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甘薯茎叶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通过深加工可使原料广泛的甘薯茎叶得到增值利用。现将甘薯茎叶的几种深度加工方法介绍如下: 一、速冻甘薯茎叶 将新鲜甘薯茎叶通过清洗、烫漂、速冻等加工处理而成,较大程度保持了其新鲜甘薯茎叶原有的色泽风味和维生素,可作长期保存,食用方便,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其工艺操作要点:①选料清洗。选择品种优良、成熟适度的鲜嫩甘薯茎叶进行采收。采收时剔除老叶、黄叶、虫蛀叶、蜘蛛网叶和腐烂斑伤叶,不  相似文献   

2.
甘薯茎叶具有补虚益气、健脾强胃、益肺生津、补肝明目、抗癌美容、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现介绍几种深加工项目如下:1.速冻甘薯茎叶的加工该产品基本保持了新鲜甘薯叶原有的色泽风味和维生索,可作长期保存,食用方便。加工要点: (1)原料选择品种优良、成熟适度的鲜嫩甘薯茎叶,剔除老叶、黄叶、虫蛀叶、蜘蛛网叶和腐烂斑伤叶,收获时不浸水捆扎,以专用塑料袋散装并及时运输加工。(2)清洗用清水洗去甘薯茎叶上附着的泥土、尘沙等污物,沥干水分。(3)烫漂将沥干的甘薯茎叶用吊篮迅速放入沸水容器内,烫漂时间约5~10秒钟,达到半熟程度,以杀青灭酶,并立即送预冷间,用冷水使其温度下降到  相似文献   

3.
以叶片为原料的食品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片作为植株的一部分,往往被人们忽视。殊不知有些叶片营养价值很高,可以进行加工,成为很好的食品或者保健品。下面介绍几种叶片加工技术。1 甘薯叶系列食品加工技术1.1 速冻甘薯叶程序 叶料选择→清洗→烫漂→速冻→包装→冷藏。操作要点:将沥干水的甘薯叶用塑料吊篮迅速放入沸水容器内。烫漂5~10秒,立即送预冷问,用冷水使其温度下降至10℃左右。速冻:采用平面网带式速冻机迅速冻结预冷后的甘薯叶,冻结器平均温度为-32℃冻品进货平均温度约为15℃,出货温度为-18℃。包  相似文献   

4.
<正>1.速冻法(1)适期采收。一般春播品种宜在吐丝后23~28天采收,而秋播品种往往要30天左右。采收时应带苞衣,以减少玉米棒在采收及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和机械损伤,同时可以延缓果穗子粒的分解代谢,有利于保持果穗的新鲜度。(2)预处理。采收后的玉米棒必须放在通风阴凉处摊晾,然后人工剥除苞衣,去净玉米须,剔除虫蛀、缺粒、过老、过嫩的果穗。将整理好的果穗放入2%的食盐中浸泡30分钟,捞至清水中漂洗8~10分钟,然后捞起沥干水分。(3)水煮烫漂。水煮烫漂的时间为25~30分钟,温度为90℃以上。烫漂时要将果穗全部浸入水中,以便烫漂均匀。  相似文献   

5.
<正>1.速冻法(1)适期采收。一般春播品种宜在吐丝后23~28天采收,而秋播品种往往要30天左右。采收时应带苞衣,以减少玉米棒在采收及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和机械损伤,同时可以延缓果穗子粒的分解代谢,有利于保持果穗的新鲜度。(2)预处理。采收后的玉米棒必须放在通风阴凉处摊晾,然后人工剥除苞衣,去净玉米须,剔除虫蛀、缺粒、过老、过嫩的果穗。将整理好的果穗放入2%的食盐中浸泡30分钟,捞至清水中漂洗8~10分钟,然后捞起沥干水分。(3)水煮烫漂。水煮烫漂的时间为25~30分钟,温度为90℃以上。烫漂时要将果穗全部浸入水中,以便烫漂均匀。  相似文献   

6.
响应曲面法优化速冻紫甘薯的烫漂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花色苷含量作为指标,使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速冻紫甘薯品质的烫漂温度和烫漂时间进行了优化.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多酚氧化酶活变化和花色苷保存率的二次多项数学回归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速冻紫甘薯的适宜烫漂条件为:烫漂温度96.82 ℃,烫漂时间1.3 min.  相似文献   

7.
一般的加工工艺流程为: 原料的采收→剥皮→检验→浸泡→清洗→漂烫→冷却→沥干→修整→速冻→检验→包装→封口→装箱→入库贮存.  相似文献   

8.
菜用甘薯叶柄速冻保鲜技术与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叶柄菜用型甘薯品种,就菜用甘薯叶柄的速冻保鲜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徐薯22是优良的叶柄菜用型甘薯品种,食用品质佳;90~95℃漂烫60~90 s可以显著地抑制叶柄内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较好地保存叶柄的感官品质;-32~-36℃速冻处理后于-18℃低温保存,甘薯叶柄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一、风味低糖姜片1.漂烫将鲜姜洗净去皮、沥干,切成4~5毫米厚的薄片,置于水槽中用流水漂冲1天。用姜片重量0.01%的焦亚硫酸钠和1%的柠檬混合溶液护色15分钟,然后用流水洗净沥干。最后将姜片倒入沸水中漂烫10分钟,迅速漂洗、冷却。  相似文献   

10.
一、风味低糖姜片1.漂烫将鲜姜洗净去皮、沥干,切成4~5毫米厚的薄片,置于水槽中用流水漂冲1天。用姜片重量0.01%的焦亚硫酸钠和1%的柠檬混合溶液护色15分钟,然后用流水洗净沥干。最后将姜片倒入沸水中漂烫10分钟,迅速漂洗、冷却。  相似文献   

11.
筛选茎尖菜用甘薯品种,并对其速冻保鲜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蒲薯53是优良的茎尖菜用甘薯品种,食用品质佳;以碳酸氢钠为护色剂和在95 ℃漂烫40 s工艺条件下,可以显著地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能较好地保存茎尖的感官品质;在-30~-35 ℃的温度下速冻处理15 ~20 min,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1、速冻贮藏选鲜嫩、无病虫害的苦瓜放到清水中洗净。去籽去瓤切成瓜圈、瓜块或瓜片.盛于竹篮内。连篮浸入沸水中烫漂0.5~1分钟,切的形状不同.烫漂时间也不同。烫漂时要不停地搅匀。烫漂后迅速捞出,并浸入冷水中冷却,使瓜温在短时间内降至5℃~8℃,后捞出放入竹筐内沥干。再立即放入冷库内速冻.库内温度应控制在-30℃。以菜体温度达-18℃为宜。在速冻过程中翻动2~3次,促进冰晶形成和防止菜体间冻成坨。用食品袋装好封口,再装入纸箱。装箱后的苦瓜放入彻底清洁和消毒过-18℃的冷却库内贮存.速冻苦瓜一般可保存6~8个月。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甘薯速冻保鲜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几个重要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较理想的护色硬化液,其配比为柠檬酸0.15%、亚硫酸钠0.5%、氯化钙0.4%,护色时间为1 h,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褐变,保持了色泽和硬度。同时还对其他几个相关因素作了讨论和选择,如原料处理方式、烫漂条件、速冻方式及冷藏状况等,保证了速冻甘薯的产品质量,为速冻保鲜甘薯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茎叶菜用甘薯连引薯1号作为一种特用蔬菜,以其特有的品质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地上部分可以反复采收,高产。与菠菜等相比较叶片营养性有过之而无不及,且多酚含量高。茎叶中高含量的叶黄素可以对人眼睛起到保护作用。因其适应性强而被广泛种植;因它耐高温,可以解决夏季高温季节蔬菜的短缺状况。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规模种植香椿集中上市,采收后极易出现失水萎蔫、叶片脱落和腐烂变质等问题,探索红油椿速冻保鲜加工工艺,并研发了"谷家"牌速冻香椿产品,延长其货架期。采用感官评定与关键指标含量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速冻工艺对太行山菜用型红油椿品质的影响,确定了太行山红油椿速冻加工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红油椿漂烫速冻保鲜较不漂烫速冻保鲜工艺可最大程度地保持香椿芽的色泽、风味和品质,且亚硝酸盐含量较低、Vc含量较高。红油椿速冻工艺为采用0.2%碳酸氢钠溶液做漂烫液,原料在煮沸的漂烫液中漂烫15~20 s或温度98℃的溶液漂烫30~50 s或温度95℃的溶液漂烫50~60 s,包装后于-40~-30℃的冷冻隧道内速冻4~5 min。  相似文献   

16.
采取未开花或结籽的嫩茎叶,现采现加工,去除根及腐烂、变质和过老植株。用清水洗净,在开水中烫漂3~5分钟,捞出后迅速用清水冷却。为防软烂,原料可用生石灰水处理,并用清水清洗。然后将原料沥干或用离心机甩干,在阳光下晒干,  相似文献   

17.
甘薯茎尖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甘薯茎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菜用甘薯茎尖嫩叶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甘薯茎叶含水量为85.20%,总糖含量2.19 g/100 g,蛋白质含量较高,为1.69 g/100 g,维生素C含量较丰富,达到78.03 mg/100 g。  相似文献   

18.
一、脱水马齿苋 采取未开花或结种子的嫩茎叶,现采现加工,不可久放。去除菜根及腐烂、变质和过老植株,用清水洗净,在开水中烫漂3~5分钟后捞出,迅速用清水冷却。为防软烂,可用生石灰水处理,并用清水清洗。沥干或用离心机甩干,在阳光下晒干,或在烘房中置70~75℃下烘10~12小时,至烘干为止。  相似文献   

19.
1、脱水马齿苋 采取未开花结籽的嫩茎叶,现采现加工,不可久放,去除菜根及腐烂、变质和过老植株,用清水洗净在开水中烫漂3~5分钟后捞出,迅速用清水冷却,为防软烂,可用生石灰水处理,并用清水清洗,沥干或用离心机甩干,或在阳光下晒干,或在烘房中置70~75℃下烘10~12小时,至烘干为止.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国内外甘薯茎叶研究的发展历程、知识基础和研究热点前沿,本文以来自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688篇国内外甘薯茎叶研究文献为研究样本,通过运用CiteSpace等软件对甘薯茎叶研究领域文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茎叶研究经历了初步探索、快速发展和趋于稳定3个阶段;论文发表期刊较为分散,但英文文献的高频期刊更具学术影响力和传播面。经合作网络分析发现,甘薯茎叶研究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团队,但团队之间合作较少,且中、英文文献涉及的研究团队重合度不高。此外,甘薯茎叶中生物活性物质生理功能解析、茎叶资源的生物质能转化、叶菜型甘薯品种选育及其栽培以及甘薯叶片衰老机制研究等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