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不同生态区烤烟云烟87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感官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烤烟中香气物质的含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同生态区烤烟中性致香物质总含量表现为贵州铜仁>重庆丰都>河南洛阳>云南大理>四川宜宾;烟叶感官质量评吸结果由高到低依次为云南大理、贵州铜仁、重庆丰都、四川宜宾、河南洛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香型、基因型烤烟致香物质含量与感官质量差异,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烤烟品种K326和云烟87烟叶的香味物质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不同香型烟区烤烟中的致香物质含量差异较大,致香物质总量表现为贵州>四川>河南;不同基因型烤烟中的致香物质含量也存在差异,河南烟区云烟87略大于K326,贵州烟区K326远高于云烟87,四川会理烟区云烟87高于K326,四川会东烟区K326高于云烟87。采用雷达分析法对烤烟感官质量的综合评定认为,四川、贵州烟区烟叶感官质量较好,河南较差。  相似文献   

3.
不同香型、基因型烤烟致香物质含量与感官质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香型、基因型烤烟致香物质含量与感官质量差异,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烤烟品种K326和云烟87烟叶的香味物质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不同香型烟区烤烟中的致香物质含量差异较大,致香物质总量表现为贵州四川河南;不同基因型烤烟中的致香物质含量也存在差异,河南烟区云烟87略大于K326,贵州烟区K326远高于云烟87,四川会理烟区云烟87高于K326,四川会东烟区K326高于云烟87。采用雷达分析法对烤烟感官质量的综合评定认为,四川、贵州烟区烟叶感官质量较好,河南较差。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态地区烤烟主要致香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研究不同烤烟种植生态区与烤烟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关系,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H892和K326的香味物质含量和组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对烟叶中的致香成分影响较大,不同生态区总的致香物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河南、广东、湖北。不同基因型烤烟叶片间致香物质的含量差异比较大,H892的总香气成分含量远高于K326。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烤烟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与烟叶质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会理、重庆武隆、湖北保康、河南汝阳、山东诸城5个烤烟产地的C3F烟叶为材料,对烤烟中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的含量、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占致香物质总量的比例及其与评吸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烟叶中致香物质总量、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叶绿素降解产物和新植二烯含量均随产地纬度的增高而呈下降的趋势,其中以四川会理和重庆武...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平顶山市郏县烤烟内在质量和致香物质的影响,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烤烟连作、烟麦套种和烟薯套种3种种植模式对烤烟钾、氯含量、致香物质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烤烟连作相比,烟麦套种会降低烟叶的致香物质含量、钾离子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提高氯离子含量,烟薯套种能够显著提交烟叶的...  相似文献   

7.
不同区域不同部位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合理使用不同区域烟叶原料和提升烟叶品质,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GC/MS法检测云南、贵州和河南烟区烟叶中的16种中性致香物质,分类比较不同区域烟叶在不同部位间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不同部位样品间致香物质含量变异广泛,上部叶有10种香气成分在区域间差异显著,其中9种致香物质以河南烟叶含量最低;下部叶有6种致香物质含量在区域间差异显著,以河南烟叶最低;中部叶仅有2种致香物质含量在区域间差异显著,以贵州烟叶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不同香型烤烟中致香物质对施肥的响应,为合理施肥提高烤烟的香气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4年在贵州开阳、天柱和威宁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肥对贵州3种香型烤烟中致香物质成分组成及其含量的影响。【结果】施肥明显影响不同香型烤烟中致香物质的种类,其中施肥使2013年清香型和2014年偏清香型烤烟中致香物质数量分别增加15种和4种,使2013年中间香型和2012年偏清香型烤烟中致香物质分别减少4种和2种;施肥对烤烟中致香物质含量以及分配比例也产生明显影响,清香型烤烟醇类、醛类、酮类含量分别降低37.3%、37.9%、30.2%,中间香型烤烟醛类下降33.3%,偏清香型烤烟醛类、烷类分别降低49.0%、60.9%。但这种影响差异会因烤烟香气类型、种植年限、施肥状况等而有所不同;此外,经过类比分析发现,施肥除共同影响3个试验点烤烟中17种致香物质的含量外,还对其他多种致香物质含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贵州3种香型烤烟中致香物质成分组成及其含量对施肥的具有明显响应。  相似文献   

9.
同一烤烟在2个烟区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河南鲁山、四川会理烟叶产区中同一个基因型的红花大金元烤烟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基因型的红花大金元烤烟在2个产区中各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其中四川会理烟区烟叶中的叶绿素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类西柏烷降解产物含量相对河南鲁山烟区高,而河南鲁山烟区烟叶中的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和部分美拉德产物的含量相对四川会理烟区烟叶高,并且2个产区间的各种中性致香物质占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的比例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河南、贵州、云南、福建4个典型生态区烤烟品种K326烟叶香型风格差异形成的物质基础,对其B2F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香型风格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清香型烟叶总糖、还原糖、钾含量较高,而烟碱、总氮、氯含量较低;浓香型烟叶烟碱、总氮、氯、钾含量较高,总糖、还原糖含量较低;中间香型烟叶总糖低于清香型而高于浓香型,还原糖低于其他香型,烟碱高于其他香型,总氮高于清香型而低于浓香型,钾、氯含量介于浓香型和清香型之间。不同香型风格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也存在一定的区域性,浓香型烟叶美拉德反应物、西柏烷类反应物、类胡罗卜素降解产物含量较高,而新植二烯含量相对较低;清香型烟叶新植二烯含量较高;中间香型烟叶美拉德反应物、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含量介于清香型和浓香型之间。  相似文献   

11.
对贵州中烟工业公司在湖南、河南、云南、福建、贵州、四川6省8个基地72个C3F烟样的化学成分、营养元素和感官评吸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烟叶化学成分差异显著,清香型、中偏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浓香型烟叶,而浓香型烟叶两糖比显著高于清香型、中偏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烟叶,但总氮、氮碱比和糖碱比均低于清香型、中偏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烟叶。不同生态区烟叶营养元素差异显著,贵州威宁烟叶铁含量异常高,湖南郴州和福建三明烟叶锌含量异常高,河南平顶山烟叶锰及氯含量异常高,云南保山烟叶铜及氯偏高,使这些产地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下降。采用感官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表明,与烟叶感官评吸质量指标关联较大的化学指标是两糖比、氮碱比、烟碱,其次为糖碱比和氯离子。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西南烟草种植区烤烟中主要多酚化合物含量的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该烟区364个陈化烤烟样品中主要多酚化合物的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烤烟中的绿原酸和多酚总量最高,云南烤烟中的绿原酸含量最低,贵州烤烟中的芸香苷含量最低;(2)绿原酸和多酚总量在四川上、中、下部烟叶中含量均显著高于云南烟区相应部位的烟叶(P<0.05);(3)相同年份烟叶中绿原酸和多酚总量四川要普遍高于云南;(4)云南烤烟C3F中的绿原酸和多酚总量要明显低于四川烤烟C3F。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烤烟散叶密集烘烤烟叶外观等级质量和内在品质,尤其是香气质量。对比研究了散叶烘烤不同采收成熟度烟叶(尚熟、成熟和完熟)烤后外观等级质量、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及香气成分含量的差异。散叶烘烤后烟叶外观等级质量(均价、上等烟率和橘黄烟率)以成熟处理最佳;烤后烟叶香气成分总量随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除新植二烯外,成熟烟叶中性香气成分总量最高;在12种酸性香气成分中,成熟烟叶有10种组分含量最高;成熟和完熟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均较好;香气质、香气量、吃味等感官指标均随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成熟采收是获得烟叶优质外观等级质量的基础,完熟采收可提高烟叶内在品质,但会增加杂色烟叶的比例,导致烤后烟叶外观等级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万州烤烟烟叶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重庆万州2011年烤烟3个部位烟叶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评吸质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烤烟颜色在橘黄、柠檬黄色域;成熟度在"成熟"或"完熟"档次;叶片结构疏松,身份中等,油分以上、中部叶多,下部叶有;色度上、中部叶属于"浓"档次,下部叶属于"中"档次;上、中部叶的糖碱比值较以往有所增大,使得烟叶吸味和刺激性间的平衡较好。由此可知,万州烤烟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杂气有或较轻、刺激性有或微有、余味尚舒适至较舒适,这些烟叶质量指标均处于工业可用性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香型和不同部位烤烟的香气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建立起中上部烟叶香型风格定量判断的数学模型。[方法]以中国11个主要产烟省的13个地区的63个C3F和65个B2F烟叶作为校正样品,并以67种致香物质为指标,采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对不同香型烤烟样品进行判别分析,并建立判别函数,并分别利用21个C3F烟叶和19份B2F烟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中上部烟叶的大部分致香物质含量占致香物质总量的比例变异系数小于相对应的致香物质绝对含量,且在中上部烟叶中比例超过1%的物质只有苯甲醇、茄酮、β-大马酮、新植二烯、金合欢基丙酮A、十六酸、寸拜醇、亚麻酸甲酯、西柏三烯二醇,且在不同部位烟叶中,主导某种香型的致香物质种类不同;在分别以中部叶和上部叶致香物质含量和比例为判断指标构建判别函数时,各引入了11种、18种、7种、11种致香物质指标,并以构建的模型对新样本进行预测,其整体准确率分别为:91.7%、100%、91.7%、91.7%。可见,影响中部烟叶香气风格特征的致香物质指标明显多于上部叶,但在中部叶中采用致香物质比例作为判别指标能明显提高其判别准确率。[结论]该研究为特色优质烟叶的开发与生产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烤烟品种(NicotianatobacumL.)毕纳1号在毕节地区3个生态区烤烟不同生育期的多酚类化合物的动态变化规律,探索了不同生态条件对烤烟的物质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毕节地区烤烟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烤烟在整个生育期内,5种酚类化合物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一般在成熟期前后增幅较大。不同生态区烤烟中,酚类化合物含量高低均为金沙县〉威宁县〉大方县,不同酚类物质含量的大小为绿原酸〉芸香苷〉4-0-咖啡尼奎酸〉新绿原酸〉莨菪亭,其中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含量占多酚总量的79%以上,是多酚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不同生态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候条件有显著差别,对烤烟中酚类化合物的形成和积累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烤烟主产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特征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了我国河南、安徽、广东、江西及湖南5个烤烟主产区的烟叶样品,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了我国烤烟主产区烟叶化学成分的含量特征,并对烟区间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进行了差异分析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烤烟主产区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基本符合烤烟质量标准,但是离优质烟叶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各产区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协调性都有很大的差异,还原糖、总糖、钾、烟碱含量及钾氯比的差异较显著。广东和湖南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较为相似,河南与江西相近,安徽的与其他产区的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为卷烟工业企业原料采购提供依据,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云南、贵州和河南3种香型典型产区1 281份初烤烟叶样品的外观质量特征。结果表明:1)烟叶外观质量以云南最好,其次为贵州,再次为河南,其中云南和贵州较接近。2)不同香型典型产区间烟叶外观质量存在差异,云南与贵州烟叶外观质量差异主要表现在颜色和叶片结构,云南与河南烟叶外观质量差异主要表现在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和色度,贵州与河南烟叶外观质量差异主要表现在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和色度。3)同一香型典型产区内各区域间烟叶外观质量也存在差异,云南清香型产区烟叶外观质量水平依次为红河保山昆明曲靖,贵州中间香型产区烟叶外观质量水平依次为遵义铜仁贵阳安顺,河南浓香型产区烟叶外观质量水平依次为许昌平顶山商丘漯河。  相似文献   

19.
四川烤烟的质量特点及与国外烤烟的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川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库存的103份陈化烟叶为材料,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烤烟的化学成分,中性香气物质及感官质量的变化,探讨了四川烤烟的质量状况及与国外烤烟的相似性。结果表明:与国外烤烟相比,四川烤烟糖含量较高,总氮和总植物碱含量较低,与国际优质型烤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和感官质量劣于巴西和津巴布韦烤烟,和美国烤烟处于同一水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各县市的烤烟在不同程度上与国外烤烟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会理、德昌和凉山三个县市的烤烟在化学成分、中性香气物质和感官质量方面与国外烤烟的相似程度均较高,但是在进行烟叶生产时,应该因地制宜地调整栽培、调制和烘烤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四川烤烟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中性致香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吉林敦化烤烟烟叶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技术对2006~2007年5种施氮水平处理下烟叶中中性致香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对其单料烟进行了感官评吸。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叶中中性致香物质成分的总含量是增加的,到达中等施氮(纯氮90kg/hm2)水平时,烟叶香气物质成分总量积累达到高峰,之后,烟叶中总的中性致香成分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表现为明显下降趋势;不同施氮水平相比较,以中氮处理(处理③)烟叶中的中性致香成分总量最高,其次是中低氮处理(处理②)和中高氮处理(处理④),施氮不足(处理①)或过量(处理⑤),烟叶香气质量均最差。进一步的评吸结果也表明,烟叶感官质量的变化与香气物质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