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明确厌氧时间对桑叶茶γ-氨基丁酸(GABA)等主要成分及其感官品质的影响,优化生产高GABA含量桑叶茶的制作工艺,为生产优质桑叶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农桑12号新鲜柔嫩叶片为材料,分别按绿茶型(S1)和红茶型(S2)加工工艺进行处理,并在杀青和揉捻后设置不同的厌氧时间(2、4和8 h)处理,以厌氧0 h为对照,分析不同厌氧时间处理对桑叶茶GABA等主要成分及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厌氧处理后制得的桑叶茶感官品质优于对照组,S1中以厌氧处理8 h感官品质最优,外形匀整、色泽绿尚亮、净度尚好,香气甜香带有豆香,滋味醇爽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柔嫩尚匀整;S2中以厌氧处理2 h的审评得分最高,外形尚匀整、净度尚好、褐尚亮,香气豆香带花香,滋味浓醇,汤色黄且明亮,叶底柔嫩欠匀整。厌氧能有效提高桑叶茶中的GABA含量,随厌氧时间延长至8 h,S1中GABA含量达2.70 mg/g,S2中GABA含量达6.55 mg/g;S1中黄酮含量随厌氧时间延长至8 h时为86.04 mg/g,S2中黄酮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下同),至8 h时为23.14 mg/g。厌氧处理后,S1和S2桑叶茶中色氨酸含量显著提升,至8 h时,分别为4.53和5.07 mg/g。厌氧对S1和S2桑叶茶中5-羟色胺的影响表现不同,S1中5-羟色胺含量在厌氧初期(0~2 h)显著降低,但随着厌氧时间延长逐渐回升且差异逐渐消失;S2中5-羟色胺含量显著提高,厌氧处理8 h后含量为100 ng/g。【结论】高GABA含量桑叶茶类产品开发以鲜叶摊放1.5 h、揉捻30 min、真空厌氧处理8 h、干燥温度80℃的红茶型加工工艺为优,所制得的桑叶茶香气呈甜香带花香,滋味醇和,汤色橙黄明亮。  相似文献   

2.
为制备富含γ-氨基丁酸(GABA)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采用二氧化碳(CO_2)厌氧处理野生藤茶和人工栽培藤茶鲜叶,经杀青、烘干和粉碎后,利用丙酮和AlCl_3去除色素,分光光度法测定藤茶中GABA的含量。结果表明:未厌氧处理时,藤茶中GABA含量为0.874 9~1.270 7mg/g;而CO_2厌氧处理4h,野生藤茶和人工藤茶中GABA含量均达最高值,分别为1.751 8mg/g和2.509 3mg/g;CO_2厌氧处理4h能显著提高野生藤茶和人工藤茶GABA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为生产出富含γ-氨基丁酸(GABA)降压功能茶,采用氮气厌氧处理茶鲜叶后再进行微波杀青等方法,研究了氮气厌氧处理对茶叶品质及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充氮2h和除氮充氧2h,循环4次,成茶中GABA含量达1.89mg/g,是未经氮气厌氧处理茶叶中GABA含量的37.8倍;成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基本不变;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采果后的果桑桑叶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桑叶含水率、处理温度以及厌氧/好氧交替次数对桑红茶GABA富集处理的效果;研究了加工过程中加入摇青处理后对桑红茶GABA含量和成茶感官品质的影响;考察了桑叶中GABA和多酚类物质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最适宜的采收时间。结果表明,以7—9月份采收的桑叶为原料,萎凋至含水率约65%,然后在30℃条件下厌氧/好氧交替处理2次,且每次厌氧前加1次轻摇青处理为最优工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厌氧发酵时间处理对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明确高品质高GABA含量黄金芽绿茶的最佳厌氧时间,为黄金芽绿茶的产品研发及茶叶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金芽1芽2、3叶为原料,常规摊放后,采用食品真空封口机抽真空封口包装,进行0(对照)、3、6、9、12和15 h室内常温厌氧,采用绿茶工艺制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茶样GABA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检测,分析厌氧发酵时间对黄金芽绿茶GABA含量及品质成分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厌氧后,制得的黄金芽绿茶GABA含量均达GABA茶标准(1.50 mg/g),其中,厌氧6 h的GABA含量最高(2.50 mg/g),是对照(0.20 mg/g)的12.5倍。厌氧6 h内,茶样感官品质正常,外形条索完整、金黄,汤色绿黄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鲜醇,叶底金黄明亮,厌氧超6 h后,感官品质下降明显,表现为外形条索完整、金黄,汤色黄、较亮,香气熟闷,滋味青涩,叶底色杂、带红梗。厌氧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幅为0~9.43%,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降幅分别为1.89%~14.83%和2.26%~6.41%...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中γ-氨基丁酸富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为对象,研究厌氧环境、好氧环境、厌氧-有氧交替处理、发芽诱导、低温冷冻诱导等方法富集γ-氨基丁酸(GABA)。测定富集GABA在35℃样品的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评价各种富集方法的效果。马铃薯厌氧-有氧交替富集的最优工艺为在35℃厌氧处理8 h,再好氧处理3 h,最后厌氧处理13 h,样品GABA含量增长到82.3±2.5 mg/100 g,是对照的将近2.6倍。发芽富集GABA含量是对照的1.3倍;冷冻富集GABA后微波加热解冻含量是对照的1.74倍。结果表明,马铃薯使用厌氧-好氧法富集GABA是合适的;发芽富集法不适合;低温冷冻法采用速冻才适宜,且要配合适宜解冻方案。  相似文献   

7.
探索厌氧/好氧处理对茶叶中GABA含量的富集和茶叶感官品质以及香气成分的影响,为富含具有降压功能成分的Gabaron茶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采用感官审评法和固相微萃取法,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对各处理茶样分别进行了感官审评、GABA含量的测定和香气成分的鉴定.结果表明,经过13~14h的厌氧/好氧处理,茶叶中GABA含量达到1.86mg/g以上,但茶叶品质随着GABA含量的提高而下降,处理茶样的香气成分均少于对照茶样,而各处理茶样之间的香气成分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8.
任培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097-1098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叶位桑叶品质的影响。[方法]用200 mg/L天丰素和缩节胺处理桑树选792,测定不同叶位桑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脂类的含量。[结果]200 mg/L天丰素处理的桑叶可溶性糖含量以第4叶位最高,其次是第1叶位;200 mg/L缩节胺处理的桑叶可溶性糖含量以第11叶位最高,第1叶位最低。天丰素处理的第1叶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第8叶位最低;缩节胺处理不同叶位的蛋白含量均保持较高的含量。天丰素处理桑叶的脂类含量以第8叶位最多,随着叶位的递增,脂类含量均显著减少;缩节胺处理桑叶的脂类含量第11叶位最高,高出含量最低的第1叶位11 mg/g。[结论]天丰素对中下部偏老桑叶的品质有较大改善;缩节胺较大提高了上部偏嫩桑叶的可溶性糖分和脂类含量,而对下部偏老叶片的可溶性糖分和脂类含量有所抑制。  相似文献   

9.
以籼稻多系一号,特优175,威优77三个品种的糙米为材料,分析了相同条件下生产的萌芽糙米及不同处理的萌芽糙米GABA(r-氨基丁酸)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萌芽糙米GABA含量差异显著,多系一号萌芽糙米GABA含量为244mg/kg,与特优175,威优77比较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萌芽糙米GABA含量是糙米的5倍;糙米浸泡后催芽,在萌芽生长过程中GABA含量逐步提高,24h后达到最高值时开始下降;生长素GA对富集GABA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烘干和晒干两种处理对萌芽糙米GABA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白桑叶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利  潘一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255-3257
[目的]为桑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甲醇提取桑叶总黄酮,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并通过稳定性、重复性、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检验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重现性,分析了白桑不同种质资源桑叶总黄酮含量的差异。[结果]标准液及供试液均在505nm处有最大吸收。重复性、精密度、回收率试验的RSD值分别为0.95%、0.67%和1.3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白桑叶总黄酮含量较低。方差分析表明,同属白桑的不同种质资源桑叶总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测定的12份种质桑叶总黄酮含量平均为44.00mg/g,其中白桑8号桑叶总黄酮含量最高,为(60.78±2.32)mg/g;桑莲桑叶总黄酮含量最低,为(34.20±0.86)mg/g。[结论]以甲醇提取、硝酸铝显色、505nm测定的分光光度法适用于桑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该研究旨在提高春季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DNJ)产量。[方法]采用"3414"肥料设计方案,调查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对桑叶中DNJ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以桑叶DNJ产量为目标函数,氮、磷、钾肥的施肥水平为调控因子,模拟其间的回归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氮、磷、钾均对桑树(Morusalba)不同部位叶有较显著的影响,随着单因素施肥量的增加,桑叶不同部位叶中DNJ含量也随之增加,在2水平(N2P2K2)时达到最大;氮、磷、钾肥的施肥水平及其配比均能显著影响桑叶中DNJ含量。模拟的肥料效应函数表明,桑叶中总DNJ最佳经济产量为23.23kg/hm2,推荐施肥指标为N286.11kg/hm2、P2O595.22kg/hm2、K2O159.62kg/hm2。[结论]该最佳施肥通过生产实践证实后,可为DNJ高产桑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乐东拟单性木兰的生理及生长指标变化。[方法]以乐东拟单性木兰盆栽幼苗为试材,水分胁迫设5个处理,即田间持水量的10%、20%、40%、60%和80%,研究水分胁迫对乐东拟单性木兰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乐东拟单性木兰的相对苗高增长量、相对地茎增长量、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随土壤含水量提高而增加,在土壤含水量为60%田间持水量时达最大值,分别为13.67%、15.04%、1.463mg/g和50.89mg/(g·h),之后开始下降,在土壤含水量80%田间持水量时分别降到2.88%、5.56%、1.086mg/g、25.252mg/(g·h);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在土壤含水量为60%和80%田间持水量时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达到最小值0.008μg/ml和最大值0.053μg/ml。[结论]土壤含水量为印%田间持水量时较适合乐东拟单性木兰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悬浮液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桑叶中的微量元素。[方法]桑叶样品经烘干、粉碎、过筛,悬浮在0.30%琼脂溶液中,超声分散成均匀的悬浮液。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该悬浮液中微量元素Fe、Mn、Zn、Mg、Ca的含量。[结果]桑叶样品悬浮液的最佳稳定剂为0.30%琼脂溶液,且琼脂溶液的最适加入量为40 ml;超声处理可使悬浮液的稳定性大大增加;10.0 mlLaC l3溶液可消除化学干扰。桑叶样品中Fe、Mn、Zn、Mg、Ca的平均值分别为582.32、70.97、32.54、3 977.50和3 279.75μg/g;各微量元素的回收率为96.4%~105.4%。[结论]该法快捷、简便、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宜州市最适宜的桑树品种。[方法]以宜州市目前主栽桑树品种特优2号、粤桑11号、桂桑优62和蚕品种“两广二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桑树品种的桑叶品质及其对蚕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各测定时期,特优2号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最高;粤桑11号叶片可溶性糖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特优2号和桂桑优62;不同桑树品种叶片含水量和干物重均达正常水平;特优2号处理千克茧粒数最少,全茧量最重,茧层量和茧层率最高。[结论]特优2号为宜州市最适宜种植的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15.
王小欣  覃连红  梁萍  周晓舟  白景彰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506-11507,11516
[目的]筛选出对桑园害虫防治效果好,桑叶残毒对家蚕影响小的杀虫剂。[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药效试验、农药残留速测以及残毒测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桑树1号对桃粉绿芽的LC50为(316.1±57.3)mg/kg,桑树1号在药后14d,防效达62.58%;药后7d的农药残留速测显示可安全饲育家蚕,达到用叶标准。[结论]推荐桑树1号作为桑园专用杀虫剂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硒对烤烟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0.5、2.0、4.0、8.0mg/L)浸种处理,对发芽率、根系和光合色素含量进行探讨。[结果]低浓度处理(0~2.0 mg/L)对2个品种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在硒浓度为2.0 mg/L时发芽率达最大值;当硒浓度为2.0和4.0 mg/L时,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幼苗根系活力分别达最大值,其后随处理浓度的增大幼苗根系活力有所下降;2个品种各处理的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在处理浓度为4.0 mg/L时达最大值。[结论]该研究为后期富硒烟叶的生产、卷烟安全性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