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HindⅢ,从克隆载体pUTSⅡ中切出一个0.988kbTSPGⅡ基因,经EcoRI和BstXI酶切鉴定,同时表达载体也用相同的酶进行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别回收TSPGⅡ基因和pSV·SPORTⅠ表达载体,用T4DNA连接酶定向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挑取重组子,经EcoRⅠ,BstXⅠ和HindⅢ酶切鉴定,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SV·TSⅡ.  相似文献   

2.
用限制性内切酶BalⅠ,BalⅡ,BamHⅠ,ClaⅠEcoⅠ,HindⅢ,HpaⅠ,KpnⅠ,PstⅠ,PvuⅡ,SalⅠ,XbaⅠ及EcoRⅠ+BamHⅠ双酶消化对EDSV分离株NE4,GC2的DNA进行了酶切分析。结果表明,二个分离株与标准株AV127DNA各酶切片各数及各片段的分子量未见差异,说明二者与AV127株属于同一基因型。  相似文献   

3.
amHⅠ、BglⅠ、BglⅡ、DraⅠ、EcoRⅠ、EcoRⅤ、HindⅢ、KpnⅠ、PstⅠ、PvuⅡ、SacⅠ、SalⅠ、SmaⅠ、StuⅠ、XhoⅠ15种识别6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对黔东南小得羊和贵州原3个地方山头品种的93只个体的mtDNA进行分析表明,BamHⅠ、HindⅢ和SalⅠ3种酶表现多态性;共检出18种限制性多态型,归纳得到3种单倍型,以单倍型Ⅰ和Ⅱ为基本单倍型。根据此2种基本单  相似文献   

4.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酶切分析及质粒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法,估算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大小为131.09kb;通过随机克隆,将EpNPV基因组8条BamH I酶切片段中的6条,13条Pst I酶切片段中的7条,26条EcoR I酶切片段中的7条,21条HindⅢ酶切片段中的7条,14条Xba I酶切片段中的9条分别克隆至载体PTZ19R,构建了EpNPV基因组的部分质粒文库。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相亚磷酸三酯法人工化学合成了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huIGF-I)基因的4条寡核苷酸 片段,再通过片段1、2与3、4末端互补配对和Klenow酶促补平及酶切连接成为完整的huIGF-IDNA片段,用 EcoR I/PstI酶切后克隆于 pGEM T-Easy Vector,经测序证明所得 DNA序列与设计的序列完全一致;选用植物 偏爱密码子校正了启始密码子ATG下游的6个密码子,并在ATG处增加Kozak序列后,插入pBI121的BamHI/ SacI位点,构建了以 35S为启动子的植物表达载体;以 Hind II/EcoRI切下“35S-Kozak-IGF-I-NOS(ter.)”插入 pCAMBIA2300之Hind II/EcoR I位点,构建成huIGF-I植物表达载体;通过CaCl2直接转化法将表达载体导入农 杆菌EHA105(Rif.r),并以菌落原位杂交技术和 DNA dot blot对重组农杆菌进行了筛选,所获得的重组农杆菌菌株为培育huIGF-I豆药用植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鸡源和鸭源EDSV某些分子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速离心法纯化鸡源和鸭源EDSV后,一方面用酚-氯仿抽提法分别提取两种毒株的核酸,选取Eco RⅠ,BamHⅠ,BglⅠ,BglⅡ,KpnⅠ,PstⅠ和HindⅢ7种限制性内切酶对两种毒株的核酸进行酶切图谱分析;另一方面利用SDS-PAGE技术对两种毒株进行多肽分析。酶切结果显示:鸡源株用上述7种酶酶切后分别产生4,4,6,8,5,9,10个片段,共计46个;鸭源株分别产生4,4,5,7,9,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重组人Bcl-2质粒中制备对基因重组和DNA测序等有用的pBluescriptⅡKS(-)载体。方法:先将重组人Bcl-2质粒转化DH5α菌株,小规模制备此质粒DNA,然后从低熔点琼脂糖凝胶中回收其中用EcoR Ⅰ酶切的线性pBluescriptⅡKS(-)载体,用T4DNA连接酶催化连接并再次转化DH5α细菌,并用限制酶切鉴定,最后进行冻存和大量制备及纯化。结果:限制酶切分析证明两次转化  相似文献   

8.
选用FPV282E4株BamHI7.3kb含非必需区片段,经XbaⅠ酶切,将A、B、C3个片段亚克隆于KS(—)质粒中,同时使D片段自身环化,获得KSFa、KSFb、KSFc、pUCFd4个重组克隆,经酶切鉴定证明亚克隆正确。为以FPV基团组非必需区的BamHI7.3kb片段中BglⅡ片段所在区域构建重组载体质粒和体内重组表达外源基因的研究以及非必需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鸡源和鸭源减蛋综合征病毒DNA酶切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速离心法纯化鸡源和鸭源减蛋综合征(EDS)病毒,酚-氯仿抽提法提取两种毒株的核酸。选取EcoRⅠ、BamHⅠ、BglⅠ、BglⅡ、KpnⅠ、PstⅠ和HindⅢ7种限制性内切酶,对两种毒株进行酶切图谱比较。结果显示,鸡源株酶切片段数分别为4,4,6,8,5,9,10,共计46个片段;鸭源株产生的酶切片段数分别为4,4,5,7,9,10,8,共计47个片段。两者的酶切结果除EcoRⅠ完全相同外,其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由此表明,鸡源和鸭源EDS病毒虽然血清型相同,但在基因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属不同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体外扩增芜菁花叶病毒(TuMV)外壳蛋白基因及其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的结果;从抗州市郊区感病的油菜上分离到一株致病力极强的芜菁花叶病毒分离物,提纯后,经50ng/mL蛋白酶K和0.5%SDS处理,苯酚/氯仿和氯仿抽提两次,酒精沉淀,获得了纯化的病毒RNA,该RNA与oligo(dT)_(15)退火后,在AMV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了单链cDNA,然后加入用以扩增TuMV-CP基因的上下游引物,35个循环后,得到了一条长约0.85kb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pUC18质粒的SalⅠ限制性酶切位点,分析了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表明该片段含有EcoRⅠ和XbaⅠ以及引物设计时带人的McoⅠ三个酶切位点,该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原核表达载体pKK233-2质粒的NcoⅠ和HindⅡ位点后,经IPTG诱导,以该病毒的抗血清为第一抗体,Westernblot检测该基因的表达产物,结果表明该基因的表达产物为TuMV-CP蛋白,因而认为所获得的扩增片段确为芜菁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  相似文献   

11.
含绿色荧光蛋白及trp3iar基因的草菇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和HindIII酶切质粒pBGgHg,将切下的含双孢蘑菇gpd启动子、EGFP基因和35S终止子的碱基序列连接到含Ap抗性的pBSK II上,再将这一段序列切下连接到含kan抗性的pCAMBIA1300载体上,形成中间质粒载体YH2873。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III分别酶切质粒YH2873和质粒pDB06,将从pDB06切下的trp3iar基因连接到中间质粒载体YH2873上,得到表达载体pSAGF。中间载体pYH2873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和HindIII酶切,电泳后显示1.3 kb的目的片断和9 kb的载体片断,表达载体pSAGF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III酶切,电泳后显示4 kb的trp3iar基因的目的片断和10 kb的载体片断,进一步测序证明重组质粒连接正确,成功构建了草菇的表达载体pSAGF。  相似文献   

12.
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和HindIII酶切质粒pBGgHg,将切下的含双孢蘑菇gpd启动子、EGFP基因和35S终止子的碱基序列连接到含Ap抗性的pBSK II上,再将这一段序列切下连接到含kan抗性的pCAMBIA1300载体上,形成中间质粒载体YH2873。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III分别酶切质粒YH2873和质粒pDB06,将从pDB06切下的trp3iar基因连接到中间质粒载体YH2873上,得到表达载体pSAGF。中间载体pYH2873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和HindIII酶切,电泳后显示1.3 kb的目的片断和9 kb的载体片断,表达载体pSAGF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III酶切,电泳后显示4 kb的trp3iar基因的目的片断和10 kb的载体片断,进一步测序证明重组质粒连接正确,成功构建了草菇的表达载体pSAGF。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在小鼠水平上实现多个目的基因的表达以及标记基因安全删除的转基因载体。【方法】以载体为模板,分别扩增SV40P neo、IRES、tk-PloyA,通过overlap PCR连接,并在两端添加方向相同的LoxP序列,构建转基因基本载体PB-NIT;然后通过overlap PCR扩增获得Tet-CMV-SV40 T-T2A-p 53-PolyA基因表达盒,将其插入PB-NIT中,构建载体PB-NIT-STP;最后将转录因子激活域 rtTA 通过同尾酶连接插入PB-NIT-STP,构建载体PB-rtTA-NIT-STP。【结果】经酶切和测序等鉴定,以上载体均正确;经转座活性鉴定,共转染转座子载体PB-rtTA-NIT-STP和转座酶载体比只转染转座子载体获得的阳性克隆数提高了20倍。【结论】得到了基于PiggyBac转座子的可用于正负向筛选和诱导目的基因表达的转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14.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T7RNA聚合酶基因参考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对T7RNA聚合酶基因进行扩增,将测序正确的T7RNA聚合酶基因和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双酶切后进行连接构建pIRES2-EGFP-T7RNA RNA质粒。再将构建正确的pIRES2-EGFP-T7RNA质粒经用脂质体法转染猪睾丸细胞,通过G418筛选和单细胞克隆化,同时构建pET-32a-RED原核表达质粒载体,用其检测T7启动子控制下的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建立的ST/T7RNA细胞系经20次传代仍然能稳定表达T7RNA聚合酶。结果显示,成功建立能稳定表达T7RNA聚合酶的猪睾丸细胞系,为猪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PK15细胞cDNAT7噬菌体展示文库,为研究猪源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分离纯化PK15细胞mRNA,先后合成第一链和第二链cDNA,经平末端修饰后,定向导入EcoR Ⅰ和HindⅢ接头,再由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消化,与噬菌体载体臂相连,然后用噬菌体包装抽提物进行体外包装,形成初级cDNAT7噬菌体展示文库,并通过滴度测定和PCR鉴定文库质量。【结果】经噬斑试验鉴定,初级文库滴度为2.0×10^5PFU/mL,扩增后滴度达6.0×10^10PFU/mL。PCR鉴定结果显示,文库的重组率为95.83%,且插入片段主要分布于500-2000bp,其中500~750bp的占21.73%,750~100bp的占21.73%,1000-2000bp的占39.13%。随机挑选20个克隆进行测序,发现均为猪源序列。【结论】构建的PK15细胞cDNAT7噬菌体展示文库具备较高库容量和重组率,质量良好,符合后续文库筛选的要求,可用于研究猪源病毒蛋白与PK15细胞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鸡胚成纤维细胞cDNA T7噬菌体表达文库的构建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鸡胚成纤维细胞(CEF)T7噬菌体表达型cDNA文库,为筛选和研究CEF上病毒受体分子奠定基础。提取纯化CEF的mRNA,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补平末端,连接EcoRⅠ/HindⅢ接头,双酶切,凝胶过滤层析除去小于400bp的cDNA片段,合成双链cDNA定向与T7噬菌体左右臂连接,体外包装后建成cDNA表达文库。测定文库大小、重组率,并以PCR鉴定cDNA插入片段的大小。结果表明,构建的cDNA文库滴度为2.2×107pfu/mL、扩增后滴度为3.5×1010pfu/mL,重组效率达98%、插入片段多在0.4~3kb之间,平均插入片段长约1.3kb。表明所建文库具有很高的质量,从而为筛选目的cDNA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用内切酶BglⅡ和EcoRⅠ将PVY-cp基因自pGEM-pvy切下,定向插入到经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的表达质粒pBV220的启动子Pr、Pl的下游,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BV-pvy。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表明:PVY-cp基因在大肠杆菌HB101中经温度(42℃)诱导后,可特异地高效表达大小约30KD蛋白。Western印迹杂交进一步鉴定了该表达蛋白确为PVY外壳蛋白。  相似文献   

18.
从牛肺巨噬细胞cDNA文库中扩增编码牛IgGFc受体Ⅱ(boFcγRⅡ)胞外区基因,PCR产物经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的T7启动子下游,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boRⅡ。以pETboRⅡ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诱导表达菌体可见分子量约为27kDa的蛋白条带,该表达蛋白在细胞质中主要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blotting和Dotblot检测表明,boFcγRⅡ重组蛋白在变性条件下可与牛IgG特异结合,提示牛FcγRⅡ胞外区可能存在IgG线性结合表位。  相似文献   

19.
【背景】鸭瘟和鸭坦布苏病毒是鸭的两种重要传染病,鸭瘟属于疱疹病毒科,具有开发成病毒载体的优势。为了优化鸭坦布苏病毒E基因在重组鸭瘟病毒载体中的表达,之前探讨了不同形式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在重组鸭瘟病毒载体中的表达,发现以鸭为宿主进行密码子优化的E基因C端截短形式(E451-dk,简称为Es)表达量最高。【目的】探讨不同启动子对Es 在重组鸭瘟病毒载体中表达的影响,为鸭瘟病毒—坦布苏病毒二联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将pCAG、 pSV40、pRSV、p1.8k(MDV)和pgB(MDV)启动子通过常规基因克隆的方法替换转移载体pEP-BGH-Es中的pCMV启动子,构建不同启动子调控Es表达的重组表达框pro-Es-BGH-pA。在鸭瘟病毒(DEV)疫苗株细菌人工染色体克隆pDEV-EF1的基础上,将5个重组表达框分别通过“Red E/T两步重组”克隆至pDEV-EF1突变体的US7和US8基因之间,构建了携带不同启动子调控的Es突变体克隆pDEV-pro-Es。用磷酸钙法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s)拯救获得相应重组病毒rDEV-pro-Es,并对重组病毒感染细胞蚀斑大小和Es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将重组突变体克隆转染细胞拯救获得了5株重组病毒rDEV-pro-Es。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外源蛋白Es在 pRSV调控下表达量最高,其表达量较rDEV-Es提高了169.12%。【结论】完成了Es在重组鸭瘟病毒载体中高效表达启动子的筛选,获得了一种调控Es高效表达的启动子pRSV。同时也获得了一株高效表达鸭坦布苏病毒外源基因Es的重组鸭瘟病毒rDEV-pRS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