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染色体微切割、微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染色体微切割、微克隆技术的原理及主要方法,并讨论了该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染色体显微切割、微克隆技术是由细胞遗传学通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直接桥梁。本文就其概念、发展现状、应用前景以及在植物染色体研究中存在的困难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染色体微分离与微克隆技术是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项桥梁技术 ,近年来在植物中的应用日渐活跃 .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染色体显微切割和微克隆技术的初创、应用和发展前景作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5.
植物染色体微分离微克隆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微分离与微克隆技术是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项桥梁技术,近年来在植物中的应用日渐活跃,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水稻第12染色体微分离及LA-PCR扩增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首次以粳稻第12号三体为材料,采用玻璃针染色体微分离法,成功地分离到了水稻第12号染色体。将分离到的染色体转入0.5ml装有蛋白酶K的Eppendorf管中,经酶解及Sau3A酶切后在染色体DNA片段两端加上Sau3A人工接头,经两次PCR扩增,得到300~1000bp的染色体DNA片段。Southern杂交表明,这些染色体扩增片段与水稻基因组DNA之间有同源性,从而证明成功地扩增了分离的特定目标染色体。本文结果为分离及体外扩增水稻特定目标染色体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CB)是一种抑制微丝聚合的药物,能抑制微丝的组装从而阻止胞质分裂和极体排放,是研究细胞分裂器形成与变化的重要药物。在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过程中加入7.5 μg/mL的CB进行处理,分析CB对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骨架形态、染色体的排列与分离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CB处理后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的排放受到了抑制,染色体的排列和分离受到了影响,出现了同源染色体分离不完全或分离不均匀及分离后又聚在一起等异常情况,形成许多二倍体卵母细胞;纺锤体微管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两个纺锤体、巨大纺锤体和多极纺锤体等异常结构;微丝的正常分布受到了影响,染色体周围没有或少有微丝分布,皮质下的微丝分布也变得少而不均匀;这说明微丝与微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是协同作用的,CB通过影响微丝的动态变化,改变了纺锤体微管的形态结构,最终抑制了极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8.
卢云中  肖明正  刘振东  王长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215-1215,1218
[目的]了解工业污染区繁缕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期染色体的畸变和微核。[方法]以兰州某工业污染区采的繁缕种子为材料,经过室温萌发,卡诺氏固定液固定,盐酸解离,石炭酸品红染色液染色,常规压片,镜检,进行微核鉴别。[结果]处理样品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染色体畸变,主要表现为微核的产生。在所观察的34个染色体畸变细胞中微核数有5种类型(8、9、10、11、12),其中以微核数10和11的染色体畸变细胞为主。有染色体畸变的微核细胞小而圆,并且聚集成团出现,没有染色体畸变的正常细胞呈椭圆形,而且细胞较大。[结论]该研究为今后繁缕属植物的研究与环境污染的植物检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植物微核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微核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性杂交不亲和植物间部分基因组转移的新途径 .通过微核技术可在不同属植物间转移单条或多条染色体 ,且所得再生植株性状稳定 ,在植物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微核技术还可用于定位基因、建立特异染色体 DNA文库、鉴定基因功能等  相似文献   

10.
植物微核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微核技术是根据环境中污染物能引起植物DNA损伤、诱发染色体畸变而形成微核的原理来检测诱变物质对染色体损伤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检测出有害气体、重金属、有机物等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影响程度,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中大气、土壤、水体等污染的监测。本文对植物微核技术的建立与发展、微核技术原理及其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高校植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玲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206-207
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植物学及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对高等院校植物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多媒体技术及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主动的探索研究中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2.
浅谈多媒体技术与《植物学》教学的整合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媒体技术特点,结合《植物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实际,在教学中尝试进行改革与探索,总结了几种较适合大学师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以期为植物学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光声光谱技术在植物叶子结构与功能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声光谱技术测试了黄杨叶片,分析了其层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探索了这一原位测试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核糖核酸干扰(RNAi)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糖核酸干扰技术(RNAi)是遗传工程领域近几年取得的重大技术进展之一,其理论体系及技术规范已基本形成.RNAi是一种高效、特异性强的基因阻断技术,被誉为将在功能基因组学及遗传工程领域掀起一场真正的革命.文章介绍RNAi的发现、发展历程,阐述了RNAi的作用机理及技术特点,探讨了小分子干扰RNA导入细胞的主要方法.综述了RNAi在植物学中的研究进展,以及RNAi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雁梅  于华忠  刘同方  王亭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294-10295,10305
对显齿蛇葡萄的植物学特征、研究现状、果实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综述,并重点对其果实植物油的提取工艺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显齿蛇葡萄果实的开发利用价值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以校园植物为选材的植物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植物是学生最熟悉的植物种类,也是学生最易于观察和学习的植物材料,校园植物与植物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密不可分。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进行植物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植物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植物学是高等院校农学类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植物学双语教学对紧跟国际植物学学科前沿、促使植物学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植物学课程改革和实践,该文从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注重教学评价对双语教学在植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结合《园林植物学》的课程特点,探讨了《园林植物学》课程建设的整体设计,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手段及方法创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5个方面研究了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建设方法,以期为《园林植物学》课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9.
提高植物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学"教学一直沿用陈旧教学方法,尤其学生的主体作用欠缺。为提高植物学教学效率,通过问卷调查,采用态度系数、得票指数等统计方法对"植物学"课程课堂学习效果进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植物学"课程讲课时间具体安排的满意调查;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满意程度;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倾向等。通过统计分析,确定每次课(2学时)后预留20 min左右讨论和答疑时间最为合适;学生对实验课安排最感兴趣,同时,对教师精讲、讲导结合、条理清楚、课堂活跃等教学效果最为满意;学生倾向实验演示、教师小结、精讲启发、复习质疑等教学环节。最后,对植物学课程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植物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已有教材与实际匹配度不高、缺乏工具书和实习时间短。基于此构建了立体教学体系,主张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学辅助功能,充分发挥数字植物标本馆及网站的查询功能,充分发挥植物标本展览室的教学基地功能,编写并出版实验实习工具书,对植物学实习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探索,注重直观教学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且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进行现场教学。通过软硬件建设,植物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