,湿度则呈相反的趋势。与普通大棚相比,南方日光温室的总进光量较大。由于南方日光温室夜间有外保温被覆盖,与露地温差可达4.7~12.7℃,可使室内气温维持在5℃以上。南方日光温室的气温晴天上升较快,中午可达到40℃以上,需开窗通风降温。由于南方日光温室密封性较好、温度高、相对湿度高,需适当通风降湿。番茄种植的结果表明,南方日光温室可明显改善一月、二月和三月份番茄生长的环境条件,生长期和采收期可延长一个月,产量增加20%~50%。  相似文献   

17.
沈阳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克  刁军  李志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42-9043,9143
[目的]研究沈阳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对策。[方法]利用沈阳沈北新区近38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并探讨气象灾害天气的应对措施。[结果]近38年来,沈北新区光照条件一般,冬季平均日照时数较短(551 h),呈缓慢减少趋势,但降幅并不明显;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温倾向率0.371℃/10 a,冬季气温倾向率0.313℃/10 a,气温虽呈升高趋势,但波动幅度较大,让生产管理难以控制;较寒冷期(11~3月)历年降水量、阴天日数呈增加趋势,对蔬菜大棚生产影响较大;低温寡照阴天是该区冬季气候特点,对发展蔬菜大棚产业不利,冬季增加取暖措施有望正常发展。[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青海半地下式日光节能温室结构及建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半地下式日光节能温室的结构,根据青海省气候特点,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半地下日光节能温室墙体厚度、后屋面、畦面下切1.4-1.5m等结构设计参数,以及温室建设的技术及流程。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屋顶花园的尝试以及楼顶菜棚的假设,分析了楼顶日光大棚温室的可行性,展望了其发展前景,以期为楼顶日光大棚温室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亚热带地区夏季温室温度调节措施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亚热带温室热环境调节试验平台,以解决亚热带地区夏季温室内高温不利于作物生长的问题。【方法】研究开窗、外搭遮阳网、屋顶喷淋、开启湿帘风机和室内喷雾等5种单项调节措施及外搭遮阳网分别与开窗、开启湿帘风机和屋顶喷淋相结合3种组合措施对温室温度的影响,探讨亚热带地区夏季温室不同降温措施的温度调节特性。【结果】采取8种降温措施后,温室内外温差由小到大依次为:外搭遮阳网与开启湿帘风机组合、开启湿帘风机、外搭遮阳网与开窗组合、外搭遮阳网与屋顶喷淋组合、室内喷雾、开窗、屋顶喷淋、外搭遮阳网。其中,采用外搭遮阳网与开启湿帘风机组合及单独湿帘风机2种调节措施,温室内温度可低于室外温度;采取室内喷雾措施降温速度最快;采取屋顶喷淋和外搭遮阳网2种措施降温效果较差,但可降低薄膜内壁温度。【结论】根据各降温措施的降温特点及效果,亚热带地区夏季温室应依据实际生产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降温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