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甾醇和甾烷醇降胆固醇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植物甾醇和甾烷醇的性质、来源、代谢及其降胆固醇作用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公猪尿和求偶声音对断奶母猪催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松  傅立志 《养猪》1992,(2):14-16
公猪包皮憩室和颌下腺所分泌的类固醇物质,5α-雄甾-16烯-3β醇、5α-雄甾-16烯-3α醇,和5α-雄甾-16烯-3-酮是外激素(pheromones又称信息素),这些外激素排到体外,靠空气传播,也随粪、尿排出,是母猪发情时强烈寻求公  相似文献   

3.
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分析了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3β-羟甾脱氢酶(3β-HSD)、C17-20裂解酶(P450c17)、StAR mRNA和蛋白在成年昆明小白鼠心脏、脾、肝、肾中的表达.结果显示,StAR mRNA及其蛋白、P450scc mRNA在以上组织中均有表达;3β-HSD在肾中有较强的表达,在其他组织的表达较弱;P450c17在上述组织中无明显的表达,但在睾丸中有明显的表达.这表明,心脏、脾、肝、肾均具有合成类固醇的能力,但合成类固醇的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新型饲料添加剂——植物甾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甾醇类(sterols)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植物甾醇、动物甾醇和菌类甾醇。动物甾醇主要为胆固醇(cholesterol),菌类甾醇主要有菌类所含的麦角甾醇(ergosterol)和海藻类所含的岩光甾醇(fucosterol)。植物甾醇(plant sterol or phytosterol)通常以多种形式存在,是一种类似于环状醇结构的物质,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代表了植物代谢的一个终产物。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细胞膜胆固醇分子在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3,BPIV3)感染MDBK细胞中的作用,试验采用胆固醇去除药物甲基-β-环糊精(MβCD)处理MDBK细胞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胞膜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同时降低BPIV3效价及其表达;补充外源胆固醇后,病毒感染力可部分恢复。说明细胞膜胆固醇的去除可以抑制BPIV3的感染,BPIV3的感染可能和细胞膜胆固醇分子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探究α-亚麻酸(ALA)对猪颗粒细胞(GCs)胆固醇合成、类固醇激素合成和凋亡的影响。试验收集150日龄健康母猪卵巢GCs,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探究ALA对猪GCs胆固醇合成、类固醇激素分泌及其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1)50μmol/L ALA处理极显著抑制了雌二醇(E2)的合成(P<0.01),但对孕酮(P4)的合成没有显著影响(P>0.05);2)50μmol/L ALA处理显著下调了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和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同时显著下调了CYP11A1和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的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3)50μmol/L ALA处理显著下调了关键胆固醇合成基因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清道夫受体B类成员1 (SCARB1)和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的mRNA相对表达量(P<0....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植物甾醇在饲料领域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植物甾醇具有降低胆固醇、抗氧化、抗癌、调节免疫及促进生长等功能。本文主要介绍植物甾醇的生物学功能及在生长育肥猪生产中的应用。植物甾醇是植物体内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是一种类似于环状醇结构的物质。不同植物种类其含量不同。也是多种激素、维生素D及甾族化合物合成的前体。天然植物甾醇种类繁多,主要包括β-谷甾醇、豆甾醇、菜籽甾醇和菜油甾醇4种无甲基甾醇。另外  相似文献   

8.
为培育一种蛋黄胆固醇含量较低的蛋鸡新品系,以丝羽乌骨鸡为研究对象,测定675枚丝羽乌骨鸡蛋蛋黄胆固醇含量,通过DNA测序技术和创造酶切位点PCR-RFLP方法检测了丝羽乌骨鸡群体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2个SNPs位点,分别分析这两个SNPs位点不同基因型与鸡蛋胆固醇含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丝羽乌骨鸡蛋蛋黄胆固醇含量为13.41mg/g,鸡蛋中胆固醇含量为456.50mg/100g。(2)g.12217G>T位点中GG基因型的鸡蛋胆固醇含量最低,且与其他两种基因型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蛋鸡日粮中按3%添加饲喂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复合添加剂,研究其对鸡蛋中PUFA含量、ω-6、ω-3含量及比例变化和胆固醇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复合添加剂对蛋鸡产蛋率和平均蛋质量无显著影响(P0.05)。可提高鸡蛋中PUFA的含量,试验组鸡蛋中ω-3系列PUFA中的α-亚麻酸、二十五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2.10%(P0.05)、50.60%(P0.01)和53.90%(P0.01);ω-6系列PUFA中的γ-亚麻酸含量提高15.10%(P0.05);ω-6/ω-3降低到6.30∶1.00;试验组鸡蛋中胆固醇含量比对照组降低18.50%(P0.05)。复合添加剂可提高鸡蛋中PUFA和ω-3含量,改善ω-6/ω-3,降低胆固醇含量。  相似文献   

10.
在养猪业中为了测定和刺激母猪发情,可应用公猪的外激素。公猪外激素的成份中含有固醇类5α-雄甾-16-烯-3酮和3α羟基-5α雄甾-16-烯。外激素的主要成份酮亦含于某些植物中,例如播种的防风根系和根用芹菜中就含有这种成份。试验方法本试验是用苏联生产的(CTO-1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生产的苏伊达尔型公猪外激素合成制剂,以及笔者试制的播种防风根系浸膏和根用芹菜浸膏。  相似文献   

11.
亚麻籽脂肪酸在蛋黄中的沉积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Greenland岛的爱斯基摩人摄入大量脂肪,但很少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营养学家推断廿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20:5ω-3 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22:6ω-3 DHA)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从此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的营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ω-3脂肪酸是大脑发育所必需的物质,具有抗动脉硬化、抗血栓、降血脂、抗炎性反应等保健作用。ω-3脂肪酸的作用,提示蛋鸡生产者生产富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保健鸡蛋,一方面可以提高鸡蛋的营养价值,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因鸡蛋中的高胆固醇(200-250mg胆固醇/枚)带给老年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尽管鸡蛋中的胆固醇能否使血中胆固醇升高仍有争议,但营养学家推荐每天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甾醇为植物油中的一种天然组分,主要包括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一类以环戊烷全氢菲为骨架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是植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也是多种激素、维生素D及甾体化合物合成的前体.其广泛存在于植物油类、坚果种子类、豆类、蔬菜水果及薯类等植物中,具有降低胆固醇含量、抗氧化、促生长、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可...  相似文献   

13.
HMG-CoA还原酶的结构和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该酶的生成除了受到它的底物正向调节和终端产物的反馈调节外,还受各种激素的调节。文章就HMG-CoA还原酶的结构,以及胆固醇、胆汁酸、激素包括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素、糖皮质类激素和雌激素对HMG-CoA还原酶生成的调节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3、总皂苷 3.1比色法:根据甾体皂苷或皂苷元分子中所含甾体母核与浓硫酸等强酸反应而呈色的原理进行比色。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植物甾醇对泌乳水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选择年龄、胎次、泌乳量基本一致的健康成年泌乳中后期水牛28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2组和3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组每头每天分别添喂2、3和4 g的"甾精"(含植物甾醇≥15.00%)。结果表明:添喂植物甾醇可延缓泌乳中后期奶水牛产奶量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最高可延缓82.40%;添喂植物甾醇可提高水牛乳品质,与对照组相比,乳蛋白率、乳脂率、总固形物率、非脂乳固体率与乳糖率最多可分别提高15.55%、10.60%、5.90%、8.36%与3.24%;添喂植物甾醇对乳中及血液中胆固醇组成及三酰甘油含量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植物甾醇可延缓泌乳中后期奶水牛产奶量的迅速降低,从而提高产奶量,并可改善乳品质、降低乳中和血液中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并具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趋势(P=0.072)。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福建省某羊场发生的疑似羊支原体性肺炎病例的病原,利用支原体培养基对发病羊肺脏组织的病原进行分离培养和纯化,通过生化试验和特异性PCR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16S rRNA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菌落呈油煎蛋状,有棕黄色中心突起;能发酵葡萄糖,不能水解精氨酸,不分解尿素,氯化四氮唑还原反应、胆固醇需要试验、血细胞吸附试验及溶血试验的结果均为阴性,美兰还原反应阳性。经PCR扩增出莱氏无胆甾原体支原体(Acholeplasma laidlawii,AL)大小为505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分离株16S rRNA序列与莱氏无胆甾原体标准株PG8同源性为99.8%。鉴定结果表明,本次从山羊肺脏组织分离到的支原体为莱氏无胆甾原体,命名为FJ-NP株,但该分离株与山羊发病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液质联用分析黄毛耳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毛耳草是民间常见的一种草药,其所含化合物主要有环烯醚萜类、三萜类、黄酮类、甾醇类、糖苷类等几种类型.该试验采用LC-MC方法对黄毛耳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出了芦丁和异鼠李素-3-0-[6-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2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汁酸是肝脏内胆固醇衍生而来的甾族羧基酸的总称,是胆汁的重要成分,通常以钠盐或钾盐的形式存在。最早胆汁酸被用于治疗人类的肝脏疾病,因为它能够增强肝脏的功能,提高油脂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和吸收并促进肝肠循环。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谷物膳食纤维(DF)对高胆固醇饮食小鼠的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C57BL/6J小鼠30只,并根据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CO组,n=8)、基础饲粮+5 g/kg DF(CO+DF组,n=8)、高脂高胆固醇饲粮(HF组,n=7)及高脂高胆固醇饲粮+5 g/kg DF(HF+DF组,n=7)。试验期8周,测定各组小鼠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粪便总胆固醇(TC)、短链脂肪酸(SCFA)、相关肝脏胆固醇和胆汁酸(BA)蛋白表达及肠道菌群。结果表明:1)CO+DF组的最终体重显著低于CO组(P<0.05),与HF组相比,CO组和HF+DF组的4周和最终体重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和脂肪的重量显著减少(P<0.05)。且与HF组相比,DF+HF组摄食效率显著降低(P<0.05)。2)CO+DF组血清TC、甘油三酯(TG)含量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以及肝脏TC和TG含量显著低于CO组(P<0.05),CO组和HF+DF组显著低于HF组(P<0.05),粪便TC含量仅在HF+DF组显著低于HF组(P<0.05)。3)DF对肝脏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肝脏X受体α(LXRα)、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LC3-Ⅰ)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蛋白表达没有显著影响(P>0.05)。CO+DF组肝脏胆固醇7-羟化酶(Cyp7a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CO组(P<0.05),但HF组和HF+DF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4)HF+DF组的粪便总SCFA和丙酸盐含量显著高于HF组(P<0.05)。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CO+DF组和HF+DF组的粪便丁酸盐含量显著增加(P<0.05)。5)在门水平上,DF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减少,HF+DF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高于HF组。梭状芽孢杆菌属ⅪⅤa(ClostridiumⅪⅤ)相对丰度在CO+DF组和HF+DF组显著增加(P<0.05)。此外,与其他组相比,仅HF+DF组中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每千克饲粮添加5 g DF可降低饲喂含脂45%饲粮小鼠的体重和肝脏脂肪含量,降低血清TC、TG含量及AST和ALT活性以及肝脏TC和TG含量,降低胆固醇合成相关蛋白Cyp7a1的表达水平,提高总SCFA含量及肠道有益菌群和优势菌群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在日粮中添加3%、5%亚麻油对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及对肝脏脂肪酸合成酶、腹脂脂蛋白脂酶活性和肉鸡腹脂沉积的影响。选择216只21日龄罗斯308商品代肉用母雏,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3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添加3%亚麻油和5%亚麻油日粮,试验期3周。试验结果表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3%、5%亚麻油组总胆固醇水平上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P>0.05),3%亚麻油组显著提高了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各处理组降低了肝脏脂肪酸合成酶和腹脂脂蛋白脂酶活性(P>0.05),但与腹脂沉积的趋势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