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苎麻纤维产量和质量指标的解剖估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于1982~1986年进行,观察测定茎截面上纤维细胞的直径和壁厚、茎截面上纤维细胞数和韧皮部单宁细胞数以及植株的高度,可以一次性定量估测苎麻品种的纤维产量和纤维细度、强力、纤维大小均匀性、原麻含胶率、原麻锈脚等多项质量指标。估测结果与实际测定结果比较,正确率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各季麻不同收获期的产量与7个性状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单位面积麻茎干重是决定产量的首要因素,其次是麻壳和麻骨干重,麻茎干重与麻骨、麻壳干重和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粗呈不显著正相关,本文还观察了原麻增长速度以及各季麻的叶面积消长、麻茎解剖和苎麻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出叶速度、茎高增长高峰和光照强度相适应,麻茎的纤维层、韧皮部、木质部的厚度、单位面积纤维细胞数量、大小和胞壁厚度随着麻茎的生长而增大,但皮层厚度和单位面积纤维细胞数却相反,各季麻功能叶全氮含量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是由高而低,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却相反,苎麻前期茎高、茎重增加快,生长后期纤维增加快。  相似文献   

3.
1993~1994年以华苎2号为材料,进行了4种施氮水平和3种栽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每hm ̄2施纯氮0~472.5kg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茎、叶生长加速,分蘖增多,各产量因素的构成比较协调,原麻产量增加,但纤维支数有所下降。每hm ̄2产原麻2250kg的最佳施氮量为375kg氮。每hm ̄2栽植密度在22500蔸至37500蔸范围内,旺长期生长速度是密植快于稀植,分蘖数、有效茎数、鲜茎重、干物重、原麻产量等是密植高于稀植,纤维品质密植优于稀植,但随着麻龄延长,密植增产效应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黄麻新品种区试试验在福建漳州进行,并对各试验品种进行分析。试验结果为:供试圆果种黄麻纤维产量表现供试品种以H2产量最高,产量为6403.3kg/ha,比H4(CK1)原麻5439.3kg增产15.05%,达极显著;其次为H3、H1和H5,亩产原麻产量分别达6082.5kg、6016.5kg和5914.5kg,比对照分别增产10.56%、9.57%和8.04%。供试长果种黄麻H6产原麻达到6433.3kg,比对照H7(CK2)增产14.69%,达极显著。还对黄麻主要经济性状、种子产量和特征特性进行考种,其中株高、分枝高、茎粗、皮厚与纤维产量具有明显正相关,开花现蕾期较对照推迟、单株果数和萌发率等优于对照品种,特征特性在闽南地区表现与原品种一致。  相似文献   

5.
纤维支数是衡量苧麻纤维品质的主要指标。纤维支数的测定通常采用重量法,该法测定的结果虽然较为准确。但测定烦琐、效率低、费用高、样品量大。因此。如何简便地测定纤维支数一直是苧麻科研上探讨的问题。1984年吴越提出了苧麻纤维支数镜检法,即在显微镜下测得麻茎纤维细胞直径、壁厚,然后采用几个自设的公式,查用两次表、经过几次运算求得纤维支数,或者测得麻茎纤维细胞直径,壁厚,然后查有关表、图,得出纤维支数。作者在1983—1984两年中,经过反复探讨,另辟途径,研究苧麻茎纤维细胞壁截面积与纤维支数间的内在关系,求得了用麻茎纤维细胞壁截面积直接换算出纤维支数的公式。该公式只有简便、适用性广的特点,能保证一定的精度。在苧麻科研等实际运用中有一定价值。一、纤维支数与纤维细胞璧截面积回归模型推导  相似文献   

6.
3个圆果黄麻品种的纤维发育解剖观察和统计分析表明:(1)纤维组织的数量与株高、茎粗均达极显著正相关.品种问次生纤维开始分化时间均在出苗后21d,而停止发育时间各不同.(2)品种间次生纤维结构的数量差异主要是在植株生长的中后期,以纤维细胞数和纤维束数最突出,两者总数达极显著正相关.(3)成熟纤维细胞的横径和壁厚达显著正相关,3个品种纤维细胞大小顺序为179,梅峰4号和竹篙麻.纤维细胞从生长分化至成熟约需30d,生长成熟的速度与品种、植株发育阶段和温度有关.细胞壁的增厚率随横径扩大速度而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7.
根据湖南农学院苎麻研究所近2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a.不同品种的苎麻纤维支数有显著差异,高支数品种与低支数品种间相差可达1500支以上;b.苎麻不同生长期与纤维支数关系很大,最早一期收获与最迟一期收获二者纤维支数相差达1~1.5倍;c.苎麻解剖结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关系密切,单纤维细度和强力受纤维细胞直径和壁厚的共同作用表现为纤维细胞壁截面积大小的制约,优质高产苎麻品种的茎截面解剖特点是单个纤维细胞壁截面积较小,而茎内纤维细胞数目较多,类型I的苎麻品种C区酶带活性强,纤维支数高;d.不同海拔高度与苎麻单纤维支数成正相关,单纤维支数随着栽植密度而增加;e.土壤缓效钾与纤维支数,土壤速效钾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纤维支数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硼肥和螯合稀土能提高纤维支数;f.种子繁殖显著降低产量和纤维支数;g.提高苎麻纤维支数的措施是,采用无性繁殖、严禁种子繁殖,实行良种区域化,一地一种,以及经济施肥和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纤维剥制机械对苎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苎麻品种‘中苎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剥制机械(简易刮麻器、回拉式剥麻机、反拉式剥麻机)对原麻颜色、出麻率、单纤维强力和含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械剥制原麻产量与品质存在显著差异。3种机器剥制的原麻颜色均偏黄色,简易刮麻器剥制的麻纤维明度最亮,反拉式剥麻机剥制的原麻红色最深。简易刮麻器剥制麻与回拉式剥麻机剥制麻出麻率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反拉式剥麻机剥制麻,但反拉式剥麻机出麻率较高,原因主要是总胶质含量显著较高(28.21%)。不同剥制机械所获原麻的单纤维强力也存在显著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简易刮麻器>回拉式剥麻机>反拉式剥麻机。综上所述,简易刮麻器剥制原麻质量最好,回拉式剥麻机优于反拉式剥麻机。上述结果为苎麻剥麻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类型品种,不同生长期的苎麻茎进行分段横切观察发现,茎顶原形成层分生区茎径的大小通常反映了纤维细胞的多少;而在该区段以下,茎径的向基性增粗愈大,纤维细胞愈大,胞壁也愈厚(即纤维细度愈差)。从而暗示,茎顶粗壮度与茎上下部粗细均匀度的提高有利于高产与优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红叶茎枯病对棉花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以中棉41为材料,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产量结构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红叶茎枯病发病级别之间产量性状有明显差异,其中,该病对单铃重影响最大,对株果枝数影响最小。同时,红叶茎枯病使纤维强度、断裂长度、成熟度及马克隆值降低,使纤维细度变细。在5个纤维性状,中纤维细度和马克隆值受到的影响最大,纤维断裂长度受到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3.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鸡腿菇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案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讨论并证明了概率论中常用到的欧拉—普洼松积分。  相似文献   

1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经卫星搭载、在外层空间飞行8天的棉花种子第一代和第二代植株的子叶、叶片和花药,进行了酯酶、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三种同工酶的酶谱分析,发现某些后代植株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对照相比在活性和酶带数目上都有变化,但没有观察到淀粉酶同工酶在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水稻套袋测自交结实率因光强减弱、通气不良和湿度增高的穗部环境,不利于光合作用,并助长霉变感病,妨碍正常结实,使测得的实际值偏低,不适于不育水稻育性的群体遗传分析.在套袋作业未臻完善的条件下,掌握不育株的标准在田间逐株鉴定自然结实率,仍为保证不育水稻育性鉴定准确性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