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约旦野生大麦种质资源形态与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自约旦不同地区的4个野生大麦自然群体的40份材料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约旦野生大麦材料群体间与群体内在株高、穗颈长、旗叶长、穗长、芒长和穗粒数等性状上均有显著差异,遗传多样性丰富;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所引材料的有效分蘖和百粒质量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对单株产量直接贡献效应较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单株产量的最佳回归方程:y=-0.058x1-0.111x2+0.429x3-0.529x4+0.439x8+3.732x10(R=0.984,P0.0001);其中百粒质量对单株产量的偏回归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2.
大麦外源渗入系农艺性状和籽粒品质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麦外源渗入系的性状特征及相关性,并为进一步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55份大麦外源渗入系进行了农艺性状(株高、穗长、芒长、穗下节、有效分蘖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籽粒品质(蛋白质、水分、淀粉、籽粒筛选率(≤2.2mm)、籽粒筛选率(≧2.5mm))和麦芽品质(总氮、浸出率、可溶性氮、库尔巴哈值)的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农艺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大,变化范围为6.55%~32.42%.品质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20%~102.56%.相关性分析表明,库尔巴哈值与总氮、浸出率显著正相关.千粒质量与株高、穗长负相关,与穗粒数显著负相关.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麦芽总氮、可溶性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浸出率、库尔巴哈值极显著负相关.籽粒可溶性氮含量与穗粒数显著负相关,与千粒质量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供试材料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变异系数较大.各性状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有31对性状达到极显著相关,12对性状达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30份来自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种质资源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种质资源各经济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单株有效穗数与株高、穗长、不孕小穗数、穗粒重、千粒重负相关不显著;与穗下节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可孕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负相关不显著;与穗下节长、颈长、穗长、不孕小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呈正相关。穗下节长与不孕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颈长呈极显著正相关。颈长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可孕小穗数、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可孕小穗数与穗粒数、穗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孕小穗数与穗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粒数与穗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重与千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14份高产一晚杂交稻组合和C两优343(对照)为材料,在常德市农林科学院水稻试验站进行大区品比试验,研究了各组合与对照之间农艺性状的差异,分析了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4份高产一晚杂交稻组合的株高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单株有效穗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单株平均穗长均长于对照,其中13个组合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有13个组合的千粒重高于对照,其中8个组合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8个组合的结实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78.6%组合的单株总粒数低于对照;所有组合的单株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1个组合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余差异不显著;各水稻组合间株高、单株平均穗长、千粒重、结实率的变异较小,而单株有效穗数、单株总粒数的变异较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与穗长、结实率、单株总粒数呈无显著性正相关,与株高、日产量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穗、千粒重、全生育期呈无显著性负相关;株高与单株有效穗数为呈著负相关,与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穗数与穗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单株总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而日产量与全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日产量全生育期穗长千粒重单株有效穗数单株总粒数结实率株高。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滩涂盐碱地区大麦植株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对大麦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及通径分析,结合大麦生长发育特点,确定了影响大麦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第一节间长第二节间长单株有效穗数总穗数成穗率株高茎粗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0.934)、总穗数(0.893)、株高(0.820)、成穗率(0.764)和第二节间长(0.762),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入选的6个因子(茎粗、第一节间长、穗长、总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大麦产量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0.954;通径分析表明株高、成穗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在滩涂盐碱地区大麦高产栽培中,建议优先选择植株高、籽粒大而饱满的品种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6.
鲜食型糯玉米组合产量性状的决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素菊  王晓明  林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16-1617,1692
对鲜食型糯玉米42个组合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和决策分析.结果表明:穗长、行粒数、穗粗、秃顶长和株高与单穗鲜重和单穗净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秃顶长和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粗、行粒数、株高、穗长和穗位高对单穗鲜重和单穗净重有直接的作用;穗长、行粒数、穗粗和株高是提高杂交组合(F1)单穗鲜重和单穗净重的主要决定性状,穗位高则是主要限制性状.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创制优异种质,对27份六棱大麦品种(系)的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产量、不孕粒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六棱大麦品种(系)不孕粒(变异系数52.04%)、籽粒产量(变异系数22.44%)、穗长(变异系数21.51%)及有效穗(变异系数14.76%)的变异范围较大,而株高(变异系数8.15%)、千粒重(变异系数 8.98%)和穗粒数(变异系数12.74%)变异范围相对较小,六棱大麦品种选育的增产结果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的适当提高;相关分析可知,六棱大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复杂,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把27份供试材料的主要性状进行降维因子分析,使其累计贡献率达85.5807%;六棱大麦品种(系)在遗传距离10水平上可聚为三大类:矮秆多穗型,高秆大穗型,中秆中穗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丰富国内大麦育种的种质资源,对国外引进的36份大麦种质在陕西杨凌秋播条件下的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以促进这些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生育期适宜、表现弱冬性;株高为中秆和高秆类型,且单株成穗数较高,穗粒数多。从中筛选出一些单一性状优良的材料,其中早熟材料3份,矮杆材料1份,多粒材料27份。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穗下节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呈正相关,与小穗数、单株成穗数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单株成穗数与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水稻中优281栽培密度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栽培密度对水稻中优281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与群体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穴有效穗、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穗长、结实率及千粒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产量性状间,穴有效穗与群体有效穗呈显著性负相关,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穗长则呈显著正相关;其最适栽培密度是20.0 cm × 23.3 cm.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协调利用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了解杂交种及其亲本产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为杂交种及亲本自交系产量性状的改良提供参考。选用4个优良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10个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杂交种与亲本自交系产量性状以及产量与其他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除母本自交系的秃尖长、杂交种的轴粗差异不显著外,杂交种和亲本自交系各产量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不同杂交种及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均存在差异,小区产量、秃尖长和穗粒质量的杂种优势较大,穗行数、穗长、百粒质量的杂种优势较小。杂交种的穗行数、籽粒长、小区产量与母本自交系呈极显著正相关,杂交种的秃尖长、穗行数与父本自交系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母本自交系的穗粒质量、穗行数与小区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父本自交系的籽粒长和行粒数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杂交种的穗粗、秃尖长、行粒数、轴粗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稻田春播杂交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稻田春播杂交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方法]以湘南丘陵山区稻田春播的15个杂交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玉米品种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株高、穗位高、行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秃顶长〉株高〉穗长〉穗位高〉穗粗。行粒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直接作用;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顶长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间接作用;穗行数和百粒重对玉米产量不但有较强的直接影响,而且还辅助其他性状对玉米产量产生较大的间接作用。[结论]进一步明确了各性状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的效应大小及对产量的相时重要性,为湘南丘陵山区稻田春播杂交玉米引种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小麦收获指数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收获指数在小麦品种选育中的作用。[方法]选用特早熟、中早熟和中晚熟小麦,设低、中、高3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熟期类型小麦收获指数与产量的关系。[结果]中密度下,株高和穗长与群体产量呈正相关,与个体产量呈负相关,倒二叶面积、旗叶长、倒二叶长和宽对群体产量有利;高密度下,穗长与群体、个体产量均呈正相关,株高、旗叶面积和倒二叶面积则呈负相关。灌浆速度和灌浆持续期在中高密度下均与群体产量呈正相关。收获指数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株高、穗长、叶面积、穗粒重、灌浆速率、株高构成指数、结实小穗数和粒叶比等与收获指数和群体产量的关系密切。不同类型品种在不同竞争环境下的单株生物产量差别不同。[结论]小麦高产品种的选育应将收获指数和生物量同时作为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3.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30个不同产量水平玉米品种为试材,将产量与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穗粗、穗行数、出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空秆率和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绝对作用大小依次为倒伏率>空秆率>出籽率>株高>穗位高>穗行数>穗粗>百粒重>秃尖长>生育期>穗长,其中出籽率、株高、穗粗、百粒重、生育期为正向作用,倒伏率、空秆率、秃尖长、穗行数、穗位高和穗长为负向作用。在高产玉米品种选育中应增强抗倒性、降低空秆率、提高出籽率。适当增加百粒重和穗粗,降低穗位高。  相似文献   

14.
以株两优120为供试水稻品种,在湘南丘陵地区进行早稻"3415"施肥试验,以各处理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该地区早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结果表明: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对湘南丘陵早稻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株高有效穗总粒数穗长千粒重实粒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鲜食甜玉米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系,为鲜食甜玉米高产品种选育的性状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各性状中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最大的4个性状为穗粗、行粒数、生育期、出籽率;在性状选择时应高度重视对穗粗、行粒数、出籽率和穗行数的选择,尽量选择较好的表现型;在生产季节及市场需求条件允许前提下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同时要保证一定的株高、穗长,对穗位高、粒深、百粒重、秃尖长可放宽选择尺度。  相似文献   

16.
玉米新品种宁单11号套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宁单11号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玉米和小麦套种模式下,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密度处理:45 0005、2 5006、0 0006、7 500和75 000株/hm2,3次重复。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玉米新品种宁单11号套种密度与产量、空秆率、穗粒数、千粒重和植株性状的关系。[结果]宁单11号小区产量与株高、穗位高、倒伏率、秃尖长呈负相关,与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呈正相关。宁单11号随着套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高不断增高,抗倒能力下降,秃尖长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结论]在套种模式下,宁单11号在栽培密度在52 500~60 000株/hm2,可取得最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生育期、株高、穗位高、除倒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单穗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除倒伏、穗位高、生育期、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和行粒数。根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经济性状-单穗粒重与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穗长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除倒伏与穗位高和穗长关系密切。说明在四川省选育玉米杂交种时,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单穗粒重高,抗倒,生育期适当偏长,百粒重较高的长穗、多行型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品种的出籽率和行粒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若干生物学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17个双低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考察了主要生物学性状及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植株叶面积指数及主花序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茎粗、叶片数、株高及有效分枝部位相关不显著;在生物学性状之间,叶片数与主花序长度间呈显著负相关,株高与有效分枝部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鲜食甜玉米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个甜玉米(Zea mays L.cv.Sweet)杂交组合为对象,对其鲜质量以及株高、穗位高、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茎粗、叶片数、穗上叶数、穗位叶长和穗位叶宽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并与鲜质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度、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植株田间农艺性状与鲜质量相关程度较小;穗粗、行粒数、穗长与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穗粗、行粒数、穗长对鲜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大,穗行数对鲜质量的间接影响较大.认为在高产甜玉米育种中,应重视穗粗和穗长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以‘广8优165’和‘宜优673’两个杂交水稻品种的双亲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比较试验。研究发现,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显著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种子发芽率,降低易裂颖品种的裂颖率,利于在遭遇不利天气时择机抢收和规避机械混杂,可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增加制种效益。研究证明,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提升种子质量,增产又增收,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