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肉色甘薯交互嫁接后块根干物质积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徐薯18","渝苏162","渝薯99","渝紫263"、"渝苏紫43"等3种不同肉色类型的5个不同品种的交互嫁接,设置25个嫁接组合和双重对照,分析嫁接后不同肉色甘薯在生长过程中的块根干物率和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嫁接后,块根干物率和产量的变化受到砧木、接穗、生长期及其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光合产物在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分配与块根干物质产量的积累成极显著相关;②与未嫁接的植株比较,嫁接对大多数嫁接组合的光合产物向下运输有阻碍作用,对少数特定组合在特定的生长时期有显著促进作用;③与相同品种嫁接的植株比较,同一肉色类型的甘薯砧木对其它2种肉色类型接穗对响应能力不一致,同一肉色类型甘薯接穗对其它2种肉色类型砧木对影响能力也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渝紫263"等5个不同肉色甘薯品种进行交互嫁接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砧木效应和砧木×接穗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接穗效应不显著;在20个嫁接组合中,以"2-19-99×2-119-43"嫁接组合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19个嫁接组合.紫肉甘薯各自作砧木或接穗的嫁接组合,块根产量受到砧木和接穗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但砧木自身的遗传特性是影响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决定性因素,接穗对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影响比砧木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渝紫263"等5个不同肉色甘薯品种进行交互嫁接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砧木效应和砧木×接穗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接穗效应不显著;在20个嫁接组合中,以"2-19-99×2-119-43"嫁接组合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19个嫁接组合.紫肉甘薯各自作砧木或接穗的嫁接组合,块根产量受到砧木和接穗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但砧木自身的遗传特性是影响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决定性因素,接穗对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的影响比砧木小.  相似文献   

4.
不同肉色甘薯交互嫁接后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渝苏162","2-19-99","渝紫263"、"2-I19-43","徐薯18"等5个不同肉色甘薯品种的交互嫁接,设置25个嫁接组合,分析嫁接后65、95、125 d各嫁接组合的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等20 个性状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嫁接后,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受到砧木、接穗、生长期及其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②嫁接后,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因砧木和接穗的基因型差异而不同,不同接穗对同一砧木和同一接穗对不同砧木的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均是不一致的.嫁接后,砧木β-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分为显著变化(类型Ⅰ)和不显著变化(类型Ⅱ)两种类型.③类型Ⅰ砧木在嫁接后β-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与其它性状只有很少的显著相关性;类型Ⅱ砧木嫁接后β-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与光合产物在叶片、茎及叶柄的分配比例、块根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最长蔓长、块根鲜重、块根干物质含量、块根干重、光合产物在块根的分配比例、块根淀粉含量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云南高原不同甘薯品种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在云南高原条件下,以甘薯“徐薯18”为对照,对自育的20个甘薯品系和7个国内、外甘薯品系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生理性状、块根性状、薯数及大中薯数情况、块根产量和薯块烘干率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云薯48-1、云薯103、云薯112、云薯120、云薯122等品种经济产量较高,性状较好,在云南甘薯生产上开发利用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6.
甘薯根腐病对不同抗性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明确根腐病对不同抗性品种甘薯块根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甘薯根腐病高抗品种"徐薯18号"、中抗品种"徐薯22号"和高感品种"胜利百号"为参试品种,测定不同根腐病发病程度下不同抗性品种甘薯块根的产量。【结果】相同处理区"徐薯18号"发病程度较低、"徐薯22号"次之、"胜利百号"最重。参试的三个甘薯品种产量与根腐病病情指数的关系为:y(徐薯18号)=38.61-0.415x,R2=0.942;y(徐薯22号)=25.33-0.266x,R2=0.947、y(胜利百号)=22.73-0.224x,R2=0.953。而不同抗性品种产量损失率与根腐病病情指数的关系则可以归纳为:y=1.026x,R2=0.954。【结论】甘薯块根产量和产量损失率与根腐病病情指数表现为极显著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选取中国主栽的食用型甘薯品种龙薯9号、红香蕉、泰中6号、苏薯8号、遗字138和北京553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产量潜力甘薯品种光合产物的生产、运转及其与块根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品种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快,光合产物向块根输送多,同化物在块根中的分配率较高,而且高产品种的标记叶合成的光合产物能够较多地运出。因此,叶片光合作用形成的光合产物能够及时地往外运输,是高产甘薯品种高产的重要保证。高产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甘薯新品种商薯6号与对照徐薯18地上部、地下部生长动态的跟踪调查,及2个品种的不同生育期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商薯6号高产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商薯6号地上部茎叶前期生长速率快,叶面积系数接近最佳值,块根膨大快,T/R值整个生育期都低于对照徐薯18,净同化速率高,同化物运转速率快.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人们对高产优质甘薯新品种的需求,采用"甘薯人工、昆虫互补二次授粉法"选育出了优良新品种‘烟薯25',并在田间和室内进行了产量、品质、抗病性鉴定和生长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品种在2009—2011年山东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平均鲜薯产量为36.458 t/hm~2和37.433 t/hm~2,分别较对照‘徐薯18'增产23.88%和33.58%;‘烟薯25'在2010—2011年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30.219 t/hm~2和35.730 t/hm~2,分别较对照‘徐薯22'增产1.3%和8.58%。该品种2012年通过全国甘薯鉴定委员会鉴定和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研究得出,‘烟薯25'具有鲜薯产量高、口味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点,是鲜食的理想品种;其高产机理在于光合面积大、净同化率高、T/R值进展合理,所以在整个生育期块根膨大时间早、持续时间长、速度快,而且后期因地上部不早衰,继续保持了较快的膨大速度;在‘烟薯25'栽培中,应多施钾肥,少用氮肥。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移栽期对甘薯块根数量和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结薯数差异显著的商薯19和济徐23为材料,从5月上旬到7月上旬间隔15 d设置5个移栽期处理,并于团棵期调查不同处理植株主要农艺性状,收获期调查单株薯块数量、块根产量和大中小三类薯块产量。结果表明,随着移栽期推迟,甘薯生长发育进程得以加快,团棵期两个品种的地上部鲜重、主茎长和叶面积显著增加,根系直径降低,粗根数量增加;移栽期推迟会增加收获期单株薯块数量,降低单薯重和块根产量,但适当推迟移栽期会在增加结薯数的同时提高中等薯块产量及其在块根总产中的占比。因此,本研究认为,我国北方薯区以收获鲜食商品薯为主要目标的移栽时间在5月下旬为宜。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铵态氮肥(NH4)2SO4、硝态氮肥N aNO3及硝化抑制剂双氰铵(DCD)对叶菜用甘薯光合特性、茎叶产量以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类型和施氮量对叶菜用甘薯植株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中硝态氮肥对叶绿素a含量、光合速率的影响大于铵态氮肥。施肥量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单独施用铵态氮茎尖产量较其他氮肥类型低。纯氮用量在450 kg/hm2范围内,增加施氮量可提高茎叶产量,但超过此范围继续增加施氮量则增产效应不明显。硝态氮比铵态氮更容易提高硝酸盐含量;施氮量极显著影响硝酸盐含量,在低中施用量(150~450 kg/hm2)条件下,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大约出现在8~9 d,而高施用量(600~750 kg/hm2)条件下,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在7~8 d;DCD可以使施用铵态氮的叶菜用甘薯硝酸盐含量显著下降,但对施用硝态氮的叶菜用甘薯影响不显著。综合考虑产量与硝酸盐含量两因素,叶菜用甘薯最佳施肥采摘方案为:施纯氮450 kg/hm2,采用铵态氮结合DCD的方式施用,在施肥后第9天或第10天进行采摘。  相似文献   

12.
甘薯品质特性与乙醇产量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选用11个品种鲜甘薯和14个品种甘薯粉,对甘薯干率、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等品质特性与乙醇产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薯乙醇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乙醇产量与鲜甘薯的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乙醇产量与甘薯粉各品质性状之间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乙醇产量与鲜甘薯品质性状之间线性回归分析呈显著水平,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2.086+0.162X1+1.064X2+0.248X3(P<0.05)(Y为乙醇产量,X1为淀粉、X2为蛋白质、X3为还原糖);乙醇产量与甘薯粉品质性状之间线性回归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嫁接对薄皮甜瓜光合特性、产量与含糖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试验选用玉美人薄皮甜瓜(Cucum is m eloL.)作接穗,以圣砧1号白籽南瓜为砧木进行嫁接,以自根苗为对照,主要研究嫁接对薄皮甜瓜光合特性、产量及含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明显地增加了薄皮甜瓜的总叶面积,嫁接植株茎蔓生长明显快于自根植株。各个时期嫁接植株各个器官干物重均高于自根植株。但嫁接对薄皮甜瓜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影响不大,并且对植株生长发育各时期的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影响不明显。因此,嫁接主要是通过扩大植株的总叶面积来提高植株的光合速率的。另外,嫁接的增产效果显著,其平均单瓜重和单位面积产量均高于对照。嫁接薄皮甜瓜果实的内壁糖度和中心糖度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嫁接对薄皮甜瓜光合特性、伤流液激素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玉美人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做接穗,以圣砧1号白子南瓜为砧木进行嫁接,以自根苗为对照,研究嫁接对薄皮甜瓜的光合特性、伤流液中激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明显地增加了薄皮甜瓜的总叶面积,其茎蔓生长明显快于自根植株.各个时期嫁接植株的各器官的干物重均高于自根植株.但嫁接对薄皮甜瓜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影响不大,并且对植株生长发育各时期的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影响不明显.因此,嫁接主要是通过扩大植株的总叶面积来提高植株的光合速率的.伤流液中玉米素(ZT)、赤霉素(GAs)和脱落酸(ABA)的浓度均低于自根植株,但ZT和GAs的含量高于自根苗,而ABA的含量低于自根苗.嫁接植株的增产效果显著,其平均单瓜重和公顷产量均高于自根植株.  相似文献   

15.
烟粉虱在温室甘薯寄主上的时空分布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研究了烟粉虱在温室甘薯寄主上全年的种群发生动态和在甘薯寄主上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烟粉虱在福州地区温室甘薯寄主上全年可发生10代,世代重叠严重,冬季越冬不明显,7-12月为主要发生危害期.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具有垂直分布特性,且分布在叶背的虫量明显多于叶面.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三个菜用型甘薯新品系C5、C7、C9为研究对象,在湖南地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三个新品系主要基本性状、鲜薯产量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相关农艺性状及鲜薯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自选的3个菜用甘薯新品系茎尖全绿无毛,腋芽多,萌发快,均符合菜用甘薯的外观标准;C5、C7、C9的鲜薯产量分别为5436.15kg/hm2、21781.8kg/hm2、20792.25kg/hm2;相关性分析发现,茎节间长度与嫩茎粗度、叶片长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宽呈显著正相关;鲜薯产量与叶片宽呈显著正相关,与叶柄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品质分析发现C7和C9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0.26mg/g和0.21mg/g,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0.98%和1.17%,结果表明,C7、C9综合性状优良,可扩大种植,可用于后续新品种登记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甘薯脱毒苗增产极显著 .脱毒苗的一些生理指标明显改善 :(1)具有较强的光合效率 ,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较高 ,叶绿素含量增加 ,净光合速率明显提高 ;(2 ) N代谢活跃 ,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 ,硝酸还原酶活性明显增强 ,总 N含量提高 ;(3)光合物质的形成与积累增多 ,块根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明显增强 ,净同化率提高 ,生物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叶菜型甘薯新品种福薯7-6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我国第一个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和国家品种鉴定的叶菜用甘薯新品种福薯7-6的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的经过,明确了该品种农艺性状、产量表现、抗逆性、适应性以及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观察与鉴定试验,初步了解日清1号和福薯9号等6个参试品种(系)的主要形态特征、产量表现、食味品质、抗病性以及生育期内的生长特点,认为福薯9号、22008、济薯18以及3007可作为优质甘薯开发利用,日清1号和山川紫可作为提取淀粉利用。这些品种(系)引进种植将有效改善福州市甘薯生产的品种结构, 提高优质甘薯的比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育紫甘薯新品种,满足市场和生产者对优质高产紫甘薯新品种的需求.[方法]以福薯13号为母本进行集团杂交选育,分别于2009、2010~2011年参加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福建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和品种展示,并参加全国紫甘薯展示评比.[结果]育成优质高产紫甘薯新品种福宁紫3号,具有花青素高、较高产、稳产、优质、贮藏性好、抗蔓割病、适应性广等特点.品比试验中,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为28000.5和8959.5 kg/ha,分别比对照金山57减产22.20%和2.00%;2010~2011年区试,平均鲜薯产量31366.95、36395.70 kg/ha,比对照品种金山57减产12.02%、21.97%;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莆田、惠安、宁化3个点平均鲜薯产量45567.0 kg/ha,比对照减产4.06%.2010~2011两年平均干物率、出粉率、食味和外观均高于对照,单株结薯数较多,单株薯块重较高,大中薯率较高.该品种于2013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福宁紫3号适于各种类型土壤,早、晚薯均可种植,适宜在福建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