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白细胞介素-2 cDNA克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克隆系统克隆了鸡IL-2cDNA。以ConA(20μg/mL)诱导SPF鸡脾脏淋巴细胞,第20小时收集细胞,提取mRNA,以SuperScriptPlasmidSystemforcDNASynthesis试剂盒合成cDNA,定向连结于穿梭质粒pSV·SportⅠ,构建cDNA文库。将文库分组提取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表达cDNAs。以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表达产物IL-2活性。经过3轮筛选,获得14个具有IL-2活性的克隆。选择其中4个进行酶切分析,结果显示这4个cDNA大小分别为1.5,1.0,0.8和0.8kb。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为模板,据已报道的8种哺乳动物IL-1β核酸序列保守区设计合成1对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链,经PCR扩增,回收扩增后DNA片段,用kleonow酶处理,与P^uc19/SmaI连接构成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大肠杆菌JM109,筛选出含有插入片段的重组质粒,用PCR及酶切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获得了带有鸡了IL-1β片段的cDNA克隆,再经序列分析测定,得知此片段长为27  相似文献   

3.
分别制备了遗传工程稻GER-1及其DNA供体(慈利玉米)、DNA受体(水稻湘早籼8号)的叶绿体DNA(cpDNA),对三者之间的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比较表明,GER-1的cpDNA基本与DNA受体水稻一致。进一步克隆了CEF-1的psbA基因,并构建其酶切图谱、测定其3'非翻译区(3'UTR)序列,初步认为该基因的序列结构与水稻相同,从而排除了GER-1的性状变异是由其psbA基因发生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4.
Lee  HB 刘春华 《特产研究》2000,22(1):62-64
研究了红参皂甙(总皂甙,皂甙组分Rb1和Rg1)对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中的β-半乳糖甙酶诱导的影响,认为人皂甙将穿过细胞膜,在细胞核中起甾体激素作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把包含CAL1启动子的EcoRI的DNA片段(685bp)插入到质粒YEp356(7.966kb)的LacZ基因上游的多酶切点,假设由此产生的质粒PGAL1-LacZ在半乳糖存在下仅表达β-半乳糖  相似文献   

5.
分别制备了遗传工程稻GER-1及其DNA供体(慈利玉米)、DNA受体(水稻湘早籼8号)的叶绿体DNA(cpDNA),对三者之间的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比较表明,GER-1的cpDNA基本与DNA受体水稻一致.进一步克隆了CER-1的psbA基因,并构建其酶切图谱、测定其3′非翻译区(3′UTR)序列,初步认为该基因的序列结构与水稻相同,从而排除了GER-1的性状变异是由其psbA基因发生变化所致的可能.此外,对叶绿体DNA的制备及酶切消化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建立健康鸵鸟(Struthiocamelus)的血清全套生化参数,采用日本岛津CL 72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0只1~6月龄健康鸵鸟38项血清生化参数进行测定.结果如下:(1)血清蛋白参数/g·L-1:TP31.82,ALB15.41,GLO16.18(ALB/GLO0.95),Apo A10.12,Apo B0.14(Apo A1/Apo B0.80);(2)血清酶参数/u·L-1:ALT14.3,AST456.8(ALT/AST0.38),GGT3.4,LDH1603.1,CK3936.8,CK MB1430.8,AMY3415.1,AKP571.7,HBDH373.3;(3)血清糖、蛋白质、脂类及其代谢产物参数/mmol·L-1:GLU9.41,TRI1.97,BUN0.94,LDL2.19,HDL1.54,CHO3.58(HDL/CHO0.41);CRE12.65μmol·L-1(BUN/CRE0.063),UA505.24μmol·L-1,TBA37.1μmol·L-1,TBIL5.32μmol·L-1,DBIL3.21μmol·L-1,IBIL2.08μmol·L-1,TTT4.12u;(?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以探讨AS与这些细胞因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45例AS患者及3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均P〈0.001),且TNF-α,水平与IL-6和IL-8,IL-6与IL-8之间构成正相关,(r分别  相似文献   

8.
采用健康鸡脾脏T淋巴细胞体外诱生粗制参考鸡白细胞介素2(IL-2),并进行50%和80%饱和度硫酸铵盐析,以去除大部分致分裂原伴刀豆蛋白A(ConA)和小牛血清蛋白。继用Scphadex G100凝胶过滤柱色谱,可得到两个IL-2活性峰。第1活性峰组分分子量(MW)26.9KD、等电点(PI)5.85,为二聚体形式存在的高活性IL-2。第2活性峰组分MW12.1KD,PI6.25,为单体形式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雅南猪胴体品质与所测生化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f(cc)型猪肉质显著好于TF(BB)型和Tf(BD)型,后者产生PSE猪肉的可能性较大;雅南P猪(o-1)(AB)型对肌肉贮存损失的影响极显著大于P(0-1)AA型(P<0.01),杂交猪P(0-1)AA型对背膘厚和脂肪率的影响显著大于P(0-1)AB型(P<0.05),Pa(AB)型对膘厚、脂肪率的影响显著大于Pa(AA)型(P<0.05);不同体重阶段血清中β-及前β-脂蛋白含量与瘦肉率呈负相关,与脂肪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RAPD-PCR技术在根结线虫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Operon公司A组的9个引物对3种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1号小种(Meloidogyneincognitarace1),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的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扩增产物显示了明显的多态性,其中引物OPA-01、OPA-03、OPA-04、OPA-05能区分3种根结线虫,其它5个引物仅能区分1个或2个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利用杂种优势生产鹅肥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狮头鹅一代杂种和湖南溆浦灰鹅、白鹅作父本与吉林省本地鹅杂交筛选肥肝鹅的最优杂交组合。4个杂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狮头鹅一代杂种)F_1×(狮头鹅一代杂种)F_2,溆浦灰鹅×本地鹅的2个杂交组合,肥肝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本地×本地)(P<0.01);F_1×F_1组合显著高于溆浦白鹅×本地;(P<0.05);F_1×本地与本地×本地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小黑麦与小偃麦三属间杂交的实验,其结果表明,正反交共39个组合,平均结实率为17.07%。正交种子发育正常,反交种子胚乳发育不完全或胚完全退化。八倍体小黑麦杂交组合的 F_1,F_2杂种生活力和育性均好于六倍体组合,八倍体杂交组合的 F_1 PMC 染色体基本构型为21Ⅱ+14Ⅰ;六倍体组合为14Ⅱ+2Ⅲ。F_2植株的染色体数变异广泛,减数分裂的染色体构型极其丰富,并出现了一些育性较高,饱满度较好的单株,其它农艺性状变异也很广泛。实验表明小黑麦与小偃麦三属间的杂交对小黑麦的改良和小麦育种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核果类果树远缘杂交试验初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试验以桃、李及杏等 3种核果类果树的 8个品种为试材 ,进行了远缘杂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①母本的不同花期授粉 ,坐果率差异很大 ,铃铛花期授粉坐果率显著地高于初花期授粉坐果率 ;②不同杂交组合的坐果率差异显著 ,在同一母本的杂交组合中 ,均以新世纪杏作父本的杂交组合坐果率最高 ;③中华寿桃和大石早生李进行正反交试验 ,以中华寿桃为母本 ,坐果率高 ,亲和性好 ;④杂种胚的败育从授粉后的第 5周开始 ;⑤桃×杏、李杂交亲和性与杂种败育率均较高 ,而李×桃、杏杂交亲和性差 ,但杂种败育率低。  相似文献   

17.
对小麦×通北野燕麦的杂交结实率、成胚率、杂交后代的形态和细胞遗传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基因型×通北野燕麦的杂交结实率存在很大差异,变化幅度为0~7.95%.用DCP1,DCP2,DCP33种药剂处理授粉后的小麦子房,提高了双受精率、成胚率和自然结实率,其中以DCP1的效果最佳.药剂处理的作用是有效地延长了幼胚在子房中的发育时间,但所有单性胚均不能发育成成熟种子,而双受精颖果大多可发育至成熟.杂种F1具有强大的营养生长优势,许多性状与母本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有的性状明显偏向父本野燕麦.(8722-7×野燕麦)2号株的F2群体分离广泛,且有3.7%的植株表现出野燕麦的分枝穗特征.F1染色体数均为2n=42,其中树麦×野燕麦和(8722-7×野燕麦)1号株的PMC减数分裂基本正常,而(8722-7×野燕麦)2号株的PMCMⅠ染色体构型为19~20Ⅱ⊥2~4Ⅰ.推测通北野燕麦可能具有类似球茎大麦的作用,当它与小麦杂交时,其染色体在合子形成过程中绝大多数消失,但部分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小麦染色体上,并引起小麦染色体组自然加倍.还讨论了通北野燕麦在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选育的同源四倍体矮脚黄白菜为母本,选用其亲本二倍体矮脚黄及其它白菜品种,以及大白菜、甘蓝、甘蓝型海莱、芥菜等为父本,分别进行人工杂交,所得F_1种子中的杂株率有差异:二倍体矮脚黄为父本的是1.7%,其反交为6%;黑心乌白菜和甘蓝为父本的都是0;而芥菜和甘蓝型油为菜父本的分别是31%和36%。但是统计其杂种指数,则皆小于1,表现杂交不亲和。 连续三年调查了同源四倍体矮脚黄自然授粉采种的杂株率,平均为0.59%,但杂株中又以芥型和甘蓝油菜型较多,平均占65.0%和22.5%;而二倍体矮脚黄在同样条件下却高达16.5%。由此可见,同源四倍体矮脚黄在留生产种时,只需与芥菜和甘蓝型油菜隔离即可。  相似文献   

19.
远缘杂交理论在果树育种实践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远缘杂交理论在果树育种实践中的研究进展了概括性的论述,并对远缘杂交过程中存在的杂交不亲和性及杂种不育性等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远缘杂交技术在果树育种实践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1990~1993年开展水稻与高粱远缘杂交育种,培育了8个世代(F0~F7)的材料,并获得如下结果:(1)水稻与高粱有性杂交,采用父本高粱振荡授粉的方法,较易获得杂交种子,当代结实率的高低因组合与亲本品种不同而异.(2)杂种后代的变异可以粗略地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植株超高、生育期超长的极端类型;二是不明显变异类型;三是有很高育种价值类型.(3)杂交后代变异特点主要是每穗着粒数大幅度增加.着粒密度加大,是实现超高产育种的有效手段.本文还对远缘杂交的实质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在远缘杂种后代中,不论是精卵融合还是非精卵融合,都只能是部分遗传物质结合的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