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红黄肉甘薯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营养食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28份供试红、黄肉甘薯的主要性状、食味及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为我国南方优质食用甘薯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甘薯地上部主要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关联度;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薯块主要营养成分间及其与熟食食味间的相关性。【结果】桂粉1号、维多丽、广薯79和心香可作为优异食用甘薯种质;与鲜薯产量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为茎径和茎叶鲜质量,与薯干产量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为株型和大中薯率;干物率与粗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干物率、粗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食味与β-胡萝卜素含量、粗蛋白含量和干物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较粗的茎径、较大的茎叶鲜质量和大中薯率,可作为选育高产甘薯品种的重要依据;评价甘薯块根熟食食味最主要的营养指标为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2.
对8份白肉甘薯品种(系)进行了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西成薯007的鲜薯产量较高,徐薯25的淀粉含量较高,徐薯32的薯块熟食适口评分较好;甘薯农艺性状(干率、薯干重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和薯块熟食适口评分)的平均变异系数均较低。相关性分析显示,甘薯单株结薯数、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和薯干重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396);茎粗与蔓长呈极显著正相关(r=0.392);淀粉含量与商品薯率和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r=-0.399,-0.402),与干率和薯干重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3,0.321);薯块熟食适口评分与干率、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r=-0.553,-0.709,-0.502),与商品薯率呈显著正相关(r=0.300)。  相似文献   

3.
以4个中、高淀粉含量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3、2014年连续2年对其产量、品质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淀粉积累规律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块根迅速膨大期,干物质及淀粉积累总体呈上升趋势,基本在110 d时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甘薯块根淀粉积累与甘薯块根干物率、薯干粗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7和0.91,P0.01),与甘薯块根鲜产量、薯干产量、结薯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61、0.75、0.71,P0.05),与薯干粗蛋白含量、茎蔓鲜质量、薯干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83、-0.72、-0.06,P0.05),与分枝数、薯干可溶性糖含量相关性不大。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4.62%,其中贡献最大的是薯干粗淀粉含量和甘薯块根干物率,基本反映了甘薯淀粉合成相关经济及品质性状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4.
徐紫薯8号为高花青苷型甘薯新品种,生育期影响结薯习性、产量及品质性状。本试验研究78~188 d共12个生育期下徐紫薯8号薯形、单株结薯数、大中薯率、产量、花青苷含量及淀粉含量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徐紫薯8号各个性状差异显著。大中薯率、亩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和花青苷产量随生育期延长逐渐升高;薯块长宽比、小薯率、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生育期延长而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亩鲜薯产量与单株结薯数、大中薯率、烘干率、亩薯干产量和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148 d甘薯单株结薯数最多,亩鲜薯产量和花青苷产量均最高,分别达每667 m23 927.00 kg和4. 25 kg,大中薯率达90%,甘薯商品性好,食用品质佳。  相似文献   

5.
选育出了优质高产紫甘薯新品种"烟紫薯3号",进行了紫甘薯食用品质相关性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烟紫薯3号在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29088和21525 kg/hm2,分别较对照宁紫1号增产23.47%和17.22%;其食味总评分为73.3,较对照宁紫1号增加4.74%;紫甘薯食用品质的影响因子按影响程度依次为:花青素含量>还原糖含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烘干率>淀粉含量>薯肉粘度;花青素含量与食味呈负相关。初步得出:选育食味品质好的紫薯品种必须具有适中的花青素含量、相对较高的还原糖含量、较低的粗蛋白含量、适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适当偏低的干物率。  相似文献   

6.
选育出了优质高产紫甘薯新品种"烟紫薯3号",进行了紫甘薯食用品质相关性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烟紫薯3号在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29088和21525 kg/hm2,分别较对照宁紫1号增产23.47%和17.22%;其食味总评分为73.3,较对照宁紫1号增加4.74%;紫甘薯食用品质的影响因子按影响程度依次为:花青素含量还原糖含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烘干率淀粉含量薯肉粘度;花青素含量与食味呈负相关。初步得出:选育食味品质好的紫薯品种必须具有适中的花青素含量、相对较高的还原糖含量、较低的粗蛋白含量、适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适当偏低的干物率。  相似文献   

7.
北方甘薯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4个甘薯品种(系)的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在相关性分析中,鲜薯产量与干率、淀粉率和病情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大中薯率显著正相关,与小薯率显著负相关。薯干产量与分枝数显著负相关,与干率呈显著正相关。淀粉产量与分枝数显著负相关,与干率和淀粉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在关联度分析中,单株茎叶重、大中薯率、单株结薯数、结薯集中性、茎粗和整齐度对鲜薯产量的关联度较高。茎粗、大中薯率、蔓长、单株结薯数、淀粉率和干率对薯干产量的关联度较高。而淀粉率、干率、蔓长、茎粗、单株茎叶重和单株结薯数对淀粉产量的关联度较高。因此,北方甘薯在高产栽培和品种选育方面,应该选择茎基部粗、蔓长较短、分枝数较少、薯块大小均匀、数量适中和大中薯率较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和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对白肉品种,紫肉品种和黄肉品种等43份材料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差异显著,白肉甘薯鲜薯产量(34 439.88±1702.85)kg/hm~2高于紫肉甘薯(28 123.69±1975.41)kg/hm~2和黄肉甘薯(27 204.95±1382.16)kg/hm~2,非云南品种鲜薯产量(32 064.77±2911.09)kg/hm~2高于云南品种甘薯(24 576.61±1309.00)kg/hm~2。不同类型甘薯农艺性状差异显著,白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单株结薯数、鲜薯产量、薯干重量、干率、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等高于黄肉品种和紫肉品种,黄肉品种的蔓长和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白肉品种和紫肉品种,云南品种的蔓长长于非云南品种,非云南品种地下部性状高于云南品种,云南品种甘薯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非云南品种。相关性分析显示,紫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r=0.313);淀粉产量与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5),与商品薯率呈显著正相关(r=0.017),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黄肉品种的茎粗与基部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620),与淀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2);薯块熟食适口评分与干率、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0,-0.724,-0.497)。【结论】不同肉色的品种甘薯农艺性状差异巨大,亲缘关系相差较远,在育种过程中亲本选配时,可以考虑用不同肉色的品种进行杂交,有望从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在广西防城港开展食用甘薯新品系种植试验,对新品系的丰产性、抗逆性、口感及其他重要特性进行了测定。发现在新品系中,防农9号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干物率及食味品质均较高;防农11鲜薯产量不高,但薯干产量、干物率高,食味品质高;防农70-1号鲜薯、薯干产量高,干物率高,食味品质较低;防农12综合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甘薯块根品质性状变化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测定了3种食用型甘薯品种的结薯数,块根干率,茎、叶、柄、块根鲜质量,总胡萝卜素、淀粉、还原糖、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结果显示,食用型甘薯的淀粉含量于栽插后50~92 d出现"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之后随块根膨大而小幅波动,总体上稍有增加;在栽后50~92 d,块根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似,均与淀粉含量的变化动态相反;淀粉含量与块根干率的变化动态总体上一致;粗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糖含量基本一致;而总胡萝卜素含量在不同食用型甘薯品种间差异较大,表现为苏薯8号徐薯23栗子香。食用型甘薯的淀粉含量与块根鲜质量和干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干质量日增长量与块根鲜质量日增长量极显著正相关。食用型甘薯块根中可溶性糖的积累与块根的膨大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几个因素对紫肉甘薯食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DPS逐步回归分析来研究鲜薯产量、薯块的干物质、花色苷、可溶性糖的含量等因素对紫肉甘薯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薯块干物质含量与食用品质中的水分、质地显著正相关,花色苷含量与食用品质中的水分、质地呈显著负相关,而鲜薯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与食用品质无显著相关性.质地与影响食用品质的风味、纤维、一般评价等评定指标显著正相关,而水分只与一般评价指标显著正相关.因此,主要通过对质地评定指标的作用,薯块的干物质和花色苷含量是影响紫肉甘薯食用品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21份紫肉甘薯种质资源的营养品质及其产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1份紫肉甘薯种质的营养品质和产量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鲜薯的烘干率25.9%~36.8%、粗淀粉含量17.5%~31.1%、可溶性糖含量2.98%~5.14%、粗蛋白含量1.27%~5.26%、花青苷含量18.1~93.1mg·hg-1;产量变幅范围分别为鲜薯产量1.6~19.5 t·hm-2、薯干产量0.5~6.6...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方甘薯品种资源部分营养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利用甘薯品种资源电脑管理分析系统分析了298份南方甘薯品种资源的食味、干物质、淀粉、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1.它们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正态分布这一自然规律。2.甘薯食味与淀粉、干物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几种营养成分间的关系,从整体看,对食味影响最大的是干物质,淀粉次之,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分别居第三和第四位;从各种不同品质的群体看,品质差类的干物质含量是食味的主要矛盾,品质中类的淀粉含量是食味的主要矛盾,品质优类的干物质、淀粉、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与食味间关系不显著,但它们都可能在不同优质薯品种中起主导作用,使优质薯风味各异。3.显示出干物质与淀粉、可溶性糖、维生素C的关系密切,它们的数值每增减一个单位,干物质含量都相应增减若干单位。  相似文献   

14.
高淀粉甘薯品种块根淀粉积累和产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高淀粉甘薯品种的淀粉积累和产量特征。[方法]以10个甘薯品种为供试材料,扦插后60d内,每20d每小区选取5株分别进行块根淀粉、直链淀粉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收获期选取10株计算单株薯数和单株鲜重。[结果]收获期,不同甘薯品种间产量和块根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明显,产量变幅为6.2×10^3-20.7×10^3kg/hm^2,淀粉含量的变幅为46.0%~73.3%,块根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幅为10.9%~17.2%,可溶性总糖的变幅为11.2%~20.2%。甘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块根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呈持续增高的趋势,块根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结论]可溶性总糖含量、直链淀粉与淀粉积累密切相关,产量和干率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基因型是影响淀粉含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甘薯品种龙薯13号等6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龙薯15号的鲜薯产量最高,达3 235.3kg/667m2,比金山57(ck)高12.03%,但薯干和淀粉产量都最低;龙薯24号鲜薯产量最低,为2 395kg/667m2,但薯干和淀粉产量都最高,分别为792.75和537.27kg/667m2。龙薯14号和龙薯24号的食味很好,其他4个品种食味差别不大。龙薯24号的干物率、蛋白质、蔗糖、维生素C、总磷、钾的含量在6个品种中都最高。龙薯21号的氨基酸含量最高,龙薯13号还原糖含量最高,龙薯14号铁的含量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甘薯品种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品种甘薯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的差异和相关性,以浙江省常见的不同肉色(紫色、橘色、黄色、白色)甘薯品种为材料,测定甘薯的营养成分含量(干物质、还原糖、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类胡萝卜素、花色苷、多酚)和生物活性[清除DPPH·能力、抑制胰蛋白酶活性能力、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参试品种的营养成分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紫肉品种甘薯的PPO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肉色品种,在清除DPPH·和抑制胰蛋白酶活性方面也显示出明显优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薯提取液清除DPPH·能力与可溶性蛋白、花色苷和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抑制胰蛋白酶活性能力和PPO活性除了与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外,与其他营养成分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聚类分析将12个品种甘薯分为4类,分类结果与各品种在因子得分散点图上的分布情况相吻合。该研究结果可为甘薯产后利用和育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株行距对甘薯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8~1.0 m行距和0.15~0.25 m株距条件下,采用9种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在海南省种植短蔓型甘薯品种广薯79,结果表明:加宽行距有利于提高分枝数、单株鲜薯重、干物率、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缩小株距有利于提高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加宽株距有利于提高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单株鲜薯重和大中薯比率。在9个处理中,0.8 m×0.15 m株行距配置方式收获最高的鲜薯产量,(0.9~1.0 m)×(0.15~0.20 m)株行距配置方式获得较高的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生物降解膜对甘薯干物质分配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田间试验,以生物降解膜、普通聚乙烯地膜、不覆膜为处理,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甘薯地上部与地下部干物重、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因素的影响。【结果】 蔓茎干物重表现为普通膜处理>生物降解膜处理>不覆膜处理,普通膜处理与生物降解膜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覆膜处理均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薯块干物重表现为生物降解膜处理>普通膜处理>不覆膜处理,处理之间均显著性差异;生物降解膜处理单株薯重、单株结薯数均最高,普通膜处理其次,生物降解膜处理T/R值(冠根比值)最低,较普通、不覆膜处理分别显著降低13.68%、22.64%;生物降解膜处理的干物率、淀粉率、商品薯率、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最高;鲜薯产量与薯块干物率、薯块干物重、单株结薯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T/R值、蔓茎干物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不同地膜覆盖对甘薯干物质分配及产量构成因素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生物降解膜表现优于普通膜与不覆膜。  相似文献   

19.
甘薯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及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具有不同产量潜力及不同干物率的甘薯品种光合特性的差异,为其在生产中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淀粉型甘薯品种桂粉2号和本地薯为材料,研究其不同时期块根干物率、叶片光合作用及收获时鲜薯、薯干产量.[结果]高淀粉甘薯品种桂粉2号在生育期77~107 d期间干物率呈上升趋势,107 d后其增长缓慢并保持在一定水平上;而低淀粉品种本地薯在整个生育期中其干物率增长均较缓慢,变化较平稳.桂粉2号和本地薯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在36~77 d内呈不断增加趋势,77 d后明显下降,而胞间CO2浓度在36~60 d内呈增加趋势,60d后呈下降趋势.不同时期高淀粉品种桂粉2号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高于本地薯.[结论]高淀粉型甘薯品种桂粉2号的鲜薯产量虽然低于低淀粉型品种本地薯,但其干物率、薯干产量和光合能力均高于本地薯.本地薯的光合速率变化由气孔限制因素引起,桂粉2号光合速率变化由气孔限制因素和非气孔限制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相似文献   

20.
高花青素甘薯绵紫薯9号的选育与产业化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紫薯9号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西南大学通过集团杂交法选育的高花青素紫色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新品种。该品种干物质含量为30.20%,蛋白质含量为1.47%,鲜薯维生素C含量为25.10 mg/100 g,β胡萝卜素含量为0.02 mg/100 g鲜薯,花青素含量为55.97~76.53 mg/100 g鲜薯。该品种具有鲜薯产量高、薯块商品性好、熟食品质优、耐贮藏、抗病性强等特点。2012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由于具有干物质含量高和花青素含量高等突出特点,受到加工企业青睐,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