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栽培的超高产特性及调控技术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在福建省尤溪县建立Ⅱ优航1号的再生稻超高产示范片6.7 hm~2,2003~2005年3a平均每公顷产量,头季12375kg、再生季7907kg。根据产量构成调查和试验结果分析,明确:①再生稻产量与每平方米总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头季以每穗粒数与每平方米总粒数的相关较密切,再生季以每平方米穗数与每平方米总粒数的相关较密切;②Ⅱ优航1号实现超高产,头季必须在足额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形成每平方米4.5~5.0万粒的库容量;再生季必须提高腋芽萌发率,培育比母茎多70%~100%的穗数,以多穗补小穗的不足,形成每平方米3.5万粒的库容量;③主要超高产栽培技术为优化配置生育期,发掘气候资源的潜在生产力;畦栽沟灌,保持土壤湿润透气性状,培育形态发达、机能高而持久的根系;依据目标产量,定量分期施肥;通过头季十黄收割、高留稻桩、重施芽肥等措施,提高再生腋芽萌发率。  相似文献   

2.
水稻潜伏芽生长和穗分化形成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1986-1987年在扬州对7个水稻品种茎秆上的潜伏芽幼穗分化进程和生长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⒈潜伏芽幼穗分化始期是在前季稻颖花分化期到雌雄蕊分化期;前季稻抽穗期,母茎中部或偏上部节上潜伏芽幼穗分化已达颖花分化期,基部节上的潜伏芽为一次枝梗分化期,少数为苞分化期;前季稻抽穗到成熟,潜伏芽穗分化进程为休眠状态,幼穗发育处于一次枝梗到颖花分化期。⒉水稻潜伏芽的发生率,依据品种母茎茎秆各节潜伏芽发生率的差异,可把品种分为低节位型、高节位型和全节位型。⒊在前季稻收割前7-10天施氮肥,可促进潜伏芽出苗,提高再生稻的每穗粒数和穗重。  相似文献   

3.
留桩节位与母叶对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了头季稻收获时保留的母茎节数与母叶数对再生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保留例二节上休眠芽的情况下,保留母茎到叶或倒二叶和倒一节可以增加母茎的干物重和营养物质贮藏量,因而可以减少头季稻收获后再生芽的死亡率,促进再生芽的萌发,增加发南数。相应地也使再生稻育效德数有所增加.但发苗期延长.迟发苗和弱苗增多,加之母叶与倒一节的严重荫蔽作用,使再生稻株生长发育较差,结实率、稳实粒数和千粒重均降低.产量不高。在去除倒二节后的第三节再生芽较保留了第二节的发苗多、生长好、有效稳增加、结实率、德实粒数和千粒重提高,在去除了第三节后的第四节再生芽也表现同样趋势,表明再生芽的萌发生长也具有顶端优势现象。再生稻产量以去掉第一节保留第二节的最高。  相似文献   

4.
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发展再生稻是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提高稻田产出效益的一条重要途经。根据已报道资料,结合笔者20余年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头季稻中上部节的再生穗抽穗期比下部抽穗早、着生叶片数少、出叶速度快、生育期短、穗子小、成穗率和结实率较高。头季稻抽穗后光合物质主要供给穗部籽粒灌浆结实,分配给再生芽生长利用的光合物质极少,是齐穗后大量再生芽开始死亡的机理所在;改善头季稻抽穗期间植株行间的光照条件对再生芽生长的促进作用,必须在一定光合物质供给基础上才能显现。头季稻齐穗后品种间再生力取决于头季稻的叶粒比,强再生力品种头季稻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较大,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之后剩余量较多,对再生稻高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杂交组合间再生力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2)水稻品种再生力可分为4级,头季稻及再生稻两季高产品种的库源特征:穗粒数160-190粒、叶粒重比0.0737-0.0827 cm2·mg-1、有效穗232.12-249.40万/hm2、结实率81.54%-85.74%、千粒重28.58-30.07 g、单穗重4.13-4.43 g。(3)促芽肥提高再生力的作用,是通过施氮延缓了头季稻生长后期绿叶衰老速度,提高母茎叶片全氮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增加叶片当时的光合产物向头季稻穗部输入比例,减少先期贮藏于母茎鞘中光合产物向穗部输入量,相对地提高了母茎鞘干物重而增强再生力。促芽肥对再生稻的作用效果在品种间的表现不尽相同,头季稻穗粒数较多的大穗型品种要提早施用促芽肥并增加施用量,才能获得较高的再生稻产量。利用杂交中稻齐穗期剑叶叶绿素计读数(SPAD值)可预测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通过防治纹枯病保护头季稻基部叶片和适度烤田提高根系活力,是再生稻高产的重要保证;头季稻收获期的成熟度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以头季稻完熟期再生芽开始破鞘现青时收割头季稻为宜,留桩高度以保留倒2节并高出5-7 cm处割苗即可。(4)针对目前再生稻生产上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即再生稻开花期的低温危害、再生稻大面积产量不平衡和机械收获头季稻对再生稻生产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解决途经。(5)提出再生稻理论与技术的研究重点,包括“生态与农艺措施对头季稻后期冠层性状与再生芽生长的多因素互作机制”、“头季稻收割后再生芽停滞于母茎鞘中的原因及其调控途径”、“提高再生稻氮肥利用效率的技术途径”和“适应机械插秧与机械收割的杂交水稻-再生稻配套技术”4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低桩机割再生稻生育特性和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机械收割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观察再生分蘖生育特性,设置氮肥施用期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头季高桩手割,再生季主体分蘖为倒2、3节位分蘖,总叶数少,无独立根系,早育早熟;头季低桩机割,再生季主体分蘖为倒4、5节位分蘖,总叶数多,有独立根系,机割后7~10d开始在前出叶节萌发节根和子蘖,9~12d分化1次枝梗,抽穗、成熟期比头季高桩手割田推迟15d左右。在头季机收后早施重施氮肥,能有效促进再生分蘖根芽萌发和枝梗颖花分化,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挂牌标记,观察了再生稻株的抽穗过程及其与各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再生稻的抽穗期长达近1个月,抽穗的前期和后期抽穗较慢,而以中期(9月4-13日)抽穗最多。从母茎第二节上萌发的再生稻株抽穗较早而集中,第四节位的抽穗迟而持续期长。早期抽的穗子较大,穗着粒和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穗粒重较高,而后期特别是9月13日以后抽的穗子较小,穗部性状较差。在各穗部性状中,稳实粒数受抽穗期的影响最大,而千粒重则最小;在从母茎三个节位上萌发的再生稻株中,第二节位的各穗部性状受抽穗期的影响最小,而第四节位的则最大。  相似文献   

7.
杂交稻天优3301再生高产的产量构成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天优3301再生稻高产的产量构成及其调控途径,2007、2008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设置分期播栽试验,调查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天优3301从头季播种至再生季抽穗的积温为4000℃;早播早栽田头季显著延长营养生长期,结实期与光温高值期重合,再生季在安全齐穗期前抽穗,有利于建成多穗大穗、高结实率的群体;早播早栽田决定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是穗数和每穗粒数,二者对产量提升的贡献率合占95%以上,其中头季以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最高,再生季以穗数对增产的贡献率最高;迟栽迟播田头季结实期寡照,再生季花期和结实期遇冷害频繁,最终结实率低限制了高产。天优3301作再生稻栽培,宜早播早栽、适当密植;头季高产须在形成足额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再生季高产的关键是促进腋芽萌发,形成比头季多70%~100%的穗数。  相似文献   

8.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割后茎秆上的腋芽,在不需要犁耙田的情况下,通过灌溉、施肥等系列技术措施,促使稻桩母茎上的腋芽萌发再生成穗,从而再收一季稻谷的栽培方式。它具有省种、省工、省时、省水、省肥、省药和产出率、劳动效率、经济效益高的优点,同时具有生育期短、米质优良、病虫害少等特性。由于它是依靠头季稻收割后母茎腋芽萌发成穗而获得产量,因而在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上要以培育健壮的头季稻为基础,促进腋芽早生快发、多发为手段,争取穗多、粒多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再生稻机械化生产中头季机割高度对再生分蘗生育的影响,设置头季机割高度试验,结果表明:(1)再生分蘗由头季稻桩上的茎生腋芽萌发而来。头季采用低桩机割(割桩高度12cm),割去倒2、3节腋芽,再生季成穗分蘗为倒4、5节腋芽萌发的分蘗及其子蘗,成穗数较多,穗子较大,晚育晚熟;(2)头季采用高桩机割(割桩高度35cm),出现2类株行,其中一类有70%株行,稻桩保留全部茎生腋芽,但以倒2、3节腋芽萌发的分蘗为主,子蘗少,成穗数较少,穗子较小,早育早熟;另一类有30%株行,稻桩遭收割机链轨碾轧,于距地表高15cm左右较细弱的部位折损,倒2、3节腋芽失活,再生季成穗分蘗为倒4、5节腋芽萌发的分蘗及其子蘗,与低桩机割株行类似,穗子较大,晚育晚熟,但两类株行成熟期相距15d,收获顾此失彼;(3)再生稻头季地上部有6个节间,其中着生倒4、5节腋芽所属的2个基部节间粗短坚硬,距地表高(5±2)cm;着生倒2、3节腋芽所属的中部节间细长脆弱,弯曲力矩大,遭收割机链轨碾轧或大风雨袭击时最易折损。头季低桩机割的适宜割桩高度是基部2个节间高度加5~8cm保护段,即距地表高12~15cm,过低将伤及倒4、5节腋芽,过高则出现两类株行,熟期参差。  相似文献   

10.
杂交中稻收割前再生芽死亡机理及其调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 3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杂交中稻收割前再生芽死亡机理及其调节。结果表明 :( 1 )头季稻收割前再生芽死亡率高 ,死亡主要集中于倒 4、倒 5节位芽 ;再生芽长度与死亡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死亡芽中 95%的长度≤ 3.5cm。 ( 2 )杂交中稻收割前再生芽死亡率高的机理是头季稻抽穗后光合物质主要是供穗部籽粒灌浆结实 ,分配给再生芽生长利用的光合物质极少 ;环境因素对再生芽生长的促进作用 ,必须在一定量的光合物质供给的基础上才能显现。 ( 3)促芽肥施用时期距头季稻齐穗期天数与再生力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但其效果与母茎营养状况有关 ,当母茎营养状况过好或极差时 ,促芽肥施用时期对再生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再生稻幼穗分化形成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87年在扬州对7个水稻品种茎秆上的再生芽进行幼穗分化观察。其结果表明,再生芽的幼穗分化始期在头季稻的雌雄蕊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约离头季稻抽穗20天左右。不同类型品种,其伸长节间各节位再生芽幼穗分化始期有差异,多数品种基部节上再生芽幼穗分化早,停滞时间也早而长,上部节上的再生芽幼穗分化迟,停滞时间晚而短。头季稻收割后不同类型品种各节位再生芽幼穗分化进程出现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为茎秆中间节上再生芽发育快,两头节上再生芽发育慢,另一种类型是随着伸长节间上升,各节位再生芽的幼穗分化进程也逐节相应加快。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一对穗分枝差异的小麦近等基因系,研究其生长锥分化过程和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穗分枝小麦发育至二棱期后,分枝穗轴突起形成,继而形成穗分枝;发育过程可分为9个时期:初生期、伸长期、单棱期、二棱期、分枝突起形成期、分枝小穗突起形成期、小花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和抽穗始期;物候学方面,分枝小麦在二棱期之前的发育进程与正常穗型小麦一致,但分枝穗轴形成后,分枝小麦的拔节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分别要晚于正常穗型4.2、2.3 d和1.4 d,说明穗分枝小麦二棱期之后有一个分枝穗轴突起形成和伸长期。本研究有利于了解穗分枝小麦生长锥的发育进程,为进一步实现小麦遗传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和加快该种质资源的利用奠定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1987和1993年分别用石蜡切片法对杂交中稻汕优63休眠芽幼穗分化发育的进程进行了显微观察,研究了它与头季稻生长发育和收获的关系,以及它发育成熟的天数和积温。结果表明,汕优63休眠芽伸长与幼穗分化发育开始于头季稻齐穗后7-10天。营养生产与生殖生长并进,穗发育由上而下开始分化。头季稻成熟期,休眠芽穗发育进程最高为雌蕊形成期,以倒3芽为最快;稳分化进程最低为第一苞分化期,以倒5芽为多。各节芽分化至齐穗期需38-45天,积温943.9-1050.2℃。芽长度的变化与穗分化进程无明显相关性。从芽穗发育进程规律来看,头季稻齐穗后15天为促芽肥最佳施期。头季稻成熟期适时收割确保再生稻安全结实。  相似文献   

14.
无刺红树莓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无刺红树莓带芽茎段和茎尖为外植体,筛选各组织培养阶段高频、稳定的适宜培养基。结果表明:外植体以茎段为佳。分化培养基以1/2 MS 6-BA 1.0 mg/L 活性炭0.1%最好,分化率可达100%;继代增殖培养基以MS 6-BA 1.0 mg/L NAA 0.1 mg/L最理想,增殖倍数可达7倍;生根培养基以1/2 MS IBA1.0 mg/L 活性炭1.0 g/L最佳,生根率可达93.33%。生根类型多为皮部生根。采用2步移栽法进行移裁时,第1次移裁以河砂为基质移栽成活率达到98%,第2次移裁成活率100%。  相似文献   

15.
香石竹组织培养丛生芽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 yllus)组织培养丛生芽分化的几个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顶芽为外植体,在不同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在培养基MS十6-BA 2mg/L NAA0.2mg/L上培养的丛芽分化率最高,达到87.5%。将顶芽、带腋芽的茎节、不带茎节的茎段分别接种在同一培养基MS十NAA0.1mg/L十6-BA1.0mg/L上培养,顶芽分化的芽数最多。同时,光照12h/d对香石竹丛芽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16.
对杂交中稻优-63再生芽生长发育与母秆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株高、叶面积与倒2、3、4节的活芽长在孕穗期至齐穗后28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5节活芽长在部分时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株高或叶面积均可作为预测倒2~4节活芽长的形态指标.各节节径与活芽长除齐穗期和完熟期外,均呈显著正相关.全氮、全糖、淀粉、活芽长与芽穗分化呈一定正相关,而以活芽长最为显著.节重、节径与芽穗分化无显著相关.生育进程与芽穗分化呈极显著正相关.下位芽分化迟、后期分化快。上位芽分化早、前期分化快.  相似文献   

17.
为了奠定频繁开花型高产小桐子的快繁及转基因基础,通过对小桐子茎段腋芽培养、叶片和叶柄愈伤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不同激素组合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合该高产品种的茎段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0.5mg/L+IBA0.1mg/L.叶片愈伤诱导及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2.5mg/L+IBA0.5mg/L.叶柄愈伤诱导及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1.0mg/L+IBA0.2mg/L.生根培养以1/2MS+IBA0.5mg/L+AC0.1%较为适宜。引起小桐子组培苗玻璃化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BA浓度过高:在不定芽的分化培养中.愈伤过多会严重影响不定芽的数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18.
对6年生川西云杉(Picea balfouriana)采穗母树采用摘除主干及Ⅰ级侧枝顶端中心的1个芽和只摘除Ⅰ级侧枝顶端中心的1个芽2种摘芽处理,研究了摘芽处理对其生长、穗条数量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芽处理能有效地抑制川西云杉顶端优势,促进保留芽萌发新梢及其伸长生长和粗生长,从而增加采穗母树冬芽数。摘除主干及Ⅰ级侧枝顶端中心的1个芽和只摘除Ⅰ级侧枝顶端中心的1个芽比对照冬芽数分别增加22.4%和21.3%。摘芽处理能刺激川西云杉节间处簇生隐芽,冬芽数和隐芽数增加提高了下年度采穗母树的产穗量。2种摘芽处理与对照当年可采穗条数(>6 cm的新梢)无显著差异,但显著提高了当年可采穗条长度、基径。摘芽后母树当年可采穗条长和基径的变异系数小于对照,穗条均匀,提高了母树当年可采穗条的质量,有利于当年扦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