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人们越来越崇尚天然的治疗方法,比如通过饮食来治疗疾病。下面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八种食疗方法。红茶防治流感日本科学家用比一般红茶水浓度淡的红茶液在病毒感染区浸泡5秒,该病毒就会失去感染力。人们常饮红茶或坚持用红茶水漱口可以预防流感。维生素B6防治糖尿病法国、意大利及  相似文献   

2.
王冰芳  张学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85-17686
[目的}研究花红茶中的抗氧化物质对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方法]分别采用DPPH和FRAP法测定了花红茶80%乙醇提取物清除有机自由基的能力,并将其与绿茶做了比较。[结果]VC浓度分别为0.0021、0.0026、0.0035、0.0052、0.0104和0.0208mg/ml时,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14.904-0.13)%、(19.70.±0.35)%、(21.80±0.17)%、(30.70±0.44)%、(62.80±0.17)%和(96.70±0.28)%,测定结果表明,VC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与VC的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浓度为20.0、2.5、1.0和0.5mg/ml的花红茶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0.15±0.14)%、(87.59±0.56)%、(77.89±0.43)%和(61.67±0.35)%。花红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比绿茶的高。在相同的浓度下,花红茶乙醇提取物的FRAP值比水提取物的大,表明花红茶乙醇提取物中抗氧化物质比其水提取物中的多。[结论]该试验为花红茶提取物生物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冰冻对工夫红茶发酵及水浸出物泡出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冰冻对工夫红茶发酵及水浸出物泡出速率的影响,将鲜叶、萎凋叶在-17℃冰箱速冻2h,然后解冻、揉捻、发酵、干燥制成工夫红茶.结果冰冻的茶鲜叶与萎凋叶的茶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32.9%和33.3%,冰冻萎凋叶揉捻后细胞损伤率增加到99.3%,发酵时间由4h缩短到2h.冰冻处理的工夫红茶茶多酚含量减少8.4%,水浸出物、茶黄素(TFS)、茶红素(TRS)合量分别增加7.9%,25.8%和38.3%,而氨基酸只增加0.7%.萎凋叶的冰冻处理明显提高了红茶品质与水浸出物的泡出速率.  相似文献   

4.
以新选坦洋菜茶品系1芽1叶初展为原料,研制坦洋工夫“大学士”红茶样品,并对其进行感官品质审评及理化品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坦洋工夫“大学士”红茶的感官审评总得分比市售特级坦洋工夫红茶高4.25分,其外形、香气和滋味等感官品质达到或超过特级坦洋工夫红茶品质水平;干茶水浸出物含量46.8%、茶多酚总量为16.8%、游离氨基酸含量4.3%、儿茶素总量3.1%、咖啡碱含量为3.98%;共检测出香气成分47种,以具花果香的醇类物质为主体,其中香叶醇含量达51.91%、水杨酸甲酯含量达13.14%、β-芳樟醇含量达9.91%,新产品表现出“嫩甜香、花果香显”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5.
多酚氧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是决定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酶类.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萎凋相比,冷冻萎凋虽能缩短萎凋和发酵时间,促进了同步发酵,但并不引起多酚氧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增加.这可能对红茶品质的形成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就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展开探究,选择3个品种的工夫红茶、针形红茶以及螺旋形红茶的制作工艺展开对比。结果显示,红茶品质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针形红茶、螺旋形红茶、工夫红茶。  相似文献   

7.
我国茶叶标准源自茶叶贸易开始时期.主要用来划分茶叶的规格、控制茶叶质量。国际茶叶市场以红茶贸易为主.红茶的国际标准已被许多国家采用。我国是一个多茶类国家.各部门先后发布了各类茶叶标准.并在全国建设茶叶标准化示范县,提升茶叶标准化水平。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大陆开始参与国际茶叶标准工作.推进我国茶叶标准与国际接轨。然而.我国茶叶标准化工作由于受管理体制的限制.仍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四川农业科技》2004,(12):37-37
当今的世界茶叶市场仍是红茶的天下,绿茶在2003年全球茶叶生产总量中仅占22%,然而与红茶产量仅比过去10年增长1%相比.绿茶增长了2.5%:绿茶正以其绿色健康的特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由“红”转“绿”正成为国际茶叶市场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红茶饮料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不同浸提条件下红茶饮料的色泽、香气和光密度,发现浸提温度、时间、水茶质量比及添加剂等因素对红茶饮料的制备有很大影响.重点研究了不同种类澄清剂对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时间10min,浸提水茶质量比50:1,浸提温度90℃,浸提液pH为5.5~6.0,添加2%(φ)的复合澄清剂Ⅱ.  相似文献   

10.
从红茶类饮料、红茶类乳制品、红茶类烘焙制品以及其他类红茶加工制品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红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红茶类食品发展建议,以期为红茶资源的开发和深度工业化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8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整合全省优质红茶资源,提出打造"湖南红茶"省级公用品牌.湖南红茶主产区和红茶企业的积极性高涨,红茶产品品质明显提高,企业集群逐步形成,"湖南红茶"影响力迅速提升,红茶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8个不同产地红茶的香气成分,采用气质联用(GC-MS)测定了各香气成分含量,对其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种红茶共检测出182种香气化合物,其中信阳红茶60种、祁门红茶75种、正山小种59种、凤庆红茶72种、英红九号64种、石门怡红87种、锡兰红茶75种、印度大吉岭红茶96种;红茶香气化合物以醇类、醛类为主,其含量超过了总香气物质的50%;祁门红茶、凤庆红茶和印度大吉岭红茶以醇类的相对含量偏高,信阳红、英红九号、石门怡红和锡兰红茶以醛类的相对含量偏高,而正山小种二者相对含量较接近;祁门红茶和正山小种萜烯指数较低,其香气类型为香叶醇占主导地位的典型中国变种红茶香气;英红九号、石门怡红、锡兰红茶、凤庆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信阳红茶的萜烯指数较高,它们的香气属于芳樟醇占优势的香型。  相似文献   

13.
保健药茶     
《农家致富》2010,(14):58-58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特征。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的频发。  相似文献   

14.
何榕 《热带农业科学》2023,(11):134-140
红茶是国际茶叶贸易中最主要的贸易产品。我国是红茶生产和消费大国,由于生产方式和消费习惯与国际消费主流不同,导致我国红茶标准与国外相关标准存在差异。文章通过开展我国与世界红茶主要贸易国标准的差异性研究,提出完善我国红茶标准的建议,为提升我国红茶质量标准水平,减少红茶进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推动我国红茶标准走出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红茶品质参差不齐,市场上以金骏眉为代表的极品红茶,每500克可以卖几千上万元,名优红茶如安徽的祁门红茶、云南的滇红价格也较高。而用夏暑铁观音等茶叶品种加工的普通红茶则每500克只需三、五十元。为此,个别红茶爱好者怀疑红茶有添加色素的可能,实际上红茶的红汤红叶品质是在加工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红茶包括工夫红茶(安徽祁门县祁门工夫、云南保山县滇红工夫、福建福安市坦洋工夫、福建政和县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区及特殊品种红茶香气的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比分析了我国5个传统红茶(滇红、祁红、英红、宜红、双丰红茶),3个花香型红茶(香凝红、金观音红茶、黄观音红茶)及4个高氨基酸红茶(竹海金茗、金玉仙茶、黄金芽红茶、恒盛红茶)的香气化合物组成及香气特征差异.结果共检测出75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其中滇红26种,祁红19种,宜红34种,英红30种,双丰红茶17种,香凝红29种,金观音红茶34种,黄观音红茶23种,竹海金茗20种,金玉仙茶16种,黄金芽红茶20种,恒盛红茶24种.利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得到红茶香气化合物以醇类、酯类、碳氢化合物为主,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苯甲醇、苯乙醇、水杨酸甲酯等物质是红茶特征性香气物质.初步探讨了香气成因,将研究结果和相关文献相结合,得到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红茶香气的特异性.花香型红茶香气中含有较多橙花叔醇、α-法尼烯、吲哚等乌龙茶特征性香气物质,高氨基酸红茶中含氮化合物如2-乙酰吡咯、喹啉等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出兼具绿茶的品相与红茶内质的扁形红茶的加工工艺。[方法]通过对龙井茶与红茶加工工艺的组合研究,结合2种工艺的优势,克服不足,试制出扁形红茶。[结果]研究试制的扁形红茶,其品质与传统工艺加工的条形工夫红茶相当,部分指标优于工夫红茶;其光滑扁平的外形改变了传统红茶的单一外形,形成一种色、香、味、形俱佳的红茶加工工艺。[结论]研究可为茶类结构调整,提高茶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红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技术需求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述了我国红茶的发展沿革、生产现状、市场动态、研究进展等产业发展概况;针对红茶加工与品质特性,分别从加工原料需求、工夫红茶加工、红碎茶加工、特种红茶加工、红茶加工设备升级等方面,对红茶产业提升 的技术需求进行了多层面分析;并从构建区域特色产业模式、红茶品牌系统建设、行业监督管理与社会保障及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红茶产业的发展策略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红茶色素与红茶品质关系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茶色素(茶红素、茶黄素)是红茶生产过程中茶多酚类物质经过多种氧化而形成的,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物质;作为纯天然的有机色素,红茶色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突变、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综述了红茶色素与红茶品质关系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一、如何远离A型流感(甲型H1N1流感)?1.对于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密切接触;2.勤洗手,要使用香皂洗净双手;3.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