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周小楠  董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576-1577
[目的]选育高产胆固醇氧化酶菌株。[方法]从环链拟青霉、斜链拟青霉、中国拟青霉和蛹拟青霉中筛选出发菌株,对筛选出的酶活力高的突变株进行紫外诱变,选育出高产胆固醇氧化酶突变株,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其酶活。[结果]选择环链拟青霉为诱变选育的出发菌株,紫外诱变环链拟青霉获得了一株高产胆固醇氧化酶突变株CM3,确定了紫外诱变的最佳时间是80S。通过优化其发酵条件,得出CM3发酵产酶最优条件为30℃,pH值6.0,接种量为10%。其最高酶活力为1.3360U/ml,比出发菌株(0.3369U/m1)提高了296.6%。[结论]通过紫外诱变能选育出有较高胆固醇氧化酶活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2.
米曲霉高产蛋白酶菌株的选育及在酱油酿造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力  章运  涂振东  叶凯 《新疆农业科学》2009,46(6):1274-1278
[目的]筛选蛋白酶活力高的菌株酿造酱油.[方法]通过对沪酿3042米曲霉进行紫外线和LiCl复合诱变, 筛选高产蛋白酶突变株,并对其遗传稳定性和产生的蛋白酶性质进行研究,同时将该突变株应用于酱油酿造试验.[结果]通过诱变得到高产蛋白酶突变株米曲霉UF366, 其蛋白酶活力达1 440 U/g,比对照提高了33.3;.UF366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好,在pH 7.2,40℃时其中性蛋白酶活力最高;在90℃处理30 min,蛋白酶活力完全丧失.[结论]采用UF366米曲霉发酵的酱油氨基酸态氮和全氮分别为0.637和1.14 g/100 mL,与出发菌株沪酿3042米曲霉相比分别提高了36.7;和39.0;.  相似文献   

3.
复合诱变选育腈水合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择有效的方法选育稳定的腈水合酶高产菌株。[方法]以Rhodococcus sp.HUST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对其进行复合诱变处理,选育出酶活力高的突变株进行培养并测定腈水合酶活性。[结果]菌株HUST复合诱变的条件为:出发菌株在距离为15cm时紫外诱变45s后再经1.1%的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20min,然后进行有利突变株的筛选,通过初筛、复筛和遗传稳定性试验,获得1株遗传性状稳定的腈水合酶高产菌株HUST-1,其酶活高达698.6U,比诱变前提高了68.3%。[结论]通过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能选育出有较高腈水合酶活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紫外线诱变育种的方法,筛选并选育纳豆激酶高产菌株。试验结果表明,使用20W紫外灯照射90s,经过筛选及纤维蛋白平板检测,获得了一株产酶活为498.84U/m L的高产菌株,产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78%。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吉他霉素高产菌株。[方法]以1株北里链霉菌Zn14-05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与NTG复合诱变处理,通过以脂肪酶活力为初筛指标和摇瓶复筛筛选吉他霉素高产菌株。[结果]摇瓶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10%;传代试验结果表明其遗传性能稳定。[结论]以高脂肪酶活性为初筛指标选育吉他霉素高产突变株,缩短了选育周期,减少了初筛工作量,提高了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6.
以从酱油厂曲池中分离纯化的A3、A6、A18、A23和A27米曲霉菌株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后,通过初筛、复筛和遗传稳定性试验,筛选获得1株蛋白酶和糖化酶活力高且遗传稳定的变异菌株A3U-12.该菌株蛋白酶活力1 245.17U/g及糖化酶活力831.28U/g,分别是同培养条件下的沪酿3.042酶活力的1.21倍和1.52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紫外线诱变育种的方法,选育耐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牛奶平板初筛和酶活测定复筛,得到菌株A2的酶活为525. 56U/m L,与初始菌株相比,其酶活提高了34. 26%。菌株A2经过5次代传酶活力在519. 12~538. 23U/m L之间,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菌株发酵液中多杀霉素产量,本试验利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紫外(UV)诱变和抗性突变技术处理刺糖多孢菌株DS0322-3,结合高通量筛选和摇瓶发酵选育多杀霉素高产菌株。结果显示,通过ARTP诱变和UV诱变育种,筛选获得384株突变菌株,其中有9株突变菌株的效价较原始菌株增加10%以上,且1株效价较原始菌株增加20%以上,经过ARTP诱变30 s,得到的突变菌株AR1019-4效价为547.78 mg/L,较原始菌株增加了21.88%。以ARTP诱变得到的高产突变菌株AR1019-4为出发菌株,通过抗性突变筛选技术筛选获得1 152株突变株,其中13株突变菌株的效价较出发菌株增加10%以上,且2株效价较出发菌株增加15%以上,在0.5 mg/L的氯霉素平板上得到的突变菌株Chl 1215-5效价为637.12 mg/L,较出发菌株增加了16.31%;12 mg/L的庆大霉素抗性突变筛选到了突变菌株Gen 1207-8,效价为597.59 mg/L,该菌株的Spinosyn D组分由10%~15%增加至30%~35%左右,经遗传稳定性试验验证,突变菌株Chl1215-5和Gen1207-8可稳定遗传。试验结果表明ARTP诱变、紫外诱变和抗生素突变技术对选育多杀霉素高产菌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N+注入中性蛋白酶高产菌株诱变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低能N+注入技术对产中性蛋白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进行诱变选育.以提高该菌株的产酶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茵株的存活率曲线是典型的"马鞍型"剂量一效应曲线,在注入剂量为(30-50)×1014ions.cm-2的区域内具有高的正突变率.在注入能量为30 keV、注入荆量为50×1014ions.cm-2的条件下,经过筛选最终获得l株遗传稳定性良好的高产茵株NP131,其所产中性蛋白酶活力稳定在15230 U.mL-1左右,较出发茵株提高了71.2%.比较突变茵株NP131与出发菌株的产酶曲线,发现2条曲线的变化规律一致.说明离子注入技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微生物茵种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出高产碱性蛋白酶的菌株,为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从青岛沿海海域采集的海水及海泥中分离得到产碱性蛋白酶的菌株,经紫外诱变和微波诱变处理,获得目标菌株并测定菌株的酶活力,同时对诱变菌株的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的研究。[结果]筛选出的菌株酶活力为145 U/ml,经过复合诱变后,菌株ZR-58-3-1-3发酵液的酶活力达775 U/ml,比出发菌株高4.3倍。菌株所产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属中温蛋白酶;最适作用pH为8.5,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结论]菌株ZR-58-3-1-3产碱性蛋白酶的性能稳定,可作为产碱性蛋白酶的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楸树与滇楸种间杂交组合苗期性状遗传变异。[方法]以25株滇楸优树为父本、23株楸树优树为母本,采用常规杂交方法,进行种间杂交育种,对不同杂交组合的可配性及1年生播种移栽苗、两根一干平茬苗的物候期、苗高、胸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不同组合的可配性、物候期、苗高、胸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一根一干组合苗高、胸径的遗传力为73.75%、71.83%,二根一干组合苗高、胸径的遗传力为75.79%、60.63%,其遗传特性突出,遗传变异丰富。[结论]苗高遗传力比胸径高。以苗高进行选择和改良能够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2.
王丽岩  张晓帆  王磊  李建伟  李良  刘学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43-13144,13233
[目的]优化林蛙肉酶解工艺。[方法]以长白山雄性林蛙肉为原料,选用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对其进行水解。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酶解条件。[结果]酶解效果最好的是中性蛋白酶,其最适酶解条件为pH值6、加酶量7%、底物浓度55%,水解时间110min、温度50℃。在此工艺条件下,水解度达55.02%。[结论]该酶解工艺用酶少、分解快,适合长白山林蛙肉的酶解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发高品质的海虾风味料。[方法]根据味料同源原理,以酶解度、感官评定为指标,对新鲜海虾头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酶解效果较好的复合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并进行复合酶解正交试验。[结果]虾头原料酶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50℃,p H 5.5,时间8 h,加酶量0.2%,其中复合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的比例为1∶1。此条件下酶解液酶解度为26.77%,感官评定无苦味,虾风味浓。[结论]以该酶解液制备得到的鲜虾粉和深海虾酱味道鲜美,具有浓厚的天然虾香味。  相似文献   

14.
鱿鱼风味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填补鱿鱼风味料的市场空白。[方法]根据味料同源原理,以酶解度、感官评定为指标,对鱿鱼酶解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酶解效果较好的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并进行复合酶解正交试验。[结果]鱿鱼原料酶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50℃,p H 6.0,时间6 h,加酶量0.2%,其中碱性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的比例为2∶1。此条件下酶解液酶解度为30.40%,感官评定无苦味,鱿鱼风味浓。[结论]该试验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可制得健康安全的海鲜调味品,为鱿鱼风味料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石斛兰品种遗传变异的RAPD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RAPD技术检测石斛兰品种的遗传变异性。[方法]以4个母本园石斛兰品种和1个试管苗品种为材料,经DNA提取后,采用10 bp随机引物进行RAPD检测其遗传变异性。[结果]绿意(Den.Burana Green)和粉红钻石(Den.Pink Thamond)2个母本园品种未发现变异,熊猫(Den.BigPanda)和泰国白(Den.Thailand White)2个母本园品种变异率分别为3.3%和23.3%;红索尼娅(Den.Red Sonia)试管苗变异率为10.9%。[结论]建立了石斛兰品种遗传变异的RAPD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6.
酶法制取丝素降胆固醇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废蚕丝制取具有降胆固醇的活性肽。[方法]考察不同水解度的丝素活性肽对胆固醇在胆汁胶束溶液中溶解度的抑制率,并以此作为碱性蛋白酶水解蚕丝蛋白的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碱性蛋白酶的水解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其最佳工艺条件:产物浓度为20g/L,酶用最为0.4g/L,反应温度为40℃,pH为9.5。[结论]碱性蛋白酶水解丝素蛋白的水解度为16.5%时,产物具有最佳活性。  相似文献   

17.
羽毛针禾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王绍明  张霞  徐海雷  陆嘉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643-12645
[目的]从分子水平对羽毛针禾居群内、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进行研究,揭示其遗传多样性水平。[方法]使用11条RAPD引物对生长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优良固沙植物羽毛针禾进行居群遗传变异分析。[结果]7个居群76个样品共检测到125个位点,总多态位点百分比为96.8%,居群内平均多态位点百分比为45.3%;羽毛针禾种群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I)为0.5151,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3471;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5284,即有52.84%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于居群间。[结论]羽毛针禾居群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各居群间已有了明显分化。  相似文献   

18.
葛晨霞  周景祥  董晓庆  裴怀全  朱成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25-17726,17755
[目的]研究不同pH值对翘嘴红鲐消化器官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翘嘴红鲐为试验材料,设定不同的pH值梯度,研究其对各消化器官蛋白酶比活力的影响。[结果]翘嘴红鲐各消化器官蛋白酶活性强弱的顺序为后场〉前肠〉中肠〉胃〉肝脏,其最适的pH值分别为7.5、7.5、7.0、5.5、7.0,且胃和肠道蛋白酶的活性显著大于肝脏蛋白酶活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翘嘴红鲐消化生理的研究和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酶解鱼鳔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虹  段振华  成长玉  杨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389-3391,3469
[目的]探索利用鱼鳔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酶解海南鱼鳔,以酶解液清除DPPH的效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酶解的pH、温度、时间、底物浓度、酶浓度等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鱼鳔的最佳酶解条件为底物浓度6.0%,酶浓度1.6%,酶解pH 6.0,酶解时间4.1 h,酶解温度63℃;该条件下制备的鱼鳔抗氧化肽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76.06%。[结论]该研究为鱼鳔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15-11417
[目的]筛选出最优的纳豆生产菌株。[方法]以实验室现有的16株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为出发菌株,通过蛋白酶、纳豆激酶及产黏(r-PGA)性能的综合指标,筛选出适合纳豆生产的纳豆芽孢杆菌。[结果]综合考虑,菌株DL-1521具有最高的蛋白酶、纳豆激酶和较高的产黏特性,具备作为纳豆生产优良菌种的特性。[结论]筛选结果可为纳豆直投式菌剂的制备提供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