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简易通风对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质量的影响,为双孢蘑菇轻简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简易风机人为向料堆内送风,以传统不通风料堆为对照(CK),开展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试验,监测发酵期间培养料的颜色、气味、韧度、pH、电导率(EC)、水分和C/N等理化性状及双孢蘑菇产量.[结果]简易通风发酵16 d、翻堆3次的双孢蘑菇培养料质量基本达到与CK发酵20 d、翻堆4次培养料相近的水平,颜色呈灰褐色或黑褐色,氨味中等,韧度0.42~0.76 kg,水含量67.0%~71.2%,pH 7.3~7.5,EC 3.62~4.22μs/cm,C/N 23.1~26.1.简易通风发酵翻堆3次培养料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为8.7 kg/m2,略高于CK(8.0 kg/m2);翻堆4次培养料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达9.6 kg/m2,显著高于CK(P<0.05).[结论]简易通风发酵可加快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进程,简化发酵步骤,提高一次发酵培养料的质量和双孢蘑菇产量,可在双孢蘑菇小规模农法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西北夏季双孢蘑菇培养料简易通气发酵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培养料常规一次发酵为对照,研究了双孢蘑菇料堆中半埋入直径12 cm PVC管强制通风和直径30cm铁圈自然通风的方法及其栽培效果。结果表明,料堆中半埋入直径12 cm PVC管强制通风发酵或直径30 cm铁圈自然通风发酵时,培养料料堆厌氧区减小,放线菌层厚度和放线菌在料堆中所占比例增加,发酵料质量提高,出菇期间病害减轻,产量较高。半埋入直径12 cm PVC管发酵法产量达到10.29 kg/m2,半埋入直径30 cm铁圈发酵法产量达9.66 kg/m2。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含氮量培养料在隧道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变化,为优化蘑菇培养料配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麦秆、鸡粪为主要原料,采用隧道发酵技术制备含氮量为1.15%(T1)、1.35%(T2)以及1.55%(T3)共3个处理的双孢蘑菇培养料。测定不同堆制时期培养料的含水量、灰分、含氮量及pH,并统计各处理不同潮次蘑菇产量。【结果】在培养料堆制发酵过程,培养料含氮量比例呈上升趋势,处理T3二次发酵料含氮量最高,为2.28%,显著高于处理T1。培养料pH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总体呈弱碱性,处理T3一次料以及二次料的pH最高,pH和原料的含氮量呈正相关性。培养料含水量都随着发酵过程不断降低,T3处理的二次料含水量最低,为65.78%,符合蘑菇生长需求。培养料灰分则随着发酵过程不断提高,T1处理初始灰分最低,发酵结束后二次培养料灰分为30.92%,较其他两个处理低。含氮量较高的培养料其总产量更高,处理T3产量最高,为20.74 kg·m~(-2)。【结论】不同含氮量培养料发酵过程中,培养料理化性质变化较大,含氮量1.55%的培养料蘑菇产量最高,适合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4.
双孢蘑菇培养料集中发酵工艺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国内外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nge)Sing.]培养料集中发酵技术工艺,结合上海本地条件,建造了6个工厂化集中发酵隧道,研究了集中发酵的技术工艺和双孢蘑菇栽培。结果表明,集中发酵培养料的碳氮比、含氮量、pH值等指标均优于常规发酵培养料,试验单产增85.2%。2000~2003年培养料集中发酵2246.5t,栽培蘑菇31200m^2,生产鲜菇374.4t。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中线虫的分离方法,为双孢蘑菇线虫病调查、分离与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方法】利用贝曼漏斗法分离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中线虫,对不同栽培基质类型中线虫分离速率,评价不同生产方式和培养料处理方法对线虫发生的影响。【结果】不同基质材料中线虫分离速率差异显著,在分离24 h时线虫分离速率由大到小的材料依次为棉秆、麦草、棉籽壳和土壤材料,分离速率分别为86.05%、70.91%、37.98%和28.03%;孔隙度由大到小的材料依次为麦草、棉秆、棉籽壳和土壤材料,其孔隙度依次为3.36、2.48、2.02和1.24 mL/g;线虫浓度差异显著,工厂化生产方式和二次发酵处理条件下,基质材料中线虫浓度最低,出菇前后,培养料中线虫浓度分别为0和59.21条/100g,覆土材料中分别为12和79条/100g;农法生产方式和一次发酵处理条件下,线虫浓度最高,出菇前后,培养料中培养料中线虫浓度分别为1 556.33和5 371.33条/100g,覆土材料中分别为79和5 236.67条/100g。【结论】不同基质材料类型中线虫分离速率差异十分显著,活体线虫分离速率与材料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线虫发生数量与生产方式和培养料处理方法密切相关,生产方式越先进、培养料发酵处理越彻底,线虫数量越低。  相似文献   

6.
培养料是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为提高培养料的质量,阐述了双孢蘑菇培养料的配制原理和配方,并详细介绍了培养料发酵技术,同时提出了发酵结束后培养料要求达到的理化指标,以供广大食用菌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发酵隧道建设与工厂化生产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的双孢蘑菇生产大都是简易的栽培方式,设施简陋、工艺落后、规模小,致使蘑菇产量低、品质差.采用集中发酵技术,把大容积的蘑菇培养料放在特别的隧道设施中进行自动控制发酵,操作简单、管理容易,可大幅度提高蘑菇产量,实现蘑菇培养料工厂化、专业化生产,对促进蘑菇生产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嗜热革节孢在双孢蘑菇培养料制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食用菌栽培中,双孢蘑菇培养料的制作最复杂,且堆制时间长、成本高、并污染环境。而研究表明,在堆制过程后期,嗜热革节孢的密度和活性的大小直接影响双孢蘑菇的产量。综述了嗜热革节孢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嗜热革节孢改进传统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方法以及嗜热革节孢促进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双孢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简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蘑菇培养料通过二次发酵,质量比常规发酵明显提高,特别适用于老菇房或大面积基地栽培。简述二次发酵原理及作用,总结了培养料二次发酵技术及合格的二次发酵几个主要技术指标,并提出二次发酵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双孢蘑菇稻田栽培就是以稻草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堆制发酵作培养料,利用秋季、冬季、春季的温光资源和空闲季节,在水稻收割后的稻田内,采取露地栽培双孢蘑菇的一种种植方式。2005年我县在12个乡(镇)利用一季稻田免耕栽培双孢蘑菇30万平方米,截至2006年4月15日,每平方米产值为18.8元。预计每667平方米菇田(实际栽培面积为400平方米)产值可达8000元,创纯利5000元以上。稻田栽培双孢蘑菇的主要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培养条件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培养条件对双孢蘑菇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为筛选和选育适宜广西栽培的双孢蘑菇品种和确定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奠定基础.[方法]研究7个双孢蘑菇菌株的形态特征及不同温度、pH、光照、碳氮源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菌株9506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褐蘑菇最慢;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C,最适温度为25℃;菌丝生长的适宜pH为4.0~9.0,最适pH为6.0~8.0;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最适合菌丝生长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粉.[结论]7个双孢蘑菇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性不明显,在栽培生产中,应综合协调温度、pH、光照、碳氮源等因素的作用效果,以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
双孢茹营养丰富,栽培范围广泛,栽培条件要求不高,容易形成产业形势。为了提高双孢菇的产量,笔者规范了双孢菇标准化栽培技术,使其产量提高20%左右,可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促进双孢菇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在分析黑龙江省发展双孢菇具有食用菌生产的良好基础、原料丰富、产品质量好、反季节优势强、出口优势强等优势的基础上,指出生产中存在群众认识不够、生产技术不够成熟、盲目引种、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加工企业和生产者对接不力等问题,对...  相似文献   

14.
结合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旧县镇的地理气候特点,以2011年9户蘑菇种植户为示范,对配料、发酵、灭菌(发菌)、种植、温湿度管理、出菇和效益等各个环节进行记录及分析,阐述了双孢菇栽培的相关技术过程。说明双孢蘑菇反季栽培是旧县镇发展食用菌种植、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15.
醋糟栽培双孢菇的示范与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醋糟栽培双孢菇经过在太谷县任村乡的示范推广,总结出最佳栽培模式与六大技术要点,且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结合山西省实际,醋糟栽培双孢菇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提供参考.[方法]介绍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中投入品种类、用量及质量要求,分析投入品及双孢蘑菇鲜品质量检测结果,提出目前有机双孢蘑菇认证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结果]生产出的双孢蘑菇鲜嫩饱满、个大肉厚、大小一致、洁白圆整,周身布满花纹,组织致密、厚实、坚硬,有弹性,无鳞片,有半膜状菌环,柄中粗、较直短、菌褶紧密,香味独特.双孢蘑菇鲜品质量高于国家绿色食品标准(NT/T 794-2003),但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投入品麦草、鸡粪、油枯等并没有经过国家有机认证,其主产品的最高质量标准也只有无公害标准.这说明投入品在不是有机的情况下,也能够生产出有机双孢蘑菇.[结论]从培养料生产阶段和培养料栽培阶段,分析提出了目前有机双孢蘑菇认证中存在的不足,建议将双孢蘑菇有机认证中对麦草、鸡粪、油枯等主要投入品的有机认证,改为对它们发酵产品培养料进行有机检测认定.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秸秆为试验原料,以小麦秸秆为对照,设计了四个原料配方,进行了双孢蘑菇的栽培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规律符合逻辑斯第曲线,子实体生长规律符合指数增长曲线,菌丝生长速度优于麦秸培养料,子实体生长的高峰期比麦秸培养料提前,出菇期比麦秸培养料集中。玉米秸秆和牛粪以1:1的比例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物学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醋糟与稻草栽培双孢菇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双孢菇醋糟栽培法与稻草栽培法的工艺流程和双孢菇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醋糟是栽培双孢菇极好的原料,既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用它栽培的双孢菇在产量与品质上又有明显优于稻草栽培的双孢菇,并且为醋糟找到了一条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秸秆不同配方栽培双孢蘑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规律符合逻辑斯第曲线,子实体生长规律符合指数增长曲线,菌丝生长速率优于麦秸栽培料,子实体生长的高峰期比麦秸培养料提前,出菇期比麦秸培养料集中。玉米秸秆与麦秸秆以1∶1的比例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度快,生物学效率与麦秸培养料相近,可达到50%以上,产量可达10kg/m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