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斑翅果蝇非典型嗅觉受体(Orco)基因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信号肽、磷酸化位点、保守结构域、亲疏水性、蛋白功能、二级和三级结构及同源进化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斑翅果蝇Orco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有48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54 271.14 u,等电点为8.69.亚细胞主要定位于其他细胞器,不属于分泌蛋白;无信号肽序列,有7个跨膜结构和1个Pfam 7tm_6的结构域;Orco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50.21%,直链延伸占20.16%,β转角占8.64%,无规则卷曲占20.99%;三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缠绕折叠形成.  相似文献   
2.
测试了啤酒废酵母酶解液7种挥发性成分(3-甲基-1-丁醇、苯甲醛、乙酸辛酯、乙酸苯乙酯、辛酸乙酯、苯乙腈和苯乙醇)及其混合物对不同发育期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结果显示,乙酸辛酯、乙酸苯乙酯和辛酸乙酯对橘小实蝇雌雄成虫的引诱作用显著;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到200μL·m L-1乙酸辛酯、200μL·m L-1乙酸苯乙酯和100μL·m L-1辛酸乙酯的混合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最好,引诱率达到88.6%.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间作麦冬对春季茶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讨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茶园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间的互作机制,为茶园间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地梯田茶园为研究对象,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等,分析茶树单作、茶树—麦冬间作及茶园空地土壤(CK)的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与丰富度差异。【结果】相对于单作,间作麦冬能显著提高茶园土壤含水量与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P<0.05,下同),以及脲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而pH无明显变化。相对于单作和CK,间作麦冬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无明显影响,但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与土壤速效营养、有机质和土壤相关酶呈显著正相关;芽单胞菌门与速效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绿湾菌门与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LEfSe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中的根瘤菌目(Rhizobiales)、黄单胞菌目(Xanthomonadales)、罗丹诺杆菌科(Rhodanobacteraceae)、褚氏杆菌属(Chujaibacter)、伯克氏菌科未分类菌属(unidentified_Burkholderiaceae),以及放线菌门中的放线菌门未分类菌纲(unidentified_ Actinobacteria)为间作茶园土壤样本的标志性微生物,且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K和单作处理。【结论】茶园间作麦冬可诱导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能富集更多参与土壤营养循环和拮抗病原菌的有益细菌,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和茶树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4.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由内源或外源的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引发的mRNA降解,导致特异性阻碍靶标基因表达的现象,在昆虫学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功能基因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及信号传导通路、益虫保护、新型农药的开发、害虫防治等。本文总结了RNAi技术应用于害虫防治上的原理,即以miRNA、siRNA及piRNA等小分子RNA介导的基因沉默过程,分析了影响RNAi技术防治效率的因素,如dsRNA导入方式、导入剂量和靶标基因的选择等,旨在进一步探讨RNAi应用于害虫防治的机理和存在问题,为运用RNAi技术防治害虫新思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水质对武夷岩茶的影响,选用3种常用泡茶用水(自来水、纯净水和泉水),对水体pH值、电导率和相关矿物质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了不同水质泡出的茶汤中主要滋味物质及香气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水质泡茶对茶汤中茶多酚、咖啡碱及可溶性糖的含量有较大影响,对氨基酸溶出量的影响不显著,对香气影响亦较大。纯净水和泉水泡茶可得到品质较好的茶汤,香气物质的含量及种类更多,纯净水和泉水适合用来泡武夷岩茶。  相似文献   
6.
双翅目是昆虫第四大目,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物种多样,生态类型丰富.触角是昆虫的主要嗅觉感受器官,在昆虫觅食、求偶、交配、聚集、产卵等生活史过程中发挥着获取信息的重要作用.笔者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外文数据库和万方、维普和知网中文数据库,发现目前关于双翅目触角感受器超显微结构的观察研究涉及32个科248种昆虫,主要集中在与人类农业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害虫,如蚊科、实蝇科、蠓科、厕蝇科、瘿蚊科、丽蝇科、蝇科、狂蝇科等,而近些年对双翅目天敌昆虫如寄蝇科和食蚜蝇科的研究也倍受关注.此外,笔者汇总整理研究表明,双翅目昆虫的感受器共13种,常见的有毛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棒状感受器5种,还有部分感受器是双翅目某些科特有的,如环丝是瘿蚊科昆虫特有的感受器.另外,双翅目昆虫触角感受器的特征在科、属、种分类阶元中存在差异;对比我国不同地区的橘小实蝇成虫触角感受器类型,发现该害虫不同地理种群的触角感受器类型和特征存在差异.例如,我国台湾的橘小实蝇成虫触角着生栓锥形感受器和棒状感器,然而我国大陆的橘小实蝇未发现以上2种感器,并且大陆的橘小实蝇触角着生台湾种群没有的刺形感受器、腔锥型感受器或柱形感受器;广州的橘小实蝇锥形感受器基部未呈现弯曲状态,然而福建和吉林长春的橘小实蝇锥形感受器存在基部弯曲的亚型.笔者还综述了双翅目昆虫各种感受器类型在形态和功能方面的研究概况,探讨了触角感受器在害虫防治和昆虫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近10年国内外橘小实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2008—2017年国内外有关橘小实蝇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文献类型、刊载期刊、高被引文献、关键词、文献主要产出单位和国家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检索到的橘小实蝇中英文研究文献分别为1526篇和329篇,且主要以研究性文章呈现;国内中文期刊中,《昆虫学报》发文量最多,而《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为发文量最多的国际期刊;中文文献主要产出单位是华南农业大学,而西南大学则是国内发表英文文献最多的单位。另外,中国在英文文献发文量中位居世界第一,且每年的英文文献发表量呈递增趋势。我国学者在橘小实蝇研究方面,主要侧重其田间发生和防治手段的研究。同时,对其生态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也有研究。由此可知,我国在橘小实蝇的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国际上该害虫研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我国在橘小实蝇研究领域还具有研究机构分布广、研究者众多和研究内容广泛、丰富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综合客观反映近10年入侵害虫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为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基于2007-2017年中英文科学文献数据库,对外来入侵害虫的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去重后共有885篇文献。分析发现:2014年国内外关于入侵害虫风险分析的发文量最多,在《Biological Invasions》期刊发文量最高,国内期刊植物检疫发文量最高;在害虫类别中,国际期刊关于膜翅目的研究文章发文量最多,而国内是鞘翅目的研究发文量最多;另外,国外对阿根廷蚁Linepithema humile,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和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3种入侵害虫的风险评估发文量最多。最后本研究简单介绍了4种常用生态位模型在入侵害虫适生性分析领域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应用,为入侵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测试了斑翅果蝇寄主水果11种挥发性成分(己醛、2-庚酮、反式-2-己烯醛、芳樟醇、乙酸乙酯、水杨酸甲酯、己酸、α-紫罗兰酮、己醇、反式-2-己烯-1-醇和乙酸异戊酯)分别与一定比例的乙醇和乙酸混合对斑翅果蝇成虫的引诱效果,以筛选出对乙醇和乙酸混合液具有增效作用的挥发物,并对具有增效作用的挥发物进行正交试验,以找出具有最佳引诱效果的配方.结果表明:将一定浓度的己醛、2-庚酮、反式-2-己烯醛和芳樟醇添加到乙醇和乙酸中对斑翅果蝇雌雄成虫的引诱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各种挥发物作为溶质,乙醇和乙酸混合液作为溶剂,将体积分数为1/5 000的己醛、1/500的2-庚酮和1/5 000的芳樟醇混合到乙醇和乙酸中对斑翅果蝇的引诱效果最好,引诱率达到86.4%.  相似文献   
10.
应用扫描电镜对橘小实蝇的4种寄生蜂(阿里山潜蝇茧蜂、切割潜蝇茧蜂、长尾潜蝇茧蜂和布氏潜蝇茧蜂)的产卵器和腹部感器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共发现8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蒲姆氏鬃、钟形感器、浅凹状感器、栓锥感器、腔锥感器、刺形感器和分泌毛孔;同时发现阿里山潜蝇茧蜂和布氏潜蝇茧蜂的产卵针端部尖细,而长尾潜蝇茧蜂和切割潜蝇茧蜂的产卵针端部呈倒钩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