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量  李正友  卢宗民  卯卫宁  杨兴 《水利渔业》2007,27(2):69-70,81
牛栏江象鼻岭库区江段计有鱼类63种,隶属5目24科(亚科)44属,其中鲤形目有13科(亚科)39属(亚属)50种,鲇形目有4科5属7种,鲈形目有3科3属4种,合鳃目有1科1属1种,鳉形目有1科1属1种。鲤形目和鲇形目为主,占调查河段鱼类种数的90%,数量较多的有裂腹鱼、墨头鱼、盘鮈、圆口铜鱼、长鳍吻鮈、白缘鱼央、叉尾鮠。分析了资源现状,提出了保护和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大渡河金川至丹巴河段干、支流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分布特征,2020年5和9月、2021年5和7月对大渡河上游金川电站坝址至猴子岩电站库尾108km干流及区间主要支流进行了系统的鱼类资源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河段共分布有鱼类19种,隶属3目6科11属;鲤形目种类最多(15种),占总种数的78.95%;鲇形目(3种),占15.79%,鲑形目(1种),占5.26%。土著鱼类(14种)主要为裂腹鱼亚科、高原鳅属和爬鮡属等适应高山峡谷流水生境、特化程度较高的鱼类。其中,大渡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chengi chengi)、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和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为研究河段的优势种。渔获物统计及多样性分析表明,干流与小金川、革什扎河、东谷河及勒乌沟等支流土著鱼类组成较为相似,但干流与支流以及各支流间鱼类资源及其多样性差异明显。研究表明,本河段鱼类群落组成简单,生态脆弱性较高,种群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且大部分土著鱼类为珍稀濒危和特有鱼类,保护意义重大。同时,大渡河上游鱼类正面临严重的外来鱼类入侵威胁,需引起高度关注。研究结果可为梯级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评估提供基础资料,为鱼类栖息地保护等水生态保护措施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隶属于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属,是能够适应于青藏高原特殊的高寒环境,为鳅科中个体较大的一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甘肃、青海的黄河干支流及附属湖泊。似鲇高原鳅以小型鱼类为食,其肉质鲜美,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为活动、生境变化、分布的局限性及生长缓慢等原因,造成其野外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笔者于2015年  相似文献   

4.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鱼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外采样时间分别在2006年9月(雨季洪水期)和2007年4月(干季、枯水期),先后2次对怒江进行调查采样。2006年9~10月对独龙江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云南贡山县有鱼类30种,隶属3目、4科、17属;其中,土著鱼类25种,隶属3目、4科、15属,分布于怒江水系的鱼类15种,隶属3目、4科、11属;独龙江(伊洛瓦底江上游)水系鱼类15种,隶属3目、4科、10属。全县土著鱼类中,鲇形目鱼类最多,有13种,占总数的52%;鲤形目类有11种,占总数的44%。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广西淡水鱼类两新纪录 ,一种为武昌副沙鳅Parabotiabanarescui (Nalbant) ,隶属于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副沙鳅属 ;另一种为鳗尾鱼央LiobagrusanguillicaudaNichols隶属于鲇形目钝头鱼危科鱼央属  相似文献   

6.
刘利林  王帅 《中国水产》2011,(11):33-35
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rHedinichthys)yarkandensis(Day),又名叶尔羌鼓缥鳅、叶尔羌条鳅,地方名狗头鱼。属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属、鼓鳔亚属,广泛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是塔里木河流域中生长较快、个体较大的一种,是生活在塔里木河流域的主要优势土著鱼类之一。叶尔羌高原鳅在鳅科鱼类中属于个体较大的鱼类之一,最大体长可达30.0cm、体重在305g左右。  相似文献   

7.
于2009年6月和11月对红水河干流龙滩水库、岩滩水库、大化水库、百龙滩水库、乐滩水库、桥巩水库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的鱼类144种,分属10目23科93属,其中鲤形目66属100种,占种数的69.4%;鲈形目11属18种,占种数的12.5%;鲇形目同为18种,分9属,亦占种数的12.5%;其余鳗鲡目1属2种,鲱形目、鲑形目、鳉形目、脂鲤目、合鳃鱼目、鲀形目等6目均为1属1种。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红水河干流鱼类种类明显减少,渔获物中小型鱼类数量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红水河龙滩水库鱼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9年6月和11月对红水河龙滩水库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90种,分属7目、18科、69属;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51属、64种,占总种数的71.1%;鲇形目(Siluriformes)8属、13种,占14.4%;鲈形目(Perciformes)6属、9种,占10.0%;鳗鲡目(Anguilliformes)、鲑形目(Salmoniformes)、鳉形目(Cyprinodontiformes)、合鳃目(Synbgranchiformes)均为1属、1种。结果表明,龙滩水库建设导致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变是鱼类种类组成及其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渔获物分析结果显示,龙滩水库鱼类资源呈现低龄化和小型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淡水渔业》2021,51(3)
为查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境内鱼类资源现状,2019年7-11月在思茅区各主要河流开展鱼类资源调查。根据思茅区水系分布特征,共设置13个采样点。结果显示:共采集土著鱼类25种,隶属于4目9科20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共16种,占土著鱼类总种数的64%;其次为鲇形目,5种,占20%;鲈形目3种,占12%,合鳃目仅黄鳝1种,占4%。另采集到外来物种12种。对思茅区土著鱼类整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思茅区境内鱼类总体分布不均衡,澜沧江干流土著鱼类组成以定居型鱼类为主;支流中,曼老江鱼类种类最多。思茅区土著鱼类以南方山地区系复合体为主;外来物种主要为东亚类群和老第三纪原始类群。  相似文献   

10.
李仙江鱼类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5月~2008年4月,对李仙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7 195号.结合历史记录,李仙江共记录鱼类64种(亚种),分属于6目14科43属,其中6种为外来种.李仙江鱼类区系中种类最多的是鲤形目的鲤科,共24属31种;其次为鲤形目爬鳅科和鲇形目鮡科,各为4属7种.近年考察数据显示,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呈下降趋势.为保护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应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和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加强李仙江流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11.
北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详细了解北江鱼类群落结构,于2014年3月-2016年2月对北江鱼类资源进行了每月一次的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77种,隶属于8目16科56属。其中鲤形目44种,占总数的57.1%;鲈形目10种,占总数的13.0%;鲇形目8种,占总数的10.3%;其余的鳉形目、合鳃鱼目、鲱形目、鲑形目和鲻形目种数均少于5种。在全部77种鱼类中,只有(Hemiculter leucisculus)、鲤(Cyprinus carpio)和鲮(Cirrhina molitorella)三种鱼类属于年度优势种。典型对应分析(CCA)显示,水温(Tem)、溶氧量(DO)和盐度(Sal)是影响北江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近岸海域鱼类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6年~2007年间在海南岛近岸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特征。发现该海域鱼类种类较为丰富,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92种,隶属于21目100科172属;其中暖水性种类数占83.32%,暖温性种类数占16.78%;与中国黄渤海共有种76种,与东海共有种220种,与南海大陆架、大陆坡和南海诸岛海域共有种分别为279种、42种和51种。鱼类优势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RI)〉500]依次为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斑鳍天竺鱼(Apogonichthys carinatus)、黄斑鲾(Leiognathus bind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大头白姑鱼(Argyrosomus macrocephalus)、(Therapon theraps)、棕斑腹刺鲀(Gas-trophysus spadiceus)和麦氏犀鳕(Bregmaceros macclellandi)。以生物量为基础采用5个指数研究了该海域鱼类多样性现状,并采用季节更替指数(AI)和迁移指数(MI)对各季节鱼类群落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海域鱼类多样性水平较高,相邻季节的鱼类物种相似性也较高,随着鱼类的洄游,群落的稳定性出现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13.
瓯江口海域夏秋季鱼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年6月和9月对瓯江口海域通过拖网和张网捕获的鱼类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渔获物中出现2纲12目33科55属72种鱼类,其中软骨鱼纲2目2科2属4种,占调查鱼类总种数的5.6%;硬骨鱼纲10目31科53属68种,占调查鱼类总种数的94.4%。根据其适温性类型可分为暖水性种、暖温性种和冷温性种,其中,暖水性鱼类有27种,占总种数的37.5%;暖温性鱼类有41种,占总种数的56.9%;冷温性鱼类有4种,占总种数的5.6%。渔获物中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占多数,其中,底层鱼类共有27种,占总种数的37.5%;近底层鱼类共有30种,占总种数的41.7%;中上层鱼类共有15种,占总种数的20.8%。渔获物中海洋性鱼类占绝大多数,共有59种,占总种数的81.9%;河口性鱼类11种,占总种数的15.3%;洄游性鱼类2种,占总种数的2.8%。与相邻海区鱼类区系特征比较,瓯江口海域具有我国亚热带北部河口海湾的鱼类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4.
福建建溪细鳞鲴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3年对福建省建溪细鳞鲴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4个江段进行了鱼类资源现状调查。共采集到鱼类77种,隶属于4目18科57属。渔获物分析表明,该保护区鱼类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占鱼类总种类比的64.9%;常见种有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细鳞鲴(Xenocypris microlepi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光泽黄颡鱼(Pseudobagrus nitidus)、子陵吻虎鱼(Ctenogobius giurinus)、银(Gnathopogon argentatus)等15种,以杂食性、底层、适应缓流生活的鱼类为主。保护区内的鱼类多样性指数、单船捕捞努力量较低,主要经济鱼类个体出现小型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湖口鱼类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5月-12月对鄱阳湖湖口县水域鱼类资源进行逐月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种类组成、渔获物结构、优势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鄱阳湖湖口水域共采集鱼类52种,隶属于7目12科40属;优势种分别为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鲫(Carassius auratus)、鳙(Aristichys nobilis)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占样本个体总数的61.3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i)为2.59,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为6.09,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5,Simpson优势度指数(λ)为0.87,相对稀有种数(R)为97.87%;该水域定置网CPUE为1.10~6.21 kg/d,与湖口水位呈显著正相关(P0.05)。鄱阳湖湖口水域渔业捕捞个体以小型鱼类居多,洄游型鱼类的幼鱼补充群体数量极少,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北部湾东北部游泳生物资源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至2010年对北部湾东北部海域游泳生物调查研究表明,该海域共有游泳生物300种,其中鱼类有209种(硬骨鱼类205种,软骨鱼类4种),隶属15目、70科、119属;甲壳类76种;头足类15种。底层鱼类100种,近底层鱼类72种,中上层鱼类29种,岩礁性鱼类8种,分别占鱼类总数的47.85%,34.45%,13.87%和3.83%。暖水性鱼类153种,暖温性鱼类55种,冷温性鱼类1种,分别占鱼类总数的73.20%,26.32%和0.48%。游泳生物种类数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资源密度指数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渔业资源密度随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渔业资源年平均资源密度为522.925kg·km^-2,约相当于该海域原始渔业资源密度的1/10;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夏、秋季最高。估算了北部湾东北部海域潜在渔业资源量为1.092×10^5t·a^-1,最大可捕量为5.460×10^4t·a^-1。比较了北部湾渔业资源的历史变动情况,对渔业资源的进一步养护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闻珊瑚礁保护区鱼类种类组成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徐闻珊瑚礁保护区栖息的鱼类进行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徐闻珊瑚礁保护区有鱼类2纲13目55科91属135种,其中软骨鱼纲有1目3科3属6种,硬骨鱼纲有12目52科88属129种.在硬骨鱼纲中鲈形目种类最多,有26科45属73种,约占总渔获物种类数的54.1%.在渔获的鱼类中底层鱼类有69种,中下层鱼类有34种,中上层鱼类有32种,分别占鱼类总种数的51.1%、25.2%和23.7%.在春季渔获的鱼类种数最多,有74种,夏季、秋季和冬季渔获鱼类种数变化较小,分别有38种、46种和52种,而在4个季节均有出现的鱼类仅有8种.  相似文献   

18.
九龙江口春秋季鱼类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年春季(4月)和秋季(11月)在九龙江口开展的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和数量分布的季节变化等。调查结果显示,九龙江口春秋季鱼类有41种,隶属于11目25科35属,其中以鲈形目最多,有19种,占鱼类总种数的46.3%;调查海域鱼类适温性以暖水性种类为主(占65.9%)、分布水层以底层和近底层种类(合占85.4%)居多;春季优势种有条纹斑竹鲨( Chiloscyllium plagiosum )、叫姑鱼( Johnius belengerii)、粒突鳞鲬( Onigocia tuberculatus)和半滑舌鳎( Cynoglossus semilaevis),秋季优势种有条纹斑竹鲨、何氏鳐( Raja hollandi)、小眼魟( Dasyatis microphthalmus)、凤鲚( Coilia mystus)、半滑舌鳎和焦氏舌鳎( Cynoglossus joyneri),春秋季优势种均以经济鱼种为主。调查海域春秋季的鱼类渔获率分别为4.85 kg/h和6.40 kg/h。春秋季的鱼类生物量均以峿屿岛附近海域为高。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青草沙水库正式供水前的鱼类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忠军  吴昊  陈立侨  刘其根 《水产学报》2012,36(8):1234-1241
为研究上海青草沙水库的鱼类物种组成、多样性及其空间变化,2010年7--10月在该水库共捕获鱼类993尾,隶属5目,18种,其中淡水鲤形目鱼类最多,占总物种数的72.2%.群落优势种为贝氏(鳖)、刀鲚、鲫、光泽黄颡鱼.聚类分析表明,鱼类群落类型存在较显著的空间差异,刺网网目大小对渔获物物种组成有较显著的影响.物种多样性与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显著正相关,但更多地受丰富度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鱼类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无显著差异.4种摄食功能群中,无脊椎动物食性(44.4%)和杂食性(33.3%)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4种生态类群中,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77.8%).青草沙水库鱼类群落表现出淡水或长江口低盐淡水区鱼类区系的主要特征,与以近海鲈形目鱼类为优势的长江口邻近水域的鱼类群落差异巨大,推测水库建设导致的隔离与盐度下降是形成该水库鱼类群落趋于淡水区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科学管理提供依据,2006~2008年对星湖鱼类区系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在星湖5个湖区共设15个监测点,进行了12次调查。结果表明,有鱼类45种,隶属于8目、21科、37属;其中,鲤形目2科、8亚科、18属、19种,占星湖鱼种类的42%;其次是鲈形目7科、7属、11种,占星湖鱼类种数的24%;土著鱼类32种,占星湖鱼类种数的71%;外来物种13种,占星湖鱼类种数的29%。星湖鱼类可分3种生态类型,即洄游型鱼类3种、半洄游型13种、定居性型29种;地理区划为3个区系复合体,即热带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中国江河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古代第3世纪鱼类区系复合体。星湖鱼类种群变化受制于人类的各项活动,主要经济鱼类为人工放养的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鳙、鲢;其中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经过近10年自然繁殖,已发展为绝对优势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