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为研究广金钱草多酚的提取条件及其抗氧化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时间、温度、提取次数对广金钱草多酚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40%乙醇,料液比(g·mL~(-1))1∶40,在40℃浸提40min,多酚得率为(5.20±0.11) mg·g~(-1)。广金钱草多酚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亚硝酸根离子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94±0.02),(40.48±0.48),(134.0±7.6)μg·mL~(-1),Vc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亚硝酸根离子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17±0.03),(136.0±1.9),(188.6±7.3)μg·mL~(-1),表明广金钱草多酚抗氧化能力强于Vc。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利用蓝莓酒渣中的多酚资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溶剂提取法对蓝莓酒渣中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莓酒渣中多酚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剂0.1%盐酸的60%乙醇水溶液,料液比1∶40(g∶m 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 h。此条件下蓝莓酒渣中多酚提取量为8.89 mg·g~(-1),粗提取物得率22.1%,总酚纯度为5.69%。为蓝莓酒渣的利用及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黑柿子多酚的提取工艺,并考察黑柿子多酚的抗氧化性能。以黑柿子为原料,确定黑柿子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并评价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黑柿子多酚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黑柿子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70%,料液比1∶4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50 min的条件下,黑柿子多酚提取率可达23.1 mg·g~(-1)。黑柿子多酚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半清除质量浓度为10.66μg·mL~(-1)。表明黑柿子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乌饭叶中黄酮、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张庆庆  乔璐  叶建芬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158-4163
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乌饭(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叶黄酮、多酚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乌饭叶黄酮、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50%乙醇,料液比1∶41,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83℃,该条件下黄酮、多酚得率分别为33.4、23.5 mg/g.乌饭叶提取液清除DPPH·、·OH的IC50分别为4.8、11.3μg/mL,其清除能力强于维生素C;同时,其还原能力强于维生素C,说明乌饭叶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辅助提取草莓多酚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草莓多酚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参数,为草莓多酚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考查了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功率及超声时间对草莓中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用Box-Benhnken法进行3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以多酚得率为响应值,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建立二次多项回归数学模型,优化草莓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草莓中总多酚最佳工艺为:当料液比为1∶30g·mL~(-1)时,乙醇浓度60%,超声功率585W、超声时间25min,在此条件下草莓多酚得率为10.959mg·g~(-1)。[结论]与常规提取法相比,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提取率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溶剂用量少,提取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宛艾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以总多酚和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考察宛艾质量体积比、甲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和提取次数对宛艾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使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法设计响应面优化多酚类物质提取工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组成成分,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宛艾多酚类物质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宛艾多酚类物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宛艾质量体积比m(宛艾/g)∶V(甲醇/mL)=1∶63,甲醇体积分数71%,超声时间46 min,该条件下总多酚得率为6.27%,总黄酮得率为13.21%;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共5种多酚类物质,其中异绿原酸A成分含量最高为53.45 mg·g~(-1);宛艾多酚类物质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8.43、0.37 mg·L~(-1),高于抗坏血酸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紫叶李果实总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紫叶李果实,以总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时间对紫叶李果实总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研究紫叶李果实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紫叶李果实中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12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9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总多酚得率为18.13mg/g;紫叶李果实总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随其浓度增加,抗氧化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以七叶鬼灯檠干燥根为原料,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不同溶剂对总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七叶鬼灯檠根中总多酚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出回流提取法,以乙醇为提取取溶剂下提取量较高。在单因素试验结果上考察不同因素对七叶鬼灯檠根中总多酚提取量影响大小须序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90min、提取温度90℃、乙醇60%、液料比50∶1,提取4次,总多酚的提取量为123.599 mg/g。用FRAP法对多酚粗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总多酚提取物以总多酚计的抗氧化活性为14.076mmol FeSO4/g总多酚,相当于1.079g Vc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浸提法对刺芫荽叶进行浸提,进一步测定该提取物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以及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高价铁离子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刺芫荽叶乙醇提取物总多酚含量为1mg提取物干粉的抗氧化能力相当(23.2±0.01)μg的没食子酸标准品;总黄酮含量为1 mg提取物干粉的抗氧化能力相当于(0.96±0.02)μg的芦丁纯品;高价铁离子的还原能力为1mg提取物干粉的还原力相当于0.72 mmol·L~(-1)的七水合硫酸亚铁;DPPH(2,2-二苯基-1-苦肼基)自由基清除作用半抑制质量浓度(IC_(50))为0.48 g·L~(-1),羟自由基清除作用半抑制浓度(IC_(50))为0.43 g·L~(-1),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低于对照的药剂(芦丁、特丁基对苯二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比分析地涌金莲原变种与红苞变种外植体PPO活性及总酚含量的差异,为组织培养适宜外植体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地涌金莲原种与红苞变种不同部位总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雄蕊最高,其中原变种为21.42 mg·g~(-1),红苞变种为20.64 mg·g~(-1),且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红苞变种叶片及叶脉总酚含量分别为9.43mg·g~(-1)和2.32 mg·g~(-1),显著高于原变种的4.67 mg·g~(-1)和0.72 mg·g~(-1),而红苞变种雌花子房壁总酚含量为4.96 mg·g~(-1),显著低于原变种的9.44 mg·g~(-1),其余8个部位的总酚含量在2变种间无显著差异;原变种叶片及叶脉的PPO活性分别为971.5和542.8(0.01△A·g~(-1)·min(-1)),显著高于红苞变种的277.2和428.5(0.01△A·g~(-1)·min(-1)),其他部位的PPO活性两者无显著差异。表明总酚含量及PPO活性均较低的花苞片、雄花子房是地涌金莲组织培养较理想外植体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求杉木叶片多酚提取工艺,进一步开发利用杉木资源,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杉木叶片多酚,考察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液料比、超声波功率等因素对杉木叶片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并根据响应面Box-Benhnken原理,构建预测模型,对提取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预测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5 min,液料比110∶1,乙醇浓度61.50%,提取温度50℃,实测多酚提取量62.72 mg·g~(-1);最终优化工艺为提取时间35 min,液料比110∶1,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此条件下多酚提取量62.92 mg·g~(-1).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溶剂提取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的总酚、黄酮含量及提取液的抗氧化性,分别用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翠云草中的活性物质,采用普鲁士蓝法、三氯化铝显色法分别测定不同提取物中总酚、黄酮的含量;应用清除DPPH自由基、Marklund法、水杨酸法、铁氰化钾还原法考察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提取物中总酚含量最高,为(118.19±0.27)mg/g;甲醇提取物中黄酮含量最高,为(354.08±0.21)mg/g,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最好。得出结论:60%甲醇可作为翠云草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的优选溶剂,而总酚、黄酮含量可作为翠云草抗氧化提取物的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糜子皮壳中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联芝  臧盛  高清菡  芦淑娟  王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482-11485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曲面优化设计研究溶剂种类、溶剂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次数对糜子壳粉中多酚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找出糜壳总酚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糜子壳中多酚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丙酮浓度90%、料液比1∶30(g/ml)、提取次数5次,在此条件下,多酚理论得率为1.465%,实际得率达1.458%。  相似文献   

14.
为提取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的胞内代谢物质,利用超声波破碎其细胞,对胞内代谢物质进行优化提取。在超声波输出功率、超声时间以及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进行试验设计,响应面优化得到胞内代谢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超声时间为30min时,获得的胞内代谢物质较多,胞内代谢物质得率为11mg·g~(-1);超声波功率为100 W时,所得胞内代谢物质得率最高,为9.33mg·g~(-1);料液比1∶25时所得胞内代谢物质得率最高,为12.22mg·g~(-1)。进一步通过响应面优化发现,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3个因素对胞内代谢物质得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料液比超声破碎时间超声功率。最佳超声波提取方法为:超声功率为318.68 W,超声时间为10min,料液比为1∶25,在此条件下提取的胞内代谢物质得率为12.987 8mg·g~(-1)。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抗氧化活性与总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提取溶剂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溶剂对石楠不同部位进行了超声提取;测定了总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铁离子还原能力和铜离子还原能力综合评价了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石楠不同部位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枝-韧皮部和果序-轴抗氧化活性最强,这与高质量分数的总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有关;不同溶剂的提取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枝-韧皮部的总原花青素质量分数为(10.77±0.08)%~(29.31±0.69)%;总黄酮质量分数为(2.60±0.02)%~(7.02±0.01)%;总酚质量分数为(3.15±0.02)%~(6.42±0.07)%,其中85%甲醇提取总原花青素效果最好,70%丙酮提取总酚和总黄酮效果最好。相关性分析表明,石楠不同部位总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石楠总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可能作为石楠抗氧化成分协同发挥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碱提酸析法提取黎豆黑色素的工艺条件。[方法]分别采用碱提酸析法和微波辅助碱提酸析法提取成熟黎豆种皮中的黑色素,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黎豆黑色素的含量。[结果]黎豆种皮黑色素含量为2.41%;碱提酸析法最佳提取工艺为1.0mol/L NaOH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1∶20(g/ml),浸提时间4~6 h,再调提取液pH值为2,进行酸析;在此条件下,黑色素粗提物得率为(91.2±2.0)%,黑色素纯度为(36.5±2.1)%;微波辅助碱提酸析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0(g/ml)、1.0 mol/L NaOH溶液为提取剂、微波高档功率处理25 min;在此条件下,黑色素粗提物得率为(95.3±1.5)%,黑色素纯度达到(37.4±1.5)%。[结论]黎豆种皮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植物黑色素,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微波辅助较常规碱提酸析工艺明显提高了黎豆种皮黑色素粗提物得率,且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17.
以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假鳞茎为原料,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4个主要影响因素对总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水平试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案优化杜鹃兰假鳞茎总酚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7.5%、提取温度72℃、料液比1∶60(g∶mL),在此条件下,杜鹃兰总酚的实际得率为0.51mg·g-1。该研究对杜鹃兰总酚的提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辅助响应面法提取藜麦多酚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山西静乐藜麦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响应曲面法对藜麦多酚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以多酚得率为指标,考虑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4个单因素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实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藜麦多酚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23 min,乙醇体积分数71%,料液比1∶23(g/m L),提取温度52℃;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量为3.33 mg/g。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藜麦多酚,方法简便,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增加了提取效率;同时,藜麦多酚提取液具有很强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2,21.27μg/m L,均强于抗坏血酸;此外,藜麦多酚还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且其质量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说明藜麦富含多酚并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荔枝果肉不同酚类成分群的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荔枝果肉不同酚类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单体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明确荔枝果肉中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有效酚类成分,为揭示荔枝果肉发挥健康效应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18硅胶层析柱将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分离成F1、F2、F3和F4共4个不同的酚类成分群,分析各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及单体酚组成,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FRAP)、1,1-二苯基-2-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DPPH)自由基消除能力、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及细胞抗氧化能力(cellular antioxidant ability,CAA)4种抗氧化活性评价体系比较这4个成分群的抗氧化活性大小。【结果】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可以分为F1、F2、F3和F4共4个酚类成分群,其中F2的得率高达36%,其他成分群得率分别为18.71%、16.79%、21.12%;各酚类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分别介于218.86—499.78 mg GAE·g~(-1) DW、414.94—1 285.45 mg RE·g~(-1) DW、83.35—483.43 mg CE·g~(-1) DW。4个成分群中F2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最高,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相应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50.31%、54.24%、72.06%,均高于其余3个成分群的贡献率;其次是F3和F4;F1的最低。经HPLC分析和鉴定发现F2成分群主要为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等单体酚,F3仅含槲皮素-3-O-芸香糖-7-O-α-L-鼠李糖苷一种单体酚,F4中含有芦丁等。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4个成分群的FRAP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F2F3F4F1;DPPH消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27.00、9.76、19.41和16.25μg·m L~(-1),其中F2的IC50值最小,即DPPH消除能力最强,其次是F4、F3,F1最弱;ORAC抗氧化能力顺序为F2F3F4F1,CAA抗氧化能力顺序为F2F3F4、F1,其中F2的ORAC和CAA抗氧化能力分别为8.36 mmol TE·g~(-1)DW和190.71μmol QE·g~(-1) DW,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ORAC和CAA值的贡献率分别高达50.42%和84.91%。【结论】荔枝果肉4个酚类成分群间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各成分群的单体酚组成亦各有特点,其中F2成分群的得率及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好,是荔枝果肉抗氧化作用的最主要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研究商洛连翘果实紫云英苷提取工艺的较优方案。以乙醇和丙酮作为两种提取溶剂并采用超声波辅助对商洛连翘果实中紫云英苷进行提取,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紫云英苷含量;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3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程度,选取较优提取方案。结果表明:乙醇法和丙酮法中各因素对紫云英苷得率影响程度为: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采用乙醇提取法得出在70℃下,以1∶25的料液比提取50 min为最佳提取工艺方案,紫云英苷得率为0.526 mg·g~(-1)。采用丙酮提取法得出在75℃下,以1∶20的料液比提取70 min为最佳提取工艺方案,紫云英苷得率为0.213 mg·g~(-1)。比较两种提取方法得出乙醇法优于丙酮法,研究结果可作为商洛连翘果实中紫云英苷提取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