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72只泌乳期SD雌性大鼠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n=36),于产后0 h试验组每只肌注CpG-DNA 200μg,对照组肌注0.01 mol.L-1PBS(pH 7.2)100μL。两组于产后72 h均经乳头管灌注2×1012CFU.mL-1金黄色葡萄球菌,每侧各100μL到第4对乳腺内(两侧);分别于灌注前0 h,灌注后8、16、24、48和72 h(n=6)颈静脉放血处死。组织学观察显示,试验组乳腺腺泡内嗜中性粒细胞(PMN)在感染初期较对照组浸润迅速,试验组在72 h时已无PMN浸润,而对照组仍有浸润。与对照组相比,CpG-DNA能显著降低8、16和72 h的乳腺组织细菌数。IL-2水平在灌注后有显著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CpG-DNA极显著提高乳腺组织0 h IL-2水平,显著提高16、24和48 h乳腺组织IL-6水平,显著降低48 h和72 h乳腺组织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力。上述结果显示,CpG-DNA可促进炎症初期PMN的快速浸润,促进并加速细胞因子的产生及释放,减少乳腺组织细菌数量,减轻炎症介质对细胞的损伤,表明CpG-DN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诱发的大鼠乳腺炎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试验通过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内毒素诱发的实验性山羊乳腺炎乳腺组织的保护研究,探讨灌注免疫增强剂BCG-PSN对乳腺组织的影响,研究调动乳腺自身的防御功能,以防治乳腺炎的发生。【方法】选取泌乳初期健康睢宁白山羊6只,左乳区经过乳头管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5 ml,右乳区灌入5 ml注射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连灌6 d。第7天按50 µg•kg-1体重分别向左、右乳区灌注大肠杆菌内毒素。灌注前及灌注后0、1、2、3、4、5、6、7、8、9、24 h观察山羊整体及乳房局部变化。灌注24 h后,处死动物,取乳腺组织,部分Bouin氏液固定、部分液氮保存。【结果】临床症状及病理切片观察均显示,山羊表现典型的急性乳腺炎症状。与灌注生理盐水对照相比,乳腺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能显著降低乳腺组织中部分炎症相关因子的含量及其基因表达水平。其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髓过氧化物酶(MPO)、碱性磷酸酶(AKP)、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IL-1β、TNF-α的含量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IL-6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mRNA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可以抑制乳腺组织内IL-1β、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及和炎症相关酶的过度释放、减轻炎症因子对乳腺上皮细胞的损伤,对内毒素诱发的山羊实验性乳腺炎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GF-β1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和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TGF-β1作用乳腺上皮细胞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及培养液,应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检测LDH活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完整性、Western bolt 技术分析HSP70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5、10 ng&#8226;ml-1的TGF-β1均能抑制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大,呈现剂量依赖性,其中10 ng&#8226;ml-1 TGF-β1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10 ng&#8226;ml-1 TGF-β1作用于乳腺上皮细胞, 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其中6、12和24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LDH活力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12、24 h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DNA完整性随 TGF-β1作用时间的延长发生不同程度降解;TGF-β1作用2~6 h细胞大量表达HSP70,6 h达到高峰,而后下降,2~12 h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GF-β1可以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具有浓度依赖性。10 ng&#8226;ml-1 TGF-β1可以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提高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使细胞DNA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同时HSP70蛋白随TGF-β1作用时间发生显著的表达变化。本试验结果表明,TGF-β1可以以促进上皮细胞凋亡的方式,促进奶牛乳腺发生退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对金葡菌所致小鼠乳腺炎控制效果;【方法】30只BALB/C雌孕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n=10)、阳性对照组(P,n=10)和试验组(T,n=10)。阳性对照组和试验组母鼠于产后8~10d经乳头管注入50μl 7.0×102CFU细菌悬液,生理盐水组注入50μl灭菌生理盐水。30只母鼠于接菌-12h、0h、12h、36h腹腔注射甘草甜素88mg/kg或生理盐水0.2ml。接菌后66h处死小鼠,取乳腺组织固定,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观察显示P组的小鼠乳腺组织破坏得最为严重。P组小鼠乳腺组织间质宽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极显著增加(p<0.01),T组小鼠乳腺组织间质宽度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P组相比极显著减少(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组小鼠乳腺组织中TNF-α、INF-γ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T组小鼠乳腺组织中TNF-α、INF-γ含量与P组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结果表明,甘草甜素不仅减少乳腺内的细菌数,降低对组织的损伤,而且减轻乳腺炎症变化及全身反应,对乳腺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polysaccharide nucleic acid fraction of Bacillus Calmette Guerin,BCG-PSN)对内毒素(endotoxin or 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发实验性动物乳腺炎的保护机制,【方法】72只清洁级SD大鼠被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n=36)。确定怀孕14d起,隔日左后腿胫骨前肌肌内注射BCG-PSN(实验组)或灭菌生理盐水(对照组)0.33mL/只,连续5次;产后72h经乳头管灌注LPS10μg/侧到第4对乳腺(两侧)内。分别于灌注前(定义为0h)及灌注后3、6、9、12和24h(n=6)颈静脉放血处死动物,采集样品。【结果】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BCG-PSN加快了LPS诱发炎症的组织修复进程,促进了炎症后期泌乳量的恢复。定量RT-PCR结果显示,BCG-PSN能降低乳腺组织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mRNA表达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第6、9、24h差异显著。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活性在乳腺组织中和血清中变化规律相反;组织中酶活性,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6、9h达到最高,血清中活性分别在6、3h最低。放射免疫检测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BCG-PSN使乳腺组织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分泌极值降低,极值出现时间提前,而血清中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结论】BCG-PSN可能通过降低TLR-4的表达,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及酶的过度分泌,缓解LPS及相关因子(TNF-α、iNOs)对乳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氟尼辛葡甲胺在健康猪体内的药动学。【方法】14头健康猪,按照随机拉丁方设计,进行单次不同给药剂量(2.2,1.1 mg•kg-1bw)静注和肌注。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血浆蛋白,高速离心,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血浆中氟尼辛葡甲胺的浓度,3P97药动学计算软件处理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结果】健康猪静注给药的药时数据适合二室开放模型,2.2、1.1mg•kg-1bw剂量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α(0.49±0.03)h,(0.58±0.07)h;t1/2β(6.28±0.13)h,(7.37±0.59)h;V/F(0.01±0.001)L•kg-1,(0.01±0.002)L•kg-1;CL(0.01±0.002)L•h-1,(0.01±0.002)L•h-1;AUC(237.73±52.46)μg•h•ml-1,(147.71±36.76)μg•h•ml-1。健康猪肌注给药的药时数据适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2.2 mg•kg-1bw、1.1 mg•kg-1bw剂量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0.90±0.07)h,(0.86±0.10)h;t1/2β(8.79±0.85)h,(9.60±0.10)h,V/F(0.02±0.004)L•kg-1,(0.02±0.003)L•kg-1;CL(0.01±0.002)L•h-1,(0.01±0.003)L•h-1;AUC(174.63±45.84)μg•h•ml-1,(112.42±31.19)μg•h•ml-1。【结论】氟尼辛葡甲胺在健康猪体内肌注的主要药动学特征为吸收迅速,达峰时间短,生物利用度较高,半衰期较长。  相似文献   

7.
海洋微生物溶菌酶体外抗菌抗病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研究海洋微生物溶菌酶S-12-86(MMLS)体外抑菌与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法(MBC)测定MMLS对部分模式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通过细胞病变抑制实验法(CPE),研究MMLS在猪肾细胞(PK-15)中对伪狂犬病毒(PRV)的抑制作用。【结果】MMLS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作用的浓度范围在0.25~4.00 mg•ml-1之间,杀菌作用的浓度范围一般在0.25~8.00 mg•ml-1之间。在电镜下,可见MMLS能够使大部分白色念珠球菌的细胞壁出现严重变形,细胞质出现不均匀,细菌胞质中的空腔增多。MMLS的TC50为100.0 µg•ml-1,抑制伪狂犬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0.46 µg•ml-1,治疗指数(TI)为217;在病毒感染后的0、2、4、6和8 h添加MMLS,均有抑制伪狂犬病毒的作用。【结论】MMLS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和抗伪狂犬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骨保护素对体外培养大鼠破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对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生成和活化的影响。【方法】通过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与脾细胞共培养的方法在体外诱导脾细胞转化为OC。采用形态学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计数、扫描电镜观察象牙片吸收陷窝方法检测OC的生成和活化。【结果】 随着OPG浓度(5、10、25、50、75 ng•ml-1)的增加,TRAP阳性OC数逐渐减少,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象牙片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也逐渐减少,OPG浓度为50 ng•ml-1、75 ng•ml-1时观测不到吸收陷窝。【结论】OPG通过抑制OC生成和活化,从而抑制OC的骨吸收,OPG浓度达50 ng•ml-1以上可完全阻断OC的活化。  相似文献   

9.
8只泌乳期的健康睢宁白山羊,产后72h分别用内毒素和灭菌生理盐水经乳头管灌注左右侧乳房.灌注前及灌注后0、1、2、3、4、5、6、7、8、9、24h观察山羊整体及乳房局部变化.灌注24h后,处死动物,取乳腺组织,部分用Bouin氏液固定,部分用液氮保存.临床症状及病理切片观察均显示,山羊表现典型的急性乳腺炎症状.检测两侧乳腺组织中部分与乳腺炎症相关因子的含量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结果表明:与灌注生理盐水对照相比,灌注内毒素侧乳腺组织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髓过氧化物酶(MP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活性及IL-1β、IL-6的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相同条件下对2种处理组织样中3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进行PCR扩增,灌注内毒素侧能检到明显的目的条带,对照侧未见明显的目的条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光敏剂α-三联噻吩(α-terthienyl,α-T)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SL)细胞的毒杀活性及其机理。【方法】MTT法测定α-T对离体培养的SL细胞的细胞毒力,并与鱼藤酮进行比较。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的生成量,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DTNB)法测定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相对含量,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α-T对SL生物膜及细胞器的影响。【结果】光活化后的α-T对SL细胞48h的IC50值为0.21μg•ml-1,而鱼藤酮为12.25μg•ml-1。同时发现α-T光照处理后细胞内MDA生成量与药剂浓度呈正相关,表明细胞受到α-T的氧化损伤,而GSH相对含量与α-T浓度呈负相关。透射电镜显示,α-T光照处理后SL细胞膜和核膜缺损、肿胀,内容物外泻,胞内出现不明深色颗粒,线粒体膨大,膜和亚细胞器结构受到严重破坏。【结论】SL细胞受到α-T的氧化损伤后,MDA生成量显著增加,GSH含量下降,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弱,透射电镜结果显示SL细胞在α-T的试验剂量下受到了严重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小鼠实验性乳腺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小鼠乳腺炎模型,本试验选用35只泌乳期BALB/C雌鼠随机分成7组,其中6组于产后8~10 d分别用灭菌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50μL经乳头管注入到小鼠的第4对(腹部)乳腺内,观察小鼠体温、组织病理学、间质宽度、腺泡壁厚度的变化以及乳腺组织中CFU、TNF-α和IFN-γ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试验组小鼠体温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以T3组明显;组织病理学显示乳腺上皮脱落,腺泡腔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腺泡内空泡减少,间隔增宽,炎症明显。而随着金黄色葡萄球菌用量的加大,乳腺组织的炎症程度加剧。T3组间质宽度高于其他组。与对照组相比,T3组小鼠乳腺组织中腺泡壁厚度、CFU、TNF-α及IFN-γ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小鼠试验性乳腺炎模型与炎症的免疫病理过程和炎性反应一致,可用作病理模型使用。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探讨了对小鼠试验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时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将18只泌乳8~10 d的BALB/C母鼠随机分成正常组、阳性对照组和试验组.阳性时照组和试验组母鼠经第4对、第5对乳腺乳头管注入50μL 2.0x105CFU的细菌悬液.试验组攻菌出现症状后,每个乳腺经乳头管注入1 U·mL-1的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稀释液50μL,间隔12 h 1次.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测定体温、血常规等指标.接菌66h后,颈静脉放血处死小鼠,取小鼠乳腺进行细菌计数和病理组织切片制作.结果显示,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0.001 U·mL-1,MBC值为0.063U·mL-1.病理组织观察显示,正常组的腺泡结构完整,而阳性对照组的乳腺组织局部被破坏,间质增宽,炎性细胞浸润严重,试验组的组织结构基本正常,有轻度充血.说明重组溶葡萄球菌酶能有效地减少细菌感染,降低组织的损伤程度,对乳腺有一定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攻击下小鼠泌乳期乳腺炎症病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观察不同剂量(E1:10 CFU/μl;E2:20 CFU/μl;E3:100 CFU/μl;E4:200 CFU/μl;E5:2000CFU/μl)金黄色葡萄球菌攻击下的小鼠泌乳期乳腺炎症病理变化,选择最佳剂量建立小鼠乳腺内感染模型.结果表明:试验组乳腺组织中分离的细菌数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E3达到最高.组织形...  相似文献   

14.
黄芪多糖对内毒素诱发大鼠实验性乳腺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40只SD雌性大鼠使之交配受孕。在确定其怀孕后,30只孕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只。试验组大鼠每天按100 mg/kg体重灌喂黄芪多糖(APS),直至试验结束,而对照组大鼠灌喂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PSS)。孕鼠于产后72 h分别用灭菌PSS和50μg大肠杆菌内毒素经乳头管灌注到大鼠第4对乳腺内。灌注后24 h处死大鼠,取乳腺组织和颈静脉血进行指标测定。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大鼠乳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大鼠乳腺组织中TNF-α浓度、NAGase活性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灌喂APS可以抑制乳腺组织内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过度释放,对内毒素诱发的大鼠实验性乳腺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在牛奶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立亭  胡松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41-19542
[目的]观察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在牛奶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在牛奶中添加一定量的乳房炎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于4℃分别静置8、12和24 h,牛奶被分割成上、中、下3等份。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各部分牛奶中的细菌数。[结果]两种致病菌菌落数在牛奶中从下到上呈现上升趋势,且上部牛奶中的菌落数显著高于中、下部(P〈0.001),中部与下部差异不显著。[结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经乳头管侵入后可以随牛奶中的脂肪滴上浮,进而侵入到乳腺的深层组织。  相似文献   

16.
【背景】奶牛乳腺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奶牛疾病,不仅危害奶牛健康,同时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传统治疗奶牛乳腺炎的药物主要是抗生素,极易造成抗生素耐药与滥用。开发替代抗生素的方法用于奶牛乳腺炎的防治具有现实意义。蜂胶是西方蜜蜂采集植物树脂,混合自身上颚腺、蜡腺的分泌物形成的具有良好抗炎、抗菌活性的天然产物,对防治奶牛乳腺炎具有潜在开发利用价值。尽管近年来国内外有一些有关蜂胶防治乳腺炎方面的报道,但蜂胶如何影响乳血屏障功能,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研究报道。【目的】利用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诱导的小鼠急性乳腺炎模型,评估中国蜂胶乙醇提取物对小鼠急性乳腺炎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乳腺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为后续利用蜂胶防治奶牛乳腺炎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HPLC-QqQ-MS/MS)对中国蜂胶乙醇提取物中主要的多酚类化合物进行种类和含量测定。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中国蜂胶提取物试验组以及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ICR雌性小鼠连续灌胃中国蜂胶提取物或阳性对照药物7d后,模型组、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经第四、五对乳头管注射1 mg·kg-1体重 LPS,建立小鼠急性乳腺炎模型,24 h后处死,收集乳腺组织样本。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天狼星红染色法评估小鼠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炎症因子释放量;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小鼠乳腺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uadin-1ZO-1) mRNA的表达情况;最后利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小鼠乳腺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表达和分布情况,利用以上指标综合评判中国蜂胶乙醇提取物的抗乳腺炎活性及其对乳腺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结果】基于UHPLC-QqQ-MS/MS,建立了中国蜂胶乙醇提取物中主要的17种多酚类化合物的精确定量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含量最高的5种化合物及其含量分别为:高良姜素(12.88±0.57 μg·mg-1)、短叶松素3-乙酸酯(12.93±0.59 μg·mg-1)、松属素(8.56±0.27 μg·mg-1)和短叶松素(8.52±0.25 μg·mg-1)。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灌胃中国蜂胶提取物能够显著缓解LPS注射导致的乳腺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缓解乳腺腺泡结构损伤;同LPS组相比,中国蜂胶提取物灌胃处理可有效抑制LPS导致的小鼠乳腺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IL-10)的释放,并可提高小鼠乳腺中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缓解LPS注射所导致的乳腺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破坏。【结论】中国蜂胶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小鼠乳腺炎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并可有效促进乳腺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维持乳腺中紧密连接结构完整性,保护血乳屏障,但蜂胶对紧密连接影响调控的分子机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PCR检测乳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利用PCR技术,无需增菌,直接检测乳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通过溶剂提取的方法从人工样品中提取模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基因(nuc)为靶基因,经过PCR扩增得到279 bp的产物。经过DNA测序证实该产物为目的扩增产物。采用PCR方法实际检测了乳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与国标GB 4789.10-94方法及两种快速检测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片Petrifilm RSA.Count Plate 及Baird-parker+RPF Agar进行了比较。【结果】PCR方法的灵敏度高,全脂乳和脱脂乳检测的检出限为10 CFU/ml,奶酪检测的检出限为55 CFU/g,可在6 h内完成对乳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比目前普遍采用的先增菌再进行PCR检测的方法缩短了12~24 h。与国标方法相比,PCR方法的符合率为94.3%,敏感性为100%。【结论】采用溶剂提取制备模板的方法可有效的用于PCR直接检测(无需增菌)乳及乳制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in rats, the changes in the T helper type 1 (Th 1)/Th2 radio in mammary glands after an intramammary infusion of lipopolysaccharide (LPS) and to characterize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the polysaecharide nucleic acid of Bacillus Calraette Guerin (BCG-PSN) on the mammary gl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IL-2 and INF-γ, mRNA expression increased, whereas IL-4 mRNA expression decreased after LPS challenge. As a consequence, the INF-γ/IL-4 mRNA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3, 6, and 9 h post-infusion (PI)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value (O h; P<0.01).BCG-PSN increased mRNA expression of both INF-γ' and IL-4 before infusion of LPS. LPS challenge significantly the reduced Th1/Th2 eytokine ratio due to Th1 cytokine IFN-γ suppression and Th2 cytokine IL-4 upregul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N-acety1-β-D-glucosaminidase (NAGase) was observed at 24 h PI in the BCG-PSN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us,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level of BCG-PSN might change the Th1/Th2 ratio mainly by enhancing the Th2 immune respons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 Th1/Th2 change induced by coliform mastit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ffect of BCG-PSN on mammary gland inflammation. This study mak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coliform mastitis and provides a putative novel strategy for the prevention and/or treatment of mastitis.  相似文献   

19.
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奶牛乳腺炎的重要致病菌,笔者对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致病机理、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疫苗的研究等进行了综述,并对新型疫苗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33头泌乳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该牧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29.33%,乳区阳性率为33.60%。病原菌的总检出率为91.67%,引起隐性乳房炎发生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占总检出率的37.88%和16.67%。同时对发病率与乳区、年龄、胎次及日均产奶量等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乳区间发病率差异不显著;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上升(P<0.01);不同胎次组间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日均产奶量20 kg以下的牛群发病率极显著高于日均产奶量20 kg以上的牛群(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