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5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及茶叶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波绿、桃源大叶、碧湘早、槠叶齐和黄金茶1号系湖南省栽种较多的5个良种茶树品种,对5个品种的春梢(一芽2叶)杀青烘干茶样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及水浸出物等进行检测,研究了其春梢(一芽2叶)红茶样的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及香气组分和感官品质,并探讨了5个品种制作红茶,特别是高档优质红茶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5个茶树品种所制红茶内含物质较丰富,香气及感官也符合中高档红茶的特点。因此,5个供试品种均适合制作红茶,且茶汤滋味醇爽、香气浓厚,特别是槠叶齐和黄金茶1号制作的红茶中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较高,比较适合制作高档红茶。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水质对武夷岩茶的影响,选用3种常用泡茶用水(自来水、纯净水和泉水),对水体pH值、电导率和相关矿物质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了不同水质泡出的茶汤中主要滋味物质及香气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水质泡茶对茶汤中茶多酚、咖啡碱及可溶性糖的含量有较大影响,对氨基酸溶出量的影响不显著,对香气影响亦较大。纯净水和泉水泡茶可得到品质较好的茶汤,香气物质的含量及种类更多,纯净水和泉水适合用来泡武夷岩茶。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数控发酵与大叶种红茶风味物质变化的关系,提升大叶种红茶的综合品质,进一步推广大叶种红茶数控发酵技术。分别采取数控发酵和传统室温发酵的方式,以云抗10号、矮丰、雪芽100、长叶白毫4种无性系大叶种红茶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大叶种红茶,通过感官审评、理化检测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比分析所制大叶种红茶在生化成分(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和芳香化合物上的差异。数控发酵有利于增加大叶种红茶风味物质的含量,提高大叶种红茶的综合品质。数控发酵大叶种红茶的优势为:在传统室温发酵的基础上水浸出物含量平均提高7.76%,茶多酚含量平均提高2%,游离氨基酸含量平均提高0.4%,咖啡碱含量平均提高8.84%,茶多糖含量平均提高6.23%;数控发酵相比传统室温发酵,云抗10号芳香化合物高出1.21%,矮丰高出2.19%,雪芽100号高出5.17%,长叶白毫高出4.42%。就4个品种而言,又以云抗10号数控的综合品质表现最优,其在感官审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方面与传统温室发酵相比,均表现出差异极显著,且在芳香化合物方面检出其含有香气物质α-法尼烯。本研究为优...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不同泥料(红泥、紫泥、段泥)紫砂壶冲泡的乌龙茶茶汤中的主要呈味物质进行研究,采用顶空液相微萃取(headspace liqu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L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技术分析其挥发性香气成分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识别不同泥料紫砂壶在冲泡乌龙茶方面的差异,并进行感官审评分析。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烧杯)茶汤相比,用紫砂壶冲泡出的茶汤中的水浸出物及各种呈味物质含量较高,且不同泥料紫砂壶之间有一定的差别。茶汤中水浸出物总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红泥壶、紫泥壶、段泥壶和对照组,红泥壶增强了茶汤"鲜甜"的滋味特征,该滋味特征物质如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在红泥壶冲泡的茶汤中含量较高;紫泥壶增强了茶汤"苦涩"的滋味特征,该滋味特征物质如茶多酚和咖啡碱在紫泥壶冲泡的茶汤中含量最高。和对照组茶汤相比,用紫砂壶冲泡出的茶汤香气种类增多,重要香气成分如橙花叔醇、吲哚、芳樟醇及其氧化物、β-紫罗酮等的含量增加,不同香气物质之间的比例都有较大的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红泥壶、紫泥壶、段泥壶、对照组,其中红泥壶对乌龙茶的花香、清香的香气特征增益效果最强。结合感官审评可知,用紫砂壶冲泡清香型铁观音对茶汤的香气、滋味和汤色均有一定的影响,感官审评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红泥壶、紫泥壶、段泥壶组。  相似文献   

5.
以五指山茶园茶为对照,对五指山野生茶制得红茶、绿茶的主要生化品质成分茶多糖、茶多酚、茶氨酸进行分析检测,同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五指山野生红茶茶多糖、茶多酚、茶氨酸质量分数均高于五指山茶园红茶,生化品质优异,且茶汤油亮、滋味甘甜浓醇、香气持久,有奶蜜香,具备优质红茶特性。五指山野生绿茶茶多酚、茶氨酸质量分数高于五指山茶园茶;茶多糖质量分数低于茶园茶,但因茶氨酸质量分数较高,弥补了茶多糖质量分数低的不足;茶汤鲜爽、甘甜,带花香气且香气持久,具备优质绿茶特性。五指山野生茶制得的红茶和绿茶,感官审评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发酵时间对安康红茶品质的影响,选用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一芽二叶夏季鲜叶为原材料,在萎凋、揉捻、干燥等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保持发酵温度28℃、相对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选用发酵时间3.5、4.0、4.5 h 3个时间段进行加工,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内含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发酵4.0 h试样,所得红茶茶叶感官审评得分为91.50分,水浸出物含量为49.33%,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83%,咖啡碱含量为1.86%,茶多酚含量为17.69%,可溶性糖含量为3.88%,均为3个时间处理中的最高值。夏秋红茶发酵时间为4.0 h,可以作为优质夏秋红茶加工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茯砖茶茶汤的稳定性,采用茯砖茶原料制作茶汤,分别在贮藏后0、7、14、21、35、42d对茶汤中的水浸出物、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糖、儿茶素组分含量及茶汤pH值、色泽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贮藏后0~35d,水浸出物、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糖、儿茶素组分含量基本稳定,上下波动幅度不明显,茶汤pH值及色泽也较稳定;贮藏后35~42d,水浸出物、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组分含量急剧下降,可溶性糖含量较稳定,茶汤pH值减小,酸度增加,且色泽逐渐加深。由此可见,茯砖茶茶汤在贮藏35d后,水浸出物、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组分含量减少较多,茶汤褐变严重,且产生较多沉淀。  相似文献   

8.
将真空微波技术应用到脱除红茶中咖啡碱的研究中,考察了不同温度、时间、含水率及超声预处理等因素对咖啡碱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真空处理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在-0.1 MPa、120℃条件下处理3 h,干燥红茶中的咖啡碱脱除率可达21.31%,其他品质成分损失均在10%以内;感官品质除香气略带高火香、滋味稍淡之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变化。以2倍质量的水浸润并超声处理后,咖啡碱脱除率可提升至29.62%,但感官品质开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在桂香22号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对每个发酵时间段进行取样,结合感观审评及生化成分测定,研究其品质变化规律及适宜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桂香22号工夫红茶在发酵3~6 h时间段,随着时间的延长,茶汤颜色由橙红逐渐转变为红亮,香气由青草气逐渐转变为甜花香,滋味由苦涩味逐渐转变为醇厚鲜爽,叶底色泽也逐渐向红匀亮方向转变;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叶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黄素含量逐渐减少,茶红素先增加后降低,茶褐素逐渐增加。综合感官审评与主要生化成分测定结果得出:用桂香22号茶树品种春季鲜叶为原料加工工夫红茶,在发酵环境温度为26~28℃、相对湿度70%~80%条件下,以发酵6 h的品质最佳,其次为7 h。  相似文献   

10.
永川秀芽是重庆十大名优绿茶之一,因其品质独特而闻名于国内外。为科学评价不同等级永川秀芽品质,本实验对御芽、珍芽、极川、特川和一川等5个不同等级云岭永川秀芽茶叶品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不同等级永川秀芽感官审评总体得分与其等级高低顺序完全一致;不同等级永川秀芽分离鉴定出43种挥发性香气组分,分别为御芽27个、珍芽35个、极川37个、特川36个和一川39个,其中乙酸乙酯等21种物质为5个等级永川秀芽中共有香气组分,对构成永川秀芽风味具有重要作用,而酯类和醇类对永川秀芽特征性香气成分形成有突出贡献;不同等级永川秀芽主要滋味成分茶多酚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酚氨比与其感官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氨基酸含量和咖啡碱含量与茶叶感官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对其滋味品质影响力为咖啡碱氨基酸茶多酚可溶性糖(其与茶叶感官评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0.882、-0.945和-0.977);从5个等级云岭永川秀芽检测出23种氨基酸组份,其中鲜爽香味物质茶氨酸含量随茶叶等级升高而升高;不同各等级永川秀芽干茶色泽、茶汤和叶底没有较大差异。因此,本研究结果对云岭永川秀芽品质评价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廖鸿雁  戴前颖  齐灿  顾辰辰  蔡海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510-6512,6515
[目的]分析各理化成分与茶汤滋味因子浓度、鲜度、厚度的关系。[方法]通过测定几种名优绿茶的理化成分,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考察了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茶多酚、可溶性果胶等化学成分对几种名优茶滋味的影响。[结果]水浸出物含量对茶汤浓度高低有较大的贡献;氨基酸含量高,鲜度的表现越明显,而可溶性糖、茶多酚含量越高,鲜度表现越不明显;厚度受多种呈味成分的综合作用,其中可溶性果胶对厚度的影响较大。[结论]得到了各化学成分与茶汤滋味(浓度、鲜度、厚度)的关系,为茶叶品质的判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茶叶的品质包括外形和内质2个方面,而茶叶的生化成分是茶叶内质优劣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以43份云南大叶种茶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按照NY/T 787-2004《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将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设为5项审评因子及权重分,对43份试验材料进行红茶感官审评,根据审评结果确定红茶适制性;分析试验材料的生化成分与加工成的红茶感官品质、茶类适制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云南大叶种茶生化成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适合制作红茶,茶多酚含量与红茶的品质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咖啡碱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合制作红茶,茶叶中的咖啡碱含量与红茶的品质也呈一定的正相关性.通过研究茶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品质的关系,对利用好云茶资源及筛选出红茶优异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雀嘴茶是云南滇中地区民间常用的一种茶代用品,长期受到楚雄彝族人民的喜爱,明朝时曾作为贡品。其茶汤清透明亮,香气馥郁,滋味回甘悠长,本实验旨在以雀嘴茶为原料,配合滇红茶、绿茶、木糖醇等辅料制备出一款茶饮料。实验样品则采用30名小组成员进行感官评价的方法来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4.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饮品的香气品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饮品因鲜叶破碎强烈、供氧充足、发酵迅速, 使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明显受抑, 加之缺乏干燥过程, 影响了香气的形成与转化, 从而表现出香气总量及Ow uor指数低, 香气前体残留量高。后熟处理虽然使悬浮发酵红茶低沸点香气和香气总量下降, 却明显提高了Ow uor 指数, 改善了香气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四川工夫红茶品质现状,为四川工夫红茶品质提升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以四川省内主要茶区64个工夫红茶样品为调查对象,对其感官品质(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和理化成分(没食子酸、咖啡碱、儿茶素类、茶黄素类)进行比较分析,并绘制滋味、香气风味轮。【结果】川红工夫风味特征以"甜""醇"为主,感官审评总分介于83.35~91.27之间,且审评得分与价格走势基本一致。风味轮表明,川红工夫香气类型包括清香、花香、果香、甜香等;滋味类型包括"浓""醇""鲜""甜""厚"等,但一定比例的产品存在"高火""烟""焦""苦""涩"等品质缺陷。其品质成分反式儿茶素含量为24.9~92.25 mg/g、顺式儿茶素含量为18.37~86.79 mg/g、茶黄素含量为9.03~26.33 mg/g、咖啡碱含量为27.92~44.91 mg/g、没食子酸含量为0.36~7.7 mg/g。其中,相比川西和川南茶区,川北茶区儿茶素、茶黄素及没食子酸含量(均值)均为最高,而咖啡碱含量(均值)为最低。【结论】所收集茶样中川北茶区工夫红茶品质综合评价最优,但总体缺乏特殊香型等感官品质优异的红茶产品。因此建议加强自主选育和适度引进具有花、果香型的茶树品种,并结合四川主栽品种系统开展基于不同原料成熟度的不同发酵程度及干燥提香等工艺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冲泡水温、冲泡时间、茶水比3个因素对五峰毛尖茶汤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冲泡水温85℃、冲泡时间5 min、茶水比3 g/150 m L时,茶多酚和氨基酸浸出比率较好,茶汤滋味较佳。其中茶水比对感官品质影响最大,其次为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对感官品质影响最小。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的浸出量均随冲泡温度升高、冲泡时间延长、茶水比增大而增加,且茶水比对上述四者的浸出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对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的浸出量影响最小。冲泡水温对酚氨比影响最大,其次为茶水比,冲泡时间对酚氨比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以新选坦洋菜茶品系1芽1叶初展为原料,研制坦洋工夫“大学士”红茶样品,并对其进行感官品质审评及理化品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坦洋工夫“大学士”红茶的感官审评总得分比市售特级坦洋工夫红茶高4.25分,其外形、香气和滋味等感官品质达到或超过特级坦洋工夫红茶品质水平;干茶水浸出物含量46.8%、茶多酚总量为16.8%、游离氨基酸含量4.3%、儿茶素总量3.1%、咖啡碱含量为3.98%;共检测出香气成分47种,以具花果香的醇类物质为主体,其中香叶醇含量达51.91%、水杨酸甲酯含量达13.14%、β-芳樟醇含量达9.91%,新产品表现出“嫩甜香、花果香显”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8.
研究水中Ca~(2+)质量浓度对龙井茶冲泡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冲泡后茶汤的滋味品质、主要滋味物质的含量及Ca~(2+)对主要滋味物质呈味特性的影响,探讨Ca~(2+)对龙井茶冲泡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中Ca~(2+)质量浓度的增加,茶汤香气和滋味品质都显著下降,茶汤鲜爽度、醇度和苦味强度显著下降,而茶汤涩味强度显著增强;主要儿茶素、咖啡碱和氨基酸的浸出受Ca~(2+)影响较小,当Ca~(2+)质量浓度达到20 mg·L-1时才略有下降,不足以解释冲泡茶汤滋味品质的变化;Ca~(2+)对主要滋味物质的呈味特性有明显影响,Ca~(2+)可增强EGCG、咖啡碱和茶氨酸的涩味,降低EGCG和咖啡碱的苦味、茶氨酸的甜味和鲜味。本研究表明Ca~(2+)对龙井茶滋味物质浸出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通过影响茶汤中滋味物质的呈味特性来改变茶汤整体滋味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便于雪茄烟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评价,采用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对50份雪茄烟种质资源的烟叶化学成分、多酚与感官质量进行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雪茄烟种质资源的烟叶化学成分与多酚及感官质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典型相关关系。烟叶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关系最密切,与多酚的关系较密切;多酚与感官质量的关系密切。还原糖、总氮、钾、总植物碱等化学成分与多酚物质(隐绿原酸、新绿原酸、莨菪亭、绿原酸)密切相关;还原糖、总糖等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浓度、余味、刺激性、香气质、灰色、杂气)密切相关,多酚(新绿原酸、隐绿原酸、莨菪亭)与感官质量(香气质、香气量、刺激性)相关性较密切。由此可见,雪茄烟种质资源的化学成分、多酚和感官质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米胚芽营养成分丰富,富含生理活性物质。以米胚芽和红茶为原料制成新型袋泡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加工条件和冲泡条件。结果表明,米胚芽袋泡红茶的最适加工条件为:焙烤温度150℃、时间2.5 h、粒度0.42mm。单因素试验表明,冲泡条件显著影响袋泡茶的感官品质,以90~100℃、120 m L的水冲泡5 min为宜,以第1次冲泡效果最佳,茶汤香气浓郁,并具有独特米胚芽焦香,色泽清澈金黄,滋味纯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