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利用不同硼效率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品种下胚轴诱导的悬浮细胞,研究硼对细胞生长和细胞壁组成的影响及不同硼效率油菜品种细胞壁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在0-0.5mg/L的硼含量范围内,细胞的生长速度随硼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缺硼显著提高细胞壁提取率和SDS(十二烷基碘酸钠)提取物含量,降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特别对硼低效品种影响更大。硼高效品种悬浮细胞细胞壁提取率和半纤维素含量低于低效品种,碱溶性果胶含量高于低效品种,螯合剂可溶性果胶和纤维素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采用砂培法研究不同硼浓度处理对烤烟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硼(5μmol/LH3BO3)处理下,烟株各器官中的硼、氮、钾、干物质积累以及NO。的吸收及同化受阻.叶片中的NH4^+。积累增加.而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降低;缺硼还降低烟株叶片的光合速率,并使叶片中的水溶性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大量积累。增加硼的供给(20μmol/L和40μmol/L),使烟株叶片碳氮代谢增强,植株各器官的氮、钾、硼含量增加,干物质积累增强。  相似文献   

3.
以小麦品种宁春4号为指示材料。研究了浓度为100、300、500μm/L 的CuCl2对小麦幼苗抗氧化酶(CAT、POD和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胁迫浓度的增加,小麦幼苗叶片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上升,且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cu2+胁迫浓度为300μmol/L时活性最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在100μmol/L浓度下降低,由300μmol/L增加到5001μmol/L时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4.
硼对油菜磷吸收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培六周的油菜苗在缺硼(0μg/g)和高硼(0.5μg/g)时磷的吸收值Imax明显降低,且影响程度为:高硼〉缺硼。3种硼水平(0、0.5、5μg/g)对油菜的Km值均无影响,说明H3BO3与H2PO4^-和HPO4^=不存在竞争性抑制。缺硼和高硼还有抑制磷由根向地上部运输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西农1376和中13小麦品种(系)为受体,携带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SAG12-IPT的pCM鄄LA35-1质粒为转化载体,对花粉管通道转化法中的基因型、转化时间、质粒DNA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转化时间对结实率影响不显著,质粒DNA浓度对结实率影响显著。在0~700ng/μl范围内,小麦结实率随着质粒DNA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质粒DNA浓度300ng/μl和500ng/μl与对照相比结实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700ng/μl则达到极显著差异。不同基因型的转化率因转化时间和质粒DNA浓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西农1376的适宜转化时间为40~80min,适宜质粒DNA浓度为300~500ng/μl,以500ng/μl×40min处理的转化率最高,而中13小麦的适宜转化时间为80~120min,适宜质粒DNA浓度为300ng/μl。  相似文献   

6.
NaHCO3对小麦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NaHCO3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NaHCO3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aHCO3浓度为0.3mol/L时,萌发抑制率为54%,0.4mol/L是,抑制萌发率可达90%以上,当NaHCO3浓度达到0.5mol/L时,可完全抑制麦种的萌发,NaHCO3对小麦胚根的抑制高于对胚芽的抑制,胚芽生长为对照长度的0-36%,而胚根生长只为对照长度的0%-17%,处理后96h,对照发根数已经具有5条,而NaHCO3不同处理的发根只有0到4条,随着NaHCO3浓度的增加,主胚根长度,牙长度,发根数和α-淀粉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有机硼(硼酸二甘油酯)是否具有硼肥的功效,采用水培的方法,以“华油杂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硼酸和硼酸二甘油酯2种不同形态硼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和硼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显示,缺硼处理导致油菜叶片增厚、卷曲、生物量降低,而施用有机硼或无机硼均能促进油菜的生长;0.25μmol/L低硼处理下,无机硼比有机硼更有利于油菜的生长,25μmol/L适硼处理下,有机硼和无机硼对油菜总生物量具有相似的效果;无论处于低硼还是适硼环境,施用有机硼后油菜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施用无机硼;25μmol/L适硼处理下,施用有机硼后光合速率较施用无机硼显著提高28.9%,叶片累积的淀粉粒增多,油菜单株硼吸收量显著增加11.7%,且主要增加的部位是油菜地上部。以上结果表明,适硼环境下,有机硼与无机硼在油菜上具有类似的生理功能,有机硼较无机硼更有利于油菜对硼的吸收累积和向上运输,促进光合色素的生成,从而提高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8.
施锰时期对不同基因型小麦锰营养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锰时期对不同小麦基因型缺锰状况、产量及吸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旱轮作缺锰土壤上,施用锰肥可以显著改善小麦缺锰症状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吸锰量,其效果以全生育期施锰处理优于单个生育期施锰(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不同基因型小麦比较,无论缺锰症状或小麦产量对锰肥的反应,均以80-8最耐缺锰,8541之次,绵阳26和3295对缺锰最为敏感。上述结果说明,在严重缺锰土壤上只有各个生育期均满足小麦锰营养的需要小麦产量水平才能达到最佳,不仅应在小麦生长前期保证锰的供应而且还应注意营养生长后期的锰素供应,这对于缺锰敏感的小麦基因型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9.
硼对肉仔鸡脂类代谢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168只1日龄健康的艾维茵肉仔鸡(公母混养),采用单因子随机化试验设计,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其中第2-7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20、40、60、80、100、120mg/kg无机硼,第1组为对照组,研究不同水平的硼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脂类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不同水平的硼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总脂、甘油三酯的含量,其中以20mg/kg添加量对1-6周龄肉仔鸡的影响效果最显著(P<0.05);②添加不同水平的硼有促进生长效果,以60mg/kg添加量对1-6周龄肉仔鸡的促进效果最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烟草的产质量,以K326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不同浓度脱落酸(ABA)溶液(90μmol/L和228μmol/L)对烟草打顶后腋芽生长及对应节位叶片主要碳水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ABA处理的第7~10天及停止处理后第1~8天烟草第1节位、第2节位和第3节位腋芽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蒸馏水,CK);停止处理后第12天和第14天烟草第1节位和第2节位腋芽长度显著低于CK,90μmol/L处理第3节位腋芽长度显著低于228μmol/L和CK。停止处理后第4天时,228μmol/L处理的叶片氨基酸、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最高,其中氨基酸含量与CK差异显著;停止处理后第8天时,228μmol/L处理的氨基酸、总糖、还原糖含量和α-淀粉酶活力最高,90μmol/L处理的淀粉含量最高;停止处理后第12天时,228μmol/L处理的α-淀粉酶活力最高,90μmol/L处理的淀粉含量最高。ABA停止处理后第4天和第12天第2节位和第3节位对应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CK。可见,ABA对烟草腋芽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各浓度对不同部位腋芽生长及对应节位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追氮时期对优质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小麦不同追氮时期的氮素利用机制。[方法]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优质小麦氮素吸收、分布、运转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小麦吸收的氮素中,来自土壤的占73.36%~78.58%,来自肥料的占21.42%~26.64%。拔节期和挑旗期追施氮肥可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尤其是对肥料氮的吸收,提高氮素开花期穗器官和成熟期籽粒的分配量和分配比例,促使开花后营养器官的氮素向籽粒转移。小麦籽粒氮素的74.08%~80.28%是开花前营养体氮的调运,各营养器官对籽粒的贡献大小为叶片>茎>穗轴+颖壳>叶鞘>根。适期追氮增加了穗粒数,提高了收获指数和产量。[结论]不同时期追氮对小麦的氮素代谢、产量和品质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外源脱落酸(ABA)和冠菌素(COR)对小麦籽粒萌芽的影响,探索COR用于防治小麦收获期穗发芽的可行性。[方法]以易穗发芽的白皮小麦品种济麦22和抗穗发芽的红皮小麦品种扬麦16为材料,以不同浓度ABA和COR处理两品种小麦籽粒后进行萌芽,测定萌芽率、芽长以及萌芽过程中的α-淀粉酶活性。[结果]38μmol/L以上浓度的ABA处理和0.05μmol/L以上浓度的COR处理均对两品种籽粒的萌发及芽的生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且COR抑制小麦种子萌发的生物活性约为ABA的200~1 500倍;浓度高于76μmol/L的ABA和0.05μmol/L的COR对两品种小麦籽粒萌发过程中的α-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程度越大。[结论]ABA和COR可能通过抑制α-淀粉酶活性来抑制小麦籽粒的萌发和芽的生长;同浓度同一抑制剂处理下,白皮的济麦22萌芽及α-淀粉酶活性受抑制的程度显著高于扬麦16。该研究为COR用作控制大田小麦收获期穗发芽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类Ni~(2+)盐浸种对作物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京涛  马建军  杜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3973-3974
[目的]为镍肥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以春小麦和樱桃番茄为试材,选取均匀一致、饱满的50~100 g种子,分别置于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Ni2+盐溶液中浸种6~12 h,研究了3种Ni2+盐(氯化镍、硝酸镍、硫酸镍)浸种对作物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适量浓度的Ni2+盐浸种可以促进两种作物种子萌发,促进根系和芽生长,幼苗干物质积累增加。春小麦浸种适宜浓度范围为0~2μmol/L,且因Ni2+盐种类而异;樱桃番茄浸种适宜浓度均为0.5μmol/L,其作用效应大小因Ni2+盐种类和作物品种而异。[结论]相同浓度条件下不同Ni2+盐所产生的生物效应差异可能与Ni2+盐中阴阳离子的加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川农麦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烯效唑(S3307)(0、5、10、20、40mg/L)拌种对不同播期小麦前期生长及后期抗(避)冷效应的影响,并对S3307拌种前期控旺,后期抗(避)冷进而增粒增产的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S3307拌种对小麦前期生长具有控上促下、控前促后的效应;S3307促进了三叶到拔节体内N素含量的增加,降低了C/N值;S3307拌种使小麦生长物候期延迟,利于四分体与开花期避开低温危害,且提高了四分体与寒潮期幼穗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力,降低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冷性;S3307拌种延迟了幼穗分化各阶段的起始时间,使小麦拔节期明显推迟;S3307拌种提高了穗粒数,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1988~1993年的定位试验表明,对灌淤土连续6年施用氯化铵的肥效与等N量尿素和硝酸铵的肥效相同或略有提高。在每hm ̄2施用150Kg的条件下,每公斤氯化铵N平均增产小麦11.5Kg,尿素与硝酸铵N分别增产9.7和10.2Kg。氯化铵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产品质量均无不良影响。6年中随氯化铵进入土壤中的C1 ̄-,有9.9%~15.1%被作物带走,38.3%~68.2%被淋洗至150cm以下,0~150cm土层残留16.7%~51.8%。但耕作层(0~20cm)残留很少。仅0.35%~1.1%,因此不会对春小麦的种子萌发、出苗和生长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6.
扁穗牛鞭草地不同层面光合作用差异及贡献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平  张新全  游明鸿  易杨杰  彭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86-2388,2509
通过对扁穗牛鞭草地不同层面光合作用差异及贡献率的研究,结果说明:外界光合有效辐射从上往下以19.84μmol/(m2.s.cm)速度递减;Ci起伏较大,最大值c(CO2)=943.11μmol/mol出现在最下层光合速率最低的8 cm处,最小值c(CO2)=147.81μmol/mol出现在光合速率最高的65 cm处;Gs的变化范围为0.033~0.220 mol/(m2.s),但从下往上递增,在顶层有所下降;Tr与Gs密切相关;不同层面叶片单位面积的Pn差异很大,8 cm处c(CO2)=2.42μmol/(m2.s),65 cm处c(CO2)=42.57μmol/(m2.s)达最大值。单叶光合效率变异范围为1.105~53.450 nmol/s,单叶光合效率是外界光合作用有效辐射与叶片面积和光合速率三者共同偶合作用的结果;不同株层贡献率差异很大,0~20 cm光合贡献率仅1.73%,0~40 cm的贡献率仅为12.19%,而55~75 cm占全部叶片数的40.89%,光合贡献率达56.88%;扁穗牛鞭草地应当在低于80 cm时利用,不仅可以保证牧草的产量与质量,也可以提高草地的年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春小麦营养体发育状况的影响及其与小花发育和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种肥加三叶肥处理能使小麦植株良好发育,有利于小花的分化和发育,小花高峰值出现于药隔期至减数分裂期。在生育中后期植株不过旺、不早衰,成花率高达40.4%。特别是生育后期,由于营养体生长良好,向穗部供应同化产物充足,结实率达74.6%。不仅有较高的成花率,而且有较高的结实率。因此,重施种肥,适当追施三叶肥是春小麦增加穗粒数,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生长素对铝胁迫下不同耐铝性小麦根苹果酸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Indole-3-acetic acid(IAA)对铝胁迫下小麦根苹果酸分泌的影响,探讨不同耐铝性小麦品种间苹果酸分泌差异机理。【方法】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以不同耐铝性小麦品种为材料(ET8,耐铝型和ES8,铝敏感型),研究IAA、N-1-napthyl-phtalamic acid(NPA)、2,3,5-triiodobenzoic(TIBA)、Anthracene-9-carboxylic acid(A9C)及Niflumic acid(NIF)对ET8和ES8苹果酸分泌的影响。【结果】ET8和ES8经不同浓度IAA(0、25、50和100μmol·L-1)处理,苹果酸分泌速率均无显著差异;而当ET8和ES8经50μmol·L-1Al处理3h后,无铝条件下,再经不同浓度IAA处理,ET8苹果酸分泌速率随IAA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ES8苹果酸分泌速率却无显著变化;与Al(50μmol·L-1)处理相比,ET8经IAA(50、100μmol·L-1)和50μmol·L-1Al共处理,苹果酸分泌速率显著升高,但ES8经IAA(25、50μmol·L-1)和50μmol·L-1Al共处理,苹果酸分泌速率均无显著变化;与Al(50μmol·L-1)处理相比,ET8和ES8经IAA转运抑制剂NPA(TIBA)和Al(50μmol·L-1)共处理,苹果酸分泌速率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IAA参与调节铝胁迫下苹果酸分泌。与Al(50μmol·L-1)处理相比,ET8和ES8经5μmol·L-1A9C(NIF)和Al(50μmol·L-1)共处理,苹果酸分泌显著降低;与5μmol·L-1A9C(NIF)和Al(50μmol·L-1)共处理相比,ET8和ES8经不同浓度IAA、5μmol·L-1A9C(NIF)和Al(50μmol·L-1)共处理,苹果酸分泌速率随IAA浓度升高而显著升高,表明IAA可能通过调节阴离子通道参与铝胁迫下小麦根苹果酸分泌。【结论】只有在Al激活苹果酸分泌后,IAA才能增加耐铝型小麦品种分泌苹果酸,不同耐铝性小麦品种苹果酸分泌的显著差异与IAA对不同耐铝性小麦品种苹果酸分泌调节作用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9.
小麦对硼的吸收、分配与积累及需硼关键时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小麦对硼的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以及需硼的关键时期,结果表明:⑴随着硼水平的提高,小麦对硼的吸收及积累逐渐增高。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小麦对硼的积累呈直线关系。⑵无论硼处理水平高低,硼在小麦体内均以叶部分配最高 。⑶不同年份,气候因子不同,对吸收量不同,小麦产需硼的关键时期及孕穗期。  相似文献   

20.
小麦基因组SSR体系及反应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小麦叶锈病抗病亲本TcLr45和感病亲本Thatcher为材料,探索影响SSR扩增结果的各因素(模板DNA、dNTP、引物、Taq酶)的最佳用量及不同引物的退火温度。结果表明:dNTP对扩增影响较大,Taq酶浓度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时表现对扩增有一定影响,每对引物都有其扩增适合的退火温度。确立了适合小麦SSR分子标记研究的优化体系。最终确定总反应体系为25μL,其中模板DNA 20~50 ngd、NTP 240μmol/L、引物各0.2μmol/L、Taq酶1.5 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