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禽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近几年来,国内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生越来越多,对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传染性鼻炎的病原学、发病症状、流行特点、危害、诊断和综合防控技术出发,对鸡传染性鼻炎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禽杆菌(Apg)引起的一种鸡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主要造成育成鸡生长不良和产蛋鸡产蛋明显下降,并可使肉鸡淘汰率明显升高,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论文从副鸡禽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血清分型和疫苗研究三个方面对鸡传染性鼻炎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介绍了疫苗使用效果和研发趋势,对当前鸡传染性鼻炎的防控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禽杆菌引起的一种鸡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近几年,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和该病免疫失败频发,鸡传染性鼻炎疫苗的进一步研发逐渐被业内再次重视.本文就国内外现用鸡传染性鼻炎疫苗做出分类论述,为该病疫苗的选用和疫苗进一步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已有研究报道HMTp210蛋白是保护鸡只抵抗血清型A和C副鸡禽杆菌感染的主要抗原,其分子量为210ku,为外膜蛋白。区域2为HMTp210蛋白的特异性血清区域,尽管已有报道认为血清型C副鸡禽杆菌区域2为预防传染性鼻炎的有效疫苗抗原,但还没有关于血清型A副鸡禽杆菌区域2的报道。日本化学血清治疗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将源自血清型A和C副鸡禽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以面部肿胀、流鼻涕为特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病原副鸡嗜血杆菌通常分为A、B、C 3个血清型[1],且3型均可致病.迄今为止,在我国鸡群中尚未发现有B型副鸡嗜血杆菌感染的证据,多年来,A型副鸡嗜血杆菌一直是我国鸡传染性鼻炎的主要致病菌型,而由C型菌引起的鸡传染性鼻炎少见报道.1998年冬,山东某鸡场发生了一起以肿头为特征的疾病,经作者诊断,认为是鸡传染性鼻炎,而且可能由C型副鸡嗜血杆菌引起.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试图通过病原分离对安徽省某大型白羽肉鸡养殖公司持续出现疑似鸡传染性鼻炎的鸡群进行确诊,从不同批次发生鸡传染性鼻炎疑似症状的鸡体内分离细菌,经细菌分离、纯化、回鸡试验,共分离到8株细菌,经形态及培养特性、生化试验、血清学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细菌有1株为A型副鸡禽杆菌,7株为B型副鸡禽杆菌,说明在安徽省某地持续引起幼龄肉鸡发生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中B型致病株是优势毒株,显示新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北京某鸡场发生的1例鸡传染性鼻炎疑似病例进行了诊断和分析。PCR检测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鸡群存在副鸡禽杆菌感染。分离菌株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致病性试验鉴定为副鸡禽杆菌,将纯培养获得的菌株命名为PGSY株。血凝素基因测序比对结果显示,副鸡禽杆菌PGSY株血凝素基因长度为1 008 bp,与SD-1株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但PGSY株血凝素基因序列较SD-1株缺失了30个碱基。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该菌株与国内分离株SD-1属于同一进化分支。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副鸡嗜血杆菌污染的空气、饮水和器具而传染.病死率虽然很低,但发病率可达70%以上,对鸡场危害很大.现将2例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禽杆菌(Apg)引起的一种鸡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是鼻腔和鼻窦发炎、流鼻涕、打喷嚏、面部肿胀,并伴发结膜炎。IC能够导致育成鸡生长不良,饲料转化率下降,致使肉鸡淘汰率增大,蛋鸡产蛋率下降,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体会,对鸡传染性鼻炎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鼻炎是家禽养殖产业中极容易出现的一类呼吸道疾病,该种疾病的致病原为鸡副嗜血杆菌。由于鸡副嗜血杆菌属于典型的条件致病菌,该种致病菌的致病性通常与饲养管理不当有密切联系。通常鸡副嗜血杆菌对蛋鸡和后备鸡群产生的危害最为严重,该病发生后会使整个鸡群的生产能力逐渐下降,给养殖户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该文主要结合一起实际案例,分析了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和防治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副鸡禽杆菌(Avibacterium paragallinarum)是鸡传染性鼻炎的病原菌。早在1920年,Beach首先报道鸡传染性鼻炎,1932年De Blieck就首次分离到该菌,并将其命名为鸡嗜血红蛋白鼻炎芽孢杆菌,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称之为副鸡嗜血杆菌。Blaclall于2005年又将其重新命名为副鸡禽杆菌~([1])。本病的发病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迅速,短时间内便可波及全群。育成鸡表现为生  相似文献   

12.
当前禽病的日趋复杂,多种疾病不再呈现典型性,而是表现的症状越来越不明显,笔者今天就传染性鼻炎、传染性腺胃炎、禽巴氏杆菌病的变化进行了总结,愿与同仁共同交流。1传染性鼻炎众所周知,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本病自然感染潜伏期为1~3天。临床以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病鸡精神沉郁,缩头呆立,鼻腔初期流稀薄鼻液,中后期为黏稠鼻液,致使鸡呼吸困难、打喷嚏和频繁甩头。随后一侧或两侧颜面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急性或亚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分布广泛,发病率较高,病程长。2008年10月15日,我市某鸡场饲养的150日龄产蛋鸡产蛋率下降20%左右,鸡群采食量下降,流眼泪,打喷嚏,流鼻汁,眼睑部水肿,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鸡传染性鼻炎。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IC)是副鸡禽杆菌(Avibacterium paragallinarum, Apg;曾被称为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Hpg)引起鸡的急性或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是鼻腔和鼻窦发炎,打喷嚏、流鼻液、颜面肿胀,并伴发结膜炎;本病主要侵害育成鸡和产蛋鸡,育成鸡生长不良和产蛋鸡产蛋下降,并使肉鸡淘汰李明显升高,对养鸡业危害较大,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中国禽业导刊》2004,21(15):28-28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flus paragallinarum)所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或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鸡主要以鼻黏膜发炎、流鼻涕、眼睑部水肿和打喷嚏为特征。在温和病例,本病引起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和产蛋量下降。而在严重病例,特别是与鸡败血霉形体(MG)、禽痘(FP)、传染性支气管炎(IB)、禽霍乱(FC)和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等疾病并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鼻炎三价灭活疫苗安全性试验和效力检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PageA、B、C型副鸡禽杆菌,研制鸡传染性鼻炎(IC)三价灭活疫苗。用6批IC疫苗进行了大剂量单次接种和单剂量多次接种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IC三价灭活疫苗安全无副作用;用3批疫苗进行SPF鸡和普通鸡的免疫效力试验,结果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80%;商品鸡42日龄首免,110日龄二免,二免后约9个月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80%;用4℃~8℃保存一年的3批疫苗进行了SPF鸡的近期免疫效力试验,结果对A、B、C型副鸡禽杆菌攻毒的保护率≥80%。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给养鸡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诊断与防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副鸡禽杆菌是巴氏杆菌科的一种短小革兰阴性菌,也是鸡传染性鼻炎的致病菌。为探讨副鸡禽杆菌感染后靶器官免疫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用副鸡禽杆菌进行人工感染SPF试验鸡,分别在第3天和第6天采集鼻区组织,应用RT-qPCR方法检测了IL-1β、IL-6、IL-8、IFN-γ、IL-4、IL-10、TLR4、TLR5、TLR15、AvβDs 4和AvβDs 10的相对表达量;收集鼻黏膜洗液,检测sIgA水平。结果显示,感染组试验鸡IL-1β、IL-6、IL-8、IFN-γ、IL-4、IL-10、TLR4、TLR5、TLR15、β-防御素4、10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鼻腔黏膜sIgA显著增高。提示前炎因子、趋化因子、Th1细胞因子、Th2细胞因子都参与了对副鸡禽杆菌感染的免疫调控,分泌的sIgA在抗副鸡禽杆菌感染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探索了副鸡禽杆菌感染后细胞因子及抗体变化,对探寻新的免疫或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副鸡嗜血杆菌污染的空气、饮水和器具而传染,病死率虽低,但发病率高达70%。一直以来,鸡传染性鼻炎因为病死率较低,未能引起养殖户的足够重视,但实际生产中,鸡传染性鼻炎造成的损失却是较重的,给养鸡业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规模化养鸡场更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