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拮抗细菌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确定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种类种属,并进行拮抗细菌筛选,为新疆红枣黑斑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从新疆阿克苏和喀什分别采集染有黑斑病的灰枣和骏枣样品,采用可培养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测定其生长最适培养基、温度、pH值;并从未发病枣园及发病枣园但未染病红枣树下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平皿对峙法进行拮抗菌筛选.[结果]从灰枣和骏枣上分别分离获得1株病原菌,根据菌株形态及分子测序结果表明,2株菌均为链格孢属菌种(Alternaria altemata),并筛选获得2株优良的拮抗菌JK1(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和JK5(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tilis).[结论]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其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6~7,菌株JK1和JK5对病原菌生长具备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海潮  张兴桃  廖红艳  陈红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23-20524,20651
[目的]确定锯缘青蟹黄水病致病菌的病原。[方法]对从患黄水病的锯缘青蟹体内分离出的28株致病菌株进行培养、形态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人工感染等试验。[结果]分离出的菌株均为弧菌科细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12株、辛辛那提弧菌8株、副溶血弧菌5株、温和气单胞菌3株。[结论]4种菌株均为青蟹黄水病的病原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养殖大菱鲆中分离腹水病病原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从山东半岛2个不同的养殖场腹水病发病大菱鲆体内分离病原菌,并通过常规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对比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到2株优势细菌。常规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表明,这2株菌分别与鲨鱼弧菌(Vibrio carchiariae)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表性特征非常相似。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这2株菌与鲨鱼弧菌(Vibrio carchiariae)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这2株细菌被鉴定为鲨鱼弧菌(Vibrio carchiariae)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马铃薯疮痂病的生防菌。[方法]从马铃薯疮痂病发病土壤中取样,经过稀释培养和二次划线纯化获得单克隆菌株,通过抑菌试验最终得到1株对马铃薯疮痂病具有较好抑制效果的细菌BU09,通过16S r DNA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对该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细菌BU09属于普城沙雷氏菌,对马铃薯疮痂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试验结果为马铃薯疮痂病的田间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例鸡传染性鼻炎疑似病例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从安徽省某鸡场发生的以脸面肿胀、流泪和产蛋下降为临床特征的病鸡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细菌,并进行染色、镜检、菌落形态观察,并利用"卫星现象"和PCR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分离到1株副鸡嗜血杆菌,经鉴定为C型副鸡嗜血杆菌。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分离株能引起典型的鸡传染性鼻炎,对鸡具有较强的致病力。[结论]该研究可为鸡传染性鼻炎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近年来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猕猴桃苗圃新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病的原菌,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流行规律,采用稀释分离法对采集病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对获得的细菌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常规的细菌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反应、Biolog鉴定、16S rDNA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l)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从发病猕猴桃病株上获得9株细菌菌株,将其接种在健康的猕猴桃植株后,其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基本一致,且从接种后病株的茎秆和根部又重新分离到与原菌落形态相同的细菌。柯赫氏法则证实这9株细菌菌株为猕猴桃细菌性枯萎病的致病菌。这9株菌株在N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一致,均呈不规则型、扁平,并逐渐向四周扩散,不产生粘稠状物质,不会使培养基变色;在TTC培养基上,菌落颜色呈暗红色,产生可扩散至培养基中的红褐色色素,其流动性较差;在YDC培养基上,菌落呈乳白色。经综合分析,这9株细菌菌株均被鉴定为假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生化型Ⅲ和演化型Ⅰ(亚洲组),序列变种14。这是首例青枯菌侵染猕猴桃的报道。以上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从福建省古田县的桃和李的细菌性穿孔病病斑上分离获得了30株细菌菌株,并通过柯赫氏法则证明这30株菌株均为该病害的病原菌.该病原菌在NA平板上培养1~2 d后,菌落呈圆形、黄色,培养3~5 d后,菌落变扁平,周围开始分泌白色易流动物质,无烟草过敏性反应,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周生鞭毛;经19项关键性生理生化特性测定、Biolog 94种表型测试、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fusA、gyrB、leuS、pyrG、rpoB、rlpB等6个看家基因的多位点序列分析,将这30株细菌菌株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  相似文献   

8.
隋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366-3367
[目的]调查锦州猪传染胸膜肺炎的流行情况。[方法]从锦州部分发病猪场采集病料5份,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卫星现象观察,溶血试验、CAMP试验、药敏试验和动物接种试验对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该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无芽孢,具有多形性。分离到5株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均有卫星现象和溶血现象。CAMP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增强其溶血圈。5株分离菌对头孢拉定、先锋V、氟哌酸高度敏感,而对阿莫西林、链霉素、青霉素、金霉素有耐药性。动物接种试验表明该致病菌对家兔具有较高的致病力。[结论]该研究可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更好预防水貂大肠杆菌病提供依据。[方法]从山东某大型水貂养殖场采集病料,通过病原分离、培养特性、染色特性和生化试验等对病原进行分离与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致病菌18株,其中有10株为大肠杆菌,说明该养殖场主要的细菌病为大肠杆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结论]水貂发生细菌病后,应尽可能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避免盲目投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临床上选用仔猪白痢疫苗与防治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20个规模化猪场采集40份仔猪白痢病料,对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和生化鉴定,分析其血清型并检测其耐药性。[结果]从40份病料中分离出36株大肠杆菌,其中32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菌对16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最高为100%,最低为6%。所有分离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性,其中22株分离菌为4耐以上的菌株。32株致病菌分布在9个血清型中。[结论]张家口地区规模化猪场仔猪白痢病原菌的优势血清型为O8、O149、O141和O54,占已定型菌株的59.3%。对仔猪白痢病原菌敏感率较高的药物为头孢噻肟钠、诺氟沙星、丁胺卡那和新霉素。  相似文献   

11.
枣缩果病初侵染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4~1995年于河北、河南两省地采集枣树皮、枣枝、枣头、枣叶、枣吊经分离、培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枣缩果病的4种病原物[1]在树体的各个部位皆可以越冬;分离菌中仍以盾壳霉菌(Coniothyriumsp.)和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tenuistenuis)为主,不同病原在树体上的分布也不同,枣吊、枣叶上以A.tenuis为主,其它部位以C.sp.为主。1995年7月用越冬3种真菌分离菌在唐县羊角村作大田接种,接种枣果表现典型的枣缩果病症状,采接种后5d的病果再分离,分离菌与原接种菌一致,证明枣树皮、枣枝、枣头等是枣缩果病菌的越冬场所。  相似文献   

12.
山东番茄细菌性疮痂病研究:病原鉴定及品种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5年从本省济南、泰安、新泰、青岛等13县(市)调查采集的番茄茄疮病病叶和病果上分离得到60个细菌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均能产生典型的疮痂病症状,各菌株间致病力有一定差异。结果表明,该病菌为油菜黄单胞杆菌疱斑致病变种:Xanthomonascamperstrispv.vesicatoria(Doidge1920)Dye1978。从本省收集25个品种(系),进行抗病性测定,没有一个免疫的  相似文献   

13.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侵染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分离培养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金丝小枣浆烂果病(ZiziphusjujubaMill.cv.Jinsixiaozao)的侵染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丝小枣浆烂果病病原菌囊孢壳菌Physalosporaobtuse(Schw.)可在金丝小枣树体及病残体和枣园周围的杨树、榆树、刺槐树、桃树、苹果、梨树上越冬。5月下旬—9月中旬分生孢子器形成并散发分生孢子,8月中、下旬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同时散发。囊孢壳菌孢子随风、雨传播,通过伤口和气孔侵入。6月上旬囊孢壳菌开始侵染枣吊、果柄,7月上旬开始侵染枣果,8月下旬为囊孢壳菌对枣果的侵染高峰期。囊孢壳菌在当年发病枣果上只形成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器,8月下旬—9月散发分生孢子,可在田间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近年发生的一种与枣花叶病有密切关系的病原真菌。【方法】通过病样采集、病原菌分离、回接证病,以及形态观察和rDNA-ITS序列比对等方法,鉴定病原菌。【结果】从有明显花叶症状和褐色叶斑的病叶以及有畸果症状和褐色斑点的病果中分离获得多个真菌单孢菌株,用针刺法将其接种到枣叶和幼果后出现与田间症状基本相似的褐色坏死斑,确定其对枣叶、果的致病性;该菌病原菌形态特征与头状茎点霉基本一致,3个分离菌株的rDNA-ITS序列与头状茎点霉的同源性达到99%。【结论】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将该病原菌鉴定为头状茎点霉(Peyronellaea. glomerata)。  相似文献   

15.
阿拉尔垦区不同栽培密度下骏枣果实外观色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栽培密度下骏枣果实色度的差异,为新疆红枣产业的发展提供选择依据和指导信息.[方法]以3-5年生不同栽培密度(1 100、592和317株/667 m2)的骏枣为研究对象,采用X - rite色差计可以快速、准确获得果实的色品坐标系(L、a、b).通过新复极差法分析各栽培密度之间果实色度的差异.[结果]栽培密度为592株/667 m2的骏枣试验地果实色度较其他两个栽培密度(317、1 100株/667 m2)显著,尤其是果实亮度(L)和果实饱和度(C).[结论]充足的光照更有利于提高红枣果实的色度品质,主要是果实的红色程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毛叶枣贮藏保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如何在不影响毛叶枣果实品质的前提下,延长毛叶枣鲜果的贮藏期,降低采后病害发生程度。[方法]分别使用植酸、柠檬酸2、0%井冈霉素、氯化钙、50%多菌灵、鲜枣专用保鲜剂处理毛叶枣鲜果,研究在室温和4℃冷库保存(鲜枣贮藏保鲜剂除外)的效果。[结果]在室温下贮藏期10 d,果皮皱缩,果肉变软,且部分水果已腐烂。在4℃的条件下,贮藏10 d后,毛叶枣的好果率达100%,贮藏15 d后,好果率仍达70%;当4℃低温与2%氯化钙、0.2%植酸+微量柠檬酸、0.5%植酸+0.2 g/L井冈霉素0、.25 g/L多菌灵等试剂结合应用时,与不加试剂的处理相比,这种综合技术可提高防效50%~250%,延长保鲜期5~7 d。[结论]低温与植酸等试剂结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毛叶枣的健果率及延长保鲜期、保持果表色泽和果实硬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枣裂果问题,探讨枣果纤维素酶对裂果发生的影响。[方法]以陕北主栽品种木枣、骏枣和团枣的不同成熟期枣果的果皮和果肉为材料,采用还原糖法(DNS法),通过酶液提取和酶活性测定,分析不同样品中的纤维素酶活性,探讨不同裂果性品种、不同时期以及枣果不同组织中纤维素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抗裂性木枣不同成熟期纤维素酶活性变化差异显著,其中脆熟期活性最高;极易裂性骏枣不同时期酶活性变化也呈显著差异,裂果后活性明显下降;较易裂性团枣不同时期酶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同组织间纤维素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品种间易裂性骏枣纤维素酶活性高于抗裂性木枣和较易裂性团枣。[结论]易发生裂果的脆熟期酶活性高,抗裂性好,而裂果一旦发生会导致酶活性降低,并且裂果现象的发生与组织间的酶活性变化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病斑处进行微生物培养、纯化、回接,发现从病班处分离的链格孢菌回接冬枣上不会主动侵染,刺孔培养后也不会形成青斑。所以冬枣青斑病不是真菌等微生物直接侵染引起的。通过观察病斑在树冠和果实上的位置,发现青斑在树冠内堂发病率最高,为22.23%;青斑主要发生在果实的背阴面,占所采病果的51.73%;主要发生在果实的中部,占所采病果的41.38%,由此可初步断定冬枣青斑病可能是缺钙引起的;架设防虫网架并喷杀虫剂后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而杀菌、喷钙后发病率显著降低对照,说明冬枣青斑病也不是昆虫叮咬引起的,而是由于冬枣缺钙等微量元素导致冬枣抵御真菌侵染的能力下降,链格孢菌通过机械损伤或昆虫叮咬的伤口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柿炭疽病的鉴别与防治方法。[方法]研究柿炭疽病病原及特征、侵染与发生规律、为害症状,总结其防治方法。[结果]柿炭疽病病原为柿盘长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孢子萌发、入侵、菌丝体生长、产孢都需要较高的温度,最适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50℃(10min)。柿炭疽病发生的强弱与寄主、环境、栽培情况等因素有关,主要为害果实和枝条。采用清洁果园、选用抗病品种和选栽无病苗木、平衡施肥、完善排灌系统、密植稀枝、利用坐地苗嫁接建园及提高嫁接部位的农业措施可控制病害的发生,病情严重则需要喷洒杀菌剂或保护剂,喷药时重点应喷施在嫩梢、果面和枝干的病斑上。[结论]该研究可为柿炭疽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阿克苏地区主栽品种之一的骏枣进行物候观察和落花规律研究,为不同时期制定栽培管理措施和科学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以8 a生骏枣为试材,采用田间观察的方法,定期、定株调查主要物候和落花情况。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骏枣4月中旬开始萌芽,5月底进入始花期,6月中旬进入盛花期并且开始结果。枣吊于萌芽期生长,末花期前停止生长,平均长度24.55 cm。花芽分化发生在枣吊萌发后,随着枣吊生长、分化及开花结果,以其中部3~10节位着生的花数最多。60个枣吊着生花数为4 357朵,落花数为3 586朵,落花率达8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