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东连南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的多样性,为茶树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广东连南县45份茶树资源的氨基酸、茶多酚、生物碱、酚氨比等主要生化成分指标,鉴定评价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连南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可可碱含量(146.39%),其次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分别为115.71%和108.20%,变异系数最小的是水浸出物含量,为12.14%.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7.284%和93.441%,包含所有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可从45份茶树资源中筛选出一批生化成分特异的资源,其中,高氨基酸资源(>5.00%)4份,高茶多酚资源(>34.00%)14份,低咖啡碱资源(<1.00%)2份;在高水浸出物资源中,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较高的资源有12份(涡水茶树群体中有10份,黄连茶树群体中有2份).[结论]广东连南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明显的地域独特性;筛选出的13份高茶多酚资源及其他特殊资源可作为茶叶深加工和育种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
云南野生茶树化学成分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6份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借助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系数为0.11%~0.37%,其中,氨基酸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0.37%;最小的是水浸出物,为0.1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4项常规综合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100%,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48.276%,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7.637%,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7.764%。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66.8处把野生茶树资源聚为3大类:第1类包括39份资源,主要特点为咖啡碱含量较高;第2类包括14份资源,其主要性状为水浸出物,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均低;第3类包括33份资源,主要表现在水浸出物和茶多酚的含量均高,显示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鉴定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分析其儿茶素和嘌呤生物碱的多样性,筛选出高儿茶素指数(Catechin index,CI)、高苦茶碱等特异茶树种质资源,为茶树品种选育和特异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云南66份代表性茶树种质的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嘌呤生物碱(咖啡碱、可可碱和苦茶碱)等主要品质和功能性成分;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香农多样性指数,H'),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筛选出高CI、高苦茶碱的种质。【结果】66份云南茶树种质的GC、EGC、C、EC、EGCG、GCG、ECG、咖啡碱和可可碱等成分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其中,H'除EC、ECG外均大于1.80,EGCG的H'最高(2.06);C(66.07%)具有最大的变异系数,可可碱的变异系数(15.68%)最小。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3.37%,包含所有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基于14个生化成分,可以将66份茶树种质分为4个类群,不同类群在CI、可可碱、咖啡碱、儿茶素总量等主要指标有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结果,筛选到13份CI > 0.60的茶树种质,其中有4份大于0.90(2份大于1.00);另外,还鉴定到4份(其中有3份还具有低咖啡碱性状)高苦茶碱茶树种质。【结论】云南省茶树资源的儿茶素和嘌呤生物碱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到高CI、高苦茶碱、低咖啡碱等特异种质17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福建省大田县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特征,为其开发利用和茶树特异品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4份大田茶树品种资源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儿茶素组分,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HPLC-MS/MS)测定嘌呤生物碱组分及氨基酸组分,并进行描述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热图分析及特异资源筛选。【结果】24份大田茶树品种资源的儿茶素总量和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 "Me)含量分别为60.00~251.75和2.92~22.90 mg/g,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11和2.06;咖啡碱、苦茶碱和茶氨酸含量分别为3.69~68.71、0.29~48.59和0.28~39.52 mg/g,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98、1.99和1.96。对主要品质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超过80.00%。基于儿茶素、嘌呤生物碱及氨基酸组分共30个生化成分,可将24份大田茶树品种资源分为3个类群,A类群氨基酸组分含量较高,B类群生化成分含量均表现较低,C类群的儿茶素组分及嘌呤生物碱组分含量较高,不同类群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EGCG3" Me、咖啡碱、苦茶碱和茶氨酸含量等主要指标有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结果,筛选到16份儿茶素组分特异资源(高儿茶素10份,高EGCG 5份、高EGCG3 "Me 1份)、23份嘌呤生物碱组分特异资源(高嘌呤生物碱9份、高苦茶碱13份、高咖啡碱1份)及6份高茶氨酸茶树资源。【结论】大田茶树品种资源均含有EGCG3" Me和苦茶碱,儿茶素、嘌呤生物碱及氨基酸组分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系统的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生化成分特异资源,可作为茶树特异性状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贵州茶树种质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物质组成和遗传多样性,以贵州省8个县115份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茶树中的茶多酚、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结果表明:贵州茶树种质中茶多酚、没食子酸、EGC、C、EC、EGCG、GCG和ECG平均值分别为18.57 %、0.03%、1.08%、0.80%、0.95%、5.75%、0.37%和2.92%,6个儿茶素组分中,EGCG和ECG含量变化区间较大,分别是0.00%~10.86%和0.71%~10.55%。统计分析多酚类物质的12个指标,变异系数为15.59%~198.23%,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691~2.040,茶多酚的变异系数最小、遗传多样性最大,C的变异系数最大、遗传多样性最小;部分多酚类物质含量分布高度聚集,115份种质中108份没食子酸含量低于0.06%,99份C含量低于0.75%,94份GCG含量低于0.5%。基于8个多酚类物质,115份资源可分为4类,第Ⅰ类C为主要儿茶素单体,第Ⅱ类ECG为主要儿茶素单体,第Ⅲ类和第Ⅳ类主要儿茶素单体为EGCG,但第Ⅲ类的茶多酚、EGCG和ECG含量极显著高于第Ⅳ类。115份茶树资源中筛选出1份高茶多酚(≥25.0%)种质,1份高GCG(≥4.0%)种质,6份高EGCG(≥10.0%)种质,7份高ECG (≥8.0%)种质,13份高CI(≥10)种质。研究表明贵州茶树种质具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高茶多酚、高EGCG等生化特异资源22份,可为贵州茶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提供茶树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16个云南茶树品种及5个肯尼亚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云南及肯尼亚茶树品种的生化成分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树品种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没食子酸(GA)、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及儿茶素总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肯尼亚茶树品种。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间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儿茶素总量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没食子酸(GA)、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在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能是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生化成分差异的主要特征物质之一。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遗传距离为15时,21个供试茶树品种可以分为3个具有明显生化成分差异的类群。  相似文献   

7.
赵洋  刘振  杨培迪  宁静  成杨  杨阳 《江苏农业学报》2021,37(5):1285-1291
为了给黄金茶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茶树品种选育提供数据和材料基础,对25份黄金茶种质资源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氨酸等生化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黄金茶种质资源主要生化成分统计参数的遗传多样性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黄金茶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74,变异系数为5.73%~19.58%;基于生化成分,将25份种质资源分为Ⅰ、Ⅱ2个类群,这2个类群在茶多酚含量、水浸出物含量和酚氨比上存在显著差异,Ⅰ类群茶多酚含量比Ⅱ类群高;主成分分析的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生化成分多样性92.67%的信息,第1主成分得分为正的资源被归为Ⅰ类群,得分为负的资源被归为Ⅱ类群.初步筛选出1份高氨基酸含量资源,3份高茶多酚含量资源.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茶树种质化学特性多样性分析与鉴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内不同区域和省外引种驯化的45份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6个化学成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江西茶树种质的化学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1,平均变异系数为31.36%;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5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化学成分多样性的80.135%信息,16个化学成分在各主成分中均有贡献,载荷图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化学成分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将45份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每个类群中均有亚组,第1类群属于红、绿茶兼制类型,第2类群适合制作红茶,第3类群适合制作绿茶;从茶树种质资源中初步筛选出高水浸出物资源3份,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资源6份,高儿茶素资源11份,低咖啡碱资源1份,低茶多酚资源4份。  相似文献   

9.
高茶多酚茶树品种的生化成分与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优选5号、优选8号、优选9号等3个杂交育成的高茶多酚茶树的生化成分与品质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茶树品种一芽二叶的生化成分含量丰富,芽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及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云南大叶,其中茶多酚含量比云南大叶高8.70%~10.03%,芽叶的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表现为夏茶>春茶>秋茶,儿茶素含量表现为夏茶>秋茶>春茶,咖啡碱、氨基酸含量表现为春茶>夏茶>秋茶,3个品种均适制高档红茶;此外,3个高茶多酚茶树品种的鲜叶产量特别高(比云南大叶高34%以上)、栽培适应性强(移植成活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64份浙南早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4份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平均变异系数达16.68%,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2个主成分代表了64.287%的资源信息。聚类分析把64份资源聚类划分为3个类群,第1类群有33份资源,第2类群有18份资源,第3类群有13份资源。初步筛选出早生特异种质资源(氨基酸≥5.0%或茶氨酸≥3.0%)10份,早生优良种质资源(茶多酚≥20%或者氨基酸≥4.0%)48份,潜在早生优异茶树资源(水浸出物≥48.0%或者酚氨比≤4)24份。相关性分析显示,茶多酚、氨基酸等5种主要生化成分呈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重庆茶树种质资源,了解重庆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已保存的30份茶树种质资源的30个农艺性状和5个主要生化成分指标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重庆茶树资源在农艺性状与主要生化成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介于11.01%~53.54%,平均变异系数29.13%;多样性指数介于0.32~2.04,平均多样性指数1.16;主要生化成分变异系数介于11.87%~28.56%,平均变异系数19.4%;多样性指数介于1.91~2.07,平均多样性指数2.00;前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4.85%,包含了35个性状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可以用来进行综合评价重庆茶树种质资源;通过聚类分析将30份重庆茶树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第Ⅱ类群属于红绿兼制类型,第Ⅲ类群是开发红茶的优质原料;筛选出芽色变异材料1份,芽叶绒毛特多类型材料3份,特早生茶树材料10份,高茶多酚特异资源21份,高咖啡碱特异资源4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四川雷波野生茶树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质量分数特点及多样性水平,同时发掘新的茶树育种材料,以雷波50份野生茶树资源为研究对象,采其春季一芽二叶新梢制成生化样并测定其主要生化成分。结果表明:50份资源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和水浸出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64%~4.29%、13.97%~20.82%、3.75%~5.30%、8.76%~16.12%和35.10%~48.60%,平均值分别为2.58%、16.99%、4.62%、12.06%和41.39%。基于生化成分的变异系数(CV)为7.54%~28.58%,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1.94~2.03。聚类分析可将50份野生茶树资源分为4大类群,各类群的生化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看,雷波野生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变异幅度大、多样性水平较高,且咖啡碱质量分数较高,初步筛选得到咖啡碱质量分数≥5.0%的特异资源9份。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雷波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优质茶树种质资源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四川茶区茶树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将四川茶区33个地方茶树资源和19个引进茶树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取其春梢1芽2叶蒸青固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等生化成分分析,以期为优质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以及四川茶区名优茶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的52个茶树资源均具有高水浸出物(>45%)特性;天府28号具有高氨基酸(>4%)特性;N-2、N-4、N-5具有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0%)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的生化成分特性,对武夷山市茶区46份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武夷山市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分别达到2.04和24.58%。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生化成分多样性80.37%的信息。基于生化成分,把46份茶树种质资源聚类划分为3个类群。3个类群除了水浸出物和黄酮类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生化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第Ⅰ类群多数适制绿茶,第Ⅱ类群多数适制红茶,第Ⅲ类群多数适制乌龙茶。从3个类群中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特异资源3份、高水浸出物特异资源4份。结果可为武夷山市茶区夏茶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遮阴及复光下茶树主要碳氮代谢物动态变化,为茶树遮阴及复光过程中鲜叶适制性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展大田试验,以黄金茶1号、湘妃翠和金萱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设遮阴度80%和95%,分别在遮阴前、遮阴第12 d和复光后第1、3和5 d取1芽2叶,检测新梢可溶性糖、黄酮、咖啡碱、氨基酸组分和儿茶素组分等指标,分析遮阴及复光下茶树新梢碳氮代谢物和品质变化规律。【结果】遮阴下,3个茶树品种的茶多酚含量显著下降(P<0.05,下同),黄金茶1号和湘妃翠的酚氨比降至4~5,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降至0.23~0.42。黄金茶1号在遮阴度80%处理下酚氨比和叶绿素a/b显著低于遮阴度95%;与遮阴度80%处理相比,湘妃翠和金萱在遮阴度95%处理下酚氨比和叶绿素a/b显著降低,水浸出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且金萱在遮阴度95%处理下儿茶素品质指数显著高于遮阴度95%。复光后,3个茶树品种游离氨基酸的变异系数均大于茶多酚;湘妃翠和金萱的酚氨比大于7,儿茶素品质指数高于遮阴前。遮阴及复光过程中,3个茶树品种的水浸出物、黄酮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在复光第5 d最高。遮阴及复光下金萱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异系数低于黄金茶1号和湘妃翠;遮阴第12 d,遮阴度95%处理下湘妃翠和遮阴度80%处理下黄金茶1号的主要碳代谢物含量最低,主要氮代谢物含量最高。【结论】茶树为适应环境变化进行碳氮代谢调整,从而改变鲜叶的适制性。遮阴环境及复光前期茶树鲜叶适制名优绿茶,复光后期茶树鲜叶更适制优质红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研究金秀野生茶树的种质资源,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的8个野生茶树群体的茶多酚、氨基酸和生物碱等主要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个野生茶树群体的生化成分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8.03%.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包含了茶树群体生化成分的94.81%信息.生化成分聚类分析表明,8个野生茶树群体可分为3大类群,第Ⅰ和Ⅲ类群为红、绿茶兼制的资源,第Ⅱ类群为适制绿茶的资源.对种质资源进行氨基酸、茶多酚、生物碱和酚氨比等主要生化成分分析揭示了茶树品种的适制性和品质特征,并从中筛选出的特异资源可作为下一步育种的材料,不同群体的生化特征研究为今后茶叶的加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云南35份茶树良种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省35份茶树良种的主要生化成分(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咖啡碱、儿茶素等)的含量 进行测定,并以获得的测定结果为基础,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得到4个主成分, 且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3.77%;通过聚类分析,可将35个茶树良种分为 A、B两个类群,A、B两个类 群除氨基酸含量、酚氨比、EGC含有率和儿茶素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余生化成分含量或含有率均相对 一致.氨基酸含量大于2.0%的资源都聚类在 A 类群中,结合云南茶树资源的生化特点,认为 A 类群中的大部分为 红、绿茶兼制的品种,B类群为适制红茶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76份浙江丽水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76份浙江丽水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76份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1.82,平均变异系数达21.66%;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76份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70.947%的信息;聚类分析把76份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第1类群有23份资源,属于红绿兼制型,第2类群有30份资源,比较适制绿茶,第3类群有23份资源,比较适制红茶;初步筛选出高水浸出物20份、高茶多酚15份、高咖啡碱3份、高氨基酸17份、高可溶性总糖含量13份;相关性分析显示,7个指标之间均有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对58份杭州地方茶树资源茶叶的生化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地方茶树资源茶叶生化成分含量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9,平均变异系数为26.83%;基于生化成分含量的聚类分析将58份资源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1类群为龙井种资源,第2、3类群为鸠坑种资源;主成分分析获得的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8.688%。最后从58份茶树资源中获得了在部分功能性成分上含量较高的优异茶树资源8份。  相似文献   

20.
杭州地方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及优异资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8份杭州地方茶树资源茶叶的生化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地方茶树资源茶叶生化成分含量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9,平均变异系数为26.83%;基于生化成分含量的聚类分析将58份资源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1类群为龙井种资源,第2、3类群为鸠坑种资源;主成分分析获得的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8.688%。最后从58份茶树资源中获得了在部分功能性成分上含量较高的优异茶树资源8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