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选用384只1日龄商品代从内公鸡随机分成8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不添加锌的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对照组,舍锌28.37 nag/kg)和在对照组基础日粮中以无机硫酸锌形式添加20、40、60、80、100、120 mg/ks和140 mg/kg锌的试验日粮.试验期7 d.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无机锌对内仔鸡生长性能、组织锌含量、含锌酶活性以及含锌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以考察这些指标对评价肉仔鸡锌营养状况的意义.结果表明:肉仔鸡生长性能未受到添加锌水平的显著影响(P>0.24),而胫骨锌、胰脏锌含量以及胰脏金属硫蛋白(MT)含量及其基因表达受锌水平影响极显著(P<0.01),胫骨锌和胰脏锌含量随锌水平增加呈渐近线趋势变化.胰脏MT含量及其基因表达则呈线性上升趋势.这些指标均可以作为反映肉仔鸡锌营养状况的指标.从相关系数比较来看.胫骨锌和胰脏锌与饲粮锌的相关性比胰脏MT含量及其基因表达更密切.胰脏MT含量及其基因表达随锌水平增加线性上升.可用作评价不同锌源生物学利用率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饲粮中不同锌水平对某些含锌酶活性及血、胰和胫骨锌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健康AA肉鸡公雏3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各处理组锌的含量分别为30、60、90、120、150 mg/kg。结果表明:(1)21日龄时,120、150 mg/kg锌组血锌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56.75%和91.45%;150 mg/kg锌组胰锌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30.77%;90、120、150 mg/kg锌组胫骨锌含量显著增加(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4.16%、19.50%和26.61%。42日龄时,150 mg/kg锌组血锌含量显著增加(P<0.05),比对照组提高77.25%;60、90、120 mg/kg锌组胰锌含量显著增加(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94%、198%和212%;120、150 mg/kg锌组胫骨锌含量显著增加(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7.80%和43.29%。(2)21日龄时,120、150 mg/kg锌组心肌金属硫蛋白(MT)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79%和32.17%;90、120、150 mg/kg锌组骨骼肌MT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4.55%、57.02%和90.91%。42日龄时,心肌和骨骼肌中的MT含量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3)21日龄时,150 mg/kg锌组肝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显著提高,42日龄时,150 mg/kg锌处理组肝脏CuZn-SOD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硫酸锌可以显著提高肉鸡血清、胰脏、胫骨组织中的锌沉积,并对肝脏CuZn-SOD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用720只1日龄商品代AA肉公鸡进行试验,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无机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肝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和肾脏金属硫蛋白(MT)含量的影响,以考核这些指标对评价肉仔鸡锌营养状况的意义。将肉鸡按平均体重随机分成8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不添加锌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对照组,含锌28.37mg/kg)和在对照组基础饲粮中以无机硫酸锌形式分别添加20、40、60、80、100、120mg/kg和140mg/kg锌的试验饲粮21d。结果表明:肉仔鸡的日增重、日采食量和肾脏MT含量均受到添加锌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其中肾脏MT含量受锌水平影响极显著(P<0.01),而不同锌水平对肝脏CuZnSOD活性无显著影响(P>0.1)。这表明对于肉仔鸡,肾脏MT可能是评价机体锌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0~21日龄肉仔鸡饲粮中锌适宜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水平无机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含锌酶活性及组织锌含量的影响,并对每一指标进行曲线拟合(二次曲线与渐近性),从中筛选合适的指标以确定肉仔鸡实用饲粮中锌的适宜水平。选用1日龄AA肉公鸡384只,随机分为8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对照组)和锌添加水平为20、40、60、80、100、120 和140 mg/kg (硫酸锌)的饲粮, 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随饲粮锌水平的增加日增重和采食量有显著增加(P〈0.05),添加20 mg/kg锌组鸡的日增重和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血浆5′-核苷酸酶活性随饲粮锌含量增加呈明显的二次曲线变化(P〈0.01),估测的锌适宜添加水平为52.13 mg/kg;(3)胰脏锌与胫骨锌含量随饲粮锌水平的增加呈渐近线上升趋势(P〈0.01),以此2指标确定的锌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30.78与33.86 mg/kg;(4)含锌酶中碱性磷酸酶(AKP)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以及肾脏锌含量随饲粮锌水平变化没有显著变化(P〉0.10),表明上述指标均不适宜用来估测锌适宜水平。以上结果表明,0~21日龄,肉仔鸡饲粮中锌的适宜水平约为80 mg/kg。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锌,研究其对京红1号蛋鸡产蛋高峰期组织器官锌沉积和胫骨指标的影响。选择20周龄540只健康产蛋高峰期京红1号蛋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含锌25 mg/kg),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50、75、100和125 mg/kg锌(以一水硫酸锌为锌源)的试验饲粮,预试期2周,正试期24周。结果显示: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锌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京红1号蛋鸡33周龄末血清锌含量(P0.05或P 0.01),但对46周龄末血清锌含量无显著影响(P 0. 05)。2)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锌极显著影响了京红1号蛋鸡46周龄末肝脏锌含量(P 0.01),且肝脏锌含量随锌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但对骨骼肌和胰腺锌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锌对京红1号蛋鸡46周龄末胫骨指标(胫骨重、无脂胫骨重、胫骨灰分重及胫骨锌和胫骨灰锌含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4)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锌极显著影响了京红1号蛋鸡46周龄末粪便锌含量和锌表观利用率(P0.01),粪便锌含量随着锌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增加,而锌表观利用率则随着锌添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综合考虑各因素,以一水硫酸锌为锌源,产蛋高峰期京红1号蛋鸡基础饲粮(含锌25 mg/kg)中锌适宜添加水平为75 mg/kg。  相似文献   

6.
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504只 ,随机分为9组 ,每组4个重复 ,每重复14只鸡 ,公母各半 ,采用3×3(Fe×VA)完全随机试验设计 ,研究了日粮添加不同水平Fe(0、30、60mg/kg)和VA(750、1500、2700IU/kg)对肉仔鸡不同生长阶段 (0~4周龄和5~7周龄 )肝脏、心脏、脾脏、胰脏、肾脏、肌肉、胫骨、羽毛等组织铁含量影响。结果表明 :在日粮铁的影响下 ,肉仔鸡体内各组织铁含量顺序依次为 :(前期 :肝脏>肾脏>脾>心脏>胫骨>毛>胰脏>肌肉 ;后期 :肝脏>脾>肾脏>心脏>胫骨>羽毛>胰脏>肌肉 ) ;日粮铁添加水平对前期肝脏、心脏、肾脏、胰脏、羽毛等组织铁含量影响显著 (P<0.01) ,60mgFe/kg 组这些组织铁含量最高 ;对后期肝脏、心脏、脾脏、胰脏、肌肉、胫骨、羽毛等组织的铁含量影响显著 (P<0.01) ,60mgFe/kg组肝脏与心脏组织铁含量最高 ,30mgFe/kg 组脾脏、肌肉、胫骨等组织铁含量最高 ,0mgFe/kg 组胰脏、羽毛等组织铁含量最高 ;肾脏、胰脏、羽毛、肌肉、胫骨在不同生长阶段沉积铁能力不同。日粮铁对不同生长阶段各组织铁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VA影响机体内铁的分布 ,日粮VA添加水平对前期肾脏、肌肉、羽毛等组织铁含量影响显著 (P<0.01) ,对后期肝脏、肾脏、胰脏、肌肉、胫骨、羽毛等组织铁含量影响显著 (P<0.01)。VA对前后  相似文献   

7.
生长肥育猪日粮铜添加水平与组织铜残留量动态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54头杂交猪(杜×大×约)研究大剂量日粮铜添加水平对组织铜含量的影响,建立日粮铜添加水平与组织铜残留量之间的动态模型,探讨保证猪肉及其副产品食用安全性的最适铜添加量。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分别设0、100、200、300、400mg/kg的铜添加水平,试验从20kg开始,100kg结束。结果表明:添加100~400mg/kg的铜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组织器官中铜的残留量,肝脏和肾脏中铜含量随饲粮添加水平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规律。肝脏铜残留量(y,单位为mg/kg)与日粮铜添加水平(x,单位为mg/kg)之间的回归方程为:80kg体重时,y=5.4697-0.0814x+0.0009x2(R2=0.930,P=0.07);100kg体重时,y=11.3963-0.2920x+0.0022x2(R2=0.814,P=0.036)。肾脏铜残留量(y,单位为mg/kg)与日粮铜添加水平(x,单位为mg/kg)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8.7583-0.0043x+0.0002x2(R2=0.975,P=0.025)。在80kg屠宰时,为了保证肝脏中的铜含量不超过10mg/kg,饲粮铜添加水平不应高于129mg/kg。在100kg屠宰时,为了保证肝脏或肾脏中的铜含量不超过10mg/kg,饲粮铜添加水平不应高于128或90mg/kg。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碱式氯化锌(BZC)和蛋白锌(PRZ)相对于一水合硫酸锌(ZSM)的生物学利用率以及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双因素(3×3+1)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720只1日龄健康雄性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10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3个ZSM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20、40和80 mg/kg ZSM的饲粮,3个BZC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20、40和80 mg/kg BZC的饲粮,3个PRZ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20、40和80 mg/kg PRZ的饲粮。各组不同锌源添加量均以锌计。试验期42 d,分为1~14日龄、15~28日龄和29~42日龄3个阶段。分别在14和28日龄时,从各重复中选取1只接近平均体重的鸡进行屠宰,测定血浆锌含量和抗氧化指标、组织锌含量以及胰脏锌相关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1~14日龄,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锌源和添加不同水平锌显著提高肉仔鸡平均日增重(ADG)和14日龄体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F/G)(P<0.05),且以添加40 mg/kg BZC效果最佳;在不同锌源之间,BZC组ADG显著高于ZSM组和PRZ组(P<0.05),F/G显著低于ZSM组(P<0.05)。2)随着饲粮锌添加水平的提高,肉仔鸡14日龄血浆锌含量和14和28日龄胫骨锌含量显著提高(P<0.05);14日龄,BZC组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ZSM组(P<0.05),PRZ组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显著高于ZSM组和BZC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锌源和添加不同水平锌显著提高14日龄肉仔鸡胰脏金属硫蛋白(MT)mRNA表达量(P<0.05);且PRZ组14日龄胰脏MT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ZSM组和BZC组(P<0.05),PRZ组28日龄胰脏MT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ZSM组(P<0.05)。4)采用斜率比法,以ZSM生物学利用率为参照标准(100.00%),选择1~14日龄ADG、F/G和14日龄血浆ALP活性作为评价指标,BZC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10.82%、113.55%和113.26%,PRZ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为102.90%、113.38%和109.64%;而以血浆T-SOD、CuZn-SOD活性和胰脏MT mRNA表达量作为评价指标,BZC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98.90%、 111.58%和107.87%, PRZ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13.86%、 96.56%和130.56%。综上所述,BZC对提高肉仔鸡生长性能的效果和相对生物学利用率优于ZSM,甚至达到RPZ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同一添加水平的5种锌源对AA肉仔鸡生长性能、小肠金属硫蛋白(MT)mRNA及组织锌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设计,将24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成5组,选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含锌22.68 mg/kg),在日粮中分别加入2种无机锌(ZnO、ZnSO4)和3种氨基酸螯合锌[赖氨酸锌(Lys-Zn)、蛋氨酸锌(Met-Zn)、甘氨酸锌(Gly-Zn),含锌量均为90 mg/kg],试验期为21 d,测定肉仔鸡生产性能、组织锌含量及MT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5种锌对肉鸡生长性能、肝脏和血液锌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Gly-Zn和Met-Zn组的胰脏、胫骨锌含量和小肠MT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2个无机锌组(P0.05);Lys-Zn组胰脏、胫骨锌含量和空肠MT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ZnO组(P0.05),与ZnSO4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升高趋势。3种氨基酸螯合锌组中,Gly-Zn组和Met-Zn组胫骨锌含量、十二指肠MT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Lys-Zn组(P0.05);2种无机锌组中,ZnO组胰脏、胫骨锌含量显著低于ZnSO4组(P0.05)。说明Gly-Zn和Met-Zn能显著提高肉仔鸡小肠MT mRNA表达水平,增加组织锌含量。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以玉米碴、淀粉及提纯大豆蛋白为主的半纯合型饲粮,分别含有0(对照)、8、16、24、32及40%的麦麸,添加玉米油调整能量差异。试验观察麦麸水平对蛋鸡(0~4周)生长发育及某些组织器官锌、铁、锰及铜含量及沉积率的影响。添加脂肪,调整由纤维增多而降低的饲粮能量后,饲粮麦麸对蛋鸡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不含麦麸的半纯合型饲粮通过降低采食量(P<0.01)而影响生长速度(P<0.01),40%麦麸导致胫骨长度降低(P<0.05)。胫骨中的锌含量非常显著地随麦麸水平的增加而降低(P<0.01),麦麸水平超过16%及24%时分别降低胰脏锌和血液锌含量(P<0.01)。胫骨锰含量下降时的麦麸水平为40%(P<0.01)。铜含量有随麦麸水平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仅胫骨中的铜在麦麸水平超过32%时差异显著(P<0.05)。麦麸对组织器官元素沉积率(%)的影响对胫骨尤其明显,锌的沉积率非常显著地随麦麸水平增加而降低(P<0.01),铜沉积率在麦麸水平超过24%时低于对照(P<0.05)。40%麦麸导致胰脏中铜沉积率降低(P<0.05),除此之外,肝及胰脏中的微量元素沉积率不因添加麦麸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锰源与锰水平对肉仔鸡的生产性能与组织矿物元素沉积的影响,试验采用2×5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锰含量为37.66mg/kg)中添加0、45、90、130、180mg/kg(5个锰添加水平)的复合氨基酸锰和硫酸锰(2种锰源),构成10个日粮处理组,将540只1日龄健康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10个处理组,开展肉仔鸡饲养试验(共42d)。于35日龄时测定其生产性能指标,计算料肉比;于42日龄时测定其胫骨、肝脏、肾脏组织中铜、铁、锌浓度以及胫骨灰分、钙及磷含量。结果表明,在上述日粮中,锰添加量在45~130mg/kg时,无论是添加复合氨基酸锰组还是添加硫酸锰组35日龄肉仔鸡体重和采食量较未添加组差异显著(P≤0.05),经分析,锰水平对其平均体重及采食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不同锰源的35日龄肉仔鸡体重、采食量、料肉比差异不显著(P >0.05)。42日龄肉仔鸡胫骨、肝脏、肾脏组织中铜、锌、铁含量及胫骨灰分、钙磷含量未受锰源和锰水平及两者互作的显著影响(P >0.05)。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锰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有极显著影响(P<0.01);锰源对肉仔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 >0.05);锰源和锰水平及两者互作对肉仔鸡组织矿物元素沉积无显著影响(P >0.05)。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铁含量对肉仔鸡组织重要微量元素铁、锰、铜、锌含量及十二指肠黏膜主要铁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铁对肉仔鸡微量元素吸收和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将336只1日龄商品代罗斯308肉公雏按照体重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鸡。对照组饲喂不额外添加铁的基础饲粮(实测铁含量为78 mg/kg),铁添加组分别饲喂以七水硫酸亚铁(FeSO_4·7H_2O)形式添加100、250或500 mg/kg铁的试验饲粮(实测铁含量分别为166、308和579 mg/kg)。试验期21 d。各组试鸡分别于7、14和21日龄屠宰分析肝脏、心脏、胰腺、十二指肠黏膜和胫骨灰中铁、锰、铜、锌含量及十二指肠黏膜中二价金属转运蛋白(DMT1)和膜铁转运蛋白(FPN1)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500 mg/kg铁添加组1~7日龄和8~14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他3组(P0.10),250和500 mg/kg铁添加组1~7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10)。2)饲粮铁含量对肉仔鸡7、14、21日龄的血浆总铁结合力以及全血血红蛋白浓度(7日龄除外)和红细胞压积均无显著影响(P0.10),但显著影响7、14和21日龄血浆铁含量和铁饱和度(P0.10),二者均随饲粮铁含量增加而升高。3)7和14日龄心脏及7、14和21日龄肝脏、十二指肠黏膜、胰腺和胫骨灰铁含量均随饲粮铁含量的增加而升高,7、14和21日龄十二指肠黏膜、胰腺和胫骨灰锰含量均随饲粮铁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饲粮添加铁显著降低7日龄胰腺锌含量(P0.10),但对其他日龄胰腺和各日龄其他所测组织锌含量以及各日龄所测各组织铜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10)。4)饲粮铁含量显著影响7、14和21日龄十二指肠黏膜DMT1和FPN1 mRNA表达水平(P0.10),各日龄DMT1和FPN1mRNA表达水平均随饲粮铁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以上结果提示,高铁饲粮可能通过调控十二指肠黏膜DMT1和FPN1基因的表达降低锰和锌在肠道的吸收,进而减少锰和锌在组织中的沉积。  相似文献   

13.
肉仔鸡饲粮中锌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取1日龄AA肉仔鸡600只,公、母各300只,随机分为10组,公、母各5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喂以含锌40mg/kg的基础日粮和含锌50、70、90和110mg/kg的添加锌日粮,以研究肉仔鸡对锌的需要量。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6周龄前日粮锌各水平对公、母鸡的体增重和饲料报酬无明显差异(P>0.05),40mg/kg锌可满足其生长需要。7周龄后,虽然公、母鸡分别在日粮含锌50和90mg/kg时可达到最大体增重,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组织中的锌含量,不同组织、不同生长阶段对日粮补锌的反应不同。公、母鸡血液中锌含量并不随日粮锌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肾脏锌含量变化也不大;比较敏感的组织是胰和肝。组织锌含量依次为胰>肝>肾>血。血液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公、母鸡不同,但总的看来,随日龄增加而降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活性不同组织、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性别是不同的,母鸡比公鸡的酶活性高。根据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建议肉仔鸡对锌的需要量为40~50mg/kg。  相似文献   

14.
试验在玉米-豆饼型基础饲粮中(含锌29.2ppm)添加不同水平锌和钙研究了饲粮锌和钙水平对蛋用型鸡产蛋期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组织中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仅喂未加锌的基础饲粮的试验鸡开产晚(P<0.05),产蛋率低(P<0.05)、蛋重小(P<0.05)、产蛋量少(P<0.01)、饲料利用效率差(P<0.01)、破壳率高(P<0.01)。饲粮加锌1000ppm与加锌40ppm对照相比,生产性能无显著差异。饲粮高钙对产蛋鸡生产性能无不良影响。2.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随饲粮加锌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提高(P<0.01),但不受饲粮钙水平显著影响(P>0.05)。饲粮加锌1000ppm使血清总蛋白含量(P<0.01)、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P<0.05)显著降低。饲粮高钙使血清总蛋白含量(P<0.01)和白蛋白含量(P<0.05)显著降低,而球蛋白含量不受影响(P>0.05)。3.随饲粮加锌水平的提高,肝脏(P<0.01)、胰脏(P<0.01)和胫骨(P<0.01)中锌含量大幅度升高;血液(P<0.01)、肾脏(P<0.01)和肺脏(P<0.05)中锌含量升高幅度较小;而输卵管(P>0.05)、心脏(P>0.05)和肌肉(P>0.05)中锌含量无显著变化。饲粮高钙使肝脏(P<0.05)和肌肉(P<0.01)中锌含量显著降低,对其它器官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5.
22~42日龄黄羽肉鸡钙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钙水平对22~42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胫骨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22~42日龄黄羽肉鸡的钙需要量。试验选用22日龄岭南黄羽肉公鸡1 200只,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处理1(对照组)肉鸡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钙水平为0.45%),处理2~6(试验组)肉鸡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石粉的试验饲粮,饲粮钙水平分别为0.60%、0.75%、0.90%、1.05%和1.20%,其他营养水平各处理基本一致。试鸡自由采食与饮水。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钙显著提高了试鸡42日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0.75%、0.90%、1.05%和1.20%钙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60%钙水平组(P<0.05)。2)不同饲粮钙水平对试鸡胫骨鲜重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胫骨折断力、脱脂胫骨干重、胫骨灰分含量、脱脂胫骨灰分含量、脱脂胫骨中钙和磷含量、胫骨灰分中钙和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0.90%和1.05%钙水平组胫骨性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不同饲粮钙水平对试鸡血清钙、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得出,以生长性能和胫骨性能为评定指标,22~42日龄黄羽肉鸡钙需要量分别为0.60%和0.90%。  相似文献   

16.
锰对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及蛋中锰、铜、锌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1日龄星杂“288”鉴别母雏540只进行试验,以探讨日粮中不同水平锰对种蛋受精率、孵化率、蛋中锰、铜、锌浓度的影响,以及蛋中锰含量与受精率、孵化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受精率以日粮含锰110mg/kg为最高(77.18%),对照组最低(64.16%),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受精蛋的孵化率以日粮含锰70mg/kg组最高(94.85%),对照组最低(80.36%),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雏鸡在一周内脱腱症的发生率:对照组为11.80%,日粮含锰30mg/kg组为636%,其它四组未发现。当日粮中含锰70mg/kg时,不仅可获得最佳孵化率,而且可有效地防止脱腱症的发生。日粮锰含量增高时,对蛋壳、蛋清、蛋黄中铜、锌的含量及蛋清、蛋壳中锰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蛋黄中锰含量有显著影响(P<0.01).蛋黄中锰含量随日粮锰含量的增高而增加,二者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r=0.9370).y=0.0168x+3.3062,r为相关系数,y为蛋黄中锰含量,x为日粮中锰含量),日粮添加锰可以显著增加蛋黄中锰含量,而对铜、锌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纤维、锰对肉仔鸡生长发育和组织器官锰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纯合饲粮试验研究了纤维和锰对肉仔鸡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使胫骨和胰脏中锰含量显著降低(P<0.05),使胫骨重显著降低(P<0.05),使鸡腿病加重。加锰可减轻纤维的不良影响,说明纤维对鸡的不良作用之一是影响锰利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s of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of zinc (Zn) sources and concentr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on growth performance, absorption into tissues, fecal excretion, nutrient retention, and intestinal morphology in broilers fed a corn-soybean meal basal diet. A total of 525 one-day-old chicks (Ross 308) were assigned based on body weight to seven dietary treatments. There were five replicate pens for each treatment and 15 broilers per replicate pen. The dietary treatments included a basal diet (control, without supplementing Zn), and basal diet supplemented with Zn, as inorganic zinc sulfate (ZnS; 110 mg/kg); organic Zn-methionine (ZnM; 110 mg/kg); hot-melt extruded (HME) 25 zinc sulfate (27.5 mg/kg); HME50 zinc sulfate (55 mg/kg); HME75 zinc sulfate (82.5 mg/kg); or HME100 zinc sulfate (110 mg/kg) for 35 days in two phases (d 1–21, phase I and d 22–35, phase II). Bodyweight and feed efficiency of broiler chicks fed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increasing dietary concentrations of HME-Zn improved linearly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P<0.05).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treatment, the ZnS, ZnM, and HME diets increased Zn concentrations in the serum and liver. Inorganic ZnS supply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Zn concentration in excreta. Increasing supplemented Zn content in diets as HME linearly increased Zn concentration in the excreta, serum, liver, and tibia. Broiler chicks fed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HME increased villus height (VH; linear and quadratic) of the jejunum and VH of the ileum (linear).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dietary Zn supplied as HME resulted in linearly enhanced dry matter, gross energy, and nitrogen retention of broilers on day 21.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dietary HME-Zn at a lower level (55 ppm) shows the same growth performance as common ZnSO4 at 110 ppm.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D3(VD3)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骨磷代谢利用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只1日龄艾拔益加肉公雏,采用2×4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设2个饲粮非植酸磷水平[0.45%和0.23%(实测值为0.44%和0.21%)]与4个VD3添加水平(0、1 000、2 000和4 000IU/kg),共8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21d。结果表明,与0.21%非植酸磷水平相比,0.44%非植酸磷水平显著提高肉仔鸡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胫骨灰分含量和胫骨灰分磷含量(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F/G)和胫骨灰分磷绝对沉积率(P0.05);与不添加VD3相比,饲粮中添加VD3显著提高肉仔鸡ADG、15~21和1~21日龄ADFI、胫骨灰分含量和胫骨灰分磷绝对沉积率(P0.05),显著降低1~21日龄肉仔鸡F/G(P0.05);0.21%非植酸磷水平下,与不添加VD3相比,饲粮中添加VD3显著降低肉仔鸡死亡率(P0.05),显著提高21日龄肉仔鸡胫骨灰分磷重量(P0.05),添加2000IU/kg VD3显著提高14日龄肉仔鸡胫骨灰分磷重量(P0.05);0.44%非植酸磷水平下,与不添加VD3相比,饲粮中添加VD3显著提高肉仔鸡胫骨灰分磷重量(P0.05)。以上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VD3可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并降低死亡率,促进磷在骨骼中的代谢利用。  相似文献   

20.
用378只22日龄商品代AA肉公鸡进行静脉注射试验,研究不同锌源与锌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组织锌含量的影响。采用4种锌源(ZnSO4·7H2O、弱络合强度Zn-AA C、中等络合强度Zn-Pro B和偏极强络合强度Zn-Pro A)与3个日粮锌吸收率(0%、6%和12%)静脉注射锌水平构成的4×3两因子安排的完全随机设计,将22日龄肉公鸡按体重随机分成9个组(每组7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6只鸡),分别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或在生理盐水中溶解硫酸锌及弱、中等和偏极强络合强度有机锌源的注射液12 d。结果表明,锌源显著影响(P<0.10)注射后6 d胫骨灰锌含量,但对肉仔鸡注射后1~6 d和7~12 d的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第6 天胰脏锌及第12 天胰脏锌和胫骨灰锌均无显著影响(P>0.10);锌水平显著影响(P<0.10)肉仔鸡注射后1~6 d的日增重和料重比、第6和12天的胰脏锌和胫骨灰锌,而对肉仔鸡注射后1~6 d日采食量和7~12 d的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10);锌源与锌水平互作对肉仔鸡注射后以上各观测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10)。偏极强络合强度有机锌源组鸡胫骨灰锌含量显著低于弱络合强度有机锌源组和中等络合强度有机锌源组(P<0.10),且有低于无机硫酸锌组的趋势(P>0.10)。对照组肉仔鸡的日增重显著低于注射锌吸收率6%组(P<0.10),其料重比显著高于注射锌吸收率6%与12%组(P<0.10),其它锌吸收率注射水平组之间鸡的日增与重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10);随着注射锌水平的升高,肉仔鸡注射后第6、12天胰脏和胫骨灰锌含量呈线性升高(P<0.10)。本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胰脏锌和生长性能而言,静脉注射后第6天的胫骨灰锌能更敏感地反映出不同锌源对肉仔鸡生物学利用性的差异,而偏极强络合强度的有机锌最不利于肉仔鸡体组织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