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Cbl蛋白(Casitas b-lineage lymphoma)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复制的影响,采用PCR技术扩增Cbl基因片段并连接到FLAG-N载体中,Western blot技术验证FLAG-Cbl重组载体表达及病毒NP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毒的血凝素(HA)、核蛋白(NP)和非结构蛋白(NS)基因水平;采用RNAi技术检测Cbl对病毒HA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EcoRⅠ、HindⅢ双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发现,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载体FLAG-Cbl; Western blot结果证实H9N2亚型AIV感染FLAG-Cbl重组载体转染的A549细胞6 h时,病毒NP蛋白表达降低;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病毒NP、NS及HA基因在AIV感染FLAG-cbl重组载体转染的A549细胞的6和12 h时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RNAi敲低A549细胞内源性Cbl蛋白后,H9N2亚型AIV的HA基因表达水平在病毒感染12、24和36 h明显升高。结果表明:Cbl蛋白能在早期抑制H9N2亚型AIV在A549细胞上的复制,为深入研究Cbl蛋白抗病毒复制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同时为开展抗AIV的药物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以H7N9亚型(AIV)A/CK/Shanghai/S1053/2013(CK/53)株为亲本病毒,构建了该病毒株的8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并拯救出救获株rCK/53。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rCK/53与亲本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同时以A/PueaoRico/8/34(PR8)的内部基因为骨架,以CK/53的HA和NA的表面基因为供体,构建H7N9亚型AIV疫苗候选株CK53/PR8,疫苗株的8个基因来源与预期完全一致。对rCK/53以及疫苗候选株CK53/PR8在MDCK和A549两种细胞中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在A549中复制差异不显著,而在MDCK中48 h和72 h两者复制具有明显差异。rCK/53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和疫苗候选株CK53/PR8的构建为进一步开展H7N9亚型AIV跨宿主传播机制、致病机理及进一步的免疫保护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气源性传播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1株2008年山东省分离的H9N2亚型AIV为研究对象,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子特性和遗传进化分析;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对具有气源性传染能力的山东分离株(SD01株)和不具有气源性传染能力的广东分离株(SS94株)进行重组,转染细胞拯救出重组株R01/NASS,对其在鸡群间的气源性传染能力进行测定。对SD01株序列分析表明,SD01株的M、NS、NP和HA基因与HK/G9/97相似性最高,NA、PB1和PB2基因与HK/Y280/97相似性最高,PA基因与SH/F/98相似性最高。病毒在SPF鸡群间传播性试验发现,重组病毒R01/NASS接种鸡群后,可以经直接接触途径传染鸡群,但是却未感染气溶胶被动感染组鸡群,表明NA基因的替换使病毒失去了气源性传染的能力。该试验结果为从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SD01株AIV NA蛋白氨基酸位点与气源性传染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PA蛋白是禽流感病毒(AⅣ)聚合酶的组成部分,对AIV的复制具有重要作用.为鉴定家鸭体内与AIV PA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表达A/goose/Hubei/65/05(H5N1)AIV PA蛋白的重组质粒为诱饵,筛选家鸭脑组织cDNA文库,鉴定得到一个cDNA片段,经测序分析表明,该cDNA片段编码蛋白为色素域解旋酶DNA结合蛋白9(CHD9).将重组诱饵质粒pDEST32-PA与捕获的鸭cDNA重组质粒共转化MaV203受体菌,进行X-gal显色反应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菌落可以迅速变蓝,并且菌落在SC-Leu-TrpHis+3AT 3种营养缺陷培养基平板上生长良好.证明CHD9与PA蛋白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CHD9的初步鉴定为研究AIV在机体中的复制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2021年本实验室从发病野鸟组织样品中分离到一株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命名为A/black-headed gull/Tibet/1-2/2021(H5N8),简称为BH Gull/TB/1-2/2021(H5N8)。为进一步了解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基因组测序并经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HA蛋白的裂解位点为PLREKRRKR↓GLF,符合高致病性AIV(HPAIV)的分子特征。在遗传进化上HA基因属于2.3.4.4b分支,外部基因与部分内部基因(PB1、PA、NP、NS)均与2020年~2021年分离到的H5N8亚型AIV相应基因的同源性最高,且处于同一分支;PB2基因与一株H9N2亚型AIV PB2基因同源性最高,为99.25%;M基因与近两年流行的2.3.4.4b分支H5N1亚型AIV同源性最高,且处于同一分支,推测该病毒为一株重组病毒。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与2.3.4.4分支H5-Re8、2.3.4.4b分支H5-Re14疫苗株抗原性相近。不同哺乳动物细胞系生长曲线结果显示,该病毒可在哺乳动物细胞系中有效复制,但其在A549中的复制效率高于其在MD...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对哺乳动物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方法】 采集样品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将分离到的病毒以300 μL/只(107 EID50)的剂量通过滴鼻和肺递送方式感染豚鼠,每组各15只,对2组感染效果进行比较,然后通过分离株在豚鼠中的传播能力试验验证其气溶胶传播能力,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分离株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上的复制能力。【结果】 试验分离到1株H9N2亚型AIV,命名为SD18,病毒通过肺递送和滴鼻2种攻毒方式感染豚鼠后,肺递送组的排毒量显著高于滴鼻组(P<0.05)。通过对豚鼠肺脏相关模式识别受体和抗病毒蛋白的表达检测发现,2种攻毒方式都能诱导相关的免疫因子Toll样受体3(TLR3)、TLR7、抗黏病毒蛋白(MX)和2',5'-腺苷酸激酶(OAS)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2组在攻毒后第6天产生抗体,并呈上升趋势。对SD18 株在豚鼠中的传播能力验证发现,SD18株具有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感染豚鼠的能力,但并未证实气溶胶的产生和传播。对SD18株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后发现,在感染后12 h可检测到病毒,24 h时病毒在细胞内复制能力最强,TLR3、TLR7、MX、OAS、白介素6(IL-6)、IL-8、干扰素-β(IFN-β)相关的免疫因子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结论】 H9N2亚型AIV SD18株的跨种传播能力变强,具有不经提前适应便可直接感染豚鼠的能力;SD18株具有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豚鼠并使其产生抗体的能力且SD18株可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上进行复制。  相似文献   

7.
免疫鸡群中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浙江省禽流感病毒(AIV)的流行病学情况,本实验应用鸡胚传代方法从AIV疫苗免疫鸡群中表现典型呼吸症状的产蛋鸡体内分离1株H9N2亚型AIV A/Chicken/Jiande/01/2009(H9N2)。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HA受体结合位点出现了人流感病毒结合位点226L,M基因出现S31N的突变。遗传进化分析显示,A/Chicken/Jiande/01/2009的M基因和PB2基因属于G1-Like谱系,HA基因、NA基因和NS基因属于Ck/BJ/1/94-Like分支,而NP基因、PA基因和PB1基因属于Ck/SH/F/98-Like谱系。这些资料表明,A/Chicken/Jiande/01/2009(H9N2)为一株重排病毒。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H11N3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020年在福州市某活禽市场鸭中分离的一株H11N3亚型AIV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遗传进化分析和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试验。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HA裂解位点为PAIA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分子特征;HA蛋白226L和228S突变显示病毒具有结合人源受体(SAα-2,6 Gal)的特征性氨基酸。PB1、PA、NP和M1蛋白均出现对哺乳动物致病性增强的特征性氨基酸。遗传进化分析显示,H11N3 AIV的8个基因节段均属于欧亚分支,其HA基因与A/duck/Fujian/SD061/2017 (H11N3)株HA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而NA基因与A/EN/Fujian/02754/2016 (H3N3)株NA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该病毒内部基因分别与浙江、福建和云南等地鸭和鸡体内分离的H7N9、H7N7、H1N2、H7N2、H7N7和H9N6等亚型AIV相关基因高度同源。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未经适应即可在小鼠鼻甲和肺脏中高效复制,表明该病毒株具备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9.
为拯救具有高复制特性的G1-like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疫苗候选株,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将高复制特性H9N2亚型CZ株(Y280-Like)的6个内部基因(PB2、PB1、PA、M、NP、NS)与H9N2亚型40926株(G1-like)的HA和NA基因进行重配,构建G1-like型重组病毒。通过HA、HI试验及基因测序对拯救病毒进行鉴定,并对病毒在鸡胚上的复制能力、遗传稳定性及免疫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6+2质粒系统成功拯救出G1-Like型H9N2亚型重组流感病毒,并具有良好的复制特性和遗传稳定性;将拯救的重组病毒株灭活后免疫SPF鸡,能刺激产生较高的HI抗体,为防控G1-like型AIV流行提供了技术和疫苗候选株储备。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上海市活禽市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分离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2019年分离的4株H9N2 AIV的8个基因节段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对获得的8个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以及基因进化分析,对与病毒适应性增加的关键氨基酸位点进行了分析,并和目前我国使用的H9N2流感疫苗毒株HA上的抗原位点进行了比较。结果:4个分离株的HA基因仍然属于Y280/97,8个基因节段的重组模式属于G57;裂解位点均为PS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征;这4株病毒存在多个与适应性增加相关的氨基酸突变。在已报道的33个抗原位点中,这4株病毒与我国目前使用的2种H9N2禽流感疫苗毒株(A/chicken/Shandong/6/96(6/96)和A/chicken/Shanghai/F/98(F/98))相比较,最大差异18个抗原位点。以上研究为H9N2亚型AIV的防控和疫苗研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