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山西马身猪、山西黑猪、太原花猪 SD—I 系的胴体组成、背最长肌的化学成分、肌纤维、血清生化常值和无机元素、染色体等。表明山西猪种肉质良好,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加强选育和开展杂交利用。  相似文献   

2.
1.马身猪马身猪主产于山西,是我国宝贵的地方优良种猪,形成历史悠久,由于山西境内山川相间,地形多变,山多川少(山区、丘陵和平川的比例大致是2∶2∶1),山区、山地和平川的自然经济和生态条件造就了马身猪遗传上的多样性和良好的适应性。按照体格大小和分布的区域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三个类型:大马身、二马身(中型)和钵盂猪(小型)。大马身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北部和西北高寒山区。钵盂猪原产于平川地区。二马身由大马身和钵盂猪杂交而成,丘陵山区的数量较多马身猪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地方良种,其种质评价可概述为体质健壮,背腰平直,四肢粗壮…  相似文献   

3.
通过宁乡猪与中约克夏、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的七个正反交组合和四个纯种对照组的肥育对比试验,研究了宁乡猪在二元杂交时的肥育与胴体性状杂交效果,发现约×宁、大×宁、宁×大、长×宁、宁×长在日增重上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优势率,表现为超显性遗传方式,饲料利用率也有类似效果。在胴体性状、胴体组成方面,大多无显著水平的杂种优势,表现为中间型遗传方式。各品种间正反交结果很不一致,仅在宁乡猪与大白猪杂交时表现出一些性状上的显著差异。对各杂交组合性状表现按综合评定指数排队表明,杜×宁、长×宁是目前生产中最宜推广的二元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4.
从 2 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2个引物对长白猪、哈白猪、大白猪、民猪、香猪、香哈杂交猪及长哈杂交猪共 4 1个个体的核 DNA遗传差异进行了 RAPD分析 ,共获得了 97个RAPD标记。品种内遗传相似度总体看来呈引入猪种→培育猪种→地方猪种递减的趋势 ,品种间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的结果是 :香哈杂交猪与香猪聚为一类 ,长哈杂交猪与长白、哈白、大白聚为一类 ,民猪单独聚为一类。本实验得出的结果与品种的形成历史及采样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5.
猪Myf5基因外显子1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CR-SSCP技术,以民猪、三江白猪、大白猪、长白猪、军牧1号、杜洛克和双肌臀大白猪共7个猪种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上猪的Myf5基因外显子1序列设计了4对引物,进行了SNPs检测,并检测到了多态,发现在1 288 bp处有一个点突变G→C。经计算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和试验统计表明:随民猪、三江白猪、大白猪、长白猪、军牧1号、杜洛克和双肌臀大白猪瘦肉率的升高,等位基因M的基因频率也大致按此顺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微卫星标记预测猪部分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微卫星标记与猪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关系,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筛选应用6个猪微卫星标记估测了长白公猪×大白母猪(长大)、大白公猪×长白母猪(大长)、大白公猪×长大母猪(大长大)和杜洛克公猪×长大母猪(杜长大)4个不同杂交组合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分析了它与猪杂交后代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亲本间微卫星标记遗传距离与杂交后代日增重、料肉比等生产性状均呈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276,0.3899,与瘦肉率﹑眼肌面积、后腿比率和熟肉率等胴体性状均呈强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359,-0.5396,-0.9930和-0.6679,因而可作为预测这些性状杂种优势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1,马身猪 马身猪主产干山西,是我国宝贵的地方优良种猪,历史悠久。按照体格大小和分布的区域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三个类型:大马身、二马身(中型)和钵盂猪(小型)。大马身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北部和西北高寒山区。钵盂猪原产于平川地区。二马身由大马身和钵盂猪杂交而成,丘陵山区的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8.
分别选用了梅山猪和太原花猪作为第一母本,汉普夏、大白、长白和杜洛克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对五个二元和九个三元杂交组合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的测定和筛选,最终确定“大汉梅”组合为瘦肉型猪母本系培育的基础猪源。瘦肉型猪“大汉梅”母本系基础群含4个不同血液的公猪8头,母猪40头,含梅山猪血液不少于25%,平均近交系数1.38%。  相似文献   

9.
测定并分析了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3个引入猪种及合作藏猪共178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D环(mt DNA D-loop)高变区核苷酸序列,研究引入猪种对合作藏猪遗传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合作藏猪核苷酸多样度和平均核苷酸差异系数均低于杜洛克猪和大白猪,仅高于长白猪,而其单倍型多样度高于3个引入猪种.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合作藏猪仅分布在亚洲单倍类,杜洛克猪和大白猪同时具有亚洲和欧洲两个单倍类,欧洲起源猪种没有入侵到合作藏猪母系.  相似文献   

10.
应用40条随机引物对四个品种猪,大白猪、长白猪、三江白猪及东北民猪的基因组进行亲缘关系的DNA多态性分析,结果筛选出12条效果良好的随机引物,并且通过RAPD技术方法和聚类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三江白猪、长白猪及东北民猪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大白猪与其它三种猪之间亲缘关系则相应的较远。  相似文献   

11.
猪H-FABP基因内含子1的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H-FABP基因运用于猪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分析H-FABP基因在山西白猪、马身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猪种的多态性,并研究基因型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猪H-FABP基因内含子1扩增的片段上发现了一个多态性,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A、B),3种基因型(AA、AB、BB),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SSCP的变异是由碱基C→T的替换造成的。基因型在不同猪种分布的多重比较表明,马身猪与山西白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纯种猪群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表明,肌内脂肪含量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最小二乘分析表明,BB基因型个体与AA基因型个体比较肌内脂肪含量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H-FABP基因对猪肉品质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H-FABP基因运用于猪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分析H-FABP基因在山西白猪、马身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猪种的多态性,并研究基因型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猪H-FABP基因内含子1扩增的片段上发现了一个多态性,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A、B)、3种基因型(AA、AB、BB),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SSCP的变异是由碱基C→T的替换造成的。基因型在不同猪种分布的多重比较表明,马身猪与山西白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纯种猪群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表明,肌内脂肪含量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最小二乘分析表明,BB基因型个体与AA基因型个体比较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H-FABP基因对猪肉品质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exploring the major genes affecting intramuscular fat (IMF) deposition. [Method] Taking 383 pigs from five breeds including Mashen Pig, Large White Pig, Landrace, Duroc and Shanxi White Pig as the experimental animals, polymorphisms of partial fragments in the third intron of porcine H-FABP gene were detected by PCR-SSCP method, and then the polymorphic fragments were sequenced. [Result] Two alleles, designated as A and B, were found at the locus 346 in the third intron of porcine H-FABP gene, and the mutation was caused by a A→G substitution. [Conclusion] A polymorphic locus was discovered in the third intron of porcine H-FABP gene in this experiment,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FABP gene and IMF content.  相似文献   

14.
猪H-FABP基因内含子3多态片段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确定影响肌内脂肪(IMF)沉积的主效基因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马身猪、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和山西白猪5个品种共383头猪为试验动物,应用PCR-SSCP方法分析猪H-FABP基因内含子3部分片段的多态性,并对每个多态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猪H-FABP基因内含子3的346位上具有2个等位基因A和B,该位点的变异由碱基A→G的替换造成。[结论]在猪H-FABP基因内含子3发现1个多态位点,为进一步研究H-FABP基因与IMF含量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PRLR基因多态性与母猪产仔性能的关系,为该基因在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应用提供依据。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大白猪、长白猪、马身猪、山西黑猪和山西白猪5个品种(系)共计323个个体PRLR基因3′-UTR的多态性.并采用单变量动物模型,分析了多态位点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RLR基因3′- UTR存在多态性,在所研究的群体中检测到A、B两个等位基因和AA、AB、BB三种基因型。在马身猪和山西白猪中,A等位基因占优势,频率分别为0.97和0.88;而在大白猪、长白猪和山西黑猪中,A、B两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基本相似,分布在0.47~0.53之间。PRLR基因3′-UTR多态位点对母猪产仔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基因型母猪的头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没有显著差异,但均表现出AB>AA>BB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猪种mtDNA CytB基因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mtDNA CytB基因为标记,从分子水平探讨12个猪种166个样本(8个山东省猪种,3个引进猪种和梅山猪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各猪种间的亲缘关系,为山东省猪种合理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各猪种样本mtDNA 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采用现代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山东8个猪种种内遗传变异和种间遗传距离均较小,有共享单倍型。山东各猪种和梅山猪与大约克的遗传距离也较小,但与引进猪种杜洛克和长白的遗传距离较大。利用分子系统进化树和CytB基因4个SNP位点的分类方法将上述样本分为2个独立的支系,第一支以中国猪种为主,将除鲁烟白猪的一种单倍型在内的所有山东猪种、梅山猪和大约克的两种单倍型聚为一类,第二支以引进猪种为主,将长白、杜洛克、大约克的一种单倍型和鲁烟白猪的一种单倍型聚为一类。【结论】山东猪种有共同的母系祖先,品种内母系遗传多样性较贫乏;外来猪种引入山东后主要是用作父本以提高生产速度和瘦肉率等,对本地猪种未有母系贡献;利用CytB基因4个SNP位点对欧洲单倍型和亚洲单倍型的分类方法,可以方便地估测利用中外猪种结合培育的猪新品种(配套系)的母系血统情况。  相似文献   

17.
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大约克猪和二花脸猪SLA-DRB外显子2的多态性.结果显示:Rsa Ⅰ酶切后得到3种等位基因条带,分别为A(141/93/11 bp)、B(111/69/54/11 bp)、D(93/48/39/54/11 bp).χ2检测表明:二花脸猪SLA-DRB基因外显子2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大约克猪处于非平衡状态(P<001).两品种A等位基因均为优势等位基因,AA型为主要基因型,其频率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首次发现等位基因B、D分别出现在二花脸猪和大约克猪中,有望用于区分两品种.  相似文献   

18.
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猪生长和肉用性状的杂交参数估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Dickerson(1973)模型,用加权最小二乘分析估计了杜洛克(杜)、长白(长)、大约克(大)猪的杂交参数。结果表明,3个亲本品种在生长和肉用性状上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生长和肉用性状的母本遗传效应较小(失水率、大理石纹等级、贮存损失例外)。胴体体尺性状个体杂优值较小,但日增重和料肉比的个体杂优估值高。母本杂优效应对于日增重、料肉比、胴体比例、失水率、肉色等级、贮存损失和背膘厚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正反交差异表明,大约克×长白比长白×大约克更利于生长和肉用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淋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C─分带方法,测定了二花脸、大约克纯种猪No.13和No.16染色体C─带的长度、面积和异染色质的量,以图揭示家猪染色体C─带的品种差异.结果表明,二花脸、大约克纯种猪在No.16染色体上C─带的长度、面积和异染色质的量存在着显著差异,以此可以作为区分两品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