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稻谷黑米种皮的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三个黑色种皮条本与五个白色种皮亲本杂交,运用六个群体组配设计,分析种皮黑色素在各世代的表现,结果:①F_1种皮黑色素性状为不完全显性,显性度在组合之间有差异;②F_1、黑色种皮亲本回交一代的变异系数<F_2、白色种皮亲本回交一代;③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呈极显著、显著或接近显著;④种皮黑色素沉积性状表现受一对显性色素基因控制,存在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种皮色素由深黑至白色变化,呈数量性状表现,与色素基因的遗传有密切关系。种皮色素和谷粒色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本文从遗传理论上展示了选育高产、优质黑米新品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黄籽分布与种皮颜色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蓝型油菜79-26黄籽后代种皮颜色分离为黑色、褐色、黄色和黄黑、黄褐嵌合色。黄籽率,植株中部分枝较高,主序和下部分枝率较低;自由授粉率较高,自交率较低。黑色种皮色素为深褐色,褐色种皮色素为褐色,黄色种皮色素为浅黄色或浅黄褐色。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内蒙古黑粒小麦种皮颜色的遗传特性,与3个红粒小麦和2个白粒小麦配制了10个正反交组合,观察了F1、F2代植株上籽粒种皮颜色的表现,分析其粒色遗传。结果表明,籽粒种皮黑色为细胞核遗传,黑色对红色和白色均呈显性。内蒙古黑粒小麦与红粒及白粒杂交F2代,均符合9(黑)∶7(红或白)分离规律,说明黑色种皮受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同一组合的F2各黑粒单株间籽粒颜色有深浅之分,说明这2对显性互补基因还具有剂量效应。通过黑粒小麦与红粒和白粒小麦品种间杂交,可以培育粒色不同的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4.
黑米胚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直链淀粉含量(简称 AC)不同的5份黑稻品种为材料配制杂交和回交组合,用单粒法测定了亲本及正反交 F_1,F_2,B_1,B_2种子的 AC,以研究其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控制 AC 合成的 Wx 基因在遗传上具有剂量效应,第一剂量对提高 AC 的作用最大,第二剂量的作用次之,第三剂量的作用较小。(2)糯与非糯亲本的杂交后代 F_2种子胚乳的 AC 呈明显的4峰分布,并符合1:1:1:1的分离比例,分别对应0,1,2,3个 Wx 基因剂量。(3)AC 受三倍体核基因控制,不存在细胞质影响,其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4)为改进黑稻的 AC,在杂交育种中应使一个亲本具有理想的 AC,但在杂优利用中父母本最好都有理想的 AC。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黑粒小麦种皮颜色的遗传特性,以普通小麦苏2051与郑麦9023杂交组合中筛选获得的种皮颜色为深紫色的突变体小麦品系宁0726为材料,分别与3个红粒小麦和2个白粒小麦配制了10个正反交组合,观察F1、F2及F2∶3代种皮颜色,并分析其遗传。结果显示,小麦种皮紫色性状表现为母性影响,由细胞核基因所决定,紫色对红色和白色呈显性。宁0726与红粒及白粒小麦杂交的F2∶3代种皮颜色,均符合9(紫):7(红或白)分离规律,说明紫色种皮受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同一组合的F2∶3代各紫粒单株间紫色有深浅之分,说明这2对显性互补基因还具有剂量效应。利用黑粒小麦与红粒或白粒小麦品种间杂交,可以创制黑粒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黑粒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特性。[方法]配制了黑小麦76、黑小麦18、96-45和line2204个黑粒小麦品种(系)与4个白粒小麦品种(系)9-231、宁春16、宁春17和新春22的正反交共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F2、F3植株上籽粒颜色的表现,分析其粒色遗传。[结果]黑小麦76的黑粒性状表现母体遗传,均为不完全显性,黑粒性状受2对互补基因控制,F3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line220、96-45和黑小麦18籽粒黑色性状的遗传基因有2对,表现为独立遗传且有互补作用,F2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结论]可以通过黑粒小麦与白粒小麦品种间杂交分别选育粒色不同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黑粒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黑粒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特性。[方法]配置了黑小麦76、黑小麦18、96-45和line220 4个黑粒小麦品种(系)与4个白粒小麦品种(系)9-231、宁春16、宁春17和新春22的正反交共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F2、F3植株上籽粒颜色的表现,分析其粒色遗传。[结果]黑小麦76的黑粒性状表现母体遗传,均为不完全显性,黑粒性状受2对互补基因控制,F3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line220、96-45和黑小麦18籽粒黑色性状的遗传基因有2对,表现为独立遗传且有互补作用,F2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结论]可以通过黑粒小麦与白粒小麦品种间杂交分别选育粒色不同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用晚粳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和105S与常规晚粳品种农垦58、鄂宜105,武复粳、华粳14和筑紫睛杂交,以套袋结实率为主要指标分析了正反交F_1、F_2,以及光敏核不育系与正反交F_1回交BF_1代在武汉(30°27’N)长日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各组合F_1代杂种都为可育,而F_2和BF_1代都发生育性分离。具有同一常规品种亲本的组合的育性分离表现基本一致。农垦58S与农垦58杂交组合F_2代可育与不育的分离适合3∶1,BF_1适合1∶1的比例;农垦58S与鄂宜105等4个品种杂交组合的F_2代可育和部分可育与不育的分离适合15∶1,BF_1适合3∶1的比例。两类组合后代的育性分离分别符合1对主效基因和2对独立的主效基因的遗传。  相似文献   

9.
以上农黑糯07的成熟种子胚为外植体,经1次诱导培养得到愈伤组织,然后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当愈伤组织分化出幼苗后,用剪刀剪除须根和剪短芽,继续转移至同一分化培养基上,经连续培养6~7次后,将完整的试管株移至大田,当年得到R0植株。从R0植株上收取种子于下年混合播种成R1代,R1代单株移栽,从2757株中选得8个不同变异单株。变异单株的种子分别留种、分别移栽,R2代的表现与R1代基本相同。从8个变异株中,一个变异株表现穗大粒多、茎杆矮壮,有希望育成新的黑糯品种。  相似文献   

10.
水稻杂种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本试验在单粒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的条件下,对水稻杂种F_1,F_2、F_3种子进行直链淀粉含量遗传模式的探讨。结果表明:基因剂量效应仅存在部分组合。在高、中直链淀粉含量籼稻/低直链淀粉含量籼稻正反交组合中,高、中直链淀粉含量对低直链淀粉含量表现为完全显性,F_2为3:1分离,受一对基因控制。部分超亲分离表明可能还受修饰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特种稻黑米品种的糙米果皮中,含有大量的稀有天然黑(紫)色素。本文研究了这种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方法、化学结构及其稳定性,并对其药理作用和应用前景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同时播种向日葵双亲、F_1和F_2群体的方法,分析了3个组合的子实含油率性状的遗传及其选择效果。结果表明,子实含油率的广义遗传力中等,为37。69~56。85%。高含油率对低含油率的基因作用性质为超显性。该性状由1~5对差异主效基因控制。F_1有较强的正向杂种优势。当F_2代选择率为5%时,其子代平均获得遗传进度为2.14~4.04%,即比原群体平均含油率增加10.32~11.29%。因此,在自交系选育时,建议早代对子实含油率性状进行单株选择。  相似文献   

13.
小麦种子黑胚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iessler是小麦种子黑胚病的主要致病菌。1987~1988年在鲁麦8号小麦抽穗、开花及籽粒发育各阶段自穗部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乳熟后期(花后20天)病菌开始侵染胚部,引起黑胚,随着籽粒成熟黑胚率相应增加。在此期间遇雨或田间相对湿度高(90%以上),易结露,则黑胚病加重。室温26~27℃下接种,病害潜育期为3~4天。大气中的链格孢菌是小麦种子黑胚病的侵染源。小花上残留的花药是病菌进入花内的途径之一。小麦黑胚病普遍发生,不同品种(品系)有差异。高肥水地种子黑胚率高于旱地,雨后收获的种子黑胚病亦较雨前收获的重。黑胚粒的粒重大于非黑胚粒。  相似文献   

14.
我国稻米品质的改良   总被引:202,自引:9,他引:193  
本文论述我国稻米的品质改进,内容包括:⑴稻米品质的评价;⑵品质性状的遗传;⑶品质性状的育种改良;⑷影响稻米品质的非遗传因素。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表达,可能受母株基因型或胚乳基因型控制,或兼而有之。现已明确,米的一些形态性状,如粒长、粒宽、粒重等,主要受母株基因型控制;这些性状在F#-2米粒间无明显分离。而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等理化性状,则主要由胚乳基因型控制,它们在F#-2米粒间均发生分离。杂种稻米的理化性状是很难一致的。当前优质米育种应特别注意:⑴改进米的外观品质;⑵根据用途改进米的蒸煮和食用品质;⑶选育含胚米;⑷改进特种米(黑米、香米和糯米)的丰产性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15.
The inheritance of seed color and seed luster of mungbean was studied by using accessions/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seed colour, black (Black), green (KPS1) and green (KPS2). In KPS2×Black combination, the F2 seed color was shiny black. The F3 data indicated the following genotype: 3B-for black seed color, and 1 bb for green seed color. Plant purple petiole gene and black seed color gene were very close linkage. There was no segregation between them. Perhaps the same gene B controlled the color of purple petiole. Moreover in KPS1×Black combination F3 seed color population showed a wide rang of phenotypic variability. Perhaps seed luster was controlled by more than two genes.  相似文献   

16.
上农特种稻黑糯07与上农香糯、铁桂丰杂交.F2代植株色泽出现分离.叶舌、叶耳紫黑色植株与绿色植株呈9与7之比,是两对基因互补的结果.其中一对基本色素基因与决定糙米种皮色素的基因可能是共同的.叶舌、叶耳紫黑色植株中约有1/3叶鞘、叶片亦出现紫黑色,因此推断另一对基因可能存在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上农香糯的生物学特性既遵循栽培稻(Oryza sativa L.)的一般规律,又有自己的特点。上农香糯是一种中熟晚粳糯稻,但早播早熟、迟播迟熟现象比较明显。它具有良好的萌动发芽、幼苗生长习性,有利培育壮秧。它分蘖成穗率较高、穗大粒多、着粒较密。其一生总叶龄数约为15~18张,随生育期变化而不同,平均出叶间隔时期正常,但后期各叶出生较快。叶面积和叶片宽度大致随叶龄而增大,以剑叶为最大;叶片长度则以倒三、四叶最长。伸长节间为5~6个,作单季晚稻栽培时,幼穗分化与节间伸长也同时进行,分蘖与穗分化两者相互衔接。其株高适当、株型紧凑、基部节间短粗,这是该品种耐肥抗倒的内在原因。上农香糯幼穗分化过程及其与叶龄的对应关系与常规水稻大同小异。然而,从分化始期至抽穗不过30天,各阶段历期长短也有其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水稻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杂交水稻雄性不育系、恢复系、F_1,F_2,和由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杂种F_1、F_2,以及回交低代的雄性不育性进行了遗传研究,认为水稻的雄性不育性是一个数量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